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_第1页
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_第2页
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_第3页
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_第4页
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环保节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文档合集资料汇编目 录1、2022年伟明环保(603568)研究报告2、2022年环保行业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总结3、中国硅烷行业开工率达到64.6%_市场供大于求_未来行业将淘汰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部分生产商图4、环保行业专题研究:碳抵消机制重启在即_相关企业受益明显5、中国天楹研究报告:重力储能补位双碳_环保主业延伸助攻2022年伟明环保(603568)研究报告1.三维度理解三元材料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战略在 CTP 技术的加成下,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力密度实现大幅提升,而在补贴退坡的背 景下,铁锂电池凭借其高性价比实现市占率的大幅提升。拆分对比,三

2、元与铁锂电芯成 本最大差距在于正极环节,而在 2021 年以来的均价下,镍在 NCM811 正极价值中占比 高达 35%。得益于其高能量密度以及未来持续的技术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对三元赛道不 必过度悲观,同时伴随印尼湿法、火法高冰镍冶炼产能的放量,行业电池用镍成本有望 系统性下降,同时伴随超高镍正极应用克容量提升以及如 4680 大圆柱电池等潜在技术 进步突破、材料企业一体化布局对中间环节的降本,高镍三元电池成本下降空间较大, 未来竞争力值得想象。在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约 25%即对应约 2300 万辆左右、三元全球新能源车市占率 55%的中性偏悲观假设下,2025 年全球三元正极需求

3、量 160 万吨,2021-2025CAGR30%,赛道增速仍然可观。头部集中度提升,前驱体一体化布局逐渐形成共识。三元材料(前驱体+正极)市场随 新能源车市场的波动发展整体呈现几大特征:(1)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过去五年行业主要通过技术迭代、规模优势,市场份额逐步向龙头集中,2017-2021 国内三元前驱体、 三元正极市场 CR5 分别由 49%、38%提升至 71%、56%;(2)前驱体格局相较正极明 显优化:三元前驱体的龙头集中度高于正极;(3)前驱体一体化布局渐成行业共识:近 三年来,以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为代表的前驱体企业先后发展由上游镍矿粗炼 -中游硫酸盐冶炼-下游前驱体制

4、造一体化产业布局。1、市场竞争加剧,成本要素重要性提升在国内补贴弱化,CTP、刀片电池技术的加成下,磷酸铁锂电池以其较高的性价比在 2021 年实现强势回归,铁锂电池的产量、装机量年内均突破 50%大关实现对三元路线 的反超。展望未来 3-5 年,国内铁锂渗透率或将维持 50%以上高位,同时海外随以特斯 拉为代表的车型以及头部的电池企业(如 LG 等)逐步采用铁锂路线,三元电池的出货 量增速低于全球新能源车增速或将成为中期常态。反观供给端三元材料龙头企业均在积 极扩产,未来 3 年龙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或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一方面,行业竞争或 将逐渐加剧,成本要素的重要性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高

5、镍路线要求通过降本提高综 合性价比,在技术之外也将更大程度重视厂商的成本竞争力差异。通过梳理 2021 年头 部前驱体企业大额订单协议的签订情况,合作协议中出现“优惠原料定价”、“资源端合 作开发”等条款,或进一步佐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2、上游投资回报率较高,镍粗炼为成本差异最大环节从打造成本优势的角度出发,理论上企业应选择成本差异化最大的环节进行差异化布局。 通过分析正极成本构成发现:(1)原料成本占比最高,其中锂、镍、钴分别占比 38%、 30%、12%,合计高达 80%,其余环节拉开差异化空间较小,通过布局直接上游原料环 节对单吨盈利的增厚作用更为明显(如正极提高前驱体

6、自供率、前驱体提高硫酸钴、镍 自供率);(2)从打造成本差异化的角度来看,中游制造业成本曲线普遍较为平坦,不 同企业在相似的能源、人力生产要素背景下难以拉开较大差距,而上游靠近资源环节成 本曲线较为陡峭,通过掌握不同资源禀赋、布局不同工艺路线可取得较大的成本优势(如 布局资源禀赋较好的锂、钴矿山;布局镍的湿法、火法冶炼等);(3)纵观正极产业链各 环节的投资回报率发现,上游镍资源冶炼的投资回报率整体高于下游硫酸镍、前驱体、 正极制造环节,在 2 万美元/吨以上的高镍价下仅一年左右便可回收成本,通过一体化 布局上游拉高全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上游的丰厚盈利加速材料环节的再投资与 扩张。已逐步

7、成为越来越多锂电材料企业的选择。3、供应链优势:稳定的原料供应+精细化过程控制高速发展的新能源对上游金属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上游资源(锂资源、具备瓶颈的 镍粗炼)开发周期较长与高速发展的下游需求之间的错配,是本轮能源金属大周期的核 心推动因素。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能够保障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要 素,而在出现供给阶段性短缺时,可能会成为抢占市场的强效助力(在本轮锂资源短缺 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同时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从制造业的角度实现某些中间摩擦 成本的节省,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品质控制及成本竞争力。2.如何看待伟明环保锂电材料的竞争优势?伟明环保与青山集

