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柏禅门开悟诗二百首_第1页
杜松柏禅门开悟诗二百首_第2页
杜松柏禅门开悟诗二百首_第3页
杜松柏禅门开悟诗二百首_第4页
杜松柏禅门开悟诗二百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1/121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前 言无眼无口,如何会取?声色二字,如何透得?如何是解脱?如何是净土?如何谓如如佛?踢倒净瓶何意?慈善解脱,如何同行?临济戳地三下,嘘了一嘘,何意?第一章 禅宗的证悟诗 禅祖师的证悟诗不同于诗人,往往终其一生仅有一首者,同时也与哲学家隐约仿佛之言不同,没有修持开悟的功夫,往往是迷离仿佛。 神秀和尚和六祖的诗,虽不是开悟诗,但却表示他们差不多观念的诗,是禅宗以诗寓道的起源。神秀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示法诗菩提本无树,心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洞山开悟诗切忌从他见,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

2、,我今不是渠。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是曹洞宗的开派祖师,他的弟子叫曹山,合起来叫做曹洞宗。 洞山有天渡过一条小河,当他过河时,太阳照到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影在水面上,他突然回头一看,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水面上,因此他突然开悟了。而作此诗。 诗表面上是写它与影子的关系,实是对求道的一个发见。一是讲悟道是向自己求,不能向其他人去求,二是讲道无所不在,看了自己的影子都能够开悟,表示道无时无地不在。香严智闲开悟诗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有一天,香严智闲整理牧园,突然拿了块瓦片随手打在竹子上,听到瓦裂了,因此开悟了。灵云志勤三

3、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现在更不疑。 有一天,灵云志勤看到桃树开花而悟道,就写下这首诗表示他的悟境。觉海法因庵主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有一天,他师父举出灵云桃花悟道的公案来讨论,因此他就悟道了,悟道后他就作了这首诗。何山守旬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他也是借灵云和尚桃花悟道的诗而开悟的。而后作此诗。越山师鼐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终生眼豁开。方信一般年事远,不从葱岭带今后。 当时有一位闽王,有一天请他去吃斋,他赴约到了楼上的时候,太阳照在他身上,因此他就开悟了。而后作此诗。昭觉克勤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

4、醉扶归。青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他是听一首艳诗谈恋爱一样的诗而悟道的。诗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 前两句表示他曾经到了悟道的境地,就看起来是从小姐的闺房里面恋爱成功回来一样的。道一定是什么也不能讲,就看起来青年一段风流事一样的,没方法告诉人。神照本如处处逢归路,头头达家乡。本来现成事,为必待考虑。 神照和尚的法号叫做“本如”,有一天去请教一个和尚,和尚没头脑的答他一句话讲:“你确实是本如”。因此他突然开悟了,因而作此诗。楚安方禅师沔水江心唤一声,现在方得契终生。多年相不重相见,千圣同归一路行。 有一天,他搭渡船过河时,他老师用乡音大吼一声“那”,他听到后突然开悟了,因此作

5、此诗。五祖法演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呆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有一天,他向白云和尚请教南泉和尚讲的一个公案,即天上摩尼的一个珠子是如何样取得的,白云和尚就叱责他,因此他恍然大悟,而作此诗。 佛性自己本来就有,向那个求,向那个求,向那个问,向那个问,看起来田地一样本来是我的。 悟道的情况,道本来是不可见的,就看起来风一样,因竹和松树的摇动,才明白有风的存在。龙门清远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拨火悟终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有一天晚上,他在烤火,不久火灭了,拿一把火钳在灰里拨,就有了火苗,因此他就去看传灯录,因为传灯录上有一个公案谈到破灶堕

6、和尚的因缘,他就因此开悟了,这是因公案而开悟的例子,而后作了此诗。 破堕和尚公案:有一天,破堕和尚听讲有座庙专门灵,殿中安放了一个灶相当灵验,他到里面去后,就拿棍子在灶上打了三下,后灶就垮掉了,有个人出来拜谢道:“多谢你替我讲法,使我开悟。”第二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寓禅词 东坡作南歌子,在嘲弄大通禅师,冷斋夜话云: 东坡守钞票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 这一恶作剧的词,完全是以禅理为内容: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悉弥勒下生迟,不见夫人三五,青年时。 解讲: 昔有嫂子,供养一庵主,经二

7、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凭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三冬无暖气。”女子举示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那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东坡似用这一夫人公案,隐喻大通禅师这一嗔怒,当为禅门的夫人子所非。 东坡这首南歌子,尽管辩才无碍,但未免予人以胡闹的不良观感,至于下面两阕如梦令,则确实系以词寓禅: 其一水垢何曾恩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解讲: 这是借入浴的俗谛,寓超俗的禅境,水代表洁静,垢代表污浊,在禅的最高境地言,是不分动静和

