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EconomicsManagementWang课件_第1页
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EconomicsManagementWang课件_第2页
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EconomicsManagementWang课件_第3页
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EconomicsManagementWang课件_第4页
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EconomicsManagementWang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经济与管理Information Economics & ManagementWang Jian Ph.D & Professor河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002年7月1目 录绪论 (1) 第一章 信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 第一节 信息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2) 1.人类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2.人类的第二、三次信息革命 3.人类的第四次信息革命 4.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的信息革命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7) 1.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3.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和建设方针 4.我们的学习任务第二章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内容(12)

2、第一节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概况(12) 1.国内对信息经济的研究 2.西方的信息经济研究 第二节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内容(16) 1.信息经济 2.信息资源管理2第三章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方法(21)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方法(21) 1.实证分析的概念 2.实证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系统化方法(25)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方法 各章思考题(30) 第一篇 信息理论(31)第四章 信息概述(32)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32)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科学定义问题 3.信息与知识、情报的关系 第二节 申农(Shannon)信息熵 (36) 1.Shannon的信息熵 2.信息熵的量

3、度 3.平均信息量的意义3第三节 随机事件熵的定义和性质(42) 1.概率的公理化及熵定义 2.随机事件熵的基本性质 3.熵函数和若干性质定理第五章 连续分布熵及最大化信息原理(52) 第一节 连续分布的熵(52) 1.连续分布及熵定义 2.连续分布熵的性质 第二节 最大化信息熵的准则(57) 1.几个常见的定理 2.应用举例第六章 通信系统模型(66) 第一节 通信系统的一般描述(66) 1.信息的传输 2.信息的串联传递与并联传递 3.信息传递的效率4 2.能源 3.信息第八章 人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01) 第一节 人是资源的管理者(101)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 2.系统中的三个

4、基本关系 3.耗散结构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人的信息接收处理过程(107) 1.人的信息流动与信息加工过程 2.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特性 第三节 人对(信息、物质、能量)的支配能力(111) 1.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 2.人的能力评价方法第九章 微观经济信息管理(117) 第一节 企业信息流(117) 1.企业信息流的特性和功能 2.企业信息流的运行原则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 6 第二节 微观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125) 1.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 2.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反馈控制 3.审计的反馈控制 第三节 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130) 1.农村经济信息

5、的典型调查 2.以信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3.综合性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 4.农村信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第十章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140)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概况(140) 1.信息资源的配置 2.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3.国家信息资源状况(附录) 第二节 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155) 1.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及其功能 3.发展形势之分析7 第四节 信息的价值和效益(190) 1.信息的价值 2.信息商品的劳动价值 3.信息商品的效用和效益第十二章 信息市场(196) 第一节 信息市场的种类和特征 (196) 1.信息市场

6、的分类 2.信息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商品的价格决定 (201) 1.信息商品的市场供求定价法 2.信息商品的基础价格定价法 第三节 信息商品的弹性 (206) 1.信息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2.信息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3.信息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4.信息商品的价格预期弹性第十三章 信息经济的适度规模(212)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12) 1.生产有效性 2.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9 3.资源有效利用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微观经济中的信息配置(219) 1.信息活动 2.微观模型 3.最优配置原则 第三节 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224) 1.信息经济的测定 2.信息经济的规模 3.信息

7、经济的结构第十四章 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行为(215) 第一节 次品市场(215) 第二节 信息传递(218) 1.信息传递模型 2.信息筛选模型 第三节 委托代理 (222) 1.保险市场 2.激励机制 3.最优激励设计10第十五章 信息化社会(232)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232) 1.信息与国民经济增长 2.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3.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信息化社会的里程碑(237) 1.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2.Internet的应用 第三节 信息立法(247) 1.信息立法的环境和必要性 2.信息社会的法律问题 3.法律法规框架本篇思考题(253)参考文献(255)

8、作者: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Email:wjianxj1999。11课程准备和要求1、信息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开设与发展过程;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必要的知识准备;3、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4、教学计划安排和考核要求;5、参考书目;6、其它。12绪论第一章 信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信息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信息、物质、能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而信息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物质提供的是材料,能量提供的是动力。第一节 信息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第一次信息革命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使猿变成人(恩格斯),从猿到人的演变有百万年之久;第二次