8、团、盛屯矿业合资布局温州 20 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三者 的强强联合将有效卡位锂、镍、钴三种资源,形成较强的成本竞争力,打造一体化新能 源产业基地。下游有望乘青山新能源之东风,匹配瑞浦兰钧电池生产的原材料需求,保 障通畅的客户渠道。同时伟明环保自身强大的设备制造能力从长远来看具备迁移潜力, 并再度复制环保行业设备自制、精细化管理成功先例,造就公司相较于其他材料企业的 独特护城河。联手青山、盛屯,打造新能源一体化平台青山集团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不锈钢及原生镍 生产商,并逐步成长为一家集不锈钢生产、镍铁冶炼、新能源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 企业,20

9、21 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 1200 亿元。依托其丰富的上游资源优势,叠加 近两年新能源市场的崛起,青山控股瞄准新能源领域,提出打造“镍钴矿产资源开采-湿 法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应用”新能源全产业链,进军新能源赛道,通过与行业优 秀企业的合作协同,目前青山新能源生态链已渐显雏形。盛屯矿业是盛屯矿业集团下聚焦钴镍的上市平台,上控资源、下拓材料,聚焦新能源发 展。公司在刚果金布局 3 大铜钴项目,未来铜钴产能有望快速扩张;旗下目前在印尼布 局 4 万吨友山镍业镍铁、4 万吨盛迈镍业富氧侧吹高冰镍,两大镍冶炼项目,并拥有赞 比亚穆纳里(硫化矿)项目租赁权。2021 年公司已拥有 4 万吨

10、铜,8,000 金属吨钴材 料,4 万金属吨镍产能,镍钴铜项目均处于历史最好满产状态,未来三年公司将形成 12 万吨铜、4.5 万吨镍、1.6 万吨钴、30 万吨锌的年产能,具备较强原料保障能力。同时 公司下拓材料,在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投资建设年产 30 万吨电池级硫酸镍、30 万吨电 池级磷酸铁及 1 万金属吨电池级钴产品新能源材料项目。同时盛屯矿业兄弟公司盛新锂 能作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锂业领先企业,目前已形成以四川锂辉石为基点,外拓非洲锂 辉石及阿根廷盐湖,保障四川和印尼两大冶炼基地的战略规划,向一线龙头迈进。成本为王,基于资源的一体化布局伴随着锂电材料龙头企业的扩张,成本要素在市场拓展中

11、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伟明、盛 屯、青山的强强联合将有效卡位锂、镍、钴三种资源,打造强成本优势的锂电材料产能。(1)镍方面青山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原生镍生产商,深耕印尼掌握强大的镍资源及配套产业链优势, 是伟明、盛屯、青山锂电材料一体化平台最为强劲的镍资源后盾。截止 2020 年青山集 团拥有不锈钢超过 1000 万吨(占全球 20%左右),原生镍产能 40 万金属吨,据估计公 司 2021 年底拥有近 80 万吨镍产品产能。公司计划大踏步扩产镍产能,此前规划 2021、 2022、2023 镍产量分别达到 60、85、110 万吨,实际扩产及产量远超规划。青山集团 在印尼大 K、小 K 岛分别建有

12、Morowali、Weda Bay 综合产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总计 高达 5300 公顷,园内有来自全球的各类相关产业链企业并配有容量超过 6000MWH 的 电厂以及大型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同时青山掌握了印尼部分最优质的红土镍矿资源, 其两大园区对应 Morowali、Weda Bay 两大矿区资源量分别约 1200 万吨3、930 万吨量 级,与印尼国有 ANTAM 公司资源量(2491 万吨)相当。伟明环保布局印尼 4 万吨火法冶炼高冰镍项目,奠定锂电材料的成本优势。公司设立合 资子公司嘉曼新能源(持股 70%,Merit 持股 30%)投资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 金属 4 万吨项目

13、,开发低品位镍矿或尾矿利用技术。公司或将采用火法富氧侧吹技术, 通过降低电耗、提高低品位矿石原料兼容性、并对钴进行一定回收,实现低成本高冰镍 生产。项目总投资 3.9 亿美元,对应单吨资本开支 9750 美元,对比目前在建的火法高 冰镍项目(镍铁转产+富氧侧吹)单吨资本开支多在 1-1.2 万美元/镍吨,成本优势有望 进一步凸显。同时环保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有望助力公司构建长期成本优势。4 万吨高冰镍可以满足约 8 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原料需求,至少可以保障公司三元材料 40%镍 原料自给率,成本优势凸显。同时合作方盛屯矿业布局 4 万吨富氧侧吹高冰镍项目,并 有 4 万吨友山镍业镍铁项目正在达产

