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学校老师岗前培训高等训练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 年 6 月印刷高等训练学教学重点第一章 绪论 高等训练成型阶段: 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 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训练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训练的基础上,环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训练过程,成为“ 建立在一般训练基础上的专业训练;” (P4) 高等训练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 19 世纪初的德国柏林高校(把科学讨论职能引进高校)和美国的威斯康星高校(明确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训练: 七大特点和进展趋势 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
2、和多元化;(P6-12) 高等训练学的性质: 是训练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训练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熟悉和解决高等训练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训练理论讨论; (P16)其次章 高等训练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训练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 发觉人的价值 / 使个体社会化 /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进展; (P34-35) 高等训练的本质属性: 高等训练具有上层建筑属性 (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 ,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训练的基本特点:高等特地性 / 训练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P41-42) / 训练对象的身心成熟性 高等训练的个
3、人本位价值观: 高等训练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进展和个性完善; 其职责在于学问的传递而非创新;主见实施自由教 育、人文训练和通识训练; (P46-48) 高等训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高等训练价值在于培育各种特地 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进展; (P49) 高校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高校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高校处于经济社会边缘;学问经济时代高校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学问经济进展的“ 人才库”、“ 学问库” 和“ 思想库” ,而且是学问经济时代产业的“ 孵化器”;p5153 第三章 高等训练目的 训练方针:国家或政党依据训练目的所规定的训练工作总方 针、训练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4、;其内涵主要包括训练性质任务(为谁培 养人)、训练目的(培育什么样的人) 和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途径 (怎 样培育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阶级性(政治性)历史性(阶段性)时代性相对稳固性; (P64) 我国现阶段的训练方针:坚持训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 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66) 训练目的的概念、 作用和依据: 训练目的是对训练对象培育质 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育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 训练目的(反映在训练方针中) 、各级各类训练目的(反映在高等学 校专业培育目标上)、训练过程的详细进展目标(反映
5、在训练过程一 系列的评判指标中);(P67)训练目的的作用: 掌握训练对象进展方向 / 指导训练过程 / 勉励教 育者和受训练者;(P68)制定训练目标的依据: 社会需求 / 个体需要 / 现实需要和将来需要 的统一;(P68-70) 与价值取向相关的几种高等训练目的(P71-72)自由训练目的: 以自由进展人的理性为目的, 培育有才能有教养的人;职业训练目的:以养成同学职业属性为目的, 培育职业岗位的“ 工具人” ;一般训练目的: 以培育人的特殊品行和生活才能为核心,为同学 供应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学问和技能;general education 强调训练目的上理性和一般素养培育,
6、给予专业训练以人 文性质; 我国的高等训练目的:培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高级特地人才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73-75)/ 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 素养训练的全面进展观: 素养训练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 响,调动同学熟悉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同学生理与心理、智力 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认知与意向等全面和谐进展, 促进人类文化和文明向同学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为其进展形成良性循环; 素养训练主要是一种先进的训练思想; (P78)素养训练的全面进展观; 包括面对全体同学、 全程培育同学和全方位进展同学三个组成部分; (P80-82) 通才训练与专才训练两种人
