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1.gif)
![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2.gif)
![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3.gif)
![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gif)
![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42559b4c9b3489318371f820846dc4c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烟台栖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制作酸奶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酸奶需要酵母菌B.在发酵过程需要通入氧气C.酸奶的酸味来源于乳酸D.将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酸奶发酵的菌种答案:C解析: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A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B错误。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C正确。将牛奶煮沸后要冷却,再加入酸奶发酵的菌种,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D错误。 2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 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DNA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 答案:B解析:伤口的愈合是细胞有
2、丝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DNA粗提取的方法是( )。A.电泳法B.盐析法C.过滤法D.层析法 答案:B解析:知识点:提取和鉴定DNA的相关知识。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在DNA溶解度最低时,DNA从溶液中析出而其他杂质还留在溶液中达到粗提取的目的。所以是盐析法。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
3、、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喝牛奶,进入胃中口服抗菌药物肌肉注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B.C.D. 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有:(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血浆蛋白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物:CO2、水分、尿素等。故符合条件的有,选B。 5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束方式属于( )。 A.系统归纳B.比较异同C.领悟主题D.巩固练习 答案:A解析:6
4、生物组魏老师已有八年的任教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魏老师经常与班级的各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还主动关心并积极配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说明魏老师( )。 A.具有课程开发意识B.具有校本研修能力C.具有课堂管理能力D.具有团结合作精神 答案:D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齐心协力培养学生。题干中老师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并配合教学,体现合作精神。 7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有一个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学
5、生自己进行实验前,王老师先给学生做演示,以展示各种实验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王老师在装有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管里都加是的斐林试剂,导致装有蛋白质的试管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同学开始质疑:“怎么老师也不会做实验?”有个同学指出是老师试剂加错了,应该加双缩脲试剂。场面一度很尴尬,此时王老师适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不理会学生的发言,重新做一次实验B.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让他们自行实验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确实是教师自己操作有误,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此时教师应正视自己的错误。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
6、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说明这只是一个错误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行完成实验时避免同样的错误,也能维护教师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A、B、D项的做法,无法解释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还会打消指出问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要求是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和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 )特点。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A解析:研究性学习的主
7、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和互动性。题干中的要求指明了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具有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9在细胞周期中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A间期B前期C中期D末期 答案:C解析:分裂期的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排在细胞的赤道板上,能观察得最清楚。故本题选择C选项。 10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A4,5 B5,5 C5,8 D4,8 答案:C解析:小麦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故含有
8、 5 种碱基,即 A、G、C、T、 U;核苷酸有 8 种,分别是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 4 种核糖核苷酸。 11在“DNA的复制”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在云平台上上传自制的多段针对重、难点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基础好的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重播和暂停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指导学习,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A解析:题中的教学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面向每一
9、个学生,兼顾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12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类固醇类兴奋剂,可能的危害是()。 A睾丸萎缩B第二性征缺失C精子数量增多D身体发育性低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脂质中固醇(性激素)的作用。性激素的作用为: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雄性动物第二性征。而睾丸是分泌性激素的器官。由于长期摄人类固醇类物质,会使得睾丸的功能被取代,进而萎缩。故本题选择A选项。 13用基因型为DdTt水稻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幼苗期用适当秋水仙素处理,经过此种方法培育出的二倍体水稻植株()。 A1/4为纯合子B1/4为杂合子C全部为纯合子D全部为杂合子
10、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为使染色体直接加倍。另外花粉粒属于单倍体,因此加倍后均为纯合子。故本题选择C选项。 14用甲基绿一吡罗红染色经处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其细胞核呈( )。 A.红色B.蓝紫色C.绿色D.蓝色 答案:C解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细胞核呈绿色。 15植物体中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是()。 A根压B表面张力C蒸腾压力D内聚力张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发生时,水分由叶面蒸发,形成
11、水势梯度,促进水分向上运输。 16图5所示的“光合作用过程”属于( )。A.概念模型B.物理模型C.数学模型D.图表模型 答案:A解析:生物学课程中的模型主要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进行描述、阐明,如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等。A项正确。B项,物理模型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或三维结构的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等。C项,数学模型指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D项为干
12、扰选项。 17下列实验材料或试剂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 )。A.用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B.用斐林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C.用014mol/LNaCl溶液代替2mol/LNaCl溶液溶解DNAD.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实验中的实验材料、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因此可以相互代替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项正确。A项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蒸馏水不能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错误。B项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还原糖的,不可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错误
13、。C项0.14mol/L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最小,2mol/L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最大,所以不可以用0.14mol/LNaCl溶液代替2mol/LNaCl溶液溶解DNA。错误。18下图是某地居民在19002000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曲线图,在此期间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活动,据此推断该地区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为( )。A.持续增长B.持续减少C.基本稳定D.1930年以前增长,之后减少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自19002000年间,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故该地区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为持续增长,故选A。 1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不包括()。 A演示强化B
14、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 答案:A解析:强化技能的类型包括语言、标志、动作、活动、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20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 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 答案:C解析: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21从结构式看,除了()外,所有仅一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 A酪氨酸B甘氨酸C脯氨酸D甲硫氨酸 答案:B解析:除甘氨酸外,其他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a-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 22图2为水稻叶片细胞部分结构