8、洁垢的。到了这种境地之后,因此是不受污染的“道人”,自然用不着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东坡在第二首词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的人一样,努力去垢,洗去污垢,而臻圣洁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黄山谷有和东坡赠大通禅师之作,惟所赠之对象不同,其南歌子第二阕云:万里沧江月,波清讲向谁?顶门须更下金槌。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金雁斜汝颊,青螺浅画眉。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解讲: 假如做到了牧牛公案里所讲的境地人牛无迹,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时候,便是功位齐泯,入涅般的最后关头了。 下面一阕,是山谷点窜禅人的颂古诗而成,这阕诉衰情云:一波才动万波随,蓑衣一钩(钓)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

9、,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解讲: 有段公案: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仍以钩鱼比喻求道,“离钩三寸”,是鱼上不上钓的紧要关头,比拟求道的悟与不悟的严峻时刻,船子有歌“颂明”此一“鱼”云:有一鱼佤伟莫哉,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 审观其歌,鱼乃至道的代表,故可证明;钓鱼即求道也,后人咏这一“钓鱼人”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合坡谷的词观之,足证前人不仅以诗寓禅,更以词寓禅,假如不明

10、禅事禅理,坡谷这类词,便不知其命意之所在,更不能观赏了。第三章黄山谷的四首寓禅词 黄山谷宋代的一代巨家,其归心禅宗,正如白居易一样的虔诚,诗中寓禅之作甚多,习气所及,故以词寓禅,他在渔家傲词下自注云:江寒江口阻风,戏效宝宁赞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卢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 山谷之词如下: 万水千山来此土, 本提心印传梁武。 对朕者谁浑不顾, 成死语, 江头暗折长芦渡。 面壁九年看二祖, 一花五叶亲分付, 只履提归葱岭去, 君知否? 分明忘却来时路。 这阕词是完全包括菩提达摩一生的事迹而成,达摩来华,建立了禅宗,成为中华初祖,相传先见梁武帝,讲法不契,遂渡江至嵩山。盖欲以破梁武帝的

11、名相执着,惋惜梁武帝不能领悟,致达摩乃以一毪苇渡江,而至魏。 下面一首词,则系以灵云见桃花悟道的公案而填成的: 三十年来无孔窍, 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 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 拈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 灵云合破桃花笑。 灵云志勤禅师,因见桃花盛开而悟道,事极玄妙,因而成为公案。然在禅宗的理论上是不违悖的,因“色”“空”一如,体用不异,因此才讲,河山并大地,齐露法王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桃花也正能够显示道的存在,睹花悟道,是归于时节因缘的凑合,(从缘悟达,永无退失)然非偶然之功,因“三十年来寻剑客”。 第三阕则以华亭船子

12、的悟道公案入词: 亿昔药山生一虎, 华亭船上寻人渡。 散却夹山拈坐具, 呈见处, 系驴橛上合头语。 千尺垂丝君看取, 离钩三寸无生路。 蓦口一桡亲子父, 犹回忆, 瞎驴丧我儿孙去。 船子德诚禅师,是药山惟严的高弟,气概如虎,在华亭渡口,查找可渡之人,夹山善会禅师因道吾的开导,自知所悟未彻,因此拈起坐具,解散门徒,向华亭船子呈其所见,可被评,言语合道,不是全然,而有时是系驴的木柱。求道的人,如垂丝千尺的钓鱼人,比喻求道人在悟而未悟的紧要关头,悟则成佛,不悟则丧生失命,永劫沉沦。 船子在夹山拟以言语回答所问之际一木桨把他打下水,免得陷于情识意想和言语道断的危险中。结果开悟,因此师徒亲如父子,得传法

13、要。 下一阕词,则系以古灵神赞禅师的公案和事迹,铺叙而成: 百丈峰头开古镜, 马驹踏下重苏醒。 接得古灵心眼净。 光炯炯, 历来藏在袈裟影。 好个佛堂佛不圣, 祖师沈醉犹看镜。 却与斩新提祖令, 方猛省, 无声三昧天皇饼。 以上四首词,真是涉及多方,把禅理、禅典都纳入词中,不明白禅宗的公案和灯史,真不明白山谷这类的词,意旨何在?内容为何?所拈四阕,究其根由,明其奥义,起例发凡,图引起研究词学者的注意和兴趣,以免明珠蒙垢,视同草芥,予以放弃不论,则不足以深知古人,而形成巨大的损失。第四章梅花与道情 在见道的高僧哲匠而言,在具有由“色”见“空”的大智慧下,却认为“河山并大地,齐露法王身”,娱人的花