9、信息革命创造了图画和文字(殷商的甲骨文、西方的象形和楔形文字);第三次信息革命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从西汉蔡伦到宋代毕升(1041-1048)。“人类留下的创造的痕迹是人类进化的阶梯”(布鲁诺斯基);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信技术的开发。20世纪30年代-80年代,电报、电话、雷达、电视等;第五次信息革命把远程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是一场全面的、现代化的信息革命。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贮、识别和处理,形成世界性和地区性的信息网络(Internet),可以看作一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革命。 13第二节 21世纪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10、3.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和建设方针国家信息化: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市场牵引,政府调控;政企分开,有序竞争;维护主权,保证安全;军民兼顾,专同结合;产用结合,自主发展;重视人才,强化创新;讲求实效,因地制宜;依法治业,加强管理。目标: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到2010年,将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4.我们的学习任务14第二节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内

11、容 1.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以信息形态的转换为主要特征。作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同样必须回答生产什么信息,生产多少?如何去生产这些信息,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如何去分配和利用这些信息,为谁生产等问题? 2.信息资源管理 一般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是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的理解是指除信息内容之外,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等。因此,可把信息内容及与之有关的信息材料、信息能量统称为信息资源。这样就限定了广义信息资源的内涵,认为凡是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过程无关,即与信息周转过程相脱离的物质、能量等不属于信息资源 。 充分认识“

12、信息管理财富”这一方程的意义。 “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质上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则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 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贮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16第三章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方法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突出表现了运用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实证分析方法,强调研究问题的实证材料,按照实证分析程序,采用数量分析工具,将所得结论进行实践检验和客观评价。第二是系统化方法,要反映信息经济与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跨学科地进行合作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方法 因为,减少

13、不确定性,以准确、及时、有效为信息的中心价值。所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准绳去追求信息实现的价值 。1.实证分析的概念 实证分析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减少主观对客观反映的不确定性为原则。信息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原则基本上解决的是“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而没有解释“应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提供的是一般化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可用于对环境的任何变化所致后果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准确预测,其结果的好坏是通过它所得的预测与事实经验相对照的精确度、涵盖率和一致性来进行判断的。 2.实证分析的程序 包括客观事实的原始信息资料,主观的假设、假说,客观结果的经济预测和验证,以减少人的主观认识上

14、的不确定性为目的来体现信息价值。 17第二节 系统化方法1.系统的观念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首先是从整体性的观念出发来讨论问题,这种整体性是指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其次,是问题的层次性,结构性。认为系统中的信息分布具有层次、结构规律。 第三,是系统的动态性。要求我们对系统规律的考察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认为在不同的时点上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态是不同的。 第四,是系统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于系统的考察必须从其结构、功能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第五,是最优化原则。人能够利用信息进行自

15、组织,这种功能本身就具有一种最优化的选择,因为人们总是按照某种目的和要求去自发地做出最优选择。 第六,是系统的目的性。系统论认为人及其社会系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自然过程往往是盲目的,而人类除了自我繁衍与生存发展的需要外,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目的性,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192.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原则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或综合,找出各种可行方案以供决策者,系统设计者进行理想选择,选择的标准总是与费用、效果和效益等相联系。这种由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构成的,实施对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就称为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运行、维护的可行

16、性方案。 系统分析的过程往往包括一系列准则、指标和具体方法的运用,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庞大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常用的系统分析准则有:1)系统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系统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5)协调性与递阶性原则;6)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 系统分析过程中要依据系统分析的准则建立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包括由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生态与环境发展方面的一系列、不同系统层次具体指标构成。系统分析的程序、步骤就是从系统的目标确定开始,通过系统内外的资料收集,分析确定主次影响因素及其范围,建立各种可能的模型,分析预

17、选方案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求得系统的最佳方案。系统分析就是这样一个由多种方法、一系列步骤、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用系统的观念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20第一篇 信息理论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是1948年申农(C.E.Shannon)在研究通讯理论时首先提出来的,所以,信息论早期又叫通讯理论。他所创立的信息论是一门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 第四章 信息概述 信息的概念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之中。信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物不生。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1.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它表示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任何其它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

