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2、赏析精彩的环境描写,体味其衬托的作用;3、学习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重、难点】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东北二人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小河淌水动画)师:同学们现在所听到的曲子是小河淌水,素来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是根据云南傣族的民歌曲调改编而成的。在云南,这样的好歌真是数不胜数,因为那里聚居了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在那里民歌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他
2、们以歌唱来表达男女间的相互爱慕,激发劳动的热情;以歌唱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及对婚姻的祝福;以歌唱来表达胜利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那么今天就让咱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二、复习上节课内容(师提问,生抢答,多媒体显示复习内容。)三、学习新课1、学习山野对歌:生听读课文,思考: 这部分交代了什么? 其中对哪方面的描写最多?生思考回答,师明确: 地点、内容、方式、唱歌人。 唱歌人(外貌、衣着、性格、动作、神态等)。小结:山野对歌主写人,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欣赏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多媒体放映)。2、学习山路漫歌:指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3、与同学一起分享。(生随意发表感想。)师引导生分析,所找句子属于那方面描写。(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生发表自己见解。)小结:山路漫歌力画环境,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来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3、学习村寨传歌:齐读课文,思考它与前两种歌会形式有什么不同?生思考回答,师明确:场面盛况空前:表现为: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师提问:这些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也就是说这部分侧重对哪方面的描写?生思考回答。(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生思考回答。(既
4、有全局描写,又有局部特写。)小结:村寨传歌重绘盛况,既有全景描绘,又有局部特写,描绘出热闹的场景。总结:云南真不愧是诗歌的家乡,到处都有动听的歌声。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欢乐,真的希望有时间咱们一起去云南看一看。同学们,你们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总结一下。生谈收获。同学们说得真好,云南以民歌闻名全国,咱们东北以什么享有盛誉呢?(二人转。)四、作业:利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给大家介绍咱们东北的二人转。【板书设计】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的特点,来辅助教学。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比教师干巴巴的讲授好得多。但也不可否
5、认,有些同学不理解这种方式的实际意义,上课只顾看热闹,结果上课虽然也在听讲,可下课却收获甚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先向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意义,调整好学生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的教学感受,诸多不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第一篇: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过程与方法: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
6、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难点: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三、三、教学准备: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拱性的力量,并揭开了拱形承载重物的秘密,谁来说一下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拱形的建筑物?引出圆顶形、弧形的概念。(二)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1. 观察圆顶形物品(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 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3. 观察实验分
7、析:( 1 )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 2 )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实验)( 3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它与拱形有联系吗?试着解释一下圆顶形承受压力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后演示课件说明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结合。( 4 )提问: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4. 出示整个乒乓球: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与拱形会有什么联系?( 1 )演示课件说明。( 2 )说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
8、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5. 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教师出示图片介绍中国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1. 谈话。 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2. 指导研究。( 1 )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 )观察剪开的塑料瓶,各部分的薄厚相同吗?( 3)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3 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四)生物体中的拱形1 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有什么意义?2 观察乌龟、贝壳
9、、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 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五)小结: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六)板书:人工设计的物体 生物体 找拱形 圆弧形 圆顶形 球形(拱形的组合)(七)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即让学生以拱形为基础认识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本只能通过出示图片,实例,通过讲解让学生在脑中构想(其实不知道学生是否能真正去消化这样的理解。)对于圆顶形、球形的教授,我都以它们与拱形的关系为先,帮助学生理清,然后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受力,至于球形的讲解,基于对圆顶形受力特点的理解上,结合教科书的讲解,简单地跟学生进行了梳理。如果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flash,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
10、生观察到圆顶形是以拱形的拱顶和拱脚连线的中点为轴旋转一周而得、球形是以拱足的连线为轴旋转一周而得效果会更好。总的说来,本课学生学习后不能真正的理解透,这是我本身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果我能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的话,效果会更好,在以后工作中除了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还要在制作课件上多下功夫。第二篇:找拱形教学反思“找拱形”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形状与结构” 单元(第四课),找拱形教学反思。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试图引导学生在