14、草,却是至道的露显。唐僧古梅诗云: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古梅的遭受诸般折磨,正是比喻修道者遭受苦难之多,与修持时刻之久。古梅的“枯死”,也象征着修道人的“大死一回”,把以往的情识意想,修持到荡然无存的地步,因此“至道”显露,在时节因缘的来到下,因此悟道,正如古梅的返魂着花。虚堂智愚禅师: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 比喻常人的礼拜佛祖,只因明白佛祖已超凡入圣,如佛祖也似古梅的不绽花,可能也可不能为人所崇拜顶礼,渡过一般而寂寞的黄昏。虚舟普度的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清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5、比喻禅师悟道的时候“当时一片精明事”,但是可叙讲的是“悟道”的过程,言语可表叙的部份,而不是道的本体,和那至高的境地,正如画梅花时,只能描绘梅花的形状,不能显示梅花的清香一样。第五章曹洞禅与五位颂 禅宗传入中国以后,通过六祖慧能的进展,大约分成两个支派,一个确实是在湖南的衡山,一个是在江西的马祖,这两个地点一时成为禅宗的中心,传到唐朝的末年就有五大宗派,即所谓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临济宗是也。洞山悟本功勋颂诗 其一问:如何是“向”?师曰:得力须忘饱,休粮更不饥。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至处文明贺圣朝。 “向”也确实是向道的意思。 这是“向”的时期,也确实是叫做

16、正中偏的时期,正中偏确实是本体界已发生作用,然而我们人还落在偏界,尚未落在正位里面。五位颂之第一: 正中偏的时候,在曹洞宗来讲,叫做“全理即事”,在佛陀的一生来讲,确实是“发大心”、“降王宫”、“发明大事”、“理智初开”,这是修行的第一时期。 其二问:如何是“奉”?师曰: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象征我们的求道,尽管是通过老师的开悟,通过前人的指点,通过自己的修行,得到了那么一点,然而依旧印象模糊,还没有得到道的本源,只在不处四处求查找,因此第二个是“奉”的时期,也确实是偏中正的时期。五位颂之第二: 到了偏中正,在佛陀来讲,确实是

17、“行大行”、“修苦行”、“造诣入作”、“智开因门”,这是修行的第二时期。 其三问:如何是“功”?师曰:撒手端然坐,白云深处闲。枯木花开劫处春,倒骑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禅宗里面经常有一句话讲没有悟道往常,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等到悟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个时候确实是讲:“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趁麒麟。”即有了神通,跟本体界合而为一,这确实是第三个境地正中来时期。五位颂之第三: 第三时期确实是正中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证大果”、“成大觉”,确实是开悟成佛,“透末后门”,“智末果门”。第二个层次是“不滞法身”、“理开体门”,确实是有体有用。 其四问:如何是“共

18、功”?师曰:素粉难沈质,长安不久居。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不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 意思确实是讲我们在那个时期正是证悟本体以后还要有作为。五位颂之第四: 第四个时期是兼中至,亦即从体起用,在佛祖来讲,确实是“裂大网”、“转法轮”、“讲法利生”、“理开用门”。 其五问:如何是“功功”?师曰:混然无讳处,此外更何求?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意思确实是讲不必问什么是佛了,你本身确实是佛了。以上是洞山和尚的五位颂。五位颂之第五: 第五个时期是兼中到,亦即功德圆满,“归大处”、“入涅般”、“退藏于密”、“理智还泯”,这是最后的一个境地。曹山本寂

19、五相诗其一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意思是讲人人皆能够成为尧舜,同样人人皆可成佛,佛的种子是生来具有的,就看起来历代白衣拜相这件情况一样,这是修行求佛的第一个时期。其二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意思是讲修道的人到了那个时期,隐隐约约明白道是什么,明白佛法是什么,看起来乌鸡走在雪上,可看出来,然而还不能得道。其三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意思确实是讲到了那个境地以后,我们认为一切不可能的情况,都变成可能了,因此讲木马逐风嘶,是到那个境地的时候,所显示的种种神通。其四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大迟。 意思是讲还

20、没有功德圆满,救世的时候还不能像佛陀一样普渡大千世界的众生,因为无功的意旨,还没有得到。因此是讲还没有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其五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 意思是讲没有理和事的分不,也没什么朕兆,也确实是讲完全坐在本体界里面,是威音王和弥勒佛也不明白。这一时期是千圣万圣所同归的,到最后皆为本体大全所归摄之意,这是一个最高的境地,就等于佛“入涅般”的境地。第六章神秀慧能的偈诗 在我国的宗教中,有一最奇妙,最独特的教派,它确实是禅宗。 神秀和慧能分不作了两首诗,使禅与诗融合为一体,在中国的诗作和诗学上产生重大的阻碍,如元好问所讲:“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实在是一件出人

21、意外的趣事。 禅人以诗来寓寄禅理,诗人以禅理趣纳入诗中,进而以禅理来建立诗的创作理论,禅与诗融成了一体,不明白诗,也不足以明禅,不明白禅,也几乎不能确知禅人寓道的诗篇,也几乎不能深知以禅论诗的奥妙秘,因此明禅论诗,是谈诗论诗的重要课题了。神秀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六祖示法诗菩提本非树,心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神秀:认为万法实有,万象不虚,此身是菩提树,有成佛的心性,此一心性如明镜朗朗,本来光明,但是蔽于尘根,有种种的污染,而产生了尘根,有种种的污染,而产生了尘垢的蔽障,禅人以加行的愿力,去垢生光,则原本的明洁性体,自然显露。 慧能:用渐修的功夫,去

