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得分 院 别: _专 业:学生姓名:学 号:授课教师:考试日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理论与实际专业学习中的意义摘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它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并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一、概述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

2、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诚然, 历史唯物主义是迄今以来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方法论, 但它只是一种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 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

3、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 “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1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构建(一)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而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史上,韦伯、 温奇、

4、吉登斯等社会科学家试图将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综合起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则是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韦伯、温奇以及吉登斯试图综合人文科学方法论( 理解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实证方法论) 以及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来开展社会学或社会科学研究。韦伯强调综合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来开展社会学研究, 但他认为因果性说明只是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因为他所主张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质上还是一种人文科学方法论。温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出发深刻阐释了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之间的关系,吉登斯从人文科学方法论( 理解方法论) 立场出发来综合或统一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

5、法论,并最终将它们的综合或统一建立在循环往复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但他仍然在方法论的漩涡里打转 2 。总体而言,他们的努力都加深了人们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方法论和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论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综合它们的基础的理解。这无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二)基于唯物史观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社会哲学为基础的。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两 TOC o 1-5 h z 对相互对立的科学方法论,即人文科学方法论(理解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论)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它们分别以两对对立的社会哲学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不同于片面的

6、“社会独特论”、 “社会类似论”、 “社会唯名论 ”以及 “社会唯实论”等社会哲学,它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 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而社会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的根本途径就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人类社会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实践是这种双重关系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人的活动既改造着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又要受到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制约,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因而现实的社会既类似于自然又不完全相同于自然,既超越个人的特性又基于个人及其活动,它是自然和精神、客观与主观、客体和主体、整体与个人相统

7、一的完整而全面的过程,这一过程基于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 以这种全面而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为基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能消除而且能使得这些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合起来。四、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意义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在研讨、 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 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第一,

8、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其次,方法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制约着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再次, 方法论原则还影响、制约着研究途径、研究步骤、研究态度等等因素。以上表明,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它影响、 制约、支配着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社会科学也是科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或哲学研究,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建立,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对于

9、加强理论的宣传,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3 。(一)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论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 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用最佳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所遵循的原则是:( 1)整体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4)定性定量化原则。根据系统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物质或是精神,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复杂结构与组织特征的系统,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对于研究对象,都可以从系统论方法的角度予以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研

10、究中坚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要素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研究对象这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通过要素的运动、结构的重组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分析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对事物的单纯而抽象的思考,在整体上对问题形成综合、系统而准确地把握和判断。例如,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文明作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产物,其本

11、身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亦需要运用马克思系统论方法,在整体性、关联性以及动态性等方面予以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所取得的文明果实的总和。因此,生态文明涉及的内容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乃一个全球关系圈。 这样,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的系统就有人动植物无机环境的生态系统;人自然社会的全球系统;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明系统这三大系统4。三类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系统的交叉以及要素的渗透,就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揭

12、示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认知生态文明的内在性质、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人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人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性关系,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事务、切实保障生态文明成果的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受到社会系统之其他子系统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和影响。因此, 坚持运用马克思系统论方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就具有了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把握方法的目的性,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需要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单纯的自然需要或物质需要,是一种在实践建

13、构下产生的复合的 “自然社会需要” 的系统中衍生的一种综合性需要。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要与利益5。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第二, 把握生态系统的从属性,提高整体性,推动生态文明各要素全面提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其处于整个大社会系统之中,不仅要平衡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平衡与其他文明结构的关系。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系统的从属性与整体性特征,才能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保持全局的平衡与稳定的发展。第三,稳定生态系统的等级性,科学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涉及三大系统, 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存在层次结构性。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在人与自然的关

14、系上实现和谐,其次要在文明结构中实现共同发展,最后是促进全球生态合作,提升全球生态文明水平。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有层次性与递进性,系统地、逐步地展开,这样才能取得大的成效。(二) 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内涵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要求: ( 1)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坚

15、持两分法,两点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分析法之所以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 “重点论” 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要求在分析任何事物的任何矛盾的时候,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分析问题,既要在诸多矛盾关系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统一、渗透、转化,又要在复杂的矛盾群中把握二者的差异、排斥甚至对立,全面的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中 ,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

16、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6。例如, 在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公共政策分析是现代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公共政策分析所直面的是社会问题与矛盾,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出现, 也有不同的解决公共政策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 社会问题更是趋于具体化、专业化, 对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论问题多复杂、多具体, 最根本的一点是政策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矛盾,所以我们从矛盾入手,运用矛盾分析法是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公共政策分析有效地解决了许多人类社会问题,同时亦面临着许多新的人类社会问题。面临着一

17、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将矛盾分析法引入到公共政策分析中是十分必要的7。矛盾分析法作最根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方法,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公共政策分析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视野,也离不开矛盾分析法这个基本方法。加强公共政策分析中矛盾分析法的研究,这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决定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的原则,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分析问题和制定政策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

18、律;同时要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以及正在展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要求贯彻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相对性结合的根本方法。第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善于抓住重点, 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8。既要防止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的 “均衡论”;又要防止只抓中心,不顾其他, “单打一”的“一点论”。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9。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时,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在公共政策分析中采用矛盾分析法,首先必须认清社会问题的内部矛盾,找出问题的内因,这是合理解决问题的前提跟基础,再者,也要重视问题的外因在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