18、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物质)结构的状态和历史”(黎鸣 中国社会科学1984. 4)。 维纳 (Nobert Wiener) 在控制论和社会中写道:“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 而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和名称。” 威尔伯(Willbur,S.)与威廉(Willian,E.P.)则说:“凡在特定条件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21 2.信息的科学定义问题 信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给信息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哲学家认为信息是认识论的一部分,数学家认为信息是概率论的发展,物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熵的理论,通讯专家认为信

19、息是不确定度的描述,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经济管理中的统计数据等等。 在众多的信息定义中,有的是从语义角度出发的,有人称之为广义信息。有的是从知识或情报的角度出发,常被称之为狭义信息。关于信息的本质定义,我们认为,我们所研究的信息是一个与人类相关的部分。首先,应做到使信息一词的字面定义或日常用法相符。其次,应有量的概念,应使信息成为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能够测量的概念。另外,还应尽可能的简洁、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应能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质、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有序性。 做到上述三个方面为信息所下的定义是一个科学定义,也可称之为信息本质定义的边界和前提假说。 3.信息与知识、情报的关系 信息就是日常生活

20、中的消息、情报、知识、指令及密码等等。其实,信息、知识、情报三个概念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 知识是信息的集合体。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在信息的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知识可以通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而获得,也可通过人对信息的生产而体现。 情报是含有最新消息的信息,它是知识的一部分。情报是指经过人的智力劳动而获得的成果部分,它必须具有鲜明的传递性。经过传递获得的情报要包含有人们思考和行动所需要的知识。情报应该新颖、及时,包括至少一条以上的完整的消息。 22第二节 申农(Shannon)信息熵信息理论的诞生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来自于物理学的熵理论,另一个来

21、源于人们对于电报通讯的研究。1948年美国工程师申农(C.E.Shannon)在贝尔实验室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Shannon, C. 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 1.Shannon的信息熵申农的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是和信号的发生概率及条件概率有关的,是对信息的客观的、一种狭义的定义。定义,假设一个试验有几个可能的结果A1,A2,A3,.,An分别具有概率P1,P2,P3,.,Pn满足条件: 则规定的申农信息熵就是如下的量: 按照Shannon的定义:“信息熵是关于信息、选择和不确定性的度量。” 2

22、32.信息熵的量度 按照申农的信息熵,必须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的事件往往有三种可能的结果,设0Pi 1为事件Ai发生概率Pi的取值范围。(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记为Pi1。 (2)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记为Pi=0。 (3)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性事件, 也称随机事件,记为0Pi1。 以掷21个点、6个面的骰子为例,质量均匀的骰子每一面作为一个事件出现都是等概率的, Pi = 1/6, i=1,2,.,6。于是,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这时用对数来表达问题的不确定性就是log6。 1/6log6 = 1

23、/6(log6-log1) = -1/6(log1 - log6) = - 1/6log (1/6)=0.13 (bit) 信息量的单位按不同的对数的底可以有三种情况:bit读作“比特”,是以2为底计算的信息量;以10为底计算的信息量单位为哈特(Hart);以e为底计算的信息量单位是 (nit)奈特。3.平均信息量的意义 举例:公安局破案;学生成绩等。24第三节 随机事件熵的定义和性质1.概率的公理化及其熵定义 设是一集合,它的一些子集构成Borel域,存在一个映射 P:0,1,它满足条件: (1) P()=1; (2) 对任一事件 Ai ,有0P( Ai )1;(3) 若 Ai 和 Aj 互

24、不相交,则 P( Ai UAj )=P( Ai )+P( Aj ) 称P为上的概率测度。式(3)称为概率的可加性。概率的规一化条件是: , 其中 k=1,2,i, ,j,n。 如果,对于事件 Ai 的概率P(Ai)=P满足上述的公理化定义,则事件Ai (i=1,2,n)的熵可有如下定义: 设H(P)为定义在(0,1)上的一个单减实值函数,并且满足以下性质: (1) H(P)0, P(0,1), H(1)=0; (2) H(p,q)=H(p)+H(q), p,q (0,1); (3) H( 1/2 )=1;则称H(p)为随机事件Ai 的熵。对于两个事件A, B,其概率性质满足 P(AUB)P(A

