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_第1页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_第2页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_第3页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_第4页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心得课件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质量和管理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2.质量管理的概念:在质量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质量方针: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2)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5)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

2、要求的能力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质量和管理的概念3.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操作工检验全面质量管理专职检验统计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785年2000年4.质量管理思想的代表1)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PDCA循环、戴明管理14条要点、质量管理思想知识体系2)朱兰的质量思想管理 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螺旋”理论3.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操作工检验全面质量管理专职检验统计控制二、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特性 1)特性: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符合性唯一性系统性全面有效

3、性二、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特性符合性唯一性系统3.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1)ISO 9000族标准简史 ISO 9000标准的产生:ISO 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国标准化机构协商一致后制定,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发布,提供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有关质量管理活动规则的标准文件,被称为国际通用质量管理标准。 2)ISO 9000族标准的演进演进过程影响不可低估的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该标准推出后,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和积极采纳,应当说,1987版系列标准起到了开创历史性的作用过渡性产物的1994版ISO 9000族标

4、准1897版的六个核心标准发展到1994版的27项标准,提出了族标准的概念,担有限修改决定了该版标准只是过渡性产物战略性换版的2000版ISO 9000族标准2000年ISO正式发布的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是在充分总结了前两个版本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对标准结构、技术内容两个方面的修改。3.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演进过程影响不可低估3)核心标准 a.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c.ISO 9004-2009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d.ISO 19011-2002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

5、系审核指南4)2008版ISO 9000族标准的主要理念 a.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b.12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区别、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方法、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目的和意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文件、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持续改进、统计技术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3)核心标准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

6、品质量或质量目标多必须的、系统的质量活动。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1)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a.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b.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c.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d.现状调查和分析; e.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a.体系文件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定;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b.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相应的只能部门制定; c.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 d.编制前应制定“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 e.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

7、 f.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 3)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a.有针对性地宣传和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将体系文件试运行中暴露的问题改进; d.加强信息管理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b.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相 1)审核 与评审的主要内容: a.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b.文件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文件之间接口是否清楚; c.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的运行需求; d.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e.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起到了见证的作用; f.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照体系文件操作的

8、习惯 2)审核与评审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 a.体系正常运行时,重点在符合性,试运行时通常是要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 b.注重全员参与,鼓励发现和提出问题; c.试运行每一段结束后应安排审核,重大问题按实际需求调整; d.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一遍; 1)审核 与评审的主要内容: e. 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 f.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及区别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审核类型内部审核顾客对供方审核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执行者组织内部人员或外聘人员顾客自己或委托他人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审核目的推动内部改进选择评定或控制供方认证注册审核依据法律、

9、法规、标准、顾客要求、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顾客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标准、组织管理体系文件审核范围所有相关部门及产品限于顾客关心的方面限于申请的产品审核时间审核时间充裕灵活审核时间较少时间少,按计划进行纠正措施可提出纠正措施可提出纠正措施不提供纠正措施审核员内审员注册资格通常由顾客、审核员、主管人员担任,无注册要求必须取得注册审核员资格 e. 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 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组织向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申请认证机构评审和受理申请双方签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合同”确定审核组并展开文件预审审核准备现场审核提交审核结论批准

10、注册定期监督审核 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a.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向获准认证通过的企业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b.认证标志:认证机构向获准认证通过的企业颁发带有认证机构专有标志的体系认证标志; 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向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申请认证机构评审 c.关于质量认证的常见误区:国际认证优于国内认证;通过了体系认证就代表产品质量通过了认证;通过了体系认证等同于企业有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体系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就一劳永逸了6.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1)实现和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a.内审员素质的持续提高是成功内审的基础; b.切合组织实际的内审方式是成功内审的前提;

11、c.把握好审核中的“四关”是成功内审的关键: 审核策划关、现场审核关、审核组内部会议关、内审总结关; d.“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成功内审的灵魂 c.关于质量认证的常见误区:6.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2)应用ISO 9004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理解和应用ISO 9004:2000可以在以下方面为组织提供业绩改进的途径,使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增值: a.引导最高管理者改进管理能力,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b.引导组织进行有效和高效的资源管理; c.引导组织应用过程方法改进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 d.引导组织评价整体业绩和过程业绩; e.引导组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2)应用ISO 900