22、污除秽,是求道的境地,不是悟道的境地,因此慧能认为神秀未能“发明大事”,因此另作偈诗,否定了神秀的见解。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净,彼则污染,是不能发明大事的,因此六祖认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这一“绝对境地”的时候,不要修持造作,来去垢去秽,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无垢无染。, 神秀: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惠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

23、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夫君,天人师,佛。第七章达摩只履西归 禅宗有西天二十八祖,中华六祖的传法系统,菩提达摩是由印度将禅学东传的重要人物,他在西土是二十八祖,在中华禅宗史上居于初祖的地位。 达摩只覆西归公案: 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达摩端居而逝,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城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覆,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不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惟空棺,一只革覆存焉。五

24、祖演云: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认为达摩这一“只履西归”公案,太过轰动了,千古万古,传播于禅人的口耳,若视为是祖师的奇迹,以神通视之,以奇特作解释,假如循着这一方向而游方参请,求悟至道的话,则将无所得,与禅人的本身,没有关系。东山空云:梁魏山河本太平,无端容此老狐精。九年皮髓分张尽,只履空棺更诳人。 东山空禅师认为达摩九年讲法,已传法事了,而显此“只履西归”的空棺神通实乃多余,而且有眩人耳目、欺诳后人的嫌疑,因为达摩的示寂,是舍用归体的话,自应果位齐泯,为必显此神通? 可见以往禅人的见解,并不是曲意附和而是各有领悟。这位禅宗的建立者达摩,他的地位

25、,几与释迦牟尼相等。第八章牛头法融融道入禅 法融在牛头山不建一宗,此一宗都不关南北二宗。牛头宗的禅学特色,一是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入于禅学中,二是富有地点色彩,阻碍了以后慧能门下的马祖,印顺法师推许法融为东夏的达摩。 法融的绝观论,确实是立空虚为道本,以丧我忘情为修持,无心用功为方便,这种意境,是出自庄子,而且富有南方的佛教色彩。 百鸟衔花公案: 隐居在石室时,相传百鸟衔花来献。四祖要法融“绝思绝虑”,“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法融得到传授后,百鸟便不再衔花献。 百鸟衔花,成了公案,以后禅师,作了专门多的诗,从不同角度莱表示他们的见解和境地,特选四首极有情趣和有涵蕴的诗如下:雪窦显牛头峰顶锁重云

26、,独坐寥寥寄此身。百鸟不来春又去,不知谁是到庵人。祖印明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衔花无处寻。张无尽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棹渔蓑寂寞归。梦庵信寥寥风月卧烟霞,百鸟从兹不献花。人义尽从贫处尽,世情偏向有钞票家。 法融初悟道的时候,有圣执法执,即以圣者自居,如是有百鸟衔花的祥瑞。见了四祖道信以后,已“圣凡情泯”,不存圣凡的分不心,不以圣者自居,与常人无异,因此百鸟不知其是圣者,故不衔花献他了。以上的四首诗,差不多上由这方面立意的。第九章六祖出家 六祖受法辞五祖,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暮夜风扬刹幡,闻两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曾示契理

27、,祖曰:可容俗流,辄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印宗听了六祖的言论,因此为他落发,这段话也成了禅宗的风幡公案。六祖认为“空”与“有”是一体的,“色”“法”是“一如”的,人强加分辨,乃有此对立的名词,若落在一边,谈空谈有,便是错误,因此才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两僧“心动”。 这则公案,以后的禅师,有专门多的偈诗,表达不同的见解和意境。圆通诗云: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杆?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 如两僧开悟了,就不用再忙碌六祖,以智慧之眼,加以来断定。草堂清诗道: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查找。白云本自无踪迹,飞落断崖深更深。 六祖这一段话,更是推动了白云,落入深更深的断

28、崖,使以后的禅人,无法寻求究竟,得到开悟。自得晖偈诗: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无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 现象界的现象,是脱离不了本体的,如同戏蝶流莺是绕着花树在飞一样。 这三首诗,代表三种不同的见解和境地。第十章 曹溪禅一花开五叶 “一花开五叶”,由六祖导出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沩仰宗等五宗,到了宋代,临济宗大盛,又分杨歧、黄龙两派,其势力阻碍了佛教的其他各宗各派,几乎摄教归禅,故后世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在禅”的论断。颂咏六祖得衣钵:祖印明六祖当年不夫君,倩人书壁自涂糊。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草堂清七百僧中选一个,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钞票树开花二

