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 总结反思 关注细节_第1页
回归教材 总结反思 关注细节_第2页
回归教材 总结反思 关注细节_第3页
回归教材 总结反思 关注细节_第4页
回归教材 总结反思 关注细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回归教材总结反思关注细节临考前的复习建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林祖荣本文载中国考试2007年第6期对于复习应考来讲,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复习重点与策略。当你见这篇文章的时候已临近高考。我觉得考前的准备如同农民收获前的准备工作一样,应该有着与播种、耕耘季节不同的工作重点。如果在收获的季节再去补苗,无异于劳命伤财;如果在收获的季节去施肥耕耘,也是徒劳之举。收获的意义在于颗粒归仓,得到所有的劳动成果。高考复习也是如此,到了考前如果还没有理解的东西需要果断放弃,考前也不应该期待能力再有多大的提升。那么,考前的复习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文仅从生物学科角度提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一回归教材

2、,夯实基础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高考的直接要求,另一方面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分析与运用上的。例1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哉韬抗病基用袤达的金菲挂细隗总性获得一般用的方法,和结合能形成,最重要的是和经处理后具有。在一过程中,获得抗病基因的金茶花细胞将经历和过程后才能形成。抗枯萎病金茶花的培育成功说明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

3、系统能够识别来自另一种生物的DNA的,并具有相同的一套。答案:(1)人工合成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2)脱分化再分化(3)脱氧核苷酸序列(遗传信息或碱基序列)遗传密码本题考查综合运用基因工程及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背景素材及图示可知是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得有“鸟枪法”和人工合成方法(包括逆转录法与化学合成法),“鸟枪法”只适合于获得原核细胞的基因。本题中目的基因来自某植物细胞,因此要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图中(质粒)和结合形成的过程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成DNA分子(重组质粒)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需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进行切割,以留下相同

4、的粘性末端,另一方面需要用DNA连接酶催化质粒DNA与目的基因的粘合。(2)图中一过程是将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作物的过程,这是组织培养的过程,细胞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3)转基因的成功说明了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在另一种生物细胞内得到表达,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碱基序列或脱氧核苷酸序列)在受体细胞中能够被识别,也说明了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密码子。由本题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试题的情境是新的,但试题答案都是教材中所介绍的事实与结论。不少同学在解答生物题时感到,自己能够理解考查的内容,但落实到具体答案上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方面与自己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5、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第(1)题第一空,回答“鸟枪法”,说明没有明确获得不同目的基因方法的适用范围;回答“化学合成法”或“逆转录法”,说明没有明确这两种具体方法与人工合成法间的关系。第(2)空,如果答案没有强调“相同的”也是不妥当的,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间所以能结合,仅有粘性末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第(2)小题,有同学回答“分裂”“分化”,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当然有细胞的分裂分化,但这里是特指的组织培养的过程,因此只有“脱分化”与“再分化”才是合适的。那么考前应该如何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呢?下面提供几点建议:认真阅读教材,记住重要的事实、概念要点、知识结论以

6、及实验技能要点等。生物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且比较零碎,复习过的内容时间长了遗忘是正常的,但考前需要作一些突击记忆,以唤起对原有记忆的回忆。阅读笔记,进一步清晰知识的结构。课堂笔记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整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概括化、结构化的特点。利用笔记复习,不仅能有效的用较短的时间抓住核心的内容,而且能够使知识的结构更清晰。利用做过的题目进行查漏补缺。高三以来每个考生都进行了大量的训练,这些题目也是一种宝贵的复习资源。特别要重视自己做错过的试题的回顾,要想一想自己当初是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的。自己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反映了自己学习中的存在问题,要避免重复自己犯过的错误。二总结反思,整理方法与思路临考

7、前,考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已基本定型,不再有太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前阶段大量的训练,应试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也已基本具备。可以说临考前应该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了。此时,再进行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显然是不合适的,但适当的训练需要保证。解题是一种技能,如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样,这种训练一直要持续到高考前,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良好的题感。在适当训练的基础上,应重视对解题的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与反思,整理解题的方法、思路以及技能、技巧。例2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和y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所得玉米粒如下表:(1