15、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d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B.以C18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的光照下,测得含C18O2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aC.晴朗夏天的上午10点左右,水稻叶肉细胞中C多于eD.水稻植株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a,b、e、f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都会发生 答案:B解析:图中表示的过程:线粒体从外界吸收O2(d),并向外界释放CO2(C);叶绿体从外界吸收CO2(e),并向外界释放O2(f);线粒体释放的CO2(a)被叶绿体吸收,叶绿体释放的O2(b)被线粒体吸收。以C18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在线粒体中被分解成C18O2。在较强
16、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线粒体产生的呼吸作用产物C18O2被叶绿体吸收。B项正确。A项,a箭头表示线粒体释放的CO2被叶绿体吸收,d箭头表示线粒体从外界吸收O2。C项,夏天晴朗的上午10点左右,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水稻叶肉细胞中e多于C。D项,水稻植株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c、d),因此a、b、e、f都不会发生。 23如图6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
17、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的两倍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答案:D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有CO2释放没有O2的产生,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CO2的释放等于O2的产生总量,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只有一半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O2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CO2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的产生总量是实际光合速率,也就是光合作用CO2吸收总量为B,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是6,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D正确。 24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
18、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B.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C.曲线都表示单子叶植物D.曲线都表示双子叶植物 答案:B解析: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条件下,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会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则被促进,从而达到去除杂草的目的。所以图中表示双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 25下列板书的类型属于( )。 A表格式B流程式C图示式D综合式 答案:D解析:提纲式的板书就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设计
19、的教学程序,条理分明、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的板书形式。流程式板书以教材提供的时间地点为流程,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表格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类、进行比较等特点,找出教学内容的要点,列成表格,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归纳,获得新知识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图示式板书,顾名思义是用图画、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方法表现教学内容的板书。题中是提纲式板书和表格式板书的综合体现,故本题选择D选项。 26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不仅限制甜昧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摄取,原因是( ) A.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B.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C.米饭和馒头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D.米饭、馒头中的淀粉等经消
20、化也能分解转变成葡萄糖 答案:D解析:糖尿病病人主要是血糖浓度太高。限制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是因为米饭、馒头中的淀粉含量高,可经人体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造成血糖浓度过高。 27图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答案:A解析: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68%
2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餐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 28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C图甲中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可作为气味分
22、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答案:B解析:图甲中是多糖,是蛋白质,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乙表示一个磷脂分子,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B是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构成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不是磷脂分子,B错误。(载体蛋白)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因此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29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A)是显性,绿色(a)是隐性,绿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AaCaa DAA和
23、Aa 答案:C解析:双隐性表现出绿色的性状。 二、问答题30“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析:(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二是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探究实验,通过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渗透作
24、用的条件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描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能够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1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部分内容如下。要求:(1)设计基于学生活动的“反射”概念的教学过程。(20 分)(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本节内容的概念图。(10 分) 解析:(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缩手反射的游戏活
25、动。随机找一名学生上讲台,双手背后站立。教师站在此学生后面,拿牙签示意给其他学生看,注意不让讲台上的那位学生看到。教师用牙签去轻扎这位学生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当老师用牙签扎他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缩手反射。教师讲解: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连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由此引出新课。(二)新课展开,互动教学1提出概念,认识反射教师提问:刚才的台上同学的反
26、应是缩手反射,究竟什么叫作反射呢?播放视频: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人感受到寒冷时会打哆嗦的场景。提问: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叫作反射。2师生互动,辨析概念教师讲解:缩手反射就是由于牙签扎手这个外界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发生了把手缩回的这样一个有规律的反应。哪位同学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杯弓蛇影等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中枢神经系统在接
27、收到刺激信号的条件下做出的反应,如“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3巩固概念,探究提升教师再次采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反射的定义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可以称为反射,并简单说出原因。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不是反射,花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不是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属于应激性)C人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马上卷起。(不是反射,含羞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D手偶然碰到火会迅速缩回。(是反射,在中枢
28、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火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缩手)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的活动,加深对反射的概念的理解。(三)小结作业教师提问反射的概念,重点强调中枢神经系统、动物体或人体、规律性应答等关键词。课后思考:大家知道了反射的概念,那么反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上分享。(2)概念图设计如下:三、简答题32科学家为了研究一种蜂鸟-球蛋白基因的功能,将该基因导人到大肠杆菌(菌落为白色)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如下图。所使用的质粒中有和lacZ两种标记基因,前者让受体细胞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能力,后者表达的半乳糖苷酶会使一种被称为X-gal的物质呈现蓝色。(1)将蜂鸟的B-球蛋白基因导人大肠
29、杆菌,需要先用_(相同/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蜂鸟的DNA和载体质粒,在用_酶进一步处理以得到重组质粒。(6分)(2)在将重组质粒导人大肠杆菌细胞之前,需要用_(填物质名称)处理大肠杆菌,使之转化为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_细胞。(6分)(3)使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培养经上述处理的大肠杆菌,选择_的菌落培养,就获得了导人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3分) 答案:解析:(1)将蜂鸟的-球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前,需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先用同种限制酶处理蜂鸟的DNA和质粒,并用DNA连接酶酶进一步处理以期得到重组质粒;(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3)质粒中有amp和lacZ两种标记基因,前者让受体细胞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能力,后者表达的半乳糖苷酶会使一种被称为X-gal的物质呈现蓝色。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amp基因完好,而lacZ基因被破坏,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