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1页
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2页
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3页
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发展中国果菜第 40 卷, 第 12 期Industry DevelopmentChina Fruit & Vegetable2020 年 12 月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王爱玲,田时敏,梁哲军,张战备(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摘 要院苹果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栽培品种,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培育优良的苹果新品种是苹果育种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综述了苹果品种的主要选育方法、育种的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我国苹果育种研究现状 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苹果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院苹果;育种方法;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2、08-1038(2020)12-0060-04DOI:10.19590/ki.1008-1038.2020.12.014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pple Breeding in C. All Rights Reserved.WANG Ai-ling, TIAN Shi-min, LIANG Zhe-jun, ZHANG Zhan-bei(Institute of Cott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Abstract: Apple is one of the imp

3、ortant fruit tree species in China, and its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are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Breeding good new apple varieties was the research goal of apple breede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breed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apple breeding,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

4、n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pple breed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apple breedingresearch.Key words: Apple; breeding method; evaluation index苹果(Borkh.)属蔷薇科()苹苹果贸易全球竞争激烈,品质成为苹果市场竞争的关键果属(),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树种,其栽培面积和因素5。因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苹果品种的开发、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1。苹果园栽植要求低,果农投入成保护与利用工作成为全

5、世界苹果研究和生产者的关注 本少,效益好,而且苹果的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市点6。苹果生产国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场周期长,因此受到种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2-3。苹果品大力度推进高品质苹果新品种的培育及其推广、应用,促种多,分布广泛,目前有 100 多个品种被广范种植4。由于进全球的苹果产业整体发展6。收稿日期院2020-01-19基金项目院山西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YGC2019TD08);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03D211001-2);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引领工程项(目2019CYYL-005)第一作者简介院王爱玲(1983),女,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果树育种与栽培

6、技术研究工作产业发展王爱玲,等: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61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苹果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苹变品种已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0。利用芽变选种的果栽培面积和栽培区域逐步稳定和集中,产量稳步增长。品种选育一直是影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苹果育种技术多样,从以前单一的实生选种到分子辅助育种提前选种,这些技术手段缩短了苹果的育种时间7。本文介绍了我国苹果育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苹果育 种研究提供参考。苹果品种选育方法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是人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苹果品种作亲本,通过杂交获得具有亲本双方优良性状的实生苗, 经过选择、筛选成为品质优良的苹果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是

7、全球苹果品种选育最常用且高效的方法8。我国从建国后正式开展育种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培育出了金红、辽伏、迎秋、七月鲜、甜黄魁、秦冠和华冠等200 多个优良的苹果新品种7,这些新品种大多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培育。同时,世界上的其他苹果生产国也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了众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国际影方法,要求苹果育种工作者善于发现,并加以利用11。诱变育种现阶段诱变育种在苹果选育中应用较少,它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苹果组织如种子、枝条、花粉等进行处理,提高其基因突变频率,使基因发生突变,在短时间内获得苹果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12。该方法可大幅改变某些性状,但诱变突变有利的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8、短枝向阳红,以及使用辐射对种子进行处理后成功培育出的宁光和宁富等新品种均是利用诱变育种手段获得的13-15。 何平等16用不同剂量的 60Co-酌 射线辐照对金世纪枝条进行了处理,确定了枝条的半致死剂量,为苹果种质创新提供了参考。利用60Co-酌 射线处理种子培育而成的品种有东垣红、宁光、宁富等。在诱变育种方面,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用 60Co-酌 射线处理金矮生苹果休眠枝条,培育出无果锈类型岳金10。生物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是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结合进. All Rights Reserved.行的苹果新品种的选育方法17-18。生物技术育种,可以有响力的苹果新品种,如乔纳金和皇家金世纪等9

9、。富士是杂交育种中作为育种亲本频率最高的品种。目前以富士为亲本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有华冠、华帅、宁丰、宁酥、云早、寒富、富红和富秋 8 个,其中 3 个品种是以富士为母本培育而成,5 个品种是以富士为父本培育而成。元帅、金冠、国光、红玉也是最常用的育种亲本。用杂交育种获得的品种中,以元帅为亲本培育而成的品种有 53 个,以金冠为亲本培育而成的品种有 43 个10。1.2芽变选种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苹果树产生芽变的几率很大,变异幅度较大,苹果育种工作者经常通过芽变选种来获得苹果新品种。苹果芽变育种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下,苹果树发生芽变几率大的特点进行品种选育。

10、目前仅在元帅系苹果种就已发现 160 余种芽变,烟富 3 号和玉华早富等芽变品种已经大面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9。在所有通过芽变选出的品种中,富士类的芽变系品种 12 个,元帅类的芽变系品种 15 个,金冠类的芽变系品种 8 个,国光类的芽变系品种 3 个,红玉类的芽变系品种 2 个,嘎拉类的芽变系品种 2 个。玫瑰红、烟红、烟青、惠民短富、礼泉短富等芽效缩短育种时间 19,同时还可以建立苹果回交育种程 序20、扩大杂交群体的数量和快速筛选含有目标性状的植株,但转化效率低。生物技术育种在现代的苹果育种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了苹果的育种进程。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苹果育种实现了常规育种技术

11、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结合,也使苹果重要经济性状位点基因及相应性状的辅助标记育种成为苹果基因组研究的热点。根据芽变重演性的特点,利用苹果红色芽变早期分子鉴定技术,分别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和蓬莱等地红富士品种中选育出龙富及元富红等优质红色芽变苹果新品种 4 个。其中短枝型龙富易成花,早果性和丰产性强,成枝力强,不易早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利用 6 个启动子构建了 3 种抗病基因的 15 种高效表达载体,并成功将 3 种抗病基因和 1 个标记基因导入皇家嘎啦,获得了转基因苹果植株,并证明该植株对苹果火疫病、白粉病具有明显的抗性10。育种的评价指标生物学特性评价我国的苹果品种虽多,但结构不合理,以中晚熟和

