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世称 ,东晋著名 ,有 之称。其书法作品 被誉为 。 2、?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
2、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王右军书法家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l548)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突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
3、提笔补上了“池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鹅池的左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质碑亭。碑上镌刻“鹅池两字,气势磅震荡礡。?兰亭集序?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注 音癸gu丑 修禊x流觞shng 游目骋chng怀 趣q舍万殊 齐彭殇shng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 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课文研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第1自然段介
4、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都县名使动,使水弯曲 排列旁边乐器繁盛深藏内心的感情省略动词宾语举行都这一年名作动,像衣带一样围绕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仰观、俯察:古人观照自然、人生的两种方式,抬头望,低头看。和风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实在自然万物这乐趣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
5、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饮点酒作点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爽。向上看,天空广阔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享受视觉和听觉的乐趣,实在快乐啊!1、第一段: 之乐。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 会的?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永和癸丑暮春 “兰亭“修禊事也第二句:与会者:“群贤少长修禊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
6、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那么罚酒。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聚集起来,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流觞曲水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第四句:宴饮之乐:“畅叙幽情第五句: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信可乐也。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
7、左右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1、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8、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第2自然段助词,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独立性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兼词,“之于通“晤有的人通“趋,趋向不一样一时快乐的样子满足对事情到达等到附着随着,就着放纵无拘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到、及过去因指“向之句自然何况寿命长短尚且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第二段: 之痛。 第一句: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 第二句:两种生活态度: 第三句:两种生活感受: 第四句:过渡深化:生 之无常死之无奈 第五、六句:得出 “ “ 的结论,令人悲哀。 “悟言一室与放浪形骸 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死生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死生亦大矣,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死生抒发感慨。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 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
10、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第3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象符契一样相合面对悲伤明白本来一、齐,作动词。把看
11、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无根据情趣一个个纵使这次集会的诗文表原因第三段: 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 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 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 第四 、五、六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今昔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今昔之悲 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信可乐
12、也!乐什么 ?!乐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美景岂不痛哉!痛什么 ?!痛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人生百年乐境易逝生命短促感慨万千“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悲夫!悲什么 ?!悲兴感之由 假设合一契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以今及古以今推来沧桑感、厚重感 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乱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
13、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开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 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
14、聚就有散,别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写作特色: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4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3、多用短句,节奏简洁明快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总结全文: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信访事件及防控措施
- 青少年跳绳运动员培养计划
- 精神卫生中心年度工作成效总结范文
- 青少年编程教育“青蓝工程”辅导计划
- 幼儿园外出活动安全演练计划
- 2025年秋季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 民事离婚合同协议书模板
- 房屋租赁合同范文汇编
- 球队商业赞助合同条款
- 建筑材料采购合同2025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安装部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与社会责任
- 图解《弘扬教育家精神》全文课件
- 【化学】常见的盐(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
- 2025年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罗秀米粉加工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 JJG 1204-2025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试行)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