29、月春。西塔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直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葛庐覃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台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州。 一花开五叶,慧能大师光大了达摩所创的禅宗,慧眼识“英雄”的人,却是五祖弘忍,六祖传奇式的成就,差不多上五祖引发的第十一章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 青原行思,是六祖的第一代弟子,五宗之曹洞、云门、法眼,确实是出自他这一法系。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公案: 行思往广东参见六祖慧能,六祖问道:“汝曾作什么来?”行思答道:“圣谛亦不为!”六祖再问:“落何阶级?”行思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六祖询间行思修行的通过,在佛法上有世谛、圣谛的分不,世谛是指世俗的理

30、事,圣谛是指圣者所见的真理。行思差不多泯除圣凡的见解,不起作圣人,求佛道的分不心:六祖又问行思,修行到了什么果位到了什么程度?行思既然已泯除了一切的分不心,无圣无凡,自然可不能落在任何有差不观念的阶级上了。也确实是讲行思已到了修道的极高境地。丹霞淳禅师以诗颂行思的禅境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青原行思流传后世的,是卢陵米价公案,他在青原讲法的时候,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答道:卢陵米作么价?这一回真是惊奇极了,以后的禅师,对这一公案,多方体会。黄龙慧南禅师: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长灵卓禅师:卢陵米价播诸方,高

31、唱轻酬力未当。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三祖宗禅师:卢陵米价知不知?合下相酬两莫亏。君信入廛空返者,到头只是爱廉价。 青原尽管开立了禅宗三大派,但在禅学上没有流传专门多东西,只有这则公案,长远地在传诵和争论。第十二章 南岳怀让 讲似一物即不中 南岳怀让,由六祖的机缘,而入禅门,门下出马祖禅师,成为临济宗和沩仰宗的开派首领。 讲似一物即不中公案: 直诣曹溪参六祖: 祖问:什么处来? 曰:嵩山来! 祖曰:什么物?凭么来? 曰:讲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并

32、在汝心,不须速讲。 师豁然契会,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岳,居般若寺。 佛印玄禅师即是以偈诗颂明不污染之意: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伙儿如是若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 佛国白禅师则颂明“讲似一物即不中”:嵩顶来来凭么来,不中一物早尘埃。便归南岳磨砖片,照得马子追风回。 保宁勇禅师的颂诗,则系以整个公案意义的颂明为内容:戴角擎头与么来,铁围山岳尽冲开。阎浮踏杀人许多,蓦鼻深云拽不回。第十三章 神会与五更转 禅宗灯史记:因此自传心印,演化东都,定其宗旨,南能北秀,自神会现扬,曹溪一枝,始芳宇宙。 (神会)如此一个重要的人物,后来研究禅宗史的人都往往忽略了他,却是两个无名的和尚

33、(行思与怀让),依靠后辈的势力,成为禅宗的正统,这是历史上一件最不公平的事。 五更转诗偈:一更初,涅般城里见真如。妄想是空非有实,不言未有不言无。非垢净,离空虚。莫作意,入无余。了性即知当解脱,何劳端坐作功夫。 全诗在颂讲: (一)反对打坐禅定,住心看净,故云何劳端坐作功夫。 (二)主张无念入道,故云:莫作意,又云:了性即知当解脱。 (三)颂明道体的性质,是非有非空,非净非垢。第十四章 永嘉玄觉的证道歌 证道歌是七言哲理中独有的长诗,不但深寓禅理,而且文采斐然。 永嘉玄觉大师至曹溪,得六祖的印可,有一宿觉之号,景德传灯录记: 玄觉初到,振锡携瓶,绕六祖慧能三匝,卓然而立。 祖曰:夫沙门者,具三

34、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师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祖曰:如是如是。 於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 祖曰:返太速乎? 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祖曰:谁知非动? 师曰:仁者自生分不。 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师曰:无生岂有意耶? 祖曰:无意谁当分不? 师曰:分不亦非意。 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 证道歌的内容,包涵甚广,有佛理、有禅见,有求道的要诀,有禅宗的灯史,全诗以个人的彻悟经验而对修道人提出劝讲的。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

35、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入深山,住兰若,岑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闲寂安居实萧洒。觉则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珠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震法雷,击法鼓,布慈

36、云兮洒甘露。龙象蹴蹈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稳。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历江海,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教。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讲。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证道歌确实是禅家诗作中的珍宝,于禅理禅境,揭露最多,有注本流传,可一索而窥

37、全貘。“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并不是突现突灭的海中沤,而是寓道不朽之作。第十五章 石头希迁与参同契 在禅家诗中,有一首闻名的五言古体寓道诗,那确实是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了。“参”是参差不齐,“同”是齐同指参差不齐的现象,与那齐同的本体界,同契妙道,在题目上已显示了“事理一如”的佛理,也与庄子以不齐为齐的齐物思想,有脉络相通之外,更证明了禅宗是中华文化胎育下的产物。参同契: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

