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_第1页
【精编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_第2页
【精编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_第3页
【精编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_第4页
【精编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纸鸢宋王令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逐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1纸鸢中的风筝与庄子逍遥游中的_(意象)极为相似;临江仙中“_”一句,表明成就一番事业,才华与机遇缺一不可。2王诗和侯词均借风筝言事感喟,请比较赏析两首作品在这一手法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齐天乐 蝉【南宋】王沂孙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

2、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3“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_”字是全词的词眼。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

3、身的_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4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芭 蕉新 竹(宋)张载(清)郑燮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新心:新长出的芭蕉心。凤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5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_;“龙孙”的意思是_。6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无意明理而暗与理合”的艺术特征。请比较它们在哲理表达上的异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白云堂

4、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7本词见于红楼梦,缘起于_时节海棠诗社发起填词活动,为_(人名)所作。8全词如何用柳絮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中荣橘柚柳宗元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注】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熊,

5、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10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阅读下面三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唐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赠范晔陆凯(三国)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6、赠一枝春。梅花汪中(清代)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11以上三首古诗均用_(意象)表达了_之情。12赏析每首诗最后两句的抒情艺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惜黄花慢孤雁清贺双卿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粱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注】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代姿,为农家妇。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网罗:捕雁的工具。13下阕中的“_”字既自然过渡上

7、下阕,又统领全篇,还巧用_(手法)使诗句形象生动、妙趣横生。14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孤雁”谈谈你对刘熙载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独 山 梅 花王安石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C尾联

8、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16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南宋灭亡后,词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本词作于该时期。17词的上阕主要运用_、_以及设问、 反问等手法,借白鸥所问所见,

9、委婉表达愁情,想象奇特,意境新奇。18有人说,“都道”一句“新意尽出”,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杨花【清】张惠言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注】张惠言:出身贫寒,数赴会试不顺。一天:漫天。青青:指浮萍,传说杨花化为浮萍。19上阕中“断红”运用了_修辞手法,“一春”与下阕“_”(两字)前后照应并形成时间线索,暗示光阴易逝。20这首词“托物言

10、志”的特色鲜明,试简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西湖梅元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梅花绝句其二宋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21从诗歌的题材来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从内容看,两首诗的首句都交代了梅花的 。22简析两首诗艺术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雨叹(其二)【唐】杜甫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注】本诗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禾头生耳”指雨中禾叶卷起来如

11、耳朵的形状。宰相杨国忠蒙蔽圣上视听,隐瞒灾情。23画线句用了 的手法,抒发了作者 的感慨。24作者“以诗证史”,发挥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请结合颈、尾两联进行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霜天晓角桂花谢懋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25两首词的上片都写出桂花的颜色_和特征_、_。26比较两首词表现手法的差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晏行(节选

12、)(唐)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阀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籽轴杼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注】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善于射猎。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杼轴: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代指织机。租庸:唐时赋税制度,这里代指赋税。27标题“岁晏行”中“岁晏”意为_,“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一句中“汝”指的是_。28唐诗归云:读少陵长篇,“当于潦倒(此处意为颠倒反常)淋漓、忽正忽反处得其篇

13、法之妙”。请结合选诗,谈谈你对“潦倒淋漓、忽正忽反”之妙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谢寺双桧(唐)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注】谢寺:寺庙名,指法云寺。桧:gu,常绿乔木,树冠塔形,木材细致,有香气。此诗是诗人30岁时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龙象界:佛界。29诗人写谢寺双桧紧扣一个“”字而展开,颈联中“”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谢寺双桧枝繁叶茂的情景。30整体上看此诗,它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

14、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胡芦提: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31“醉太平”是_;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_。32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唐)王维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

