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疆政法干警考试复习资料新疆政法干警考试公示、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HYPERLINK t _blank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预测及模拟题下载。在线刷题,提高笔试成绩,就用华图砖题库在线做题平台: HYPERLINK t _blank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与命题预测民法学总论部分在考试中约占20%的比例。在历年考题中,无论是针对专科起点的考生还是针对本科起点的考生,都考到了本章大量的知识点,并且符合考察目的中规定考生“可以比较精确地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的内容,大量采用考察理解概念的方式来命题。在今年的民法考试
2、中会一如既往地注重对概念的考察。考生要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1)民法的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4)民事法律事实;(5)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6)宣布失踪与宣布死亡;(7)个人合伙;(8)法人的成立条件;(9)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10)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11)代理的概念与特性;(12)诉讼时效。本章内容可以结合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如下通称民通意见)中的法条来学习。此外,本章会涉及某些波及日期计算的内容,如期日、期间的计算问题等,请考生加以关注。第一节民法概述考纲知识精讲一、民
3、法的概念和特点民法是调节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她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既涉及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涉及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她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以一定体例编纂的并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由于国内民法典尚未编纂,因此严格地说,国内还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但因国内的民法通则是一部民事基本法,是规范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因此,也可以说民法通则就是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有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之分。广义民法是指调节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也就是私法的所有。因此,凡调节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不管其以何种形式体现出来,均属于民法的范畴。狭义的民法,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指商法以外的私法。由于国内是民商合一的国家,商法并非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因此,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广义的民法。民法的特点体现为:(1)民法是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生活规范;(2)民法是调节社会生活中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3)民法是调节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二、民法的调节对象民法调节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法调节的对象就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一)民法调节平等
5、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法调节的财产关系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其特点是:(1)强调当事人身份的平等性。这与发生于上下级之间或与国家之间的调拨、没收、税收、罚款等截然不同。后两类具有服从性质的财产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节范畴。(2)可以被支配。不能被支配的资源,如日月星辰、气流风暴,不能作为财产。(3)人身的物质要素不能作为财产。如人的器官、血液等。(4)当事人意思表达自由。这是由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特点决定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可分为两类:(1)支配型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所有关系,表述的是财产归何人控制的状态,回答财产“是谁的”或“
6、由谁运用”这样的问题。在支配型财产关系中,对物的支配,民法上谓之物权关系;对智力成果的支配,民法上谓之知识产权。(2)流转型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流转关系,反映的是商品互换中的财产关系,表述财产在交易中,即财产因买卖、租赁、借贷、承揽等行为而发生的移转关系。流转型财产关系,民法上谓之债的关系。(二)民法调节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民法调节的人身关系即自然人的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所谓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者人格要素而形成的关系。人格要素是与自然人人身不能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涉及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
7、素和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不得抛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受她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人身分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亦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有限人格权。所谓身份是指自然人基于彼此的身份形成的互相关系,涉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关系。身份关系仅存在于自然人之间,也不得抛弃和转让。三、民法的渊源和合用范畴(一)民法的渊源1.概念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体现形式。国内民法的渊源涉及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献,即制定法,还涉及习惯法。2.种类(1)制定法。制定法涉及宪法中的民法规范;民法通则
8、以及民事单行法;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引性文献;国际公约中的民法规范。(2)习惯法。习惯法指国家承认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习惯。习惯成为法的渊源,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相称长时期以来确有人们惯于遵行的事实;其内容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性;现行法没有有关该项行为的规定,且与现行法基本原则没有抵触;需经国家承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多选)民法的渊源涉及()。A. 制定法B. 习惯法C. 判例法D. 自然法答案:AB解析: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体现形式。国内民法的渊源涉及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畴
9、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献,即制定法,还涉及习惯法。(二)民法的合用范畴1.时间上的合用范畴(1)民法的生效和失效。民法的生效时间分即时生效和之后生效两种状况。即时生效是指自民法规范发布之日起生效,如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公司法的决定,就是从发布之日起施行的(3月15日);之后生效指民法规范中指定于发布后通过一段时间生效,如民法通则于1986年4月12日颁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的失效时间重要有如下几种状况:新法直接规定废除旧法,如合同法第428条规定,该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同步废止;旧法的规定与新法的规定相