14、运行,青山控股镍铁转产高冰镍产线正在逐步投 放,规划年产能将扩大到 12 万吨,长久来看公司与合作方新能源用镍原料规划充足。(2)锂方面青山布局阿根廷盐湖,拓展锂资源版图。 2021 年 11 月 8 日,青山控股以 3.75 亿美元 入股法国不锈钢和镍铁巨头 Eramet 旗下阿根廷 Centenario-Ratones 盐湖 49.9%股权 (Eramet 持有 50.1%),并重启 2.4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提锂工厂项目建设。CentenarioRatones 盐湖位于 Salta 省,海拔 3800 米,目前探明储量 110 万吨碳酸锂当量,资源 量接近 1000 万吨碳酸锂当量且具备进

15、一步扩大潜力。项目计划建设 2.4 万吨电池级碳 酸锂工厂,预计 2022 年 Q1 开始建设、2024 年 Q1 投产、在 2025 年 H2 实现达产。 提锂方式方面,项目计划采用由“吸附+膜处理”法提锂,可将锂回收率从传统盐田政 法工艺的 50%提升至 90%左右,并将提锂周期由传统晒卤的 18 个月缩短至 1 周,达产 后现金成本有望达到 3500 美金/吨。项目投产后双方约定将按照股权比例进行产品的包 销。青山锂资源布局也为公司与其合资材料项目保障了锂资源的稳定来源。盛屯矿业兄弟公司盛新锂能作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锂业领先企业,目前已形成以四川锂 辉石为基点,外拓非洲锂辉石及阿根廷盐湖,

16、保障四川和印尼两大冶炼基地的战略规划, 向一线龙头迈进。资源方面,盛新锂能旗下川矿业隆沟已投产,年产能 7.5 万吨锂精矿; 参股川矿中禀赋最优、储量最大的木绒锂矿;并购津巴布韦萨比星锂钽矿项目总计 40 个稀有金属矿块的采矿权证 51%股权,规划锂精矿产能 20 万吨,预计 22 年底建成投 产。同时公司收购阿根廷盐湖 SDLA 项目运营权,在产年产能为 2500 吨碳酸锂当量。 同时盛新锂能的冶炼产能快速扩张,2022 年初建成产能 7 万吨,规划 6 万吨预计 2023 年投产,并与青山集团在印尼率先规划 6 万吨锂盐项目。合资方在锂方面的产业链背景 将成为此次一体化项目长远有力的资源保

17、障。(3)钴方面盛屯矿业刚果金铜钴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在产刚果(金)CCR 年产 30,000 吨阴极铜、 3,500 粗制氢氧化钴项目。CCM 年产 3 万吨阴极铜、5800 吨粗制氢氧化钴项目已于 2021 年底建成试生产,2022 年将完成爬坡,预计全年 CCR 和 CCM 合计达到 5.5 至 6 万吨铜产量,9000 至 10000 吨钴产量。同时年内完成卡隆威年产阴极铜 30,028 吨、粗 制氢氧化钴 3,556.4 吨(金属量)建设投产,并进一步规划扩产,促成 FTB 探矿取得成 果。同时公司科立鑫将继续开发高端 3C 四钴产品,2022 年高端产品交付量不低于 3000 吨;推

18、进贵州年产 30 万吨硫酸镍,30 万吨磷酸铁,1 万金属吨含钴电池材料在建项目。下游生态,乘青山新能源之东风青山集团积极发展电池产业,旗下拥有瑞浦兰钧(原瑞浦能源)、兰钧新能源两大电池板 块子公司。2021 年瑞浦能源完成营业收入 24 亿元,同比增长 100%。瑞浦目前规划温 州龙湾、佛山南海两大制造基地,根据公司官网目前公司现已实现 8GWH 产能(温州 基地),计划在 2025 年扩建至 200GWH 产能。温州龙湾基地方面,目前已投产约 8GWH, 共规划 126GWH:二期工厂规划在 2021 年 6 月和 11 月分别实现 10GWh 的产线建设, 届时总产能可达 26GWh。2

19、021 年 4 月青山集团与温州龙湾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目前 温州最大的单体制造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超 300 亿元,计划用地面积共 2000 亩,其中 预留 1000 亩用于建设上下游配套产业园。计划于 2026 年完成投资,2027 年全面投产,预期增加年产能 100GWh。佛山南海基地方面,共规划 30GWH:一期于 2021 年中动 工,预计 2023 年实现投产,计划年产能 15GWh;二期预计于 2022 年动工,2024 年 投产,计划年产能 15GWh。同时瑞浦于 2021 年也开展了欧洲工厂的建设,计划于 2025 年建成投产。自 2017 年成立以来,瑞浦成长迅猛,2021

