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西湖美教学设计与反思西湖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姑苏风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教学重点: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2、复习太湖美二、感受西湖1、在太湖美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告别苏州,又将去哪里呢?学生回答。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2、?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三、体验学唱1、初听范唱2、复听歌曲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5、重难点教唱6、集体演唱四、越剧欣赏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6、学生表演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师生再见!春天举行音乐会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尝试由浅入深,通

3、过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春天。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听、动、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我们老师往往想民主教学,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担心学生放了收不回,又担心学生不能胜任民主的学习方式,还担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学局面。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在探索春天的音响时,让学生用人声来模仿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电声、流水声等等。学生的模仿真实惟妙惟肖、五花八门。因此,越是民主的课堂教学,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越会表现自己。只有课堂上真

4、正做到民主,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第二篇:西湖教学设计及反思定稿西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2.在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合作交流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习作方法,感受文章中的优美语句。3.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 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2. 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

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视频引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让学生欣赏西湖美景录像。2引入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这篇课文,亲自去享受一下吧!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你知道了什么?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西湖的迷人。3、指导学生质疑。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1、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3、自由试读,边读边想

6、象:静静的湖面上飞掠过点点白鸥的情景。4、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三)学习课文的第三段。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何说它是人间仙境呢?指名读。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3、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师生对读,十里西湖中,孤山白堤和苏堤三个小岛4、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结合理解“飘浮、掩映、典雅“等词语。相机出示图片并指导朗读。5、师小结: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幻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

7、四)学习课文的第四段。1、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2、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图文结合)3、指导感情朗读。4、配乐感情朗读。5、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试着感情背诵。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学生交流: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学生交流后指名23人感情朗读。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学生交流,估计:(西湖三面是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自由试读,边读边想

8、象。学生再次感情朗读。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学生交流;估计:仙人住的地方,像天宫一样。师生对读。学生自由再读课文后交流。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相关语句。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如仙境一般的西湖美景。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估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学生感情朗读。在音乐中体会西湖的迷人夜色。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引导反复诵读,结合欣赏课文插图来体会。对于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展示来体会。(五)陶冶情操,拓展延伸1.多媒体出示西湖美景图片,让学生再次欣赏体验。2.多媒体出示描写西湖的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

9、淡妆浓抹总相宜”让学生品读。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课后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板书设计6 西湖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美妙、迷人教学反思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谓字字句句是景,字字句句流露情。多媒体与品读感悟巧妙结合,细细品味,仿佛聆听悦耳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卷,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整节课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能适时利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课件与学生朗读品味紧密结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上课伊始,我用视频播放西湖美

10、景,随着西湖美景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优美的画卷中,学生了解西湖的兴趣盎然,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之中。课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西湖的美丽,同时适时进行了写法指导。然后让学生学做导游,既巩固了知识与积累,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再通过归纳总结,畅谈感受,对知识进行梳理,强化了本课知识要点。最后,陶冶情操,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再次欣赏西湖美景图片及有关描写西湖的

11、古诗,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拓展学生知识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布置了课后习作,是课文的延伸,是检测学生知识与积累的学以致用。我觉得如果能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篇: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教学反思我总是觉得描写得越美的文章有时越不容易教。所以在教学西湖时,我就觉得难度有些大,不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难写难读的生字词而且课文用非同寻常的语言文字描写了西湖的美。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而课文对孤山、白堤、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的文字描写却不多,但融进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对这样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图结合的方

12、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总体说来还是缺少感性认识,让他们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做导游式的介绍了,那肯定是难上加难。在第一课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西湖的美。可是尽管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中却仍然表现平平,少有深层次的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我想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离我们江阴不远的西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课堂如此精彩的描写显得是无动于衷。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的原因。如果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前先播放有关

13、西湖的图片。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准备了不少西湖美景图,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再来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灵动描写。这些图片也许与课文内容有出入,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湖有个初步认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一张张图片足以让学生叹为观止。就在学生惊叹不已时,让学生带着这些初步印象去读文,让语言文字与图片形成对应,从而构画出西湖的轮廓。此时,教师就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环节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接着再分别给予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再给予较多的练习、准备的时间,效果可能会好些。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

14、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

15、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第四篇: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教学反思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小学 张姣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一、图文结合,重视朗读,感受景色的美教学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闪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看看图,再请学生说说西湖的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16、象?由于多媒体图片的直观形象,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着教者追问:西湖的山什么美?学生们又会说出颜色美。教者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山的颜色美,“青一些、绿一些、再浓些、可以再淡些”。体会出山的颜色美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体会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问: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两个词语学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读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对词语、句子的朗读的指导始终贯穿于整节课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教者就应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的价值取向