25、), P(AUB)P(B)。则相应随机事件的熵具有如下关系:HP(AUB)HP(A); HP(AUB)HP(B)。262.随机事件熵的基本性质1)随机事件的熵只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而与事件的内容无关。 2)随机事件的熵是相应概率的单减实值函数。即概值愈高,熵值愈小。对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概率为P=1,显然,其相应熵值为0。对不可能事件,即完全想不到的事,其概值P=0,相应的熵值也规定为0(表示没有不确定性)。同时,可以证明 。 3)随机事件的熵是一个非负实数。尽管在申农的公式前有一个负号, 而当Pj1时,恒有logPj 0。所以,实际计算的熵值总是正的或0。4)随机事件的熵具有可加性。设AB

26、=,即A,B是相互独立的事件,则信息熵 HP(A)P(B)=HP(A)+HP(B)。3.熵函数的若干性质定理(略)第五章 连续分布熵(基本定义)1.连续分布及熵定义:设随机变量x()定义在连续样本空间上,其分布规律可用Paxb=F(a,b) (a,b)给出,随机变量x()的取值在区间(a,b)内的概率大小。这个概率等于概率函数密度P(x)在区间(a,b)上的积分,即 它同时兼有如下属性: P(x)0 则, 定义1: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P(x),其中(x0,或SbSa。这一规律我们称之为熵增加原理。克劳修斯在研究热物理学中引进了一个态函数S, 称为熵 (Entropy)。孤立系统熵的变化dS

27、等于热量的变化d,除以此系统的绝对温度T。37 (1)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和其功能通常不依赖于能量,但能量是信息的载体。实际上,信息的传输可以不完全依赖于我们使用的是什么能量和消耗了多少能量。它依赖于信源信息,信息所起的作用更主要的取决于其内容。 (2)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是守恒的。信息则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常常由于信息传递过程受到干扰而造成信息的丢失。而且,信息从信源传出后,信源仍然可完全保持它,能量的传递则是一个耗散过程,信源能量要有实际消耗。自然过程中能量耗散时,熵沿着一维过程增加具有不可逆性,相应的信息传递也是不可逆的。第二节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区别1.信息和能量的区别 信息的传递离

28、不开能量, 能量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但能量不是信息,其区别在于:38 (3)自然界的物质是一定的,但信息熵表达的是不确定性。由于人的感官和识别能力的局限性,获取了信息就意味着减少了不确定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还依赖于人类的科技进步。 信息的生产、表达、传递、存贮等离不开物质。我们注意到信息主要是系统间间接相互作用,作用过程常以物质、能量为载体,当然还有电磁波,引力波。信息决不可能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而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及生命物质产生自组织功能的重要条件。但是,信息不同于物质,其区别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2.信息和物质的区别 (1)实现信息的生产、表达、转化、储存和处理离不开物质, 除了信息与物质的量纲

29、不同之外,同样的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物质媒介来传递。而且,信息量的大小,并不依赖于其所占用的物质多少而决定,尽管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经济上的选择性。 (2)信息从信源中发出和传递给信宿,信源往往仍能保持传出的信息,而物质转移后就不会继续存在。 39第三节 在资源管理中的分类1.材料 在前面我们曾经讲过材料与物质和质量的关系。材料一般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材料是指能够制成有用物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等。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非经济材料)和人工材料(经济材料)。 1)天然材料

30、,如空气、水源和土地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不经人类劳动可直接从自然界索取的。2)人工材料,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合成材料,等等。这些材料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获取这些材料往往需要人类大量的经济投入。 2.能源 能量是物质作功本领的度量。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能量也可依其来源,划分为两类能源。1)天然能源,指自然界中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动物能等等。天然能量是指未经人类加工、生产可以直接从自然界索取的能量,特别是生态系统中对天然能量的转化,固定和消散过程,为人类积蓄了大量的有用能源。2)人工能源,也称经济能源。包括,燃料能、机械能、电能、电磁能、核能等等。403.信息经济生活中

31、所指的信息,作为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一部分,往往包括信息媒介,信息技术和信息(内容)服务。从信息与经济的关系看,信息资源也可分为经济信息资源和非经济信息资源。经济信息资源是指经济信息产品和经济信息服务,一般是指那些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信息产品、技术设施和服务。非经济信息则是指密级较高的政治、军事信息、政府、企业和人们生活、文化方面的一些信息、大众传播中的共享信息等。这些虽有使用价值,但不能作为商品交换,包括一些可以自由索取的信息,一般认为是非经济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1)信息媒介:如敏感器、发送器、记忆器、计算器、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等。这些介质或元件可以被用于转换或处理有关光、声、力、磁