12、晚62中国果菜产业发展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少21-22; 开发利用苹果种质资源的力度还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23。改善苹果品种结构状况,加大早中熟品种的比例, 缓解苹果集中上市的状况,提高苹果售价,进而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和果农种植苹果的积极性。苹果种质资源是苹果育种工作者研究的基础。收集利用价值高的苹果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优良苹果品种的前提。在开展种质资源利用工作时,育种工作者首先要对苹果进行生物学习性的观察,对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记录24。物候期的观察是调查果树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而了解不同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25。要重视苹果种质资源物候期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13、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全面了解每个苹果品种资源的特性,进而为苹果科研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加快苹果育种进程,如开花期的调查可以作为选择育种材料的参考资料等。品质和抗逆性优良品质和抗逆性是苹果育种单位的共同目标 6。优良品质主要是指苹果果形端正、颜色艳丽、果肉质细腻努力的方向。苹果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一步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各种育种手段,选育出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这要求苹果育种研究工作者充分发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利用各种育种手段,使苹果的优良性状均能表现出来,培育出优良的苹果品种。二是提高育种水平,调整苹果品种结构。要把现代的分子育种和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结合起来,发

14、挥各自优势,培育出早中熟苹果品种,改善调整苹果品种结构,为果农提供最新的苹果品种。三是重视苹果基础性研究,推动其育种工作。苹果育种工作研究的同时,不能只追求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推动苹果育种工作。参考文献院刘志明, 孔媛. 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品种问题分析J. 甘肃科技, 2009, 25(15): 1-2.向玉林. 我国水果价格波动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All R爽ig脆ht、s口R感es酸er甜ve适d.度、果实汁液多、具有较长货架期;具有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5: 11.一定的抗逆性,主要指新品种要有抗病性,如对白粉病、黑星病等常见病害具有一

15、定程度的抵抗力;能够具备一定抗虫性,如:抗蚜虫、线虫等常见虫害侵扰;具备一定抗寒性等。不同单位的育种目标侧重点不同,如环渤海湾及黄河故道地区偏重易着色、不套袋栽培、抗苹果轮纹病品种的选育,同时还要兼顾抗寒性 6;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偏重抗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的晚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培育,同时注重抗旱、抗寒性;西南高海拔区域,偏重果实低硬度品种的培育,同时还注重耐湿性状的选择4。3展望观察苹果资源的物候期,能够筛选出品质优良的苹果新特性,利用发现的新特性,根据育种目标,设定育种杂交组合,从田间杂交,获得杂交种,再到播种,获得杂交苹果苗,之后炼苗,移栽,最后定植到大田,在大量的苹果杂交苗中,筛选出表现佳

16、的苹果新种质,获得苹果目标品种。我国苹果品种一直处于结构不合理状态,几乎都是中晚熟品种,早中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苹果的集中上市,降低了苹果价格,进而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益。早中熟苹果品种的选育是现代苹果育种研究工作者翟衡, 赵政阳, 王志强.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J. 果树学报, 2005, 22(1): 44-50.赵政阳. 苹果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14.陈学森, 王志刚. 苹果和梨新品种优质高效育种和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推动水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助力乡村振兴J. 落叶果树, 2018, 50(4): 1-4.陈学森, 韩明玉, 苏桂林, 等. 当今

17、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J. 果树学报, 2010, 27 (4): 598-604.丛佩华, 张彩霞, 韩晓蕾, 等. 我国苹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果树, 2018(6): 1-5.束怀瑞. 苹果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0.韩明玉, 冯宝荣. 国内外苹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6.姚建. 苹果新品种泰山早霞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10-13.过国南, 王力荣. 韩国的果树生产和育种进展J. 落叶果树, 2005, 37(6): 56-58.张朝红, 赵同

18、省, 杨凤秋, 等. 河北省苹果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果树, 2015(6): 1-4.(下转第 84 页)84中国果菜绿色植保TUMER J G, OGUNDAMA S K. Production of yam cellCrantz) tubers J. Emirates journal of food & agriculture, 2008, wall-degrading enzymes byJ.17(1): 1-17.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1983, 80 (1):28 林瑜. 焦腐病菌侵染对龙眼果肉活性氧

19、和细胞壁代谢的影163-166.响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27-31.ADISA V A, FAJOLA A O. Cellulolytic enzymes associated29 王军, 李若英. 肉桂枝枯病菌毒素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with the fruit rots of citrus sinensis caused by2002, 15(4): 387-393.andJ. Zeitschrift f俟r30 CHILE S K. Oxidative metabolism underfruit rot allgemeine mikrobiologie, 19

20、83, 23(5): 283-288.pathogenesisJ. Indian journal of mycology and plant pathology,PATIL R K, PATHAK V N. Effect of fruit ripeness in relation to 1984, 14(2): 138-142.synthesis and activity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of mango 31 WASKAR D P. Hot water treatment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rot pathogens

21、 J. Indian journal of mycology and plant extension of shelf life of Kesarmango (L.) pathology, 1994, 24(2): 156-157.fruitsJ. Acta horticulturae, 2005(682): 1319-1324.SALAMI A O, AKINTOKUN A K. Post-harvest enzymatic 32 梁志慧, 唐伟文, 唐晶, 等. 杧果蒂腐病防治研究J. 广东农 activities of healthy and infected Cassava (业科学, 1996(4): 36-37.(上接第 远圆 页)19 李新功. 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运用及前景展望J. 林业勘查设计, 2018(3): 125-126.赵永波, 乐文全, 郭春长. 诱变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