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概述_第1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2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3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4页
环境评价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环境评价概述本章包括以下内容: 1.1 环境与环境质量 1.2 EA的目的和意义 1.3 EA的类型和精度 1.4 EA的工作程序 1.5 EA的发展概况 1.6 环境评价标准(EAS)1.1 环境与环境质量(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一、环境的定义(definition)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中心事物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传递关系或影响的一切周围事物的总和。 在不同的学科中,对环境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对环境的定义为:以人类为中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

2、会因素的总体。也就是指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和资源的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两大部分。 二、环境质量(EQ)的定义 所谓EQ,系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一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表示环境条件优劣的概念。 因为EQ本身就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因此对EQ的准确定义应理解为:EQ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EQ的分类为:环境质量(EQ)自然环境质量(NEQ)社会环境质量(SEQ)化学环境质量(CEQ)物理环境质量(PEQ)生物环境质量(BEQ)包括经

3、济、文化及美学等,各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环境质量差异明显。 其中物理环境质量(PEQ)是指周围物理环境条件的好坏。自然界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条件的变化,人为的热污染、噪声污染、微波辐射、及地面下沉、自然灾害及地震等都能影响物理环境质量(PEQ)。 化学环境质量(CEQ)是指CEQ条件的变化,人为活动造成的化学污染,可以降低CEQ。 生物环境质量(BEQ)是自然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周围生物群落构成的特点而言。人为不合理的采伐,及自然灾害将大大降低BEQ(大兴安岭火灾等) 人类对EQ的要求是全面的,既包括对自然EQ的要求,也包括对社会EQ的要求,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应兼顾

4、这两方面的内容。 分析EQ通常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1、环境组成元素和物质状态结构及其浓度的时空变化;2、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3、特别在人体健康上的反应和表现。 其中第一项是指EQ优与劣的原因,后两项则指EQ优、劣的具体反映和表现。1.2 环境评价(EA)的目的和意义一、EA的定义(definition) 对环境整体或环境要素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环境质量水平及价值的高低,应以它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特别是人体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依据和标准。 一、EA的目的(objective) 1、揭露环境矛盾及污染程度 2、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3、制定对策(包括环境容量、环境标准、防治措施) 环境评价是

5、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亦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用性强的学科,是人们认识环境的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为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制定环境标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EA的目的 宏观环境(macro-environment):国家对各个地区提出的环境控制目标,污染物削减指标,总量控制体系,一些主要流域的治理规划(如淮河、苏州河、辽河),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都是在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

6、的政策和实施计划。 微观环境(micro-environment):城市区域环境质量预报,各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制度,城市空气中TSP的源解析研究专题,特定的大气水体环境容量研究与预测分析,目前国内以法律形式规定和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实施修复计划等等。上述所列,都需要有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支持。 1.3 环境评价(EA)的类型和精度一、EA的类型(type) 因为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所涉及的时空分布领域、专业领域、环境要素领域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照评价时间分类According to time回顾性评价(Retrospecti

7、ve assessment)根据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环境资料进行评价,一个地区环境发展演变过程现状评价Current assessment根据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工作预断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程度,一个建设项目将来对环境质量影响2.按环境要素分类(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element)大气环境评价(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水环境评价(Water environmental assess

8、ment)声学环境评价(Acoust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土壤环境评价(Soi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生物环境评价(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生态环境评价(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经济学环境评价(Economic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美学环境评价(Aesthet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3.按区域类型分类(According to regional style)城市区域环

9、境评价(Urba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划定的特殊功能区环境评价(Limited specific reg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流域环境评价(River bas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海洋环境评价(Marin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自然保护区环境评价(Reserva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风景游览区环境评价(Scenic spo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交通环境评价(Traffic e

10、nvironmental assessment)1.3 环境评价(EA)的类型和精度二、EA的精度(precision) 所谓精度: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目的的不同,所得出的环境质量评价结论与实际环境质量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小,精度越大;差异越大,精度越小。 因此说,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目的及评价范围大小不同,故所要求的评价精度也不一样,另外还受人力物力及经济等条件的约束。 1.4 环境评价(EA)的工作程序EA的工作程序(frame work)详见下图: 1.5 环境评价(EA)的发展概况一、国外发展概况 自19世纪末页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到