15、息此颓颜。【注】崔季重,时已罢濮阳太守,隐居于终南山。国:国都,京城。荆关:柴门,指隐者的居处。33由前两句画线诗句可知,引发“佳兴”的既有_,也有_。34本诗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的?试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迁客来过岭:韩愈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35这首诗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6这首咏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16、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37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38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3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0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17、:1 斥鴳/蜩与学鸠 才得吹嘘身渐稳/当风轻借力2(1)相同点:作品都借风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纸鸢中的风筝远上碧霄,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2)不同点:纸鸢借物喻人,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辛辣讽刺。临江仙托物言志,借风筝当风借力纵入高空,隐喻自己并非池中物,终将脱颖而出,崭露行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联系(纸鸢)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和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蜩与学鸠极为相似。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写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才得吹嘘身渐稳”,明风筝得风吹助,渐渐平稳地飘飞起来。“当风”“吹嘘”喻指机遇。2本题考

18、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可知:作品都借风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而“未必碧霄因可到”纸鸢中的风筝远上碧霄,“只疑远赴蟾宫”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纸鸢中的风筝是借物喻人,写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辛辣讽刺。临江仙托物言志,“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成或者无成何尝不是如此呢?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机遇也

19、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机遇,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们,你们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样子,和你们似乎一样;但你们要知道,一旦风起,那临风飘举就是我!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志向。3惊;蝉鸣(蝉声)4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解析】3本题考查学

20、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蝉词,“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描写了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动作和心境,下句“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借蝉鸣自诉心声。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是蝉鸣(蝉声),正是这蝉鸣(蝉声)使词人心“惊”而起身,从而借蝉抒情。可见,“惊”字是全词的词眼。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蝉“饮露”“吟风”的习性喻指人的高洁品质,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由蝉引发联想,“漫重拂琴”“怕寻冠珥”两句用典,“漫”“怕”二字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

21、机、再履官场之意。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短梦”形容蝉生命短暂,“诉憔悴”以蝉拟人,形容蝉鸣声凄切,以蝉生命的短暂与叫声的凄切,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病叶”“纤柯”“斜阳身世”写出蝉的环境凄清,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词人因此联想到满怀怨苦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独对青镜,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5 咏物诗 竹笋(新竹)6同:两诗都抓住景物各自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揭示各自包含的哲理;异:张诗抓住芭蕉心生长新旧相随的特点,用六个“新”字,揭

22、示了在培养品德、学习知识上温故知新的道理;郑诗抓住“新竹高于旧竹枝”的特点,揭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或写“新竹需老干扶持,体现新旧相依、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亦可。)【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题材,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第一个空要求填写诗歌的题材。题材与诗歌内容有关,一般包括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这两首诗歌都以物为题,一为“芭蕉”,一为“新竹”,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属于咏物诗。第二空,这首诗歌吟咏“新竹”,“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里的“龙孙”比喻新生的

23、竹子。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把握诗中的哲理,然后分析两首诗歌哲理表达上的不同。先看张诗。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芭蕉”,前两句“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是讲述芭蕉成长的过程,“心尽展新枝”“暗已随”是说新的芭蕉心随着旧的芭蕉心的老去枯萎而生长;后两句“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引出“德”“知”,四句诗连用六个“新”字,由芭蕉的成长引出人的成长,劝导世人要像芭蕉那样“学新心、养新德、起新知”。再看郑诗。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新竹”。前两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说“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24、,这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这首诗歌用新竹高于老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以新竹是在老竹的基础上成长来比喻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由此可知,两首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呈现一个“新”的特点;不同点是二者在吟咏对象时侧重的点以及所揭示的道理。7 暮春 薛宝钗8“白云堂前春解舞”,写出柳絮纷飞之时的姿态优美;“东风卷得均匀”,写柳絮纷舞而不乱的情形;“蜂围蝶

25、阵乱纷纷”,写出了蜂蝶绕絮同舞之景,也写出了柳絮的轻薄无力;“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则言柳絮落败之时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暗喻韶华易逝芳华难回的伤感。“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以柳条对柳絮态度不变,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旁人对我是亲是疏,是好是坏,我自己的姿态都不会改变。“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结尾三句一改大多数人对于柳絮轻浮的嘲笑或是飘零时的哀愁,转而将对柳絮的无根不定的哀伤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由“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可知写的是暮春时节飘风的柳絮。这首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薛宝钗与

