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理论。过程与方法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 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鉴赏方法,分析品味诗歌中语言的暗示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祖国诗歌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从文章所阐释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 融会贯通。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
2、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1)展示课题(导入设计1)我们之前学习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这节课,我想先请大家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读一下说“木叶”的最后一段。(投影2,打开课本48页,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此处课文原文用“一字千金”)。请学生解释词语: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金”(“相去无几”,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此处,作者真的
3、是想用“一字千金”来表达“木叶”之与“树叶”到了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吗?他在这里实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木叶”与“树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看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导入设计2)古诗中写叶之句可谓多矣,有不知谁裁出的细叶,又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伤时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而不像范仲淹苏幕遮中用“碧云天,黄叶地”呢?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
4、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二、简介作者林庚(投影)(投影3)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投影4)林庚的
5、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由闻一多先生设计封面、俞平伯先生写序。此后,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并担任主任。(投影5)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贺知章的名诗咏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潮,
6、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林庚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投影6)请学生默读课文,寻找各段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1.请学生概括2.明确:(点击,展示内容结构)提出问题: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分析问题: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总结问题: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7、,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四、探究学习(一)第一部分(1-3段)1.请学生浏览课文第1段(1)请学生划出本段中心句并回答。明确:“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分析解读此段诗句(齐答)(投影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思考1:诗句中使用“木叶”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点击,展示内容)“木叶”的形象与季节(秋),意象(秋风),地点(洞庭)有联系。思考2:为何要用四句,而不是只用一两句?明确:说明“木叶”在古代诗句中出现非常普遍。2.请学生浏览课文第2段(投影8)(1)本
8、段作者一开始在讲什么?得出了什么问题?明确:解释“木叶”的字面意思,即“树叶”。得出的问题:“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2)接下来,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引用了很多诗句,告诉我们:古诗中爱用哪些词语来表示“树叶”?(齐答)明确:“叶”“木叶”“落木”。明确提到“落木”是“木叶”的发展。由此,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请大家齐读本段最后一句话:“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这句话提醒大家,学习前人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的习作中有所创新,不要只会使用“套语”。3. 请学生浏览课文第3段
9、请学生划出本段中心句并回答。明确:“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二)第二部分(4-6段)1.学生浏览课文第4-6段,划出文段中的关键语句2.第4段中,作者列举了吴均诗句中的“高木”与曹植诗句中的“高树”,这两个形象有何不同?(投影9)明确:吴均的“寒风扫高木”是落叶的景况,曹植的“高树多悲风”则没有落叶的形象。(板书“高树多悲风”:高树:满树的叶子, 饱满 “寒风扫高木”:高木:叶子越来越少,空阔。)所以,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比“树”更单纯,“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由此可见,作者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实际上是要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10、3. 请结合56段,分析诗歌中“木”的暗示性(投影10)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诗人们在什么场合下用“木”字,这和它的艺术特征有关,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课文,说说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投影11)明确:“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诗人们在什么场合下用“木”字,这和它的两个艺术特征有关,请大家来说一下。明确:“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想起树干,暗示落叶。)“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 “木”:暗示落叶的黄色,秋天的干燥。)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作者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实际上是要说明诗
11、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投影12)由于“木”所具有的暗示性,“木叶”给人什么感觉?让人产生了哪些情感?明确:“木叶”有了落叶的微黄和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让人仿佛感受到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感觉飘零。第三部分(第7段)(投影13)通过解读全文,我们发现:“木叶”与“树叶”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差异,实际上在诗歌艺术领域的差别非常大(学生答),所以本段的最后一个词就不应该是“一字千金”,而应改为“一字千里”。(四)主旨领悟对应情感目标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木”的众多意象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其目的是什么?通过学习,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明确: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
12、“木叶”入手,对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剖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五、拓展引申简单的几个字,一片小小的叶子,结合诗句,经过作者的分析,有了如此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也要去体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内涵。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有关“梅花”的诗词。(投影14)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写字楼保安培训
- 七下英语rj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音体美试卷及答案
- 口底癌护理查房
- 2025年储藏室买卖合同7篇
- 耳鼻喉科护理实习生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2.3 5以内的减法 教学课件
- 胃造瘘管护理常规
- 吊车篮筐施工方案
- 2025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Module5GreatPeopleand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练习含解析外研版必修3
- 2024福建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安审讯技巧课件
- 西方教育史考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java笔试题及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巧手工艺坊教学课件
- 2025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店铺转让合同店铺转让合同电子版5篇
-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 2025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3 年浙江省事业单位 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