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复习课件_第1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复习课件_第2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复习课件_第3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复习课件_第4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考纲: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开始了人类文明史的两个时代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工业革命【概念阐释】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知识结构1.条件:2.成就:3.完成标志:4.特点:5.影响:1.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条件:3.

2、成就: 4.特点:5.影响:1.工厂制度2.大企业的产生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时间:2.形成原因3.方式;4.过程:5.表现:6.影响: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政治前提:资本:技术:原料:市场:法律:劳动力:科学知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英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颁布专利法,保护私人产权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15世纪末叶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

3、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德、法、 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濠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T莫尔在乌托邦中,辛辣地指责这种现象是“羊吃人”。 圈地运动4.特点:许多新技术新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由英国向其他国家扩展,其他国家工业革命

4、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开始于轻工业部门。5.影响:生产力: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开始; 社会变革:欧美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世界格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造成西方的先进,东方的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变化。1796年 1830年煤产量1700年 1840

5、年1740年 1850年生铁产量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棉布产量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生产力极大提高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

6、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生活方式之变上班途中的童工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社会关系(阶级结构)之变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在西欧,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思考: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有何不同?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在

7、生产组织方式上,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等3.主要成就:领 域 重 大 成 就电力应用内 燃 机的发明和应用化学工业传统工业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随后电动机和发电厂相继问世有线电报、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无线电报出现(“发明大王”爱迪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柴油机的诞生发明汽车、飞机;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发展从煤、石油中提取各种物质作为化工原料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使用炼钢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爱迪生西门子电影放映机无轨电车贝 尔 的 电 话无线电报机(

8、3)化学工业的发展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石油化工的产生塑料、染料、药品、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4)传统工业的进步制造业建筑业木材、铁钢材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科学与技术开始真正相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德国、日本、俄国等;3.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4.影响:作用(积极):后果(消极):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结构: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

9、密切,但东西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9世纪末的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背景:特点: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上)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不同点时间前提条件侧重点进程动力生产组织工业部门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

10、界统治。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见前面见前面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首先发生在英国,再向其他国家扩展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展开蒸汽为动力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工厂制公司制(垄断组织)棉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和煤炭等部门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技术发明大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成为科技进步的最终推动力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下)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影响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对中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

11、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9世纪末的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造成西方的先进,东方的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思想文化:主张西学。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

12、展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思维升华】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现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用多元史观解读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社会问题:产生了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生态史观

13、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2.形成原因 :3.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4.过程: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

14、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表现: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他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影响:生产力发展角度: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道德角度: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控制和剥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人类文明演进角度: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2014年江苏历史单科)23题(1

15、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T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 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16、:议会立法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园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 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