《医学免疫学》17. 超敏反应_第1页
《医学免疫学》17. 超敏反应_第2页
《医学免疫学》17. 超敏反应_第3页
《医学免疫学》17. 超敏反应_第4页
《医学免疫学》17. 超敏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章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Ag免疫应答消除Ag组织损伤、生理功能改变超敏反应/变态反应Hypersensitivity / allergy定义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和记忆性超敏反应的分类 I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或过敏反应型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其中、型由免疫球蛋白介导,属体液免疫 型由致敏淋巴细胞介导,属细胞免疫 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一、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1. 发生快、消退快;2. 参与的抗体为IgE,

2、参与的细胞为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3.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特异性个体 主要特点: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与细胞变应原1.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青霉素、链酶素、普鲁卡因等;2.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尘埃、皮屑、动物唾液、真菌菌丝或孢子等;3. 食物变应原:鱼、虾、牛奶、蛋;4. 某些酶类物质。 抗原的两个特性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抗原性 (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免疫原性+抗原性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有抗原性 无免疫原性(小分子)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hapten) 半抗原 + 载

3、体 完全抗原抗体 IgE抗体 IgE为亲细胞抗体,IgE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中的B细胞产生。 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的FcR(FcRI)结合,使机体致敏。IL-4、5、6、10IL-13、GM-CSFNK1.1+ CD4+ T细胞IL-4抗原IL-4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下结缔组织和血管周围的组织中,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FcR I),胞质中有嗜碱性颗粒。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被一些细胞

4、因子作用后可表达高亲和性FcR I并使CRI和FcR表达增加,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中,一类是具有毒性作用的颗粒蛋白及酶类物质,可杀伤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另一类介质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脂类介质类似。储备的物质:组胺、激肽原酶(缓激肽) 引起即刻(或速发相)反应 (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几秒钟发生)新合成的物质:白三烯、PAF、前列腺素D2 引起晚期(迟缓相)反应 (发生需6-12h,并持续数天)作用: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腺体分泌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效应物质:分为两类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2)激发阶段(3)效应阶段即刻/早期相

5、反应晚期相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青霉素、链酶素、普鲁卡因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呼吸道过敏反应: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荨麻症、特应性皮炎、血管性水肿常见疾病过敏性鼻炎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哮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纤体分泌增加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是由药物、推进剂、表面活性物质或润滑剂三种成分组成,包括预防发作的必可酮、普米克、辅舒酮,和缓解症状的万托林、喘康速、爱全乐。 (皮质类激素)过敏性胃肠炎常见抗原:鱼、虾、牛奶、蛋;症状:过敏性腹泻、腹痛胃肠道粘膜表面分泌型IgA含量减少和蛋白水解酶缺乏皮肤过敏反应防治原则1. 远离变应原:皮肤试验

6、(红晕 风团直径)2. 脱敏疗法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小剂量、短间隔、多次 减敏疗法:特异性变应原脱敏(小剂量、长间隔、多次)3. 药物防治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色甘酸二钠) 生物活性物质的拮抗药(如开瑞坦,为H1组胺受体阻断剂)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素)4. 免疫新疗法 佐剂IL-12等与变应原共同应用,使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发生机制1. 靶细胞表面抗原1)细

7、胞固有的抗原:正常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 原(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和基底膜2)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吸附在细胞上 交叉抗原:链球菌胞壁与正常膜间的共同抗原 自身修饰的抗原:理化因素,污染等所致 药物结合所致(药物过敏血细胞减少症)2. 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IgG、IgM类抗体打孔!补体的溶解作用MAC插入细胞膜C5b C6C7C8 C9C9C9C9C9C9C9C9C9临床常见的型反应性疾病1. 同种异体间的II型超敏反应 输血反应 ABO血型不符(IgM,供者抗原受者抗体)新生儿溶血症 母子间Rh血型不符多见(IgG)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2. 自身免疫性II型超敏反应 甲基

8、多巴类药物或某些病毒如:流感V、EBV 感染,RBC膜发生改变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 药物过敏血细胞减少症 青霉素,磺胺等药物抗原表位能与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机体产生对药物抗原的抗体溶血、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综合征) 1. 临床特点 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2. 发生机制型胶原隐蔽表位的暴露肾小球基底膜受损 产生IgG类抗体, 激活补体和中性粒,攻击靶抗原,损伤邻近血管内皮 吸烟者,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破坏,抗体可到达基底膜处,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肾、肺组织出血坏死

9、,白细胞浸润等4.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属特殊的型反应(靶细胞功能的改变,非裂解)重症肌无力87%能检出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可以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却无神经介质活性,以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破坏AchR,病理可见受体内吞和胞内降解,受体数目减少。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导致渐进性骨骼肌无力,累及眼轮匝肌、表情肌和呼吸肌。早期症状,眼睑下垂。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1. 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动物免疫血清、植物蛋白等。血清病、类Arthus反应2. 同种异型抗原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由于遗

10、传基因的不同所致 a 红细胞抗原:ABO血型和Rh血型抗原 b 白细胞抗原(HLA) c 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3. 自身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隔离的自身成分的暴露与释放自身成分的改变或修饰:感染、药物、物理损伤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溶血性链球菌 扁桃体感染心脏瓣膜(有交叉抗原)损伤、心内膜炎、心肌炎(风湿热)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11、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基本特点 游离Ag + 致敏Ab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或组织间隙 炎性变化未能及时清除组织局部易沉积量过大补体障碍吞噬细胞障碍局部血管高压与涡流血管通透性增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条件1. 局部IC病1) Arthus反应: 实验性局部型超敏反应。 1903,Arthus发现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 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局部出现红肿、坏 死等称之Arthus反应。2) 类Arthus反应: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局部皮肤红肿、坏死等。 临床上常见的型反应性疾病 2. 全身性IC病 1) 血清病大量注射马血清后1-2W 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

12、痛和一过性蛋白尿等。 原因:抗毒素抗体+抗毒素 IC 沉积致病 循环IC引起的全身性超敏反应,由于注射抗原量过大,使机体产生抗体时血循中仍存在较多注射抗原IC附着在皮肤、关节、心等处。2)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族溶链感染后2-3 w可引起。80%由III型超敏反应引起。3. 慢性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病原体持续感染,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IgM类为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

13、处,引起 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型超敏反应是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2472小时出现炎症反应,因此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1. 发病迟缓(2472h后) 2. 与抗体、补体无关 3. T细胞介导 (又称细胞介导型)发生机制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异体组织细胞 及吸附于细胞上的半抗原等效应机制:CD4+ Th1细胞:通过释放趋化因子、IFN-、TNF-、IL-2、IL-3和GM-CSF等细胞因子,产生以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CD8+ CTL细胞:通过脱颗粒和Fas-FasL途径导致靶细胞裂解或凋亡。CD40-CD40L1. 传染性迟发超敏反应胞内寄生菌,真菌,病毒污染诱发的型超敏反应是在感染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