7、才培育模式:(P82-83)通才训练是以进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非专业性训练,又称为通识训练;其强调人与社会和谐进展,强调学问的广博性、包涵性和理论的基础性;专才训练是培育某领域需要的特地人才的专业训练,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高等训练;目前我国高等训练进展提倡“ 通专结合”,将人文训练作为通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训练有机融合; 高等学校培育目标: 高等学校对自己培育人才质量规格的目标 要求,详细反映在高校各专业的培育目标上;培育目标的制定依据训练方针/ 学校定位 / 学校类型特点;仍需要依据社会经济进展状况准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P84-86) 训练方针、训练目的、培育目标三者的区分与联系
8、:(P64)训练方针是最高层次的训练政策,属政治性概念; 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训练基本理论范畴, 属学术性概念; 训练目的是训练方针的 前提和核心内容, 又是高校培育目标制定的学术依据;高等学校及其 各专业的培育目标, 必需贯彻国家训练方针, 并表达高等训练目的的 要求;第四章 高等训练结构与功能 高等训练结构: 是高等训练系统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和比例 关系;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高等训练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水平)结构、科类(学科)结构、形式(类型)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分布)结构和治理(体制)结构等;高等训练的微观结构 包括高校内部的各种构成状况(层次、专业、课程、教材、人员队伍
9、 等);(P92-93) 高等训练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挑选、传递和制造;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稳固性(是高等训练存在的根本理由)潜在性(对社会具有潜在影响,当其承担社会职责并完成社会任务时,高等训练就显现其社会价值)表现形式多样性(从单一职能到多种职能);(P95-97) 我国高等训练结构的调整策略: 层次结构调整 建设如干所世界一流高校;大力进展高等职业训练;科类专业结构调整科类与产业结构一样; 推动学科专业综合化; 形式结构调整 完善终身训练体系, 形成多样性高等训练投资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训练进展; (P107-112) 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三大职能 + 职能
10、拓展“ 培育人才” 是高校的根本职能;“ 进展科学” 是高校的重要职能;“ 社会服务” 是高校的训练、科研职能向社会的延长;拓 展 职 能 ( 引 导社 会 发 展/ 创 新 产 业/ 国 际 交 流 与 作 用 );(P115-117)第五章 高等学校老师与同学 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的内涵包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整的主体性涵盖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审美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 4 个方面;(P120) 高校生主体性进展的阶段性: 高等学校的训练过程是培育高校生完整主体性高度进展的训练活动;依据高校生生理与心理成熟的程序,其主体性进展分 3 个阶段:低年级阶段:其学习主要以接受性 学
11、习为主, 把握科学文化学问和塑造完善人格是其主导活动;故主要 进展其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中年级阶段:经受从接受性学习向进展性学习的转变、从潜在的实践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的转变;故主要进展其道德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高年级阶段:主 体性位置突出,以进展性学习为主, 并逐步成为现实实践活动的主体;故高年级高校生主要进展其实践主体性; (P120-122) 高校老师的基本任务: 促进高校生主体性的进展, 培育高级 特地人才;传递科学文化,进展制造科学文化;开展社会服务活 动;促进人类社会进展; (P123) 高校老师的素养要求:文化素养(专业学问 / 科学基础 / 训练聪明);心理素养(情
12、感品质 / 意志品质 / 个性品质);道德素养(喜爱同学、喜爱训练事业 / 为人师表 / 学而不厌 / 团结协作);才能素养(教学才能 / 科研才能 / 组织和谐才能) ;(P124-128) 高校老师的角色特点:高校生增长学问和完满心灵的导师;高校生喜爱学习和终身进展的榜样;的推动者;(P129)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进展 训练主体的“ 一体两面” 性质:训练过程是老师与同学以课程 为主要背景的沟通过程, 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 但在训练活动中训练主体只有一个, 就是由老师和同学相互关联的合二为一的主体 关联主体(或合作主体、协同主体) ;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 面,是“ 老师的教” 和
13、“ 同学的学” 两面的统一;(P134) 调动“ 一体两面” 的积极性是确保训练质量的前提:“ 训练质量” 包括训练工作质量(以老师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和同学进展质量 (同学主体性进展达到训练目的要求的程度)两个方 面;老师的学术讨论要不断接近本学科的最前沿,并以一流的水平进 行教学,并引导高校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同学是学问的真正构建者,是训练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当同学成为自主学习的主 体,积极钻研、独立摸索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P135-137) 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民主与公平 / 沟通与懂得 / 自由 与宽容;(P138-140)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学 高等学校的专