11、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出现污染公害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London smog incidents),日本水俣病(Japanese Minamata disease incident),洛杉矶光化学烟雾(Los Angeles photochemical smog)等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此也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评价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1、美国发展概况(development in America) 美国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始较早,在60年代末就已在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大型工程兴建前必须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且也开展了

12、大量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的建立,对美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美国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费用为一般工程项目投资的0.55.0%(个别情况下可达10%),其中以编写电力、石油、水库及公路等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支付的费用最高。 时间上一般短的为几个月,长的可达23年,最长可达5年。如编写农业部土壤保护局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就是这样。 2、日本发展概况(development in Japan) 进入60年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发展速度巨增。经济密度大,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也加强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另外,着眼于经济未来的发展,尤其注意环境影响评价工

13、作。 众所周知,日本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是较好的。当然环境好坏关键取决于防治措施,但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工作,且环境质量评价本身也包括防治对策。 日本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面,部分是借鉴于美国的一些方法,他们所理解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指开发活动对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的程度、范围及防治方法为主。 3、欧洲发展概况(development in Europe) 西欧一些国家(如:瑞典、英国、法国、西德等)及东欧和苏联也都是在六十年代就开始起步相继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根据其国情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1.5 环境评价(EA)的发展概况二、国内发展概况(dome

14、stic development) 我国的环境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北京西郊、南京市、广东茂名市、官厅水库流域及渤海海域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在评价程序、内容及方法方面积累了经验。在评价参数的选择、环境要素的权重处理及评价的数学模型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1、探索阶段(19731976年) 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区域环境学”讨论会后,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在全国的一些重点城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及一些流域和海域进行了较深入的评价工作。如沈阳市、天津、广州市荔湾区,北京东南郊、保定市、淄博市、太原市、石家庄、桂林、南昌、郑州、宜昌等

15、城市。另外对白洋淀流域、东海和南海海域等也进行了评价。 这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是:调查工作不断深入,评价指数系统不断完善和创新(如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广州水质指数等的提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对环境质量评价与区域环境综合防治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采用环境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的方法。 另外,有些地区的环境管理部门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提出本区域的环境目标,并制定其相应的地方排放标准。 2、展开阶段(19771981年)3、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1982年至今) 这一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即将兴建一些大的骨干工程项目,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在全国范围内也迅速转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此项工作刚开始时

16、,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开发性项目进行环评工作,而且工作的开展也是有几家环科部门联合进行。到85年时,全国各行业科研部门、设计部门分别组建了代表本行业特点的行业专门评价机构。另外还有一些具有综合评价能力的综合专门评价机构(如环科院,各省市环科所及其它环境科学部门),环评工作的范围更宽了。对中小项目、大项目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且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方法水平也在逐渐的完善、深入和提高。3、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1982年至今) 另外,国家环保局和省环保局对全国各地的评价单位进行了登记,对于具有评价能力和资格的发给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分综合和单项),并于89年底又重新考核和登记发证(

17、这次是分甲乙级)。 另外,国家也在新颁发的环保法里明确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条文。 现在环评工作,在环科领域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正在以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污染分析和污染防治对策为突出重点。另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预测方法、模式的建立和选择也正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1982年至今)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有专家的技术人员为主力的环境评价队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评价课程,在评价方法和理论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 由环境单要素评价发展到区域环境综合评价; (2)

18、 由污染环境评价发展到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环境评价; (3) 由城市环境评价发展到农业生态环境、海域环境、风景旅游区与自然保护区环境、工业生产区、道路交通区、高科技开发区等多领域的环境评价;3、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1982年至今) (4) 由以现状环境评价为主发展到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并增加了经济损益分析、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等新内容; (5) 在评价理论和方法上,已不局限于一般的指数评价,还进行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生物学评价、卫生学评价、社会学评价、美学评价等广泛的探索,提出了“污染度”等概念,应用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分析环境变异,以干燥度和化学平衡理论指导区域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19、.9.1正式实施) 无论是建设项目还是发展规划,都要先环评、后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法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要求政府做环评 令人可喜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历史上首次对公众参与环评做出了明确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2004.4.1)(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 ) (一)环境影响评价(二)环境影响后评价 (三)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四)环境保护验收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12