17、,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词造句的准确,而反复的朗读就是最好的途径了。二、抓住文本空白处,利用图片进行语言训练,丰富文化积累课文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词,引导学生说说仙境一般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美”。再利用多媒体西湖图片的辅助作用,进行语言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看着图把句子说具体,生动,有一定意境美。如:云儿在什么样的天空中飘动?什么样的湖水倒映着什么?等等课文全部学完后,我这样总结了全文:学完了课文,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

18、的总结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词汇。学生的答案很恰当,“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镜、如诗如画”等等。词语、句子得到了积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生虽然不能亲眼目睹西湖的迷人景色,但多媒体图片却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所得。在说与听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三、由“扶”到“放”学习比喻句,进行语言的深化在远眺西湖描写西湖湖面时,把湖面比作了一面硕大的银镜。教者便利用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湖面比作了什么?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接着向学生介绍这样的句

19、子叫比喻句,“犹如”是比喻词。新课程标准提出孩子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西湖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比喻句来描写景色的秀丽。如:西湖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苏堤和白堤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明净的湖水中的绿岛和白云的倒影让西湖像仙境,华灯像无数的银蛇等。教者专门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自己去读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最后老师公布答案,反馈学生画出的比喻句。有了对比喻句的理解,学生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实践、运用的过程了,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词说一个比喻句,答案很精彩:阳光照在橡树身上,仿佛给橡树披上了

20、一层金黄的外衣;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比喻句由“扶”到“放”学习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 当然,由于本课是写景的文章,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技术,学生对文中的很多用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景色是难以理解的,也不能在课堂上就能看到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就不会入情入境地欣赏西湖的夜景,也不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朗读课文了。本节课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板书要与课文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等。篇二:西湖教学反思6、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 可谓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可西湖一课上

21、 下来却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完以后感触还真是颇多。感触一:文中有着较多的比喻句。这篇课文中有四个用得十分巧妙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准确的体现了西湖景色的美丽,也反映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于是我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挑出文中最打动人的多处比喻句去细细体会:“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感触二:文章至美,但这还需要学生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

22、“轻风徐来”、“湖水荡漾”、“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 更给课文增加了难度. 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 但难又是难极了。第一课时上的时候虽说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学生初读读得并不尽人意,所以又花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如何将文章读流利。文章篇幅较长,几次指导,就占用了本节课的不少时间,最后也就只能简单地学了课文第一小节,并没有按计划学到第二小节。感触三: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各不相同。由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又重新设计了西湖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

23、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一课时已经训练过了。第二自然段在看图基础上进行读的练习,刚通过朗读来体现西湖山水的美。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清楚地了解西湖的几个著名景点及其特点。第四自然段在美丽的图片引导下练习想象说话,感受西湖夜景的美。应该说这节课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楚,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我让学生多次品读,然后配上清雅的音乐去朗诵,由始至终,我想带给学生一种令人深深陶醉的“美”课文美、音乐美、课件美、朗读美,带着学生到“人间

24、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触四:理解感悟过后,学生在背诵练习上还不够深入。文章美,就应当引导学生积累,背诵便是最好的积累方法。课后的要求是背诵其中的一段,但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由于方位词多,好词佳句也多,但这些好词佳句和学生平时说的话有些不同,学生背起来就有些吃力。例如:葱绿的孤山显得十分秀美典雅。几个好词在一起了,学生反而觉得难了,只有读得滚瓜烂熟才可以达到熟读成诵。课堂的时间有限,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呢。我思考着。篇三:诵读品味,感悟内化西湖教学反思 江苏省教科院教科所优秀教学案例参评申报表注:l、教案分类请参见以下“类别填写”;2、本表一律装订在文本的首页,一式一份寄(送)指定地点评审

25、。 类别填写:小语、中语、小英、中英、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电教、政治、思品、幼教、劳技、综合实践等 教案课题格式填写:小学(幼、初中、高中)+学科+课题,(不用副标题;有关本教案所采用的教材、所用的课时等信息,可另作说明。) 诵读品味,感悟内化西湖教学反思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许华银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强化诵读,注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案例给人这方面的启迪。 西湖案例

26、: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会用“犹如、想、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美丽景色,感受西湖的清雅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指哪儿?(杭州)师:提到杭州,人们自然会想到哪儿?(西湖)师: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浏览美丽的西湖。(板书课题:西湖)师:读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课文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美丽的西湖呢?(学生简单交流回

27、答,教师总结)点评:课题的导入,让学生质疑,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2、 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3)、读通读顺文中长句子。课件出示: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闪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轻地漂浮在碧水之上。师:将这两个长句子放到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畅。(4)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师: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是怎样将她的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点评: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