20、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已位居 前十。一方面,20 万吨三元正极将有望配套约 125GWH 左右的三元电池需求,成为瑞 浦电池有效的原材料保障;另一方面,瑞浦产能的快速扩张将成为公司锂电材料强有力 的下游客户支撑,保障项目的销售及运营。设备自制+精细化管理,助力降本增效回顾伟明环保过去在环保业务上具备超越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 平,主要源于两点原因:(1)设备自主研发及自产:公司自主研发设备适应国内垃圾特 性,运行成本低、传热效率好,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性能可持续优化。焚烧系统、延期 处理系统、电气系统、余热锅炉等设备在项目设备中成本占比约 70%以上,公司可自行 提供并以成本入账

21、。(2)民营企业精细化管理运营:公司人员精简,人均创立领先行业 内其他公司,同时采用相对较为简朴的基建节省不必要的投资,公司运营毛利率维持在 65%左右超过同行。在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的资本开支中,设备占比也高达 50%-70%, 公司设备制造的能力或将在未来进行迁移并在锂电材料的生产上构筑独特护城河。同时 公司民营的精细管理风格也将助力锂电材料的进一步降费增效。3.伟明环保:1+X 新能源一体化锂电材料黑马伟明环保是新能源领域 1+X 布局的优秀企业,在传统环保业务维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 新能源布局逐步加码,从 4 万吨火法镍冶炼到 20 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成长 曲线逐步明晰。看好

22、强强联合下,公司锂电材料布局的成本、客户竞争力以及高兑现度。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在手项目 5.07 万吨/日(含盛运环保、国源环保、参股和委托运 营项目),其中运营项目 2.8 万吨,在建+筹建项目规模约 2.23 万吨/日,充裕的在手项 目保障公司未来长期环保业务增长,短期来看,垃圾焚烧行业目前处于投运高峰期,相 关设备及 EPC 收入仍处于较高水平的同时,运营业务规模将快速提升。预计公司 2022-2024 归母净利将达 19.94、29.75、34.07 亿,其中 2023-2024 年锂电 材料一体化贡献 6.21、9.61 亿。伴随未来新能源业务逐步投产放量,公司有望享受估值

23、+业绩双升,是当前新能源上游具备较大成长空间的黑马标的。2022年环保行业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总结1. 2021Q4 和 2022Q1 环保板块业绩综述营业收入延续趋势,保持增长。根据 Wind 数据,我们统计的 109 家环 保板块(含检测,下同)上市公司 2021 年第四季度营收合计为 1214.14 亿元,同比增长 2.58%;2021 年全年营收合计 3941.15 亿元,同比增长 17.32%,二者均保持连续增长。四季度净利下降,不掩全年业绩。根据 Wind 数据, 109 家环保板块上 市公司 2021 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为 39.99 亿元,同比下降 23.55%,

24、 主要受固废板块同期归母净利润下降影响;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335.61 亿元,同比增长 13.60%。板块 2022 年一季度营收增长,净利下滑。根据 Wind 数据,我们统计的 109 家上市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营收合计为 857.15 亿元,同比增长 9.60%;同期归母净利润合计 74.34 亿元,同比下降 10.75%,主要系固 废和水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固废处理板块:龙头主业有序扩张,期待第二曲线释放收入稳步增长,四季度利润有所下滑。根据 Wind 统计,2021 单四季度 固废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504.76 亿元,同比增长 5.38%;全年营业收入 合

25、计 1751.14 亿元,同比增长 21.24%;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28.61 亿 元,同比下降 22.34%;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167.34 亿元,同比增长 18.73%。2022 年一季度经营略显乏力,期待第二曲线打开成长空间。根据 Wind 统计,2022 年一季度固废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381.19 亿元,同比增长 6.27%;实现归母净利润 35.44 亿元,同比下降 16.93%。目前板块内多 家运营类公司有序扩张,经营较为稳健,发展主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区位 和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领域拓展业务,期待第二成长曲线逐步放量。固废处理板块个股方面,2021 全年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

26、为中国 天楹、格林美、浙富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 205.93(-5.83%)、193.01 (+54.83%)、141.35(+69.42%)亿元;单四季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 企业分别为格林美、瀚蓝环境、盈峰环境,营业收入分别为 64.09 (+67.68%)、46.53(+99.32%)、41.52(-14.88%)亿元;2022 年一 季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格林美、浙富控股、盈峰环境,营 业收入分别为 69.67(+86.78%)、38.01(+26.79%)、28.23(+3.11%) 亿元。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浙富控股、伟明环保、三 峰环境,归母净利

27、润分别为 23.12(+69.74%)、15.35(+22.13%)、12.38 (+71.78%)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浙富控 股、伟明环保、华光环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8(-23.87%)、3.39 (-3.23%)、2.47(+36.96%)亿元;2022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 三的企业分别为伟明环保、浙富控股、格林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9 (+24.94%)、4.04(-28.45%)、3.32(+20.23%)亿元。3.水务板块:龙头保持稳定,行业前景可期2021 年水务板块收入利润同步增长。根据 Wind 数据,水务板块在 2021 年四季度实