14、业设置: 专业是学问的特地化领域, 是培育人才 的基本训练实体; 专业的形成主要依据学科的分类;影响专业设置的 因素主要有:学科门类的划分;经济与社会进展需要;个人自身进展的需要;专业设置须遵循以下原就:1、超前性原就(猜测最近的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2、敏捷性原就(依据社会对人才 的多层次多规格的需要敏捷开设专业) ;3、可行性原就(有长期而稳定的人才需求,毕业后有出路 / 学校必需具备该专业的办学条件) ;4、结构优化原就(专业合理科学) ;5、宽口径原就(拓宽专业口径、增加毕业生的社会工作适应性) ;6、进展特色原就(专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P144-147)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
15、点和课程建设 高校课程的特点: 更深刻、 准时地反映国家训练信息和时代特 征;在课程内容更新过程中,反映当代科学文化学问进展的前沿;专业性训练在同学身心和智能进展过程中具有不行替代的价值;(P147-148)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课程教学治理;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案(P282-283)教学方案是依据专业目标制定的指导本专业教学活动的规范文 件;由于其主要规定教学科目和范畴,故属于教学内容的总的规定;修订教学方案的重点:将人文素养训练纳入各专业教学方案中;课程优化重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解决可连续进展的才能培养问题;给同学个性进展、自主学习和独立
16、摸索留出时间和空间;(P149-150) 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就: 教学大纲是教学方案中开列课程的教学 内容纲要及详细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是老师进行教学、 监督评判课程 教学质量的依据, 又是对同学成果考核命题的依据;编制教学大纲应 遵循的原就主要是:应符合教学方案的规定,表达培育目标要求;符合本课程在教学方案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与相关学科课程相衔接,防止不必要重复) ;应表达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内容科学精确、寓含思想训练、理论联系实践);应有严密系统的内容体系,并受熟悉规律的制约; 应与同学的接受才能相符合, 并贯彻“ 少 而精” 的原就;表述精炼明确, 增强可读性和可执行性;(P150-1
17、51) 教材教学内容的挑选和组织 高校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和 学问更新快的显著特点; 故教学内容挑选和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就:适时性原就(跟上时代科学进展的步伐);完整性原就(保证基本原理、原就、学问点在规律上的内在完整性);进展同学个性原就(有利于同学主体性的进展) ;宽口径原就(拓宽学问面) ;调动老师积极性的原就(教学内容改革对老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P152-153)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系统学习学问、进展才能并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熟悉活动;(P15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高校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向社会实
18、践转化的中间过渡阶段,具有如下特点:专业程度逐步提高;高校生的主体性逐步增强;教学过程引入科学讨论;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实践环节显得特殊重要; (P155)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相长规律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科研彼此促进);进展性规律(把握学问与进展才能的关系) ;教学的训练性规律(传授科学学问与思想训练相统一,寓德育于科学训练之中) ;(P156-158)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就体系: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相统一 (现代教学原就体系的总原就) ;师生能动合作与相互制约有机统一 (规 范教学活动主体);教学内容稳固与适时更新 (规范教学内容建设) ;依据便利有
19、效的原就选用教学条件(引导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感性熟悉与理性熟悉相结合 (熟悉论在教学途径、 过程和方法中的 运用);教学形式敏捷多样(在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敏捷运用多种教学条件和方式,引导教学形式方法改革)突出关键环节相结合(引导教学过程治理改革);全面质量治理与;(P160-162)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由留意“ 如何教” 转向教会同学“ 如何学” (教是为了“ 不教”);具有很强的探干脆(挑选探究研讨性的教学法);具有强的专业针对性(紧密联系专业实践,并在专业 前沿跟踪科学技术进展; )(P163)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重点把握“ 问题教学法” 和“ 学导式教学 法” ; (P16
20、5/167)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判: (P185)按评判对象分: 学校教学工作评判 / 专业质量评判 / 课程教学 质量评判按评判主体分:政府评判 / 中介评判 / 自我评判按时间和作用分:诊断性评判 / 形成性评判 / 总结性评判 教学评判的作用: 教学评判是政府训练治理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宏观指导与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教学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作用详细表达在治理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导向作用(评价指标要求引导教学工作的方向、建设和要求);鉴定作用(对教育活动进行优劣甄别与分等) ;勉励作用(评判结果的比较,有利 于形成竞争环境
