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学校低班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详细事物,使同学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约的估量和沟通。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探究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预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

2、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198181515 111210209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同学观测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依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末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依据数的顺次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依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争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争论结果。 老师可引导同学归纳

3、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假如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那么这个两位数就大。” (老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老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同学径直比较(不用计数器)。 4、老师写出三个数让同学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断中间数。 5、老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学校低班级数学教学设计2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详细的活动中,让同学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技能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育同学按肯定的顺次进行观测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育同学的想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次,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同学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预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日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伙伴,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同

5、学讲,老师贴。 4、同学观测,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育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同学观测。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具体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

6、关系是绝对的。 3、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争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察。 (3)写一写

7、。 四、巩固理解、加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同学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同学观测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日,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

8、方,你收获了什么?观测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校低班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猜想、观赏、操作、沟通等活动,发觉图形中的一些简约排列规律。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推理技能及创新思维技能。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制造美,激发同学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约规律,掌控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觉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约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竞赛,感知规律 记忆竞赛:男女生分别记

9、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知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学校一一班的小伙伴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美丽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快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认真观测,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伙伴、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讨论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伙伴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

10、彩旗、小花、灯笼和小伙伴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次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学校低班级数学教学设计4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观测技能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测、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同学细心

11、、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同学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

12、1米高呢?(同学依据已有阅历进行估量)。 再估量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测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同学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伙伴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

13、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同学确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同学的观测技能、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同学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

14、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同学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对比、思索同学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同学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量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究竟

15、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伙伴张开双手,先估量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学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伙伴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量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同学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

16、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量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伙伴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略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同学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末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同学

17、体验观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约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校低班级数学教学设计5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预备。 2、让同学有机会在不断探究和制造的气氛中培育解决问题的技能,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3、引导同学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

18、,使不同的同学在数学学习的技能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同学能比较娴熟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同学的运算技能。 2、培育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同学比较娴熟而精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同学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老师巡察、指导。做完以后请小伙伴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留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当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老师巡察。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