11、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 “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 “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还是紧贴教材,侧重于“找”拱形,希望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积极寻找建筑中的拱形、生活物品中的拱形、以及生物体中的拱形,并且认识到拱形结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有几个亮点,其中一个环节是请一位勇敢的孩子上来测试圆顶形能承受多大压力,结果同学们呼声很高地选出了班上最壮最高的男生,其实学生是聪明的,并不是因为勇敢等于壮,但他们希望能用最重的同学来测试,以此
12、才能心服口服地说服自己,原来圆顶形真的能够承受这么多力啊,好厉害。圆顶形也确实不辜负众望地撑起了壮壮男生的体重,其他同学发自内心地鼓掌。另一个环节是小组观察抽屉内的“神秘物体”,找拱形。因为有悬念的设计,所以孩子们异常兴奋,我们小组是勺子、你们小组是鼠标、他们小组是透明塑料瓶然后就要求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交流。最终派选代表上到讲台的位置,拿着我们小组的“神秘物体”,边展示边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活动记录,学生都以掌声鼓励着交流同学,教学反思找拱形教学反思。 学生们很质朴很扎实地参与着每一个活动,尽管不善于积极发言,但是我看得到,大家都在课堂中收获到了知识和欢乐,我也跟着很
13、快乐,一直微笑着。但课堂当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之处。前面观察感受圆顶形塑料壳和球形塑料壳的时间过长,使得后面生物体中拱形的认识时间紧张,很多好的想法没有足够的时间表达了。例如,原本希望是可以让小组讨论2分钟,看一看、摸一摸人体当中的拱形,并交流小组共识。也希望通过人体模型的呈现更直观地,来总结介绍,从上到下,头骨、耳廓、牙齿、下巴、肋骨、脊柱、关节、足弓等部分的拱形,以及他们的作用。其他生物体中的拱形也不能很好的扩展,只是把自己准备材料的鸡蛋和大葱中的拱形展示给学生,但其实蜗牛、贝壳、海螺、螃蟹等很多海洋生物中都存在拱形。对于圆顶形是否会产生外推力的猜想,学生很多都认为会产生,这是我未预料到的,
14、还好先前鲁冬菊的课堂中我看到了一种很好的活动处理,因此我马上现学现用了,请了4个孩子当讲台前围成圈,呈现不拉手可以无限外退,但拱足之间其实是紧紧相连的,所以学生手拉手,一旦双手紧拉,那就很难向外退了,因此也很好得解决了难点,圆顶形不产生外推力。其他还有不足的是,多媒体的使用不熟练,以后要多加练习;ppt要两手备份。活动记录(一)的设计,原本想借鉴测试的固有模式(1进入2,2进入3),尽管有趣味性的部分但没有得到最大的课堂效益,学生只是发现了,觉得还好玩,但事实和不写的效果是相同的。教学需要花哨的部分,但要花哨到点子上,这样的设计可以有,但是要再琢磨、再推敲。很多物体中拱形的设计并不是纯粹为了能
15、承受更多力,有些是因为美观,有些是因为生物进化的需要,所以选择“神秘物体”的时候,最好是从生活当中拱形能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强度的角度来寻找物品。还有,小组的汇报交流其实是团队成果的展现,所以不能光是请某某同学来发言,而应该是请第几小组的代表来发言,这样更能体现出小组的团队概念,也是尊重学生主体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课堂中要相信学生、迎合学生,多给孩子参与的机会。第三篇:找拱形教案及反思找拱形教案蒋银一、教材分析找拱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形状与结构” 单元中的第四课。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找出拱形的特
16、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 “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圆顶形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2.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通过观察、实验来分析解释这种现象,并能与生活相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在生活用品、生物体中找拱形 。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四、教学准备圆顶形
17、塑料壳3个,一个完整的乒乓球,剪开的半个乒乓球。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我们在上一课中知道拱在承受压力时会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力,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紧密,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如果抵住拱足呢,拱又能承受更大的力了。2.在生活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拱形图片欣赏拱形建筑(二)认识圆顶形1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锅盖、安全帽(ppt),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到拱形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找拱形(板书)。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圆顶形(板书)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圆顶形?我们来感受圆顶形承受力的特点。(1)出示:一个圆顶形塑料壳(2)请一位同学看一看塑料的厚薄、捏一捏皮的软硬、再把它扣在
18、桌面上压一压感受一下。你发现什么?(3)演示:三个这样的圆顶形塑料壳扣在桌面能承受多少本书?(4)发现:圆顶形能承受很大的力。3.圆顶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处?(1)能在圆顶形中找到拱形吗?(教师手持圆顶形塑料壳)用手比划一下拱形(2)直接出示被剪开的半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发现。4.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但是圆顶形与拱形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同时出示剪开的乒乓球和完整的半个乒乓球。 实验:三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同时往外退,发现了什么?追问:有什么办法让剪开的乒乓球承受更大的力? 试着用透明胶粘住剪开的拱足,你有什么发现?5.总结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能承受很大的力,且不产生外推力。(三)认识
19、球形1生活中还有这些圆弧形的物体:灯泡、乒乓球、球形建筑,这种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导出:球形(板书)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球形?猜测:承受的力大。 预设:(1)两个圆顶形组成一个球形,所以球形像圆顶形一样承受力大。(2)用力按圆形的乒乓球,虽然乒乓球的塑料软而薄,但承受的力大。实验、交流感受(很难压瘪)。4.总结球形的特征:球形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散开,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教师手持球形塑料壳比划,并画出简图)(四)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1.很多生活物品中也有拱形。2.小组探究、交流。总结:勺子、鼠标、水杯、笔、风扇外壳、灯泡、雨伞、纯净水桶等。(五)认识生物体中的拱
20、形1.人体的结构巧妙,我们的身上能找到拱形吗?2.小组活动,看一看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身体,摸一摸找到拱形,说说身体中拱形的作用。3.交流人体中的拱形结构(1)头骨:保护大脑(2)肋骨:保护内脏(3)足弓:承受整个人的重量“扁平足”4.除了人体中有拱形,其他生物体中有吗?动物:龟壳、海螺、贝壳、螃蟹、鸡蛋保护身体植物:西瓜坚固 葱管叶子轻巧、坚实(六)随堂练习(七)家庭作业回家观察饮料瓶,完成书上35页表格。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还要了解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它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点。确实,如果本节课和“力”脱离了就毫无深度可言了。因为有了这