28、文的时间,学生三次读课文,触摸文本语言,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美。3、 交流读书的感受。4、 师:刚才大家自己读了几遍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评)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珍视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了解。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 师:(启发)我们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 学生提问: 生:为什么说西湖是

29、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 生: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生: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 师: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是由文章产生的,还应从文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体会体会,看有谁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3、 读课文,讨论,理清思路。4、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读书讨论,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说明你们会读书。那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现在老师就带你们步入西湖,去欣赏西湖的美景。5、 教师就此抓住“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这一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西湖的美。点评:课堂除了给学生充裕时间去读外,还给学

30、生大量时间去思考。学生通过读,从无疑到有疑,理清思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再一次形成阅读期待。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 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与湖各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出山湖的美的?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3)、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通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美妙意境,更体会作者的妙笔。 (4)、通过对“银镜”、“掠过”、“一闪一闪”等词语品读,感受“平静的湖面”独特迷人的美景。(5)

31、、师:请同学们用你的朗读表现西湖的美丽,大家能吗?(学生自由朗读) (6)、欣赏感受画面(播放多媒体课件)。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文字观赏了美丽的西湖,现在让我们通过画面真实地来感受色彩秀丽的西湖之主要景点。点评: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朗读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采用多种读书方式感悟文本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方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西湖如诗如画般的景致。2、精读第三自然段。(1)、指导学生抓住“绿色镶边”、“葱绿”、“掩映”、“晃动”等词语去理解西湖景点的特点。(2)、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比喻句:“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明净的湖水晃

32、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在读中感受文中描写的画面之美。师:现在有批外国游客,谁愿当导游向外宾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学生自由准备,个别学生到前台介绍) 师:(过渡)刚才听了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很美,不知月光下的西湖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点评: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积累语言,化静态语言为动态语言、体态语言,使课文语言活化,转化吸收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品读第4自然段。(1)、创设情境,教师在舒缓优雅的音乐中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月光下的西湖景色。 (3)、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

33、讨论解决。 (4)、反复诵读文中的比喻句,感悟表达效果。 (5)、让学生配乐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的声音与音乐画面融为一体,深刻体会月下西湖的美妙迷人。点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通过朗读、音乐的渲染,真正感受到了诗画西湖的迷人景致。四、内化语言,形成积累。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2、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文章的韵味。3、以苏东坡的诗句作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点评:琅琅书声贯穿课堂。诵读、背诵的过程也是对文章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更是内化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学生进一步理解,受到感染与熏陶,实现了认识

34、上的升华。反思:西湖一文向我们展现了人间天堂的秀美与典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文章词汇丰富,文笔流畅,由“静”至“动”,形神兼备。尤其是一系列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让文章的语言灵动,而且让作者笔下的西湖熠熠生辉:在作者笔下,西湖是“明珠”,西湖是“山水画”,西湖是“银镜”,西湖是“仙境”,白天的西湖有“两条绿色的绸带”,月光下的西湖有“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教者以这些传神的比喻句为教学突破口,引领学生读懂进而读好,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让西湖的迷人画面在学生眼前呈现。主要表现在:1、在诵读中悟效。在“初步感知”阶段“自读课文”时,要求“读通读顺文中的长句子”。课件出示了长比喻句“站

35、在?山水画”;“孤山东边?碧水之上。”让学生读通读顺;在“精读课文品读感悟”中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比喻句,要求学生在读中感受文中描写的画面之美。品读第4自然段时,要求反复诵读文中的比喻句,感悟表达效果:使西湖景象生动形象。同时教师给以配乐,学生的声音与音乐画面融为一体。2、在品味中内化。引导学生与文中的比喻句展开对话。首先让学生在读中生疑: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银镜”去感受湖面的“平静”;通过品味“仙境”去感受西湖的“心旷神怡”;通过品味“银蛇”去感受月色下的西湖的动态美,同时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去领略“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的美妙,领

36、略绸带“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领略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的朦胧。学生在感受景色美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自然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教材是阅读的范本,师生的一切阅读对话都在品文析句中进行。教者竭力摒弃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天马行空式的“闲聊”与漫无目的的“唠嗑”,努力让对话活动回归“文本”这一精神家园。3、在入境中悟情。 阅读对话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情感,进而逐步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过程。西湖这一写景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其对西湖的热爱与向往,进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入境

37、”,才能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案例教者主要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和比喻句,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联想,让原本平面的文字在学生脑海中活化成可感的文字,并带领学生在这些文字中驻足、徜徉、咀嚼、想象,激活这些文字在学生脑海中的意象。本案教者是抓住 “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等富有质感文字引导学生“入境悟情”的 教学中围绕这些语句设疑发问,充分挖掘这些语言背后的内涵,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在如此情趣盎然的课堂中,学生自然入境悟情。篇四: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教学反思我总是觉得描写得越美的文章有时越不容易

