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目标: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认识儒家思想在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从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新儒学西汉武帝后百家争鸣法家流行春秋战国法家秦朝黄老之学西汉前期(武帝前)秦用“法”的原因: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原因: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恢复生产、安定人心、长治久安汉初用道家“无为而治

2、”的原因及影响影响:使汉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边境问题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有为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一、背景: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1、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

3、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4)“仁政”:限田、薄敛、省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3.汉

4、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人儒者参政。(政治)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五经)兴办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制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兴办太学讲经图太学大礼堂董仲舒以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理想化 宗教化(1)先

5、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民间学派 正统、主流文化(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理想化 政治化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6、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

7、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不同点相同点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作用秦刚统一,用法家思想;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

8、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思想选择的一般规律: 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化、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统治者需要三个方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治形势和统治者需要联系起来考虑。知识巩固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 B C D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

9、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5.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6.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C.性善论 D.大一统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 C. D.8.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9.为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法家思想儒家思想 墨家思想道家思想10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