21、);改进作用(评判过程和评判之后,不断整改,使训练工作不断趋于完善) ;(P186-187)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策略: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人格公平意识;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改革教学治理;(P196-198)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学讨论 高等学校科学讨论的意义:是进展同学智能、 培育创新才能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老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自主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对于高校外部来说,高校科研可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解决学术难题和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P201-202) 高校科研课题申报须留意的
22、两个环节:条件、要求,按项目指南框架确定项目选题(把握申报范畴、 / 文献检索明白本事域讨论现状 / 实事求是评估自身的讨论才能与条件) ;项目设计 (构思项目名称 /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挑选合作单位 / 供应项目的讨论基础 / 明确说明立项依据 / 说明讨论内容、 方法和手段, 提出拟实施 的 技 术 路 线 流 程(P206-208)/ 提 出 专 家 推 荐 意 见 与 领 导 部 门 意 见 ); 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应遵循的原就:教学科研互促; 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 以应用、开发讨论支撑基础讨论; 遵照项目指南与敬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P209-211) 高等学校
23、科研的一般流程:科研预备(选题、调查、申报)科学试验(试验设计、试验过程、理论概括、检查与完善)成果形 成(结题、成果鉴定、 成果登记与申请专利、 申报嘉奖)推广应用;(P211) 高等训练讨论的详细方法:多学科讨论法;文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P212-213)第八章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社会服务就是为国家、 为人民服务,是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增强高校教学、科研的适应性 和前瞻性,是明白社会需要、洞悉社会进展趋势的途径和窗口;在 社会服务同时, 社会反过来会对高校充分关注并供应支持,提高老师 待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使学校进展走入良性循环
24、轨道;(P219)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教学服务(正规与非正规的教学服务 / 有用性技术培训);科研服务(科技开发 / 科技成果转让与推广应用 / 科技询问服务 / 直接输送科技人才);资源服务(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和场地设备等资源) ;师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服务;(P224-228)第九章 高等学校治理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自1990 年以后始终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受国家托付, 在党委领导下和教职工民主参 与下治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P237) 我国高等训练宏观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扩大省级部 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勉励社会广泛参与办
25、学; 扩大高校办学 自主权;(P240)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改革重心放在院(系)一级;吸取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民主治理;建立适合本校 特点的勉励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P242-244) 高等学校治理原就: 现代高校治理应遵循的原就是:入学机 会均等与择优培育; 学术自由与训练责任; 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P252-254)第十章 高等学校训练制度 我国高校的学制结构: 主要是指高校的类型、 层次的构成状况;形式结构有全日制一般高校和成人高校两大类型和高等训练自学考 试;讨论生院全日制一般高校高校和特地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等学校职工高校、农夫高校、业余高校、管成人高等学校理干部学院、广播电视高校、函授学 院、训练学院、老师进修学院、一般 高校举办的函授高校、夜高校高等训练自学考试( P262-263) 我国的学位级别:学士 / 硕士 / 博士(“ 博士后讨论” 为高级博士)(P264)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尝试:高中会考与招生统考相结合;实行多渠道招生制度; 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卖公司合同范本
- 产品抵押工资合同范本
- 内部购买服务合同范本
- 999玫瑰买卖合同范本
- 云南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04购房合同范例
- 无锡锦鲤池过滤器施工方案
- 主体盖房合同范本
- app监控合同范本
- 公司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2024年)师德师风学习内容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通用多篇
- GB/T 3452.3-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
- 标准击实试验自动计算记录表
- 一个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门诊特殊病种审批表
- T_CEC 102.1-2016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1部分_总则_(高清-最新版)
- 国际形式发票模板
- 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标准(汇编)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年金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