10、抵触的,则抵触部分失效;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规定宣布某些法律规范失效;在法院审判中,在对某一种案件可以合用两个以上的法律,而法律之间又互相冲突时,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以新法、后法为准。(2)民事法律规范的溯及力问题。国内民事法律规范贯彻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一般没有溯及力。但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的除外。2.空间上的合用范畴民法在空间上的合用范畴,是指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法律效力。国内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合用的空间范畴及于国内的领土、领空、领海,涉及国内驻外使馆、在国内领域外航行的国内船舶和飞行器。但是,某些区域民法规范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有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
11、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只合用于某一地区的,只在该地区有效,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合用于经济特区的民事法律规范;(2)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规、经济特区的民事法规合用于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内。?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A. 民法的生效时间B. 民法的溯及力C. 民法合用的地区范畴D. 民法的失效时间答案:C解析: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民法在多大的地区范畴内发生效力。3.对人的合用范畴民法对人的合用范畴,是指民法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国内民法合用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设立在中国的法人和其她组织。民法通则第8条第2款规定:“本法有关公民的规定,合用于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知,国内民法的合用范畴,还涉及在国内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四、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引意义和约束力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法律制度所特有的、并区别于其她法律部门的立法精神与灵魂,因而不同于所有法律部门所共有的原则,如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就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充足根据自己的内心意愿,设立、变更、终结民事法律关系。国
13、内民法中的自愿原则有如下含义:当事人有依法进行某种活动或者不进行某种活动的自由,她人无权干涉;当事人有选择行为相对人、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的自由;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互换的过程当中,当事人可以在不违背法律的状况下,自由为自己设定权利义务;当事人有权商定纠纷的解决条款,明确纠纷发生后的解决措施;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还可以自愿拟定解决合同纠纷的准据法。?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强买强卖”行为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是()。A. 平等原则B. 公序良俗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自愿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指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遵守自愿协商的原则,有权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
14、独立自主地建立和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并同步尊重对方的意愿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通则第4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强买强卖”违背了民法的自愿原则。故本题选D项。2.(单选)甲欲将一套邮票卖给乙,丙也想买,遂威胁甲。甲只得将该套邮票卖给丙。丙的行为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是()。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等价有偿原则答案:A解析: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足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
15、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引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规定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平原则在财产性质的民事活动中的体现,是指民事主体在实行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实行等价互换,获得一项权利应当向对方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免费占有、剥夺她方的财产,不得非法侵害她方的利益;在导致她方损害的时候,应当等价有偿。本题中丙用胁迫的方式与甲交易,违背了意思自治原则,即自愿原则。故本题选择A项。2.平等原则所谓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而不是经济实力或其她条件的
16、平等。其具体内容有:一方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不管其在民族、年龄、性别、文化限度、宗教信奉、经济实力等方面与否存在差别,也不管其政治地位的高下、精神的健全与否、与否有辨认能力。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任何组织、个人均不得限制或者剥夺任何公民的任何民事权利能力。另一方面,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同一民事关系,合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虽然是国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也必须受民法规范的约束,没有任何特权。民事法律关系的各方当事人都是平等的,在权利义务的分派上必须平等协商,不得以强凌弱,以上欺下,逼迫她方服从己方的意志。再次,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
17、法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时,都可以依法实行自力救济或者公力救济,规定她人承当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样,任何民事主体侵犯了她人的权利,都应当承当相应的民事责任。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应当合乎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司法机关在行使裁判权的时候,也应当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是来自道德的观念,倡导公平是社会道德的必然规定。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有: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当上要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民事主体合理承当民事责任,在一般状况下合用过错责任原则,责任与过错的限度相适应,双方对导致损失都没有过错的,按照公平责任原则合理分担损失;司法机关在解决民事纠纷时,应当考虑公平原则,使
18、裁判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公平合理,特别在缺少具体法律规定的状况下,裁判者更应当本着公平和正义的观念进行妥本地自由裁量。?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内民法基本原则的是()。A. 过错责任原则B. 推定过错原则C. 无过错责任原则D. 公平原则答案:D解析:A、B、C项为侵权责任法中的归责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所谓诚实信用原则,又称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去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步,诚信原则还规定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号称“帝王条款”,民法的许多具体制度
19、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甲知其新居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予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此例中,甲违背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答案:D解析: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去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本题中,甲故意隐瞒实情,实为歹意,违背了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5.严禁权利滥用原则所谓严禁权利滥用原则,指一切民事权利的行使均不得超过其合法界线,否则即构成权利的滥用,应当承当责任。权利的行使,原则上应当