32、、离子、温度和湿度信号等等。2)信息技术:如无线电、电视、电报、电话,图象设备,计算机,数据库,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视听器,全息摄影,遥感等等,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类。3)信息服务,其内容广泛地包括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科技文化和艺术交流等方面,一切有关人们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和信息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被看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并驾齐驱、鼎足而立。能行使独立功能的三个要素子系统往往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在同一系统结构,同一运行机制下,三者各自发挥着其独立的系统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三者的替代关系只有在系统结构演化的过程中,系统结构变革时才能出现。41第八章 人在资源管

33、理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搞好(物质、能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靠人、信息和技术。本章首先要确立人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研究人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支配作用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必须研究人的作用、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第一节 人是资源的管理者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 (1)获取信息能使人减少对系统状态的不确定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信息的意义在于真实、可靠和有效。 (2)在不同系统层次上信息的分配是不同的。利用信息可以产生合理的系统组织与结构,信息成为提高系统有序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不同系统层次上和网络结点上,对信息进行扩充、压缩、

34、搞好信息贮存和提取利用是信息经济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3)信息的重要特性是能够实现间接相互作用。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科技交流创造了几乎无限的机遇、空间。信息成为系统间联系的纽带,因此,对信息的泄漏和弥散性问题要加强管理、对信息传递的载体要认真选择。 (4)信息的扩散和共享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信息的共享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欲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广泛的满足,使资源利用的效率得到了普遍提高。信息的稀缺性则影响了信息共享作用的正常发挥,并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信息的激烈竞争。所以,信息安全、信息保持,大众传播等,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使越来越多的设施,信息网络及信息市场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迅速

35、建立起来。422.系统中的三个基本关系 把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可持续的典型,可以看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生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中的三个基本关系,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系统要素的流动。而人在系统中处于控制和调节者的地位。人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 加大系统产出的物质、能量流,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在图(8-1)的投入产出关系中,投入的物质、能量是指人们将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能量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根据人们长期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系统信息的集合),有目的促进系统的生物产出和转化过程。 43 3.耗散结构的理论解释 按照普利高

36、津(I.Prigogine)的理论,一个合成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开放、有序的耗散结构。系统中的熵是作为一个无序的量度,人的作用或生命过程往往在于为系统加入了一个负熵流。在开放系统中,由于不断地接受来自外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加大了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的流量,形成了新的组织,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就是产生了负熵的作用,增强了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也提高了系统产出的效率。 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孤立系统与开放系统这两种不同系统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的方程。指出,任何一个系统的“熵的变化”ds可以分为两部分,系统内部的“熵产生”dis和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熵流”des,故有 ds = dis

37、 + des 其中dis是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des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熵流;ds是系统的总熵。 44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假定熵的产生总是正的、或是零,对于系统的内熵总有dis0;而对于交换熵des,普利高津认为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故有如下几种情况: 孤立系统没有交换熵流,即des=0,所以ds0,表示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当系统的无序度最大(最可几的情况)时,ds=0(如图8-2(1)),系统达到平衡态。孤立系统是开放系统的特例。 在开放系统中des0,这会出现三种可能情形: (1)热力学平衡态:des0将使系统的总熵增加,加速系统趋向平衡的运动, 造成无序和混乱。 (2

38、)线性非平衡态:des0将使系统在开始时存在一些有序结构,但最终抵抗不了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增(dis0),从而导致最终趋于平衡。系统中不可能出现任何新的组织结构。 (3)系统远离平衡态:des0使系统不断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给系统带来负熵,结果使整个系统的有序性的增加大于无序性的增加,新的结构和新的组织就能自发地形成。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对外不断交换物质或能量的开放系统, 就称为“耗散结构”。 孤立的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而耗散结构是一个活的结构,它只有在开放的、非平衡条件下才能形成。由于它内部不断产生熵,就要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促进系统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普里高津举例说:“在