28、现营业收入 331.25 亿元,同比增长 0.27%;全年营收合计 1048.35亿元,同比增长16.13%;单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 同比增长 14.85%;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120.04 亿元,同比增长 22.32%。2022 年一季度盈利略有下滑,基本面保持向好。水务板块在 2022 年一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5.02亿元,同比增长 6.17%;实现归母净利润23.04 亿元,同比降低 16.79%。2021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 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到 2035 年, 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

29、盖等目标, 水务行业前景较为可观。个股方面,2021 年全年及四季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首创环 保、碧水源、洪城环境,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22.33(+15.65%)、95.49 (-0.72%)、81.74(+23.83%)亿元;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 70.07 (-8.39%)、32.72(-31.84%)、25.13(+26.00%)亿元。2022 年一季 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首创环保、洪城环境、碧水源,一季 度营业收入分别为 47.23(+11.48%)、18.09(-12.74%)、18.03(+4.48%) 亿元。2021 全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首

30、创环保、重庆水务、兴蓉 环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87(+55.58%)、20.78(+17.13%)、14.94 (+15.10%)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碧水源、 首创环保、中山公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4(-56.40%)、3.73(-31.10%)、 2.90(-9.38%)亿元。2022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 为重庆水务、兴蓉环境、首创环保,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6(-32.03%)、 3.53(+18.79%)、3.14(+5.15%)亿元。4.大气治理板块:盈利有起有落,一季度经营改善收入同比增长,板块起伏中保持前行。根据 Wind

31、数据,2021 单四季度 大气治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09.80 亿元,同比增长 8.17%;全年营业 收入合计 325.65 亿元,同比增长 14.29%;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0.85 亿元,同比降低 453.06%;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13.08 亿元,同比增长 17.80%。2022 年一季度板块高速增长。根据 Wind 数据, 2022 年一季度大气治 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68.22 亿元,同比增长 19.91%;实现归母净利润 4.51 亿元,同比增长 27.10%。随着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行业 的提效改造市场持续释放,预计行业仍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个股方面,2021 全年营

32、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龙净环保、清新环 境、远达环保,营业收入分别为 112.97(+10.96%)、68.80(+66.87%)、 44.38(+20.66%)亿元;单四季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清新 环境、龙净环保、菲达环保,营业收入分别为 31.52(+44.06%)、30.60 (-4.82%)、15.71(+41.11%)亿元;2022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排名前三 的企业分别为龙净环保、清新环境、远达环保,营业收入分别为 19.44 (+2.14%)、18.19(+151.36%)、9.01(-8.70%)亿元。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龙净环保、清新环境

33、、再 升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0(+22.42%)、5.68(+170.54%)、2.49 (-30.64%)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清新环 境、龙净环保、再升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607.05%)、1.67 (+28.63%)、0.62(+48.00%)亿元;2022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 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龙净环保、清新环境、再升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8(+26.01%)、1.16(+47.66%)、0.59(-26.30%)亿元。5.监测与检测板块:行业竞争激烈,看好碳监测细分赛道2021 年收入增长,盈利能力下滑。根据 Wind 数据,

34、2021 单四季度监 测与检测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91.42 亿元,同比增长 4.00%;全年营业收 入合计 259.93 亿元,同比增长 11.74%。单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6.79 亿元,同比降低 39.00%;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25.20 亿元,同比降低 11.09%。2022 年一季度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根据 Wind 数据,2022 一季度监测 与检测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51.09 亿元,同比增长 12.49%;同期实现归 母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增长 86.09%。板块历史归母净利润基数较小, 波动幅度较大。碳交易及 CCER 机制正在推进中,基础设施端,碳核算 监测为碳交易的

35、基础条件,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成发展加快碳监测、碳 核查产业发展,CEMS 与碳核查服务发展前景向好。个股方面,2021 年全年营业收入列于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华测检测、聚 光科技、汉威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 43.29(+21.34%)、37.51(-8.55%)、 23.16(+19.32%)亿元;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列于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聚 光科技、华测检测、国检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 16.63(-4.77%)、13.19 (+8.16%)、9.41(+50.89%)亿元;2022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列于前三 位的企业分别为华测检测、汉威科技、谱尼测试,营业收入分别为 9.08 (+19.16%)、

36、5.94(+12.27%)、5.34(+71.21%)亿元。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华测检测、汉威科技、国 检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6(+29.19%)、2.63(+28.05%)、2.53 (+9.26%)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华测检测、 国检集团、广电计量,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3(+7.35%)、1.62(+39.39%)、 1.39(-11.02%)亿元;2022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 是华测检测、雪迪龙、汉威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0(+19.80%)、 0.78(+186.57%)、0.52(+21.73%

