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文体特点 1.内涵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所谓“即事”,就是针对眼前事,即事诗是将“写景”、“咏物”、 “边塞”、“怀古”这几类诗词除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迁或贬谪、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的诗歌,笼而统之地称为“即事感怀诗”。此处的“即”有两个意思,一是“立即”,就是马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事诗是灵感突发之作,所遇到什么事,立即产生了对此事的想法,诉诸笔下而成诗;二是“就”,表顺承,就是前
2、有要求,然后就有相应的动作,所以,即事诗还有另外的一个“家族”应制诗。所谓应制,就是应别人要求而创作诗文,如皇亲国戚的要求,还有宴饮、征伐、唱和、赠答等所有应命性创作的诗文。2.标志诗歌中包含叙事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而生发的感慨之情。标题往往有“即事”“抒怀”等词。3.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侧面描写的运用;白描与细节的手法。(3)常用的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事抒情,委婉抒情。二、鉴赏要点1.即事诗中的“事”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是对身边可见和具体可感事件的细致描述,那么,作为诗歌
3、中心的事件就在整首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要理解此类诗歌,第一要务就是理解诗中之事。其一,生活琐事。凡是古人或者说古代文人能做的事,都可入诗,所以,吟咏田园、写真山水、拂琴下棋、谈玄参禅、焚香品茶、行旅远游、交游寄友,这类诗中的事五花八门,无事不在。其二,时序常事。一天之中,时辰循环,日夜轮转,晨雾,熹光,生活日常,特别是傍晚的夕阳落山、孤舟停岸、夜猿叫啸、闲潭月影、灯烛明灭、寂夜渔歌,夜晚的夜读、夜泊、夜宿、夜游、夜值、夜梦等事更是常见。此外,四时代序,阴阳交替,对恒常不变的规律突然多了诸多感悟,如一年肇始的万物萌动,冰雪消融,踏青郊游,花落水流;夏日的蝉鸣暑燥,乌鹊绕枝,虫鸟喧鸣,风雷雨暴;秋日
4、的梧桐叶落,桂子初露,病中思人,观月赏菊;冬季的万物萧瑟,寒霜凛冽,白雪映日,红泥火炉,寒梅独开其三,现实感怀。世事如何,始终牵动着诗人最敏感的表达欲望。看民生疾苦,忧战祸纷扰,述历史古事,感身世浮沉,叹盛世不再其四,应制应答。上文提及,即事诗有灵感即事,还有应制应答即事。应制应答之事并非偶发偶得之事。应制唱和,是古代文人的日常,有时也是无奈。此类诗歌,务必了解应制或应答的任务,即诗人为啥事应制,应答或呼应了朋友或同僚的什么事情。2.即事诗中的“情”即事中的所抒之情,依然包括四个维度。即指向现实,指向个体的精神满足,指向禅宗或指向生活哲理。常见的有: (1)强烈的现实批判。如批评政治,表达民情
5、,抒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 (2)指向个人际遇。或感时伤物,或自叹自艾,或表达对宁静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表达疾病缠身的痛苦;或表达羁旅思乡的愁绪好像无所不可。 (3)指向日常理趣。此类诗本就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事入诗,所以要表达的未必就一定是情与志,也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对日常生活的纯理性的思考,如诙谐自嘲或偶得感悟。 (4)指向他人。特别是酬赠与应答,以及一些梦醒之作。多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祝福、怀念和同情,当然也表达自己的心志情操。三、鉴赏步骤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即事感怀诗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的一种诗歌,在怀亲、送友、思乡、赠人、宴集、登高、仕
6、途升迁或贬谪、科考、郊游、天气变化之际,引发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诗歌一般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要鉴赏好此类诗歌,必须精准把握诗歌所写的事件,找到作者感怀的根基。人有喜怒哀乐,月有阴晴圆缺,皆因环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使然。人与环境协调,则喜;反之则忧。一言以蔽之,诗因事而言志。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事情明了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感怀。那么感什么怀呢?或思乡或送别,或理想或抱负,或功名仕途,或山水隐逸,或个人之念,或家国之思。诗人总会通过一些技巧表达出来。下面我们以几首诗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解。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
7、去,萧萧班马鸣。解析:所即之事送友人,所感之情惜别。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
8、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描摹并再现了瞬间的动态情景,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的题都城南庄: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许多美丽想象。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
9、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如杜甫的七律客至: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颔联两句利用互文修辞,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乐