39、地球上,太阳辐射产生了一个熵增加,这种熵增加一般是光子形式的耗散,同时,仍然存在着负熵产生, 表现为生命的产生和延续,写成表达式为:45第二节 人的信息接收处理过程 要研究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信息系统,首先要了解有关人的信息传递特征,这可加深我们对信息概念和信息理论的理解,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条件。 1.人的信息流动与信息加工过程 人体是一个协同有序的系统,它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主要是间接相互作用。作用过程是借助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物质、能量的传递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而信息的传递往往是以能量或物质为载体的。 关于人的信息传递理论涉及信息学及生理心理学等

40、学科,目前已经形成关于人体系统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对外界信息的感觉、传递和加工等方面的“人的信息传递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N.aBoB)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曾提出了关于人的神经通路的假设,即:“反射弧”这一参与从刺激到反应的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反射孤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称为分析器学说,包括分析器、结合器和执行器。分析器由传入神经未梢开始,至脑内感受细胞为止。分析器有光分析器,声分析器,味分析器,运动分析器等。每个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环节,即外周部分是感受器, 中间部分是传入神经与脊髓、延髓及间脑的神经细胞,最终部分是高级的大脑

41、皮层的机能定位区域。这一学说突出了分析器在整个神经通路中的地位及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论的基本观点根据反射孤与分析器学说,来说明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及反应过程形成了人的信息流动与加工过程理论。46 目前提出的模型较多,其中美国勃洛培(D、E、Broadbent)提出的模型如下图(8-3)所示。 47人的信息传递与加工模型有如下一些假设: (1)人的整个神经系统可以被视为一个容量有限的信道,信道中的信息处理单元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单元,信道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这一信息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 (2)信息处理单元之前是选择滤波器,其作用是选择信息,让有关信息通往信息处理单元,在那里进行综合分析

42、,其余信息留在短时存贮器内。 (3)短时存贮器实际上是一种缓冲器。由于信息处理单元的容量是有限的,未被选择的信息就暂时保留在短时存贮器中。 (4)经过信息处理单元加工和处理后的信息,一部分被传至长时存贮器中,将过去的事件以条件概率的形式在那里存贮;另一部分信息传至短时存贮器,还有一部分被送到输出系统再作用于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5)长、短时存贮器内的信息均会提供给选择滤波器,作为它选择信息的参考基准。 在人的信息流动和加工处理过程中,人的感受器官是外界信息的输入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信息处理单元,也称人的“智力处理器”。人对信息具有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能力,这两

43、种记忆信息经过滤波器选择后被送到信息处理单元进行加工成为指令信息,再被输出或贮存。48 2.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特性 (1)选择性:由于环境中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有限时间内不足以获取如此丰富的信息,人的感觉系统的选择能力是指对外界信息进行有序化的处理和压缩的能力。选择性还经常受人的主观意识和目的性的影响。 (2)抽象性:因为信息以神经脉冲传到人脑的表达形式是神经活动的抽象符号。这些符号要以不同的“动作电位”和形成钠离子电流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因此, 神经活动不是客观刺激物的真实摹写,而是对物理世界中某些参数由感觉系统处理加工后的一种抽象符号表达。 (3)不确定性:人对不同

44、的信号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在感觉系统的不同层次上出现不同的感受能力。因为是经过选择的有用信息,也就意味着非完全的信息,加上人的智力处理器已形成的参考结构或模式的影响,人的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不确定性的规律,即人的感觉系统遵从信息的“测不准原理”。 (4)适应性:人的感觉系统是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的。因此,人的感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输入刺激和时空变化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适应性。 (5)反馈性:人信息处理过程还具有反馈机能,这种反馈能力常来自于人需要判断是非,并证明自己的输出响应是正确无误的这样一些主观愿望。人的输出响应会在环境和工作界面中形成参数空间,人可以提取某些重要参数反馈给

45、感官并由智力处理器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过程产生新的决策对系统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显然,反馈过程往往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并需保持负反馈效应。 49第三节 人对(信息、物质、能量)的支配能力 1.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 从人对信息、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来看,人对它们存在着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 从直接需求的关系来看,人要维持自身生命的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保持体能和智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一定的环境下从事生产活动,人还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协调的颜色,光亮度以及呼吸新鲜空气等。同时,很好地接收、处理人的活动所需的外界信息,准确的作出知行反应,对提高人的生存和生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从间接需求的关系来看,人要