38、教。所以在教学西湖时,我就觉得难度有些大,不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难写难读的生字词而且课文用非同寻常的语言文字描写了西湖的美。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而课文对孤山、白堤、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的文字描写却不多,但融进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对这样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总体说来还是缺少感性认识,让他们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做导游式的介绍了,那肯定是难上加难。在第一课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西湖的美。可是尽管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中却仍然表现平平,少有深层次的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我想到,对于我们的

39、学生来说,离我们江阴不远的西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课堂如此精彩的描写显得是无动于衷。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的原因。如果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前先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准备了不少西湖美景图,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再来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灵动描写。这些图片也许与课文内容有出入,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湖有个初步认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一张张图片足以让学生叹为观止。就在学生惊叹不已时,让学生带着这

40、些初步印象去读文,让语言文字与图片形成对应,从而构画出西湖的轮廓。此时,教师就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环节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接着再分别给予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再给予较多的练习、准备的时间,效果可能会好些。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篇五:西湖教学反思 雏鹰校报(潘静) 教育教学感言1、做老师其实很简单,能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孩子快乐,我快乐”就必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2、做语文老师则再加上一条,就

41、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两种爱叠加起来,岂有不成功之理?3、低段孩子学语文,一半情趣,一半兴趣,归根到底是个“趣”。若离开“趣”字做文章,则事倍功半!4、语文教学倡导四多四不多:批评不多赞赏多,师问不多生问多,作业不多花样多,考试不多评价多。 教学名言1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难得多。2、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3、俯首甘为孺子牛,躬行勇做千里马。 4.平凡的积累,实力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教育教学艺术一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看黑板中缝的中点,将中点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

42、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了,同学们甚至会忘记了是在上公开课。2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也有时课前三分钟,我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3.演杰出人物的角色有时课前我请每位同学扮演自己最崇敬的那位伟人或杰出的人物,意想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那位杰出的人物一样。许多学生这样想了两三分钟,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上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们管这种做法叫做“精神充电”。 二引导想象。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

43、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一般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这样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为例。教这首词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鸳、桃花、流水、蹶鱼的轮廓 2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使画面动起来白

44、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的蹶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象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用特写镜头再现少年闰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红润的脸膛;中年闰土那黯淡无光的眼神,那布满皱纹的脸。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篇:西湖教学设计西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

45、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2能在理解

46、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教学准备1、课件设计。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杭”是生字,跟读)。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

47、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选择词义)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

48、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2、生谈感受。(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3、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4、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

49、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素有连绵起伏淡犹如格外 漂浮掩映一般令人心旷神怡夜幕初垂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后鼻音:令去掉拼音读。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字典上共有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50、呢?下节课再学习。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换一换:绵棉犹优、忧浮乳掩淹加一加:令铃、岭、冷、领2、如何把字写漂亮?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四、作业:、钢笔生字描红。、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过渡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

51、处就是西湖!1、出示“西湖”的图片。(1)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52、“犹如”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三、学习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

53、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D:这连绵起

54、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小结: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柳浪闻莺)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板书:夜游)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华灯倒

55、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齐读第一段。五、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

56、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作业1、背诵课文。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6西湖山峦湖水(远眺)湖堤小岛(近赏)华灯琴声(夜游)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学生能用“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相当于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已经把1克和1千克的感觉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说明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已经能够用这种质量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其

57、实,在本环节之前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已经能用这些方法来选择物品合适的单位了。我想从实际生活到数学知识,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应该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吧!而我们正是在精心为学生搭起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关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1.学习材料的选择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起始课,除了在相应环节中出示了各种秤的图片外,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称量活动,只把一个台秤请进了教室,且是用于对各小组同学找出的1千克物品的验证及对1千克=1000克的演示上。这样做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而对物品的估量应该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后完成的,因此并没有

58、让秤出现满教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常规课堂。对于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上,采用的是“供料学习”,并且在材料准备上精心设计:有的材料比1千克重,有的比1千克轻,有的和1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千克的印象;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质量标示,使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2.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思考,反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 不论是掂一掂,还是找一找,我们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精灵的“活动提示”、“静静感受”等的语言指导、

59、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表扬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另外关于教材的活用说明:我们在深入研读了教材后,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1)关于练习十八第1题的调整:因为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关于1千克和1克教学顺序的调整:因为1

60、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一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认识1元 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执教:龙先英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学生经历认币、换币、付币、取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教学重、难点:认识1元及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