20、月通过施行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98)国字253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 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1.6 环境保护的法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6 环境评价标准(EAS)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1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ES) 环境保护标准是由政府(环保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强制性

21、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它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部分,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决策结果。 2 、环境基准(Environmental Criteria) 是环境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二、环境标准体系(Environmental Standards system)1 、环境标准体系定义(ESS)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果,由环保权力机构全面规划、统一协调,分工、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总称。 2、环境标准的种类 (1) 按级别分: 国际标准 (international) 国家标准 (national) 地方标

22、准 (local) 行业标准(profession) (2) 按执法性质分: 法制性标准 (legal standard) 自愿性标准 (voluntary standard) 参考性标准 (reference standard) (3) 按控制对象分: 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产品标准 (Product Standard) 工艺标准 (Technology Standard) (4) 按环境系统分: 环境管理标准 (environmental manage

23、ment standards) 规划设计标准 (plan and design standard) 基础方法标准 (basic method standard) 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行业性排放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标号的含义 GB 国家强制标准 GB/T 国家推荐标准 GB/Z 国家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GHZ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GWP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GWK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HJ 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HJ/T 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标准;国标与国际标准对应关系: IDT 等同采用(identical) MOD 修改采用(modified)

24、NEQ 非等效标准。三、制定环境标准(ES)的原则和依据 1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EQS)的原则和依据 制定原则(principle): (1)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 的变化而受到损害; (2)保障自然生态系统(ecosystem)不受破坏; (3)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4)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制定依据 (1)以环境质量基准为依据 环境质量基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Criteria)是环境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因此这个最大剂量或浓度应当是环境质量标准最低一级的值。环境质量标准(EQS)

25、必须受环境质量基准值(EQC)的制约,必须以长期、慢性、低浓度的基准资料为依据。 制定依据 (2)以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 要求既要保证人群和生态系统(ecosystem)不受破坏,又要避免标准过高过严而脱离现实,造成经济、技术力量的浪费,达到经济技术合理。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进行详细的经济损益分析。 (3)以国家环境保护法(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作为法律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EQS)是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中的有关准则作为法律依据。 2、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ESP)的原则(1)应以尽量满足

26、环境质量标准(EQS)的要求为出发点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emission of pollutant),最终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health)和生态系统(ecosystem)不被破坏。各类污染物进入到各环境系统产生的污染浓度应与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保持一定裕度。 (2)必须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所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ESP)应与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相适应,只有采用最佳的控制技术和合理的经济费用才可以达到。 一般情况下人工净化设施的效率与所花费用并非都是成定比关系。当效率达到某一程度之后,再增加费用所能换得的效率值往往极不显著。因此在排放标准制定中提出过高要求,经济上是否合

27、理要慎重给予考虑。 (3)一定要照顾到污染源所在地区、区域污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要考虑到污染源的密集程度、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污染源的排放特征,以及污染物的理、化及生物特征。另外,还要考虑到气象、气候、地质地形、地表、下水系统的水文状况等环境条件的特征。 研究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对立统一关系。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控制的只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不能被自然净化的那部分污染物,而不是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污染物。 过分追求高级处理,不论需要与否都搞“0”排放,不仅技术上有困难,而且经济费用巨大,往往会造成社会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4)尽量做到简便易行,不要搞得太复杂,难度太大,以便于标准的应

28、用和管理。 四、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简介 1、大气环境保护标准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中,我国已发布实施的有40多个。主要有: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

29、均0.020.060.10Mg/m3(标准状态)日平均0.050.150.25一小时平均0.150.500.70总悬浮颗粒物 TSP年平均0.080.200.30日平均0.120.300.5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40.080.08日平均0.080.120.12一小时平均0.120.240.24一氧化碳CO日平均4.004.006.00一小时平均10.0010.0020.00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 m二级三级监控点浓度 mg/m31二氧化硫960(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152.63.5周界外浓度最高

30、点0.40204.36.6301522402538503958550(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6055837077120801101609013020010017027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ion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2、水环境保护标准 我国已发布实施的水环境保护标准有100多个。主要有: 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1999)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91)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93)等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等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序号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1悬浮物质人为增加的量10人为增加的量100人为增加的量1502大肠菌群个/L 1000供人生食的贝类增养殖水质7003化学需氧量(COD)23454生化需氧量(BOD5)13455石油类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