46、不断的开发与增强人的潜能,要创造性的改善环境和生存条件,这就涉及人的社会发展和物质技术进步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问题。人要进一步的利用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技术和已获得的信息,对环境中的另外一些尚不能被人直接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人和其社会目前或将来所需的各种物品。这种生产过程构成了人类及其社会更加复杂的实践活动。502.人的能力评价方法 由于人的工作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带有统计规律性。 劳动过程是由人的大脑支配的,并受人的感官和身体状况的影响,环境中提供的物质(M),能量(E)和信息(I)是劳动过程中的支持要素,我们的研究要在 L,M,E,I所确

47、立的系统可测空间中进行,把系统的元素分为(M,E,I)uR 看成是一多元要素的集合,它可以是来自系统的内部环境uRI,或者来自外部环境uRO,于是uR=uRIuRO, 构成了人工作的支持要素的空间。人的支配能力,或称工作能力用L来表示。设LuL=uLRuLO,其中uLR为人的主观能力,uLO为人与外部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结合所产生的能力,所以,uL构成了评定人的工作能力的空间。于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用以评价人的工作能力的数学模型。 设影响人的工作能力的某些主要因素所构成的变量为xi, i=1,2,k,k+1,s, s+1,m。 其中, xi/i=1,2, ,kM; xi/i=k+1, ,sE;

48、xi/i=s+1, ,mI 共有m个可观测和可评定的变量。在调查期内对这些变量采用相同的技术进行测评,或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取其平均值。于是,得到向量为: x=(x1,x2, , xm);且(M,E,I)uR51 通过对m个变量进行n次试验和观测,评定,得到了工作效果uL的相应几个结果,设由yj来表示,有j=1,2,n。各次观测中,yj值的分布是不确定性的。设其服从2的正态分布,用向量表示为:Y=(y1,y2, ,yn);且:YuL。 因此,对m个x的n次观测取值得到(nxm)个数据,同样可用矩阵来表示, 假设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可以用如下多无线性关系(1)来表示;其实, 非线性关系也可转化为线性关

49、系来处理,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函数等,通过适当代换都可化为线性关系(1)的形式。 Y=+1x1+2x2+mxm (1) 为了确定这个多元线性关系,通常采用多无线性回归的方法。于是,设 Y=+1x1+2x2+mxm+ 表示实际中得到的Y与x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为随机误差。 =(1,2, n)为随机误差向量,并且服从2的正态分布,即 YN(+1x1+2x2+mxm, 2)52 因此,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估计方程(1)中的各项参数=(11,m) 。将问题用矩阵形式来表达: 于是,(1) ()=0; (2) Var()=2In,其中In为n阶矩阵。(3) Cov(i,j)=0,且当ij,采用最小

50、二乘法(MCO) 有: =2(-XY + XX)=0; 因此, 有 , 得 (2) 将样本中的数据代入该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可以求得 的估值,并确定了关系式(1)。在回归运算中,应对模型的各项指数进行统计检验。考察各估计系数的显著性,对统计意义不大的变量予以剔除;对模型中存在的自相关和共线性加以讨论,从而对不适宜的函数关系加以变换或变量调整,以使模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Y=X+N(X, 2)53 上述的函数关系确定之后,就可以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式(1) 中的各项估计系数可表示各项因素变动对于人的工作能力的影响。即: i=1,2,m 这将为进行灵敏度分析、讨论有关改善人的工作能力的方向提供依

51、据。 例如,由试验和观测的数据样本,加上长期的考核、评估,某行业劳动者的一般工作能力是一个生产效率(日产品产量),物、能消耗和劳动者技能培养(工作经验)的函数关系。 logy=a+mlogM+elogE+ilogI 回归分析得到的估计参数,经检验符合各项统计指标。结果是有效的、可以接受的。 logy=35.25+0.36logM+0.22logE+0.41logI 式中,y代表劳动生产率;M代表物质消耗;E代表能量消耗;I代表技能培养(信息投入)。由各项技术系数可见,要想进一步提高工效,改善劳动生产率,就应首先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搞智力开发工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54第九章 微观经济信

52、息管理 本章着重研究微观经济系统中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信息服务网络。 第一节 企业信息流 企业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子系统,企业中存在着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企业信息流的构成形式主要是文字、数据和图表等。 1.企业信息流的特性和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主要有七大组成要素:人、财、物资、设备(设施)、能源、信息和环境条件。管理信息系统是应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而建立的。企业信息流也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动。 55 企业信息流的特征是: (