38、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牢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背地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可不能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最后石头总结全诗道:“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告诫求道而“参玄”的禅人,要把握时刻,勿虚度光阴。这首参同契,寓道高深,为以后的曹洞宗禅学的全然,值得重视和研究。第十六章 马祖磨砖作镜 禅宗的迅速传布,慧能大师以后,要算马祖道一了。他容貌甚为奇异,舌头伸长了能够超过鼻

39、头,脚心有两个轮形的花纹,“牛行虎视”,气概非凡。 师(怀让)知(马祖)道一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砖作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 禅师认为打车不对,打牛也不对,因为御车驾车的是赶车人,悟道的全然是在求道者的心上。马祖道一通过怀让的传授,悟出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当下直指自心,见性成佛。 于这公案,有表示不同见解的颂诗:汾阳昭磨砖作镜慕同音,来问分明示本心。才唤木人回面指,犁牛耕出古黄金。佛印元磨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

40、。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笑翁堪车牛脑后痛加鞭,弃却黄金抱碌砖。逐恶随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错流传。 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公案: 僧问云:和尚(马祖)什么缘故讲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僧曰: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佛在已心,然执此以为即是“究竟”,则此语如止小儿啼的黄叶骗人的话:但是禅人如小儿般真正的信了,因而开悟,则明白“大道难名”,悟道以后,才明白“道”不是心,不是佛,不可讲,不可讲,这是诗中“即非心佛”所用的典故。第十七章 百丈怀海与野狐参禅 百丈怀海为马祖门下三位杰出的禅门人物,尤其是百丈怀海,建立了有名的百丈清规,使以后禅师的修持,有了可依循的规

41、范,他自己更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使禅门从日常生活上更中国化,更世俗化,入世而又出世,才能渡过唐武宗会昌年音毁佛的法难。 僧侣在印度是贵族阶级之一,不需要耕作生产;在佛教的教义上,禁止杀生,杀生会落入因果轮回的果报之中,在耕作的时候,自然会无意之中杀伤潜存在泥土之中的虫蚁,故僧人不耕作。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承受了这一规律,到了六祖,他以舂米劳作入道,到了百丈怀海,才正式将劳作生产,列入清规之内,置有“十务”每人各有职司,使禅宗的门徒,置身于世俗生活营求之中,故会昌法难的时候,其他各宗的佛门弟子被迫还俗了,禅宗一派却因为生活已世俗化,故未受重大的阻碍。追源溯始,应归功于百丈。 百丈怀海,追随

42、马祖大师,得法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大雄山,因住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在他讲法时,发生了野狐参禅的故事,后成为禅门分案: 师(百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律送。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般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这一

43、公案,虽近神话,然宗门中人无不笃信,故流播丛林,颂诗达五十余首,特选数首:其一语路分明在,凭君认真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其二万丈洪岩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其三临机只为语偏枯,五百生来堕野狐。姹女已归霄汉去,呆郎犹自守寒炉。 这则野狐参禅公案,至少显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野狐可成道:因果循环是存在的,因此答错了话,才堕五百年野狐身,教人求道,不可不慎;至于不落因果,不昧因果,后果何以差不如此之大?则非百丈和野狐老人等身历其境的人所可解答。第十八章 南泉斩猫 师(南泉普愿禅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已。众无对,师

44、便斩之。赵州(从谂禅师)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 从谂禅师:草鞋是用来“行道”走路的,当穿在脚上,不当放在头上,放头上表倒反之意,寓南泉所问之话,是“道不得”,这种“自性”境地,是不可讲,不可讲,“言语道断”的。这则公案显示出: (一)南泉的修持已不落果报,因此坦然行之。 (二)是南泉不相信果报。 (三)是南泉明白果报,但因劝化众僧,不惜冒着落入果报的危险而斩猫。绿雨蕉禅师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三千貂锦丧边尘。悲伤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胡安国诗:手握天地杀活机,纵横设施在临时。满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不知。佛心才禅师诗:草鞋头戴与谁论?四

45、海无风浪自平。解道曲终人不知,江头赢得数峰青。 由此公案,可见禅师们是互逞机锋,随时在比较禅见的高下,不是用言语解讲,而是用动作象征,借诗句显示。第十九章 王老师与牧牛颂诗 王老师南泉普愿的牧牛公案,对禅师的修持,发生专门大的阻碍,不但形成颂古诗,而且绘成牧牛图,牧牛的意义确实是养心悟道。 (南泉普愿)上堂曰: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牧牛喻养摄心性,溪东、西喻色界、空界,执色执空,以求悟道,未免功夫不到家,起分不心,以为色界是幻象,空界是真实,一边是凡,一边是圣,都有偏差,不起分不心,平常心合道。 长庆懒