8、)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的基因型是;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和胚乳的基因所结的玉米粒白粒黄粒r白粒玉米果穗上;有有黄粒玉米果穗上:无有(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玉米果穗上结的粒玉米进行播种。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3)黄粒玉米果穗上种皮的基因型是。玉米种皮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均表现出与母本性状相同,请列举至少两点不同之处?(4)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5)若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试验要求),F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自交后,F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有色饱满73%,

9、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请回答: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方法步骤:(1) 结果预测及结论:。答案(1)显YY或YyYyYyy(2)白粒黄传粉、套袋(3)YY种皮的遗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表现出的是亲代本身的性状;种皮后代性状出现一定的分离比。(4)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杂的操作;后代数量较多,便于统计学处理;玉米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具有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5)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在F?中的分离比均为3:1方法步骤:a.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

10、交,获得F;b.取F植株若干株,与无色皱缩玉米进行杂交;C.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符合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通过本题的解答,应该作哪些总结与反思呢?下面的分析可供参考:实验材料的选择。本题第(4)小题要求分析的是玉米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如果要求分析的是豌豆呢?如果是果蝇呢?实验材料的选择是杂交实验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选择杂交实验材料时应该从选材是否方便、性状区别是否显著、生长繁殖周期长短、操作是否方便、后代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以减少统计误差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具体的实验材料的特点作出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本题第

11、(1)小题要求根据杂交后代性状对基因的显隐性作出判断。杂交后代如果表现一种性状,那么该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现的为隐性。自交也是判断基因显隐性的一种方法,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那么自交个体的性状是显性的,新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的。基因位置的判断。本题第(3)小题要求比较种皮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前者是细胞核遗传,后者是细胞质遗传。由此入手,可对基因存在位置的判断作归纳。一般情况下,如果杂交后代表现为母系遗传或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的特点,则基因可能位于细胞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如果杂交后代的性状与性别无必然的联系,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的性状因性别而出现差异,则性状最可能是性

12、染色体基因决定。遗传类型的判断。本题第(5)小题要求对遗传的类型作出判断。典型的遗传类型判断可通过自交或测交来进行: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F1自交后代的比例为3:1或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作为判断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依据;就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而言,自交后代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测后代1:1:1:1的性状分离比可作为判断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 杂交亲本的选择。本题第(2)要求对杂交亲本作出选择。选择杂交亲本时,应该针对杂交实验的目的,结合亲本的基因型作出选择。如,验证分离定律的杂交实验,应该选择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实验,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应在两对或两对以上,

13、且不同对的基因必须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验证伴性遗传,则亲本的相应基因应该位于性染色体等等。三关注细节,避免无谓失误能否在考试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审题时题目的条件是否看清楚,要求是否明确,限定因素是否有遗漏,试题的指向是否关注到;坐标类试题,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含义是否看清;表述时,文字性的描述是否有逻辑条理性,专业术语使用是否准确等等。例3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

14、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重誼隹虑甲疏裁殴圈二铳T基因垃于第22号染色炷曲1菱因位乎第9号染邑偉重爼注点费姻.色体be响hl融含县因加】伺H范盘基因応国也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过程。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示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图二示图一中的过程,其场所是(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TOC o 1-5 h z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5)若组成bcr/abl融合基因的碱基对数为a,而bcr/abl融合基因的成熟信使R

15、NA其碱基数目远小于a,其原因是。(6)如果大肠杆菌中某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有b个,而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所含的碱基对数大于3b,其原因是。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2)染色体(结构)变异(3)翻译核糖体(4)GUC-NH-CO-C5)成熟信使只含有与基因结构中与外显子相对应的区段,而没有与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相对应的区段(6)信使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获取试题素材中的有效信息,读懂两幅图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小题的具体要求作出分析与回答。如果缺少对细节的关注,就可能造成无谓的失误。例如:信息获取的失真。癌变的原因是多样的,教材给出的是原癌基

16、因被激活之故,但本题给出的材料信息中明确是由于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且“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据此可判断这一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如果没有对这一信息的有效获取,那么第(2)题就可能回答“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题中图二表示的是翻译过程,图一中与分别表示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如果误读这一信息,就会直接导致第(1)(3)小题的回答错误。问题指向及条件的疏忽。第(4)小题第一空指向的是密码子,忽略这一点很可能就会填写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第二空的指向是化学健的结构式,如果回答“肽键”显然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第(6)小题将题目的条件换成了大肠杆菌,不再是人体,如果忽略这一条件,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