53、1)流动性:信息在收集、处理、加工、存贮、传递中是流动的。 (2)受控性:信息在流动中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作适应性调整。 (3)因果性:信息在流动中要反映时空因果关系,系统主从关系。 (4)反馈性:信息的输入、输出具有关联性,多为负反馈效应。 (5)动态性:信息流动具有时间依存性。表现为随时间的不可逆传递。 信息流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具有内在的特有功能: (1)可以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指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储备能力等等。 (2)可以提高内涵扩大再生产能力,提高内部资源的利用效果。 (3)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企业按生产能力生产,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及时

54、反应政府法令、法则和调控效应。从而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效果。 (4)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即企业的产品不仅在同行业, 而且在不同行业的经营中也要有竞争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也要具有竞争能力。 (5)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6 2.企业信息流的运行原则 (1)目标性。企业的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的整体目标,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由此形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整体性。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信息流的运行应着眼于社会的总体性。信息流在各子系统中不是无序的简单拼凑,而是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3)制约性。企业信息流的制约性表现为企业对信

55、息的不同的要求、生产和限定。按照这些要求形成企业的信息流。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企业的信息开发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管理活动是分层次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和执行控制系统(也称为作业处理层),相应的企业信息流的运行也分三个层次,如下图9-1所示。57 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有各种不同的组织职能,其从信息流、功能模型到系统结构如图9-2所示。58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 美国7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COPICS(Communication Oriented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s)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

56、系统的一个代表。该系统包括了如下十二个子系统: (1)工程技术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2)订货服务子系统 (3)预测子系统 (4)生产计划调度子系统 (5)库存管理子系统 (6)制造活动计划子系统 (7)开发工作令子系统 (8)工厂监控子系统 (9)工厂维护子系统 (10)仓库进货子系统 (11)仓库安排子系统 (12)成本计划及控制子系统59 以上十二个子系统共享一个数据库。这个系统利用了一台中型机,可多达300个终端分布于各车间科室,对生产数据进行适时处理,如下图9-3所示。60第二节 微观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按系统分为模块、根据流程来进行。这里以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

57、立来说明系统的设计。 1.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 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立包括:前馈财务控制;审计;财务报表。612.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反馈控制 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反馈控制,如图9-5所示:62 3.审计的反馈控制 企业审计部门的反馈控制一般具有如下功能: 其一,应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检查、评价各级管理部门工作的效能和国家政策、法令、制度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 其二,对企业组织的各种制度、政策、措施,进行连续性的检查, 并提出各种改进的方案和对策。 其三,对财务上的各种记录单据、票证进行检查, 评价财务制度,评定财务在经济控制中的作用。 其四,协助企业决策者担负全面的财务监督、检查

58、职责。 下图9-6直观地表示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或主管机构的关系。图9-6内部审计与董事会、财务部门的关系63第三节 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 1.河北省农村经济信息的典型调查 近年来辛集市政府把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利用和反馈的信息系统。从产前、产中、产后三阶段为农民提供以信息为龙头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配套服务。 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的建立,为农业生产与市场架设了金桥,为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农民走上“两高一优”的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体现的信息系统是一种闭环并联信息网络

59、。图(9-6)表示了一个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图9-7 市场中的经济信息网络642.以信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 辛集市目前已经形了一个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其主体基本来自于八十年代政府建立的各种信息职能机构,并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加了新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该体系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市(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如图9-8所示:图9-8 市场环境中的辛集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653.综合性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既可做为生产“工具”,又可做为最终需求成为精神消费品。所以,应进行农村信息资源的分类开发,加强经济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目前, 关键是搞好

60、农村信息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表9-1是辛集市农村信息设施发展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到辛集市农村经济信息的发展已初具规模。66 4.农村信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应适应市场增加非政府性信息机构,鼓励有偿服务,从过去的信息网中的许多纵向单一节点向多元化横向发展经济信息网络。并要求信息服务搞好市场超前预测,使农民掌握预期的价格和供求信息。 (2)农村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基于现时的需要应积极开发行业性的信息渠道,把每个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做为系统工程来搞,充分发挥机构设施的利用水平,讲求技术经济效益。如图9-9所示军齐乡蔬菜专业市场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