10、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开”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客至”之情至颈联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愉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四、鉴赏方法(一)“四径”理出诗歌所即之事1.从诗歌标题提炼标题有动词的,一般事件就是以这个动词为核心的。如秋思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闺怨望江南游山西村2.从诗前小序提炼如姜夔扬州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歌的序言会交待事件。3.从注解提炼注解在介绍背景或者作家时,会交待事件。4.从诗歌正文提炼分析诗歌正文,通常按照诗歌
11、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思路,去把握诗歌所写之事,所抒之情。绝句一般每句对应,律诗一般每联对应。比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起),黄河入海流(承)。欲穷千里目(转),更上一层楼(合)。全篇写登楼所见所感。起于时间,承于空间,如此阔大的背景下,似乎再难往下写,但诗人笔锋一转,写他由此而悟出的哲理,实在高妙。事件:登楼。感怀:抒发人生哲理。律诗也是如此,四联依次起承转合。当然,词曲的写作思路与诗歌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考词曲为双调两片,上片一般写景叙事,下片一般议论抒情。上片最后一句和下片第一句都有过度作用。事件一般由上片归纳。即事感怀诗所即之事,从时间轴上看,有过去,有现在,也有将来;从空间轴上看,有此地,
12、有远方。从个人和他人关系上看,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从个人和国家上看,有个人之念,有家国之思仔细理清诗歌文脉,稍加概括,事件就呼之欲出了。(二)“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通过这些意境
13、的重构,自然可以捕捉作者的所感之怀。比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作者所感之怀也就明确了:无边闲愁。3.抓典故典故就是典型的传统经典故事,甚至流传广泛的奇闻逸事。这些典故是众所周知的,典故表现出来的情感趋向和价值取向,就是作者所感之怀。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一样,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和当年廉颇
14、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4.抓议论抒情诗歌往往在叙事写景后会画龙点睛,议论抒情。议论抒情是最直接表达作者所感之怀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抓结构思路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同样可以从诗歌的结构思路来入手,分析作者所感之怀。大多数诗歌都是先叙事写景,再议论抒情,当然也有先议论抒情,再写景叙事的
15、,比如刘禹锡秋词。当然触景生情与即事感怀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从结构思路把握诗人之感怀。五、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上面所讲及提示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处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及政治失意的落寞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了暮春黄昏
16、,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后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解析】 1.即事中的景与事题目告诉我们,此为即事诗。所以第一步,先找出诗中之事与诗中之景(再次提醒:古诗中没有单一之景,景与物,景与人,景与情,一直是交叉融合的)。开头两句写景。小雨丝丝,落花狼藉,写暮春衰败之景。但诗中之景又非纯写景,与人无法完全分开。一是连绵的小雨好像要网住春天,拟人手法,网春之人应是诗人自己,同时,暮春黄昏,看残花遍地,“黄昏”一词,既写时间,也写事情,这不就诗人一个人从早到晚看着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看着残花一片片落着的寞寞与无聊吗?后两句写事,一是典故,有注释,说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意为自己被免之后,曾经的车水马龙如今门可罗雀;二是写自己的动作,在宿鸟声中,独孤地把门掩上。所有的动作都与心情相关,这个动作中有两个小细节,“宿”鸟,指归家之鸟,倦鸟归家,意味天色已晚;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中测试题(1-2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押支韵的五言律诗
- 门市广告推广方案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北京申论模拟126
- 在校内课后服务中传承瑶族“非遗”的实践
- 关于县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 北京申论真题2005年
- 地方公务员西藏申论111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生申请表(官方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法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 《民航服务礼仪》项目五 地面服务礼仪
- 自乂琐言-袁保庆
- 北京市水资源税讲解
- 钢筋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发展课件
- PLC顺序启停控制编程(A11)
- 红色温馨生日快乐祝福相册PPT模板课件
- 融媒体中心节目信息三审三校制度
- 服饰礼仪(48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