46、安的领悟,得力于此公案: 师(懒安)即造百丈(怀海),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 石巩惠藏禅师,一日厨中作务次,马祖见而问曰:作什么?巩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把鼻拽今后。祖曰:子真解牧牛。 普明禅师分成十个调伏的时期,由未牧至只泯,各以颂诗,宣明各时期的意境:未牧第一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跑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初调第二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受制第三渐调渐伏息奔驰,

47、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回首第四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驯伏第五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无碍第六露地安眠意自知,不劳鞭策永无拘。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任运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年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独照第九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狐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只泯第十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日本一山国师牧牛十颂寻牛第一本无形迹可求寻,云树

48、苍苍烟草深。脚下尽管歧路不,岩前枯木自龙吟。见迹第二草窠里走路何多?只此啼岑莫是么?脚力穷边重进步,昂昂头角要逢我。见牛第三风暖幽禽枝上声,雨余原草色尤青。者回巳睹渠头角,戴氏毫端写不成。得牛第四鼻孔撩天拽转渠,从今狂逸性须除。雪山香草和烟细,且要驱来向此居。牧牛第五随时水草活渠身,纯净何曾染一尘。苗稼自然混不犯,收来放去却自由。骑牛回家第六羸牛已纯却回家,树下柴门启暮霞。放教驹驹栏里卧,静看新月挂檐牙。忘牛存人第七蓑笠从此不入山,鞭绳抛却一身闲。更无觳觫劳牵拽,赢得讴歌翠霭间。人牛共忘第八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返本还源第九既然无作有何功?眼见如盲听似

49、聋。涧水湛如蓝色碧,山花开似锦机红。入廛垂手第十换却皮毛转步来,依稀鸟嘴与鱼腮。通身固是混泥水,我此宗门要大开。 以上两种颂诗,各逞机锋,境地虽有同异,而无高低之分。这一由凡入圣的十大历程,差不多精神与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函盖之相合,只是一是成佛,一是成圣人而已。第二十章 庞居士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悟道后,参谒南岳石头希迁,石头问他道:“子见老僧已来,日用事作么生处?”修道的心德如何?居士对道:“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道不可讲,不可讲。 居士的回答,仍嫌落于空泛机解,乃复呈一偈诗,诵明“日用事”的深意:日用事无

50、不,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悟道后的境地,纵有神通和妙用,也只是如同运柴运水日用事的平常而已。 (庞蕴居士)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 不与万法为侣,即不在万法变化之中,惟“自性”能生万法,能不与万法为侣,即是见性成佛的人。平常人自然不能一口吸尽西江水。见性成佛,与大全合一,当能一口吸尽西江水,至此境地,已顿悟无余,不待言语解讲了。 后人颂此公案的诗奇多,特撷举数首,以见不同的禅境:五祖演一口吸尽西江水,洛阳牡丹吐新蕊。簸土扬尘无处寻,抬眸撞着自家底。宝峰照禅

51、师一口吸尽西江水,鹧鸪啼在深花里。自有知音笑点头,由来不入聋人耳。白杨须禅师一口吸尽西江水,涓滴不留洪浪起。驹儿自是不平常,嘶风弄影斜阳里。大禅明禅师一口吸尽西江水,碓觜生花犹未已。叶叶枝枝垂雨露,须弥藏在针锋里。 庞居士在马祖“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开示下,而完全开悟,但以后的禅人,研究者多,领悟者少,迷则滞凡,悟则成圣,这则案,充分显出了禅的奇妙性。第二十一章 大梅梅子熟 大寂闻师(大梅山法常禅师)住山,乃令一僧人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那个地点住。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

52、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 禅人悟道后,洞彻无余,自然能立得住脚跟,可不能依他作解,人云亦云,随人言句,任何言句,差不多上鱼筌,鱼既已得,不再管鱼篓的大小如何,形式如何了。而笃信自己所得,不随马祖而改移,因此马祖特不赞许他:“梅子熟了”大梅的悟道和修持,已圆满成熟了。 因此梅子熟了,成了以后禅师表达禅见的题材而加以颂明:楚云南禅师何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 楚云南禅师系以倒反的表达方法,来颂明这一公案。简翁敬居士郎心叶薄妾冰清,郎讲黄金妾不应。假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谁信守孤灯。 简翁敬居士系以艳诗的形式,表明法常的守道不移,如节妇的守贞不二,经得起考验。

53、五祖蕉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松源岳禅师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辛庵俦禅师庞公亲到竖降旗,一剑当头斩万机。不是从前生咬破,为他梅子熟多时。第二十二章 丹霞烧木佛 邓州(今河南邓县)丹霞天然禅师,应是禅门中“狂士”,一生行事,尤富传奇色彩。 丹霞的出家通过: 初习儒业,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禅客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今江西马祖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 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师取木佛烧之,人或讥之,师曰:吾烧取舍利。人曰:木头何有?曰:若尔者,何责我乎? 木头做