37、)亿元。6.节能与能源清洁利用板块:经营质量亟待改善营收高增,净利润有所下滑。根据 Wind 数据,2021 单四季度节能板块 实现营业收入107.50亿元,同比增长24.11%;全年营业收入合计305.86 亿元,同比增长 22.43%;单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9.05 亿元,同比下 降 20.95%;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28.38 亿元,同比下降 16.62%,盈利 能力明显下降。2022 一季度板块发展态势良好。根据 Wind 数据,2022 年一季度节能 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83亿元,同比增长 42.18%;实现归母净利润12.54 亿元,同比增长 18.78%。个股方面,2021

38、年全年及四季度营业收入列于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双良 节能、联美控股、卓越新能,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8.30(+84.87%)、 34.68(-3.61%)、30.83(+92.91%)亿元;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62(+84.28%)、12.33(-0.54%)、11.02(+178.74%)亿元;2022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列于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联美控股、双良节能、卓越 新能,营业收入分别为 17.42(+2.64%)、17.34(+299.50%)、9.77 (+142.58%)。2021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联美控股、南网能源、卓 越新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46

39、(-37.93%)、4.74(+18.90%)、3.45 (+42.33%)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联美控 股、南网能源、天壕环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6(-39.93%)、1.69 (+23.17%)、1.53(+637.34%)亿元;2022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 前三的企业分别为联美控股、天壕环境、双良节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1(-4.40%)、1.32(+1585.83%)、1.21(+340.80%)亿元。中国硅烷行业开工率达到64.6%_市场供大于求_未来行业将淘汰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部分生产商图 功能性硅烷行业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硅块、

40、氯丙烯、无水乙醇和炭黑,行业下游主要为橡胶制品、建筑、纺织、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硅烷消费国,将引领亚太地区硅烷市场的发展。此外,巴西和印度等其他新型经济体硅烷市场也将伴随本国经济增长而逐步壮大。2018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59.6万吨/年,产量约为41.5万吨。功能性硅烷主要用于橡胶加工、粘合剂、复合材料等领域。 中国是世界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2018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40.39万吨/年,产量约为26.09万吨,消费量为17.10万吨,净出口量8.66万吨。由于产能扩张较快,在供给侧改革及环保督查等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大面积关停,行业

41、整体开工率从十一五期间的60%以上逐步降低至60%以下。2018年,随着市场需求回暖,行业开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之后,随着去产能目标的逐步实现,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带动了功能性硅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小型硅烷企业由于无法达到环保要求,或难以承受较高的环保支出,采取了停产、限产等应对措施。环保督查的力度支持了行业内环境友好型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产能集中度的提 高。 对于含硫硅烷,中国已成为世界大的轮胎生产国和重要轮胎出口国,随着国内绿色轮胎相关技术规范及行业准入的逐步实施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成熟, 预计含硫硅烷需求将持续旺盛。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较为明显,欧洲、日

42、本经济整体向好,东南亚、中东等地 经济活跃,带动国外功能性硅烷产能消费回暖;而 2008 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外功能性硅烷产能没有大规模新建,市场供应能力有限。因此,国外功能性硅烷市 场供需存在矛盾,给中国持续扩大产能提供了现实的目标市场。 2018年,中国出口的硅烷品种主要为含硫硅烷,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主要出口企业中,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宏柏新材位居中国功能性硅烷出口量前三名。 2018年,中国进口的硅烷品种主要为环氧基硅烷及交联剂,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外功能性硅烷产能没有大规模新建,市场

43、供应能力有限。因此,国外功能性硅烷市场供需存在矛盾,给中国持续扩大产能提供了现实的目标市场。 HYPERLINK /research/201911/800416.html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硅烷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环保行业专题研究:碳抵消机制重启在即_相关企业受益明显1. 碳抵消机制概况1.1. 什么是碳抵消机制碳抵消机制主要是正在执行或者已经批准的减排活动项目经过核查后产生的减排量在在 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从而用作排放量的抵消,减排量通常指的是在常规情景之外避免或封存 的排放量。由于碳抵消机制的产生基于自愿原则,而在其他定价机制中,受约束的企业通常

44、是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机制下的“配额”和“基线减排与信用 交易”机制下的“减排量抵消额度”有所区分。1.2. 碳抵消机制类别根据碳抵消产生方式和机制管理方式,可将碳抵消机制分为国际性碳抵消机制、独立碳 抵消机制及区域、国家和地方碳抵消机制三类。 国际性碳抵消机制京都议定书提出三种灵活的国际性碳抵消机制,推动附件一及非附件一国家共同参 与碳减排活动来应对环境变化。国际性碳抵消机制主要是由国际气候条约制约的机制,通常 由国际机构管理,主要包括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 (CDM)。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该机制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