26、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薛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内容,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白玉堂前春

27、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

28、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9C10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

29、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将橘与雪进行对比”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

30、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志向难伸。离骚中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流放汉北,放逐江南等。诗人虽然被贬,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离骚中,屈原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用“赴死的决绝”坚守理念,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前两句说橘柚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

31、绘。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借橘抒怀,托物言志。离骚中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11 梅花/寒梅 思念/怀念12王诗中,梅花象征故乡,诗人借问故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陆诗运用借代,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陆诗借折梅赠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意。汪诗以故乡梅花已落,反衬客馆的梅花刚刚开放,突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

3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君自故乡来寒梅着花未?”可知,王诗中的主人公久居他乡,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旧友,借询问家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折花逢驿使聊赠一枝春”可知,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从“孤馆寒梅发江上一枝开”可知,汪诗以故园和客馆梅花开放的早迟不同,表现出诗人客居异地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王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是说“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这

33、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陆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说“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汪诗“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是说“此时故乡的园中花已经开了又凋谢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梅花独开”,汪诗叙述故乡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衬托出“哪里都没有家乡好”这种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抒发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3 劝 拟人14刘熙载这句话说的是,咏

34、物诗表面看是咏所见之物,实际上隐含着作者所咏的情怀,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本词上阕尾三句写希望孤雁洁身自好,借此表现词人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不屑。词的下阕借孤雁艰险凄凉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孤雁命运的关怀与怜悯,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深沉忧伤。【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下片“凄凉劝你无言”意思是,满心凄凉奉劝孤雁。“你”指孤雁。这首词借孤雁的形象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上片描写孤雁离群后不知道飞向哪里去,表示对失群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下片劝告孤雁在艰险的生活和凄凉的环境中姑且度过流水般逝去的年头。上片词人的劝说,“孤雁”并无一言回答,它好像并没有留下

35、的意思而与词人过“一沙半水”的艰苦生活,苦度流逝的岁月,而是远走高飞了。一个“劝”字,将上文作自然的过渡。“劝”字将孤雁人格化,以劝告孤雁的口吻对孤雁诉说,“无言”也是说“孤雁”并无一言回答,可见运用了拟人修辞。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再结合诗歌中的孤雁形象进行分析。这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题型。上片“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意思是,还是暗暗自眠,不要存非分之想,凤凰纵然美丽、高雅,但却不能与之结为婚姻。言外之意,要“孤鸿”洁身自好,自尊、自强。这也体现了词人高洁的志向和对社会上世俗的不屑。这

36、是托“孤雁”言志。下片“稻粱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在稻粱寻找不到的情况下,狩猎者正在张下大网捕捉大雁,处处有陷阱,处处要提防,即使在睡梦之中,也要警惕。“几处寒烟”是描写“孤鸿”生活的环境,四周是湖沼地,水雾迷茫,寒气逼人。这充分描写出现实的恐怖以及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形,也表现了词人对“孤鸿”的深切关心。这是借“孤雁”抒情。15C16“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解析】15本题

37、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不能移植入上林之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尾联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移栽到上林苑,抒发了有志之士不得重用的感慨。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蕴的能力。解答时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手法,阐释颔联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美人、志士,既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间零落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达了对怀才不

38、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之士的同情。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莱!此句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当今统治者埋没人才。17 拟人 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18(1)运用拟人、衬托(或“映衬”)手法,借写傲雪之梅也禁受不住大雪,像诗人一样沉浸在愁苦中,从而含蓄道出雪之大,愁之浓,富有新意。(2)巧妙地照应题目中“阻雪”二字,回应“阻雪”事实;又以梅暗寓(象征)了自己的高洁情怀。【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

39、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设置问题,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使用反问,“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