54、的佛,仍然是木头,丹霞不因其有佛的形像,而不敢烧,所有有人诃责他时,丹霞告以“吾烧取舍利”假如木佛真是佛,自然有“舍利子”佛骨,既然“木头何有”木头没有“舍利子”,则木佛仍然是木头,烧木头有何罪过?因此他要再取二尊烧。 丹霞烧木佛的公案,流传后世,成为吟咏的题材:投子青禅师古岩苔闭冷侵扉,飞者惊危走者迷。夜深寒热汀洲火,失晓渔家辄自疑。张无尽居士雪拥岩扉冻不春,一尊木佛劈为薪。眼睛动处眉毛落,为谤如来正法轮。 而张无尽则以诗人的立场,颂此公案,尊丹霞而贬慧林寺院主。第二十三章药山升座 药山惟严是石头希迁的法嗣,二传而开出曹洞一派,他是这一法系的重要人物。 他与石头希迁的对答,能够稍见其禅境:

55、即谒石头,密领玄旨。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这作么?曰:一切不为。石头曰:凭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千圣亦不识。石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能明。” 他的“陛座”公案,甚有意境: 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和尚示诲。师曰:打钟者。大众才集,师便下座归方丈。院主随后问曰:和尚既许为大众讲法,什么缘故一言不措?师曰: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 讲经讲论的经师和论师,方有言讲,已乃禅师,于此向上一事,不能言讲,故不能怪他。无准范禅师便依此意颂出铺席宏开见也么?买人何似看人多。十成好个吹毛剑,只

56、作陶家壁上梭。 天童觉禅师则以当时禅人器根愚下,不能领悟药山此一公案立意:痴儿刻意止啼钞票,良驷追风顾鞭影。云扫长空巢月鹤,清寒入骨不成眠。 慈受深禅师,则认为药山的垂示,如明珠暗投,枉费心力:明珠一颗价难酬,不是知音便暗投。翻笑药山空费劲,水清鱼现不吞钩。第二十四章 赵州从谂的庭前柏树子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尤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言下悟理。 赵州从谂禅师流传在丛林的公案最多,也是最有名,而题咏最多的,则推他的“庭前柏树子”公案。 赵州因僧问:如

57、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 表面上问是达摩祖师西来的意旨何在?而实际问的是如何成佛作祖。从谂禅师的答话,真是答非所问,使人不得其解,如蚊子上铁牛,无下嘴处,以后参此公案作为颂诗的,大致不外视此公案为有义语或无义语的两派。汾阳善昭禅师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泐潭灵澈禅师认为无义语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草履只裁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佛鉴勤禅师认为以后的禅人,器根钝拙,不足以知此一公案:万里长空雨霄时

58、,一轮明月映清辉。浮云掩断千人目,得见嫦娥面者稀。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而承天宗则认为此公案,如白兔当古道,已被当时眼利如鹰的禅人所捕得,后来的禅师,如灵性不够的猎犬,只在这一公案上捕风捉影,闻其余味,而无所得。第二十五章 长沙游山 湖南长沙的景岑禅师,法号招贤大师,他的“游山”公案,最富诗情禅趣,禅师的颂诗,也因而藻丽意佳,无粗俚的缺失。 举长沙一日游山,归至门首,首座问:和尚什么处去来?沙云:游山来!首座云:到什么处来?沙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云:大似春意。沙云:也胜秋露滴芙蕖。颂曰:大地绝纤埃,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鹤翘

59、寒木,深啸猿古台。长沙无限意。咄!掘地更深埋。 叩问长沙的修行,到了什么境地。答由“色界”证入“空界”,由凡入圣;不永住圣位,而沉空滞,又重返人间,发机起用。首座讲,有抬有搦有抑有扬,春意盎然,虽有机用,但仍落现象界中。长沙云:已刊落繁华,证入真际,他现已超出这一境地。明觉的颂诗:已彻悟的禅人而言,此清净自性,无不自河山大地中现显。佛鉴慧勤禅师独步曾无语,逢人口便开。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薄雾筛红日,轻烟衬绿苔。若将诗句会,埋没法王才。上方益禅师拂拂山香满路飞,野花零落草披离。春风无限深深意,不得黄莺讲向谁?昭觉克勤禅师落花芳草如铺锦,满目春光入画图。门处相逢亲切处,也胜秋露滴芙蕖。无名氏芳

60、草织菌迎步绿,落花铺锦拂衣香。归来讲似诸禅子,荡荡风光绕画梁。 这几首诗,辞丽句美,是由于长沙这则公案本身的着语太美,有了好题目,因此容易做出好诗了第二十六章 沩山水牯牛 沩山灵佑是沩仰宗的建立者,讲法于湖南长沙(潭州)的沩山,与他的弟子仰山,合称沩仰宗。 沩山的开悟通过: 一日,侍立,百丈问:谁?师曰:灵佑!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此不是火?师发悟礼谢。 沩山的水牯牛公案: 师上堂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现在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唤作什么即得? 佛家有三世之讲,沩山现在系沩仰宗的首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