45、节余排放的发达国家 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 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联合履行机制(JI):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 “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额上扣 减相应的额度。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 开展项目级的合作,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减排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简 称“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抵消等量的碳排放量,从而完成在议定书第三条 下的承诺。 独立性碳抵消机制独立碳信用机制是指不受任何国

46、家法规或国际条约约束的机制,由私人和独立的第三方 组织(通常是非政府组织)管理,截至目前主要所有四个独立性抵消机制,分别为美国碳注 册处(American Carbon Registry,ACR)、清洁空气法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CAR)、 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GS)和自愿碳减排核证(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 区域、国家和地方碳抵消机制区域、国家和地方碳信用机制由各自辖区内立法机构管辖,通常由区域、国家或地方各 级政府进行管理。截至目前主要所有 20 个区域、国家和地方碳抵消机制,例如中国温室气体 自愿减排计划(

47、CCER)、澳大利亚减排基金(Australia Emissions Reduction Fund,ERF) 和美国加州配额抵消计划(California Compliance Offset Program)等。1.3. 全球碳抵消机制发展进程:全球 26 个碳抵消体系碳价差异大全球碳抵消机制市场在 2012 年达到顶峰,随后注册量和签发量大幅下滑。一般来说, 为加速减排目标实现同时给予减排企业灵活履约的空间,大部分碳市场在初期会建立配套的 碳抵消机制,主要用于抵消本市场内的强制履约义务。在 2015-2019 年间,有 4 个司法管辖 区实施了新的碳信用机制,此外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等的碳信

48、用机制也正处于开发阶段。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全球共计注册约 14,550 个碳信用“项目”;其 中,7,759 个项目已签发约 39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减排量,相当于使 8.42 亿辆乘用车停 用一年所产生的减排量;同时,2019 年签发碳信用约占当年全球碳信用的 17。但从时间 维度上来看,自 2013 年以断崖下跌后,全球碳抵消机制的年度项目注册总量仍呈下滑趋势, 同时自 2015 年以来,全球碳信用机制的碳信用签发量已下降 35,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温 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在 2017 年停止。不同碳抵消体系交易碳价差距较大。 2020 年 4 月 1

49、 日至 2021 年 4 月 1 日,26 个碳抵消机制签发碳减排量合计 3.6 亿吨,不同的碳抵消体系的平均碳价差距较大,平均碳价最高的瑞士二氧化碳信用认 证机制为 59.19-159.61 美元/吨,而最低的地区平均碳价仅为 1 美元/吨左右。此外,不同的 碳抵消体系所覆盖的行业也有所不同,其中覆盖较多的领域为林业、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 垃圾等。1.4. 全球 CDM 项目概况:CDM 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占据 全球首位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截至 2021 年 4 月 1 日,除去撤回项目 65 个,EB 拒绝项 目 280 个,DOEs 否定、终止项目分别 279、2379

50、 个外,全球注册备案 CDM 项目数共计 8415 个,其中,处于验证阶段项目 558 个,申请审查中项目 4 个,已登记未发放 CERs 项目 4582 个,已登记已发放 CERs 项目 3271 个。从注册时间来看,2004-2012 年,全球 CDM 项目处 于高速发展期,9 年注册备案项目 7989 个,占比近 95%,2013 年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进入第三阶段,明确可抵消的 CERs 需来自最不发达国家,全球最大碳排放体系对抵消机制 的限制使得注册 CDM 项目数急剧减少。 HYPERLINK /SZ000591.html CDM 项目聚焦于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占据全球首位。从

51、项目类型来看,截至 2021 年 4 月 1 日,已注册备案的项目主要集中于风能、水力、生物质能、避免甲烷排放、太阳能等 领域,前五大类型共计 6645 个,占比达 79%。从项目分布来看, CDM 注册备案项目主要 集中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等地,占比达 94.6%,其中,中国项目数 3861 个,占 比达 45.9%,位居全球首位。CDM 交易均价较低,为 1.04 美元/吨。根据 Eco Securities 数据,2020 年全球 CDM 项 目交易量 111.16 万吨,交易金额 116.06 万美元,交易均价 1.04 美元/吨,成交价格较低;从 价格变化来看,2020 年

52、1 月至 2021 年 5 月,CDM 交易均价在 0.66-2.07 美元/吨之间波动, 且小规模交易价格(100t)1.5. 我国碳抵消机制发展情况:全国 CCER 市场有望重启我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整体而言,主要采取先参与国际碳交 易体系,后开展国内区域试点,进而推进全国碳排放市场体系建设。1.5.1. 第一阶段:CDM 项目阶段2005 年 6 月 26 日,联合国 CDN 管理委员会注册了我国第一个风力发电项目内蒙 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标志着我国 CDM 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的开端。截至 2021 年 4 月 1 日, 我国 CDM 已注册备案项目数量达 3861