12、4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四、质量检验1.质量检验的概述 1)检验概述(这里指的检验是指判定性检验) a.判定检验的定义:检验的定义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b.判定性检验的工作内容:熟悉掌握规定要求测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四、质量检验1.质量检验的概述熟悉掌握规定要求测量比较判定处 2)检验的职能: a.鉴别的职能:鉴别的只能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前提; b.把关的职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c.预防的职能:现代的质量检验不是单纯的事后把关,同时还具有预防的作用; d.报告的职能: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及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13、; e.监督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还担负着企业内质量监督的职能; 2)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 a.质量检验:根据标准或检验规程判定产品或产品批合格与否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 b.质量试验: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产品、过程的一种多种特性的技术活动; 2)检验的职能: 2)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 c.产品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d.监视: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监控和验证;2.质量检验的方式及基本类型 1)质量检验的方式 a.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b.按质量的测定值的特征划分: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c.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理化检

14、验、感官检验 d.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特征划分: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e.按检验实施的位置特征划分:固定检验、流动检验 f.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验收检验、监控检验 c.产品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按照生产流程还可以分为下面3种类型: a.进货检验:是对外购物资的质量验证,主要针对: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件。 b.工序检验: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大批不合格品,一般形式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工序完工检验; c.最终检验:是全面考核成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至供方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3.产品检验管理 1

15、)质量检验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及重点如下图所示: 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3.产品检验管理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概念: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做出规范化的书面规定目的:阐明产品及其检验和实验工作的情况和要求作用: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检验流程图的编制分类:生产流程图、作业流程图、检验流程图过程:熟悉了解质量特性熟悉产品工艺文件,了解产品工艺流程对流程图进行评审检验站的设置定义:检验站是根据生产工艺布置及检验流程设计确定的生产过程中最小的检验实体作用: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旅行产品检验和监督的职能,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到工序或出厂。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概念: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做出

16、规范编制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检验手册:检验手册是质量检验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范围的文件集合检验指导书: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以指导检验人员正确实施产品和工序检查、测量和试验技术的文件。是检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特性分析表定义:为使检验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产品的各项技术特性要求及与整体的关系而制定的以指导检验站的检验活动。主要依据的技术资料:产品图纸、设计文件、工艺流程、工序管理点明细表、用户或下道工序要求变更的质量指标的资料 2)进货检验 a.目的及作用:通过进货检验确保所购的产品或外协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b.要求:按合同或协议明确的交货产品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检验;编制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17、检验手册:检验手册是质量检验活动的管外购产品、外协产品应是经企业评定合格的供方产品;按文件化程序、质量计划、检验和试验计划执行;合格放行,不合格退回的处置。 c.进货检验内容:主要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成批进货检验 3)过程检验 a.过程检验的目的及作用:目的:预防产生大批的不合格品和防止不良品进入下道工序作用:可以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通过过程检验和试验明确产品标示。 b.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要求:依据质量计划和文件要求进行检验;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过程检验;一般不得将未完成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转入下一过程外购产品、外协产品应是经企业评定合格的供方产品; c.进 c.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首

18、件检验:对加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巡回检验:检验员在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过程进行流动检验;完工检验:对一批加工完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 d.过程检验的方式:过程检验方式全检自检互检抽检 c.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过程检验方式全检自检互检抽检 4)最终检验 a.目的: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客户手中; b.要求:依据企业文件进行检验;按规定要求检验并作出结论;审核认可。 c.内容:装配过程检验、总装成品检验、型式试验 5)成品入库、包装及出厂检验 4)最终检验 5)成品入库、包装及出厂检验五、过程质量管理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1)统计过程控制的必要性: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是组织贯彻预防管理原则,确保质

19、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科学措施与方法。 2)SPC含义: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求的稳定性。 3)SPC的特点: a.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同,强调全员参加,而不是只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 b.强调应用统计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 c.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针对个别工序解决问题。五、过程质量管理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2.控制图原理 1)控制图定义: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和过程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统计工具。 2)控制图的功能:诊断评估一个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

20、态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效果3.控制图分类 1)按控制图用途分: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 2)按数据性质分:计量值控制图、计数型控制图; 3)按是否给定分布参数分:未给定分布参数、给定分布参数2.控制图原理诊断评估一个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4.控制图在贯彻预防原则中的作用20字方针:查出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5.稳态 统计过程是一种控制,要设定一个标准作为基准(统计标准),若过程偏离此基准状态,则必须采取措施。这就是统计控制状态,或称为稳态。6.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充真错误、取伪错误4.控制图在贯彻预防原则中的作用20字方针:查出真因、采取措7.控制图的判断

21、准则1:1个点子落在A区以外(点子越出控制界限)准则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准则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7.控制图的判断准则1:1个点子落在A区以外(点子越出控制界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子总是上下交替准则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B区以外准则6:连续5点中有4点子落在中心线同一侧C区以外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子总是上下交替准则5:连续3点中有准则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同两侧C区之内准则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1点在C区中准则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同两侧C区之内准则8:连续8点落六、质量成本管理1.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1)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 质量经济性管理有两个方面

