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教案_第1页
高中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教案_第2页
高中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教案_第3页
高中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教案_第4页
高中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 扫过相等的。说明行星在运转过程中离太阳越近速率 ,离太阳越远速率 。也就是说,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大,在远日点的速率最小。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 跟它的公转周期的3的比值都相等。 k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仅与中心天体一一太阳T2的质量有关。典型例题: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12倍。那么,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半长轴的多少倍?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的二次方成反比,即。(1)对万

2、有引力定律的进一步说明万有引力是宇宙间的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它适用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 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两质点间的引力的计算。 万有引力公式中 G的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是自然界中少数几个最重要的物 理常量之一,通常取 G=NI - m2/kg 2。(2)黄金代换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 GMmm-,可得黄金代换式:gR24 3 一gR24 3 一-R可求星球密度:由此可得地球的质量M 史-。由MGG 3一Mm2 mv(3)Mm2 mv22mr m T得到MGT2得到MGT2GT24 7 一一, 一R3可求星球的密度为:3当R=r时,

3、可写为典型例题1.典型例题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式mm2F G2 一,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m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m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m是否相等无关.宇航员测得某星球的半径为R ,该星球的近地卫星的周期为T。下列四个量中哪几个量可以求得?(万有引力恒量为 G )A.该星球的质量 B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该星球的平均密度D.该星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已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公转的周期为 T,万有引力恒量为 G则由此可求

4、B.太阳的质量D.太阳的密度B.太阳的质量D.太阳的密度C.某行星的密度. 一艘宇宙飞船绕一个不知名的行星表面飞行,要测定该行星的密度,仅仅需要测定A.运行周期T B .环绕半径 rC.行星白体积 V D .运行速度v.宇航员驾驶一飞船在靠近某行星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已知飞船运行的周期为T,行星的平均密度为。试证明 T2 k (万有引力恒量G为已知,是恒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h=342km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R 6.37 103km,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10m/s 。试导出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T的公式(用h、R

5、g表不),然后 TOC o 1-5 h z 计算周期的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的最小 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大的 速度。22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 M根据Gy- m或mg m,可得v 7.9km/s。RRR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So第三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So典型例题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 .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 .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小速度C .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D .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速度。.下列说法正确

6、的是()A.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C.如果需要,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地球上空的任何一点D.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轨道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椭圆的.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 ,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 ,则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的运动速度A.只需满足大于 7.9km/sC.大于等于7.9km/s ,4.人造地球卫星而小于11.2km/s,小于等于7.9km/sD , 一定等于 7.9km/sA.只需满足大于 7.9km/sC.大于等于7.9km/s ,4.人造地球卫星而小于11.

7、2km/s,小于等于7.9km/sD , 一定等于 7.9km/s速度:由GMm(R h)22 v m R角速度:由GMm(Rh)2(R h),可得-GMrj.h 越(R h)3)(R h)3(Rh)22(R h),可得人32亭Eh越大,T近地卫星R=r近地卫星R=r(轨道半径二地球半径)22 rT离地高度:设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由GMm(R22 rT离地高度:设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由GMm(Rh)2m 2(r 坨T可得h 3*誓 R - 104g2-Mm mvG 2- mrr r同步卫星(一定在赤道上空) 周期: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人造卫星叫做地球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的运

8、转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运行速度: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2 (R h) 3.1km/s运行速度: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T典型例题1.关于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长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短C.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长D.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小,周期越长.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质量的比m:m2=1:2 ,它们运行的线速度的比是Vi:V2=1:2,那么A.它们运行的周期比为1: 8B.它们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C.它们所受向心力的比为 1:32D.它们运动的向心加速

9、度的比为1:16.人造卫星在太空绕地球运行中,若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A.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运行B.做平抛运动,落向地球C.由于惯性,沿轨道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 .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向地球.关于“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它的质量是t ,若将它的质量增为t ,其同步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运行速度为 7.9 km/sC.它可以绕过北京的正上方,所以我国能利用其进行电视转播D.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i的重力加速度的365.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为 为D.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i的重力加速度的365.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为 为ri:2=i:2,则它

10、们的线速度大小之比5倍,所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其下方地面上物体mi: m2=3: 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Vi : V2=;角速度之比为3 i : W 2=周期之比Ti: T2=;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之比Fi: F2二(5)双星现代观测表明,由于引力作用,恒星有“聚集”的特点。众多的恒星组成不同层次的恒(5)双星现代观测表明,由于引力作用,恒星有“聚集”的特点。众多的恒星组成不同层次的恒星系统,最简单的恒星系统是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两星各以一定速率绕其连线上某一点匀速转动,这样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双星质量分别为 的距离始终为L,引力常量为 G求:双星旋转的中心 O到m的距离;双星的转动周期。mi、mi,它们间解析设双星旋转的中心O到m的距离为x,mim解析设双星旋转的中心O到m的距离为x,mim1m2L2m2;T2x)。联立以上两式求解得:双星旋转的中心到 m的距离为双星旋转的中心到 m的距离为x=mimimb双星的转动周期为T=2 双星的转动周期为T=2 n LG(m1 m2)M运动周期长M运动周期长M运动半径小M运动速率大所谓双星,是两颗典型例题1.如图4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