21、些活动的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圆顶形受力的特点。在本课中存在不足之处:1、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不是很积极,平时要多注重培养。2、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延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3、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少,这样在课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4、上课的语速有点快,以后要多注意。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第四篇:找拱形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二)过程与方法: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2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二、教学重点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三、教学难点生物体的拱形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四、教学准备1、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2、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3、安全帽、贝壳、锅盖、灯泡、鸡蛋等;4、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在讨论拱形建筑时,关于这一类物品(出示圆顶形物品、建筑)是否属于拱形有了争议。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类物品。要想了解它们与拱形是否有联系,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形状、承受压力的性能)课件演示拱形的形状与承受压力的示意图。(二)研究圆顶形、
23、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1、观察圆顶形物品(课件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3、观察实验分析: (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出示实物乒乓球)(2)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演示实验)(3)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它与拱形有联系吗?试着解释一下圆顶形承受压力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后演示课件说明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结合。(4)提问: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4、出示整个乒乓球: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与拱形会有什
24、么联系?(1)学生推理,演示课件。(2)演示握鸡蛋,说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就是我们平时捏不破鸡蛋的道理。另外比如电灯泡,为了更透亮,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就比较坚固了。5、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举出身体结构中的例子,如头、肩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面“塑料瓶形状的分析”与“生物体中的拱形”的活动顺序可以灵活调动)(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1、谈话。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
25、学道理?2、指导研究。(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 (3)验证:比较平底瓶与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 (4)你从中发现了什么?3、小组自主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4、汇报交流。(四)生物体中的拱形1、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板书:找拱形)2、观察乌龟、贝壳、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3、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五)小结: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第五篇:找拱形教案找拱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
26、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1.能用已有知识对常见的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2.意识到思考问题时需要多角度、多思维看待。二、教学准备乒乓球、一个拱形、两个拱形叠加的结构、10个拱形叠加的结构、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以往教学时,发现学生很难入手去寻找圆顶形、球形与拱形的联系;找到联系后对圆顶形和球形的受力特征又很难完整贴切地概括出来,基于这些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将重难点设为: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
27、形的联系,及它们承受力的特点分析。重点:圆顶形和球形的受力特点 难点:圆顶形和球形与拱形的联系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拱形的力量,那拱形结构在承载重力时有什么特点? 师:就因为拱形结构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建筑和物体都是拱形的(课件出示书上的三幅图)。像这些圆弧形的结构就是拱形结构。2.引入新课:那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圆弧形的物体,它们是否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找生活中的拱形。(板书课题)二、圆顶形和拱形1.课件出示锅盖、安全帽等,问:观察这些图片,这些物体做成了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出圆顶形、球形)小结:这类顶上是圆的结构,
28、我们叫圆顶形。(板书:圆顶形)2.出示半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形状?看一看、捏一捏,它的厚薄、软硬如何?那你觉得它能承载多大的压力呢?3.教师演示实验:用3个半个乒乓球承载书本。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话要说?4.圆顶形的乒乓为什么能承载这么大的压力?它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实验一:学生实验:一个拱形和两个拱形交叉而成,比较承重力 1.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要保持不变?(材料、拱形的宽度和跨度、倒塌的标准等)要求:四人合作,一人轻轻放垫圈,三人观察,组长做记录,记录到记录单上。2.学生实验 3.汇报4.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5.结论:两个拱形交叠而成的结构,它的承重能力明显大于一个拱形的承重能力,而且外推力变小了。出示受力示意图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集体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代理全转让合同范本
- 临时材料购买合同范本
- 包人工电缆合同范本
- 第二单元第11课《while循环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农村闲置小学出租合同范本
- 出口尿素销售合同范本
- 企业团队建设合同范本
- 出售旧材料合同范本
- 人事调动合同范本
- 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拼多多客服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精品课件)
-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 口腔正畸学人卫绪论
- 高级英语I(下)-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介电陶瓷课件
- RDA5807m+IIC收音机51单片机C程序文件
- 重症监护介绍 ICU介绍
- 透明度的测定SL87
- 国际商务谈判(第五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