22、的含义: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下,为了达到最大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策划其产品的服务与质量;指在一定的质量水平条件下,策划其价值增值和降低成本的活动。 2)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识别和评审的过程用过程的观点识别组织的所有活动识别和检测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任何组织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它能够满足某些顾客的需求识别和监控组织的过程活动及成本所有费用都是在开展过程的活动中发生的六、质量成本管理1.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识别和评审的过程用过程的 3)质量成本管理的途径:增强客户满意持续增强顾客满意的结果能培养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使顾客长期忠诚地购买该企业的产品,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的营业收入降低成本在保证增强

23、顾客满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增加利润。 4)质量成本的概念:国际标准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质量成本的定义是: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多造成的损失。 5)质量成本管理原理: 3)质量成本管理的途径:增强客户满意持续增强顾客满意的结果a.质量经济效果与质量成本的关系:组织的营业收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需要投入一定资源才能达到。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质量、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比较和设计。b. 质量成本模型:任何组织在质量方面的投资都是有限的,不同的质量投

24、资对应不同的质量水平,质量水平不同,其质量损失必然不同。从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寻求一种适宜的质量成本,使质量水平的提高最为明显,使组织在有限的质量成本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顾客满意。a.质量经济效果与质量成本的关系:组织的营业收入从根本上说取2.质量成本形成 1)质量成本项目: a.预防成本: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费用; b.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试验、检查、审核的费用; c.内部损失成本: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 d.外部损失成本: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 e.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提供顾客多

25、要求的客观证据而支付的费用。 2)质量成本分析法: a.质量成本结构比例: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2.质量成本形成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故障(损失)成本率=故障(损失)成本(内部+外部)/质量成本 b.相关比分析: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额 c.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将质量损失成本按产品分类进行汇总统计,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做排列图进行分析;确定质量损失成本源的方法可采用矩阵数据分析法;质量成本只有显示出特定领域方面的财务投入情况,并且明确了成本改进的机会,才有其存在价值。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七、生产现场管控要素与方法1.现场管理概述 1)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a.标准化

26、:将企业各种各样的规范形成文字化的标准,然后依照标准付诸行动; b.目视管理: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c.看板管理:一目了然地表现数据、信息等,是对与管理项目特别是信息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2)现场管理的十大方面: a.工艺流程查一查:查到合理的工艺路线; b.平面布置调一调:调整出路线最优的平面布置; c.流水线上算一算:算出最佳平衡率; d.动作要素减一减:减去多余的动作要素;七、生产现场管控要素与方法1.现场管理概述 e.搬运时空压一压:压缩搬运距离、时间和空间; f.人机效率提一提:提高人与机器的合作效率; g.关键路线缩一缩:缩短工程项目的关键路线; h.现场环境变一变:

27、变革工作和现场的环境; i:目视管理看一看:看清指示、信息和问题; j:问题根源找一找: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2.质量影响因素质量环境人员机器方法材料测量 e.搬运时空压一压:压缩搬运距离、时间和空间;2.质量影对质量影响因素的要求 a.人: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养、熟练程度和身体素质; b.机:设备、工装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的状况; c.料: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等; e.法: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程度; f.环:工作现场的温度、湿度、照明、清洁度等; g.测:测量设备要符合计量标准,测量标准和方法正确,测量操作符合规范对质量影响因素的要求2.6S管理 1

28、)6S管理 a.6S定义:6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简称。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2.6S管理 1)6S管理 a.6S定义:6S就是整理、整3.6S状况确认

29、的步骤成立推行组织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教育3.6S状况确认的步骤成立推行组织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拟定工作八、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和意义 1)质量改进的概念: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要理解质量改进的概念,应从了解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入手。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充分地说明了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关系。项目质量改进质量控制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目的消除系统性问题,使产品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即质量有明显提高。消除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

30、水平,即质量维持。实现手段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备必要的资源,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侧重点提高质量保证能力。防止差错和问题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联系首先搞好质量控制,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然后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八、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和意义项目质量改进质量控制定义2)质量改进的必要性企业开展质量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质量改进的重要性a.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回报率;b.促进

31、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c.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优化资源配置;d.减少不合格品产生,实现增产增效;e.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保证。的模式。4)PDCA循环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戴明介绍到日本,故又称“戴明环”。2)质量改进的必要性a.PDCA内容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去做,去落实对策;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对策的效果;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经验,实施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b.PDCA特点四个阶段