40、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尾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炼句)的能力。“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词人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还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对比衬托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现了作者的

41、丰富的想象力和洒脱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把梅花拟人,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历,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19 借代 春阑20(1)以杨花“尽飘零”(“化为浮萍”)的特点暗示词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恨(以杨花“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绕春山”的行为暗示词人处境艰难);(2)以杨花“何人解”的遭遇暗示词人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孤寂凄凉(以杨花“寻他一春伴侣”的行为暗示词人知音难觅的孤独落寞);(3)以杨花“又飞还”“耐得到春阑”的挣扎,暗示词人善于忍耐,勇于抗争,不甘沉

42、沦;(4)以杨花的“疏狂情性”表达词人狂放不羁、傲岸不屈的自我勉励(以杨花“清寒”的自称(与梅雪相衬),寄托词人卓尔不群、清雅脱俗的自我期许);(5)以杨花仍化为浮萍(“泪痕点点凝斑”),暗寓词人坚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线索的能力。第一空用“断红”借代落花,所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第二空下阕“春阑”指春残,春尽,与上阕的“一春”前后照应并形成时间线索,暗示光阴易逝;所以此处填春阑。2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以杨花“尽飘零”的特点暗示词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

43、恨。“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绕春山”的行为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暗示词人处境艰难。“寻他一春伴侣”,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寻找伴侣,但寻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暗示词人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孤寂凄凉。杨花“又飞还”“耐得到春闹”,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暗示词人善于忍耐,勇于抗争,不甘沉沦。下片“疏狂性情,算凄

44、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表达词人狂放不羁、傲岸不屈的自我勉励。“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凄苦心情。这里杨花仍化为浮萍(“泪痕点点凝斑”),暗寓词人坚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21咏物生长环境22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咏梅,实则写志。都用环境烘托的手法。冯诗以“六

45、桥风月”烘托梅花的不争观赏、甘于静寂的高尚品格;陆诗以“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等严酷环境烘托梅花的高坚气节。异:冯诗首句以“玉”喻梅色,突出其冰清玉洁;结尾运用对比手法,将梅与桃李作比,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以表达自身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陆诗运用设问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洁情操与美好韵致;以景语作结,虚实相间,让人想到大雪覆盖下含苞待放的梅花,含蓄表达了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显得意味无穷。【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题材、内容的能力。通过题目西湖梅梅花绝句其二可知都是咏物诗,咏“梅花”的诗。“苏老堤边玉一林”,意思是苏堤边有一片洁白如玉的梅林。“幽谷那堪更北枝”

46、,意思还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诗人先用“幽谷”二字,点明梅花生长在阳光很少的深谷中,接着又写它枝条朝北,迎着寒风,这就揭示了梅花所处的环境对它多么不利。所以两首诗的首句都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同:咏物诗一般运用的就是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都用环境烘托的手法。“六桥风月是知音”,六桥的清风明月是她的知音,冯诗以“六桥风月”烘托梅花的不争观赏、甘于静寂的高尚品格;“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诗人先点明梅花生长在阳光很少的深谷中,接着又写它枝条朝北,迎着寒风,这就揭示了梅花所处的环境对它多么不利。在这样的地方,

47、它自然花开得晚,但是它并不在乎,靠“自分”二字突出地表现了梅花的品格。异:冯诗首句以“玉”喻梅色,梅花的高洁脱颖而出,突出梅花冰清玉洁;“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意思是任凭那些夭桃艳杏被人欣赏,她却不同桃李混芳尘,不会为了这世俗的繁华改变她孤傲高洁的本心。运用对比手法,将梅与桃李作比,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梅花表达自身像梅花一样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绝不会像桃李那样的世俗。陆诗写梅花绽放的情景,语言鲜明,景象开阔。“高标逸韵君知否”,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运用设问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洁情操与美好韵致;“正是层冰积雪时”,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