53、 个,从注册时间来看,2006-2012 年,我国 CDM 项 目处于高速发展期,7 年注册备案项目 3791 个,占比达 98%,2013 年后 CDM 注册备案项 目速度放缓,其主要原因在于欧盟碳排放体系对 CDM 项目抵消进行限制,致使占比最高的中 国地区 CDM 项目急剧减少。从项目所在地区来看,项目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内蒙古、甘肃及山东等地区,前五 大省份合计 1521 个,占比 39%。从项目类型来看,已注册备案的 CDM 项目主要集中于风能、 水力等领域,两者项目达 2851 个,占比达 73.84%。1.5.2. 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2013 年起,受制于欧盟对 CDM

54、项目的限制,国内 CDM 项目数急剧下降,该背景下国 内开启着手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ETS)+自愿核证减排机制 (CCER)。具体来看,我国借鉴欧盟碳交易机制(EU-ETS)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 广东、深圳、重庆、福建、四川九个省市率先开启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于此同时,我国借 鉴京都议定书中的碳抵消机制清洁发展发展机制(CDM)搭建适用于国内的自愿核证减 排机制(CCER)。CCER 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与 CDM 项目相似。CCER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根据发改委 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 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超额

55、排放企业可通过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 CCERs 抵消碳排放 超额部分。各试点实行不同抵消机制,抵消比例 5%-10%之间。各试点均以 CCER 作为碳排放抵消 指标,但抵消比例不同。北京、上海试点CCER 抵消使用比例不得超过当年核发配额量的 5%; 天津试点抵消使用比例不超过当年实际排放量的 10%;深圳、湖北试点抵消使用比例不超过 配额量的 10%;广东的 CCER 抵消使用比例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实际排放量的 10%;重庆抵 消使用比例不超过审定排放量的 8%。已发布 CCER 审定项目 2871 个、备案项目 861 个。通过对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 相关数据进行统计,2012-2017

56、年共发布 CCER 审定项目 2871 个,备案项目 861 个,主要 包含风电、光伏、甲烷回收、水电、生物质能利用、垃圾焚烧等领域。上海、广东 CCER 累计成交量领先,占比超 60%。截至 2021 年 5 月 30 日,中国碳市 场 CCER 累计成交 2.94 亿吨,为已签发量的约 5.5 倍。其中,上海、广东 CCER 成交量领 先,上海市场累计成交量 1.19 亿吨,占全国累计成交量的 40.4%,广东市场累计成交量 5885 万吨,占比 20%左右,天津累计成交量已超过 3000 万吨,占比超过 10%,北京累积成交量 在 2500 万吨左右,占比为 8.77%,深圳、四川、福建

57、累计成交量位于 1300-2500 万吨之间, 占比约为 4%-8%,湖北、重庆成交量较低,占比不足 5%。从时间维度上看,CCER 项目成交量与价格均呈现波动上涨趋势。截至 2021 年 5 月 30日,2021 年中国碳市场 CCER 累计成交量 3067 万吨,已接近 2020 年成交量的一半,预计 在 CCER 抵消机制不明确前,本年度成交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从交易最为活跃的上海 CCER 二级市场挂牌交易的均价来看,CCER 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首先, 2017 年停止 CCER 备案后,CCER 存量随着履约消耗而逐年减少;其次,当前全国统一碳 市场的抵消机制还

58、未明朗,随着今年 6 月底统一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在未来 CCER 价格上 涨的预期下,CCER 持有者可能会持观望态度。就价格而言仍需要注意的是,大量 CCER 的 交易其实是通过线下协议的方式完成的,例如上海碳市场 2015-2020 年线下协议交易总量是 挂牌交易量的 4.5 倍,但线下协议交易价格远低于线上挂牌交易价格,例如上海碳市场 2017-2019 年年度线上挂牌交易的均价为线下协议交易均价的 8-11 倍;同时,不同类型项目 产生的 CCER 的价格也存在一定差异,未来环保效益确定性强的项目产生的 CCER 的价格具 备更大的上涨空间。1.5.3. 第三阶段:全国碳交易市场阶段

59、,CCER 有望重启从政策上来看,当前未明确全国碳交易市场核证减排抵消比例的量化指标。2021年3月, 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简称“暂行条 例”),本次暂行条例明确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以购买经过核证并登记的温室气体削减排放量, 用于抵销其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配额清缴。相比而言,2021 年 1 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 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抵消比例为 5%。暂行条例没有明确的量化为增加核 证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额创造了空间,放宽了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 来实施碳减排。此外,重新纳入自愿减排核证机制已提上日程。暂行条例指出可

60、再生能源、林业碳汇、 甲烷利用等项目的实施单位可以申请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对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 削减排放量进行核证。2017 年 3 月,由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 问题,发改委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 易机构备案申请。暂行条例重新纳入自愿减排核证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有 望修订,相关方法学、项目等将重新开启申请审核,为后续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有效补充。从建设上来看,北京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2021 年 3 月,中共 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