32、一个也不能少;大环套小环;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2.质量改进的步骤质量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分成“四个阶段、七步骤”质量改进的步骤为:选择课题、掌握现状、分析问题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效果、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总结。其中(1)(3)及(4)的拟定对策为P阶段(4)对策实施为D阶段(5)为C阶段(6)(7)为A阶段a.PDCA内容2.质量改进的步骤质量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

33、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1)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2)排列图 排列图是一横二纵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加上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的图,其目的是通过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以确定“关键的少数”,通过对这些“少数”原因的排除,避免由此引起大量损失。3.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 3)直方图 直方

34、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高度不等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通过直方图可以观测并研究这批数据的取值范围、集中及分散等分布情况。用以找出过程的波动情况,预测工序质量好坏,估计产品不合格率的一种常用工具。 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是美国奥斯本于1941年提出的,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利用集体的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已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5)树图 树图能将事物或现象分析成树枝状,又称树型图或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35、和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6)流程图流程图(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通过一个过程中各步骤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能发现故障存在的潜在原因,知道哪些环节需要进行质量改进。 3)直方图4.QC小组活动1)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a.概念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

36、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b.QC小组的特点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4.QC小组活动九、6质量管理 1. 6管理的含义 两个方面:1)质量特性必须满足顾客 2)质量特性形成过程或结果避免缺陷 2. 6管理的组织 1)有必要实施6的管理企业: 电子、通信、航空、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行业和生产光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表、医疗诊断设备等产品的企业。 2)实施6管理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技术装备和过程能力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应具备的条件九、6质量管理 1. 6管理的含义 2. 6管理的组织绿 带(GB)质量领导(QL)主黑带(MBB)黑 带(BB)学习 6 方法论

37、/工具应用 现有工作的6 项目操作 有帮助的项目操作12周的培训领导 多个项目应用 独立开展项目辅助并培训 辅助GB开展项目文化 6 变革的使者4周的封闭培训拥有 六西格玛方法论培训 培训BB、GB保证 保证6 标准(评审 6 项目)辅助 BB&GB文化 6 变革使者46周的培训领导 整个6 运动、沟通 愿景战略 业务战略专家管理 项目筛选、保证跨部 门执行、管理MBB/BB文化 6 变革使者3-5周的培训职责角色 3)6 管理的组织及职责绿 带质量领导主黑带黑 带学习领导拥有领导职角色 3)6 3.6 管理的实施阶段决策实施6管理是企业的重大战略行为,必须由最高管理者做出决策培训是所有员工了

38、解6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使员工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实施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展开将问题各个击破,使过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逐步向目标逼近。4.6 项目的具体内容3.6 管理的实施阶段决策实施6管理是企业的重大战略行为设计找出合适的项目和确定合适的人员去完成该项目的过程就是项目设计测量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需要改进的过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性分析分析过去和当前的质量状况改进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控制指将改进后的成果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应用有效的监测方法保持和稳固下来4.6 项目的具体内容设计找出合适的项目和确定合适的人员去完成该项目的过程就是项

39、目十、班组管理1.班组长在组织中的地位 1)班组的地位: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2)班组长的地位: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是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队伍。2.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1)班组长的使命 班组长的使命就是在生产现场组织创造利润的生产活动。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十、班组管理1.班组长在组织中的地位 2)班组长的职责 a.劳务管理:人事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情绪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操作、卫生、福利、保健、团队建设等都属于

40、劳务管理。 b.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作业、工程质量、成本核算、材料管理、机器保养等等。 c.辅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地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 3)班组长的管理对象 a.人: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员工的管理。 b.财:对财进行管理,比如成本核算,资金流向。 c.物:对物品的管理,也就是对生产的管理。物品主要是指生产资料。 d.信息:包括:生产进度方面的信息,上级给下级下达的指示,下级向上级反馈的意见等。 e.时间:管理好时间就是处理好事情,管理者应对每天的工作按主次的不同来划分,进行时间管理。 2)班组长的职责 3)班组长的管理对象3.班组长的权利1)权力类型 a.职位权力。对于任何一名管理者而言,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随着管理者的职位高低而变化,这一权力称之为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分为奖励权、惩罚权、法定权。 b.非权力因素。非权力因素与职位权力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非权力因素却能有效地间接影响着权力因素的运用。非权力因素包括专长权和个人的影响力。4.优秀班组长的基本条件 1)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a.生产技术型生产技术型的班组长往往都是些业务尖子,但缺乏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3.班组长的权利4.优秀班组长的基本条件 b.盲目执行型盲目执行型的班组长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他们往往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常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