48、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的入木三分。诗的后两句,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梅花的“高标逸韵和“层冰积雪”联系在一起,以“层冰积雪来”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进一步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对霜雪的气节。这首诗中的梅花,开在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的环境中,正因为如此,才显示了它非凡的品格、气节的风度。诗人赞美梅花,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坚持崇高操守的思想境界。23用典因秋雨成灾而忧虑(忧国忧民)24颈联用白描,写出连日秋雨中,稻禾卷曲黍穗乌黑,注

49、定颗粒无收,又像耳朵倾听农夫农妇的哭诉之声却因为奸臣蒙蔽圣听,导致朝堂上全无灾情的消息。尾联描绘了百姓因灾情所迫,只能以物换物,一床被褥只能换取一斗米,如此不平等的交易是因为当下解决饥寒比寒冷更急迫,结尾用反问写出了百姓生存艰难。诗歌记录了统治者失职、奸臣当道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体现了“诗史”精神。【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去马来牛不复辨”的意思是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难分。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篇中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所以,该句采用用典的手法,表明了诗人因秋雨成灾而心生忧虑,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50、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颈联,“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运用白描,因秋天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稻禾卷曲黍穗乌黑,注定颗粒无收,的哭诉之声,因奸臣蒙蔽圣听,朝堂上无人说出老百姓受灾的实情。反映了统治者失职,奸臣当道的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尾联,“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的意思是秋雨成灾,物价暴贵,人多乏食,城中一床被褥只能换取一斗米,成交时谁也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这两句是说城中米贵,表明当下老百姓要解决饥饿问题比解决寒冷更急迫。结尾运用反问修辞手法,体现了百姓生存的艰难。25 黄色 清香 高洁26谢词直抒胸臆,

51、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处,清香、高洁。李词采用侧面烘托,梅、菊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李词还通过对屈原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解析】2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首先,扣住题干要求之“两首词的上片”,霜天晓角桂花上片大意“桂树的绿叶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词句中是“黄金屑”“香与韵、两清洁”写出其桂花的颜色和特征,即桂花的金黄色花蕊,桂花品性的高洁。鹧鸪天桂花上片大意“淡

52、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其中的“暗淡、轻黄、香”是其特征。故综合起来,桂花的颜色为“黄”,特征为“香、洁”。26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具体分析,谢词中直接表明态度,如“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大意是“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由此可知,主要手法是直抒胸臆。而李词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梅定妒,菊应羞”等等,大意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

53、红碧颜色”“(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李清照将桂花与其他花进行比较,从侧面烘托出桂花之美。“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让人想到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两句便似词人在埋怨屈子了。这抱怨体现的是对桂花的珍重。27 年末 指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28杜甫诗歌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本诗列举了一些颠倒反常现象,表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根源是战乱。如“去年米贵阀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籽轴杼茅茨空”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54、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从主题表达上,诗人之忧,上及君王与国家,为军粮缺乏而担忧,下及百姓,为米贱伤农而不安。【解析】27此题考查古诗中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古诗文阅读当中,理解词语的含义,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标题“岁晏行”中“岁晏”指年末。“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汝:指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28此题考查学生对

55、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语言风格的题目,涵盖诗歌内容的方方面面,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杜甫的岁晏行,描绘穷苦百姓啼饥号寒、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洒下忧国忧民的泪水。诗歌通过列举了一些颠倒反常的现象,深刻指出战乱是造成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去年米贵阀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描绘米贵与米贱百姓都很艰难。“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籽轴杼茅茨空”描绘达官贵族已经厌烦酒肉,百姓却难以温饱。这些句子都体现了“忽正忽反”。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行走在天寒地冻的雪野,以白描手法画下了一幅幅速写,真实地记录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遭受剥削压榨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恶,对人民的深厚同情。使

56、用歌行体,是杜甫所长。这首岁晏行写得整齐、庄重。从诗歌主题来看,诗人既为君王与国家担忧,担忧动乱难平,家国不宁,又为百姓担忧,常年战乱已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

57、: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

58、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

59、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

60、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