20、根据权利人的自由意思,不受她人干涉。但是,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和范畴。如果权利的行使完全忽视她人和社会的利益,则违背了权利存在的宗旨。严禁权利滥用原则是诚信原则的固然内容。?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下列行为中,不违背严禁权利滥用原则的有()。A. 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B. 乙回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C. 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D. 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答案:B解析:A、C、D三项权利的行使均超过了合法界线,忽视她人和社会的利益,属于权利滥用行为。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所谓公共秩
21、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在国内现行法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善良风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涉及国内现行法上所称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公序良俗原则一方面是指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可以以公共秩序的一般规定和蔼良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另一方面是指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在法律规定局限性或不违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可以运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规定与善良风俗习惯解决纠纷。?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内民法基本原则的是()。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过错责任原则答案:D解析:D项为侵权责
22、任法中的归责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考纲知识精讲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性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性,同步它也有自己的具体特性:(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民法调节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后来,民事法律规范所拟定的抽象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便贯彻为约束当事人行为的具体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与其她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
23、关系。民法调节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决定了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她们互相独立、互不从属。同步,由于主体地位平等,决定了其权利义务一般也是对等的,一方在享有权利的同步,也要承当相应的义务。(3)民事法律关系重要是财产关系。民法以财产关系为重要调节对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也重要体现为财产关系。虽然民事法律关系也涉及人身关系,但其在数量上只是一小部分。(4)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民法调节对象的平等性和财产性,也表目前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责任以财产补偿为重要内容,惩罚性和非财产性责任不是重要的民事责任形式。(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
24、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或必要条件。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是由相应的要素构成的,否则民事法律关系便不存在,并且,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发生变化,民事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更。民事法律关系涉及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为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或简称为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当民事义务的人。作为民法中的主体有两个基本要件:客观存在和为法律所承认。在国内,可以成为民事主体的涉及:公民、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和合伙组织等。国家在某些场合也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甲和乙合伙开办一影楼,丙到该影楼冲洗照片
25、,并向影楼工作人员丁交付冲印费50元。该债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 甲和丙B. 乙和丙C. 丁和丙D. 影楼和丙答案:D解析:该题所指的债是合同之债,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影楼和丙。故选D。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当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重要涉及:(1)物。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可觉得人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可以被人支配与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2)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她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重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的一类行为(如运送货品、完毕工作等)。保管、运送、加工承揽、表演等合同关系的客
26、体是行为。(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发明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发明、文学作品等。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涉及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人身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除此之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被移转的债务)。?瘙嚔真题预测链接(单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A. 民事权利B. 民事义务C.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D.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答案:D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当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3.民
27、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当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内容是民法调节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直接体现。任何个人和组织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必然要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为实现某种权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也许性。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必要性。民事义务和民事权利同样,也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同样也体现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不同的是,民事义务体现了主体行为的必要性,而民事权利体现的是主体行为的也许性。(四)民事法律事实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
28、律事实是指依法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法律事实的种类繁多,根据事实与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事件是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事件可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其发生与人类的活动完全无关的事实,自然事件涉及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期间的通过、天然孳息的产生等;人为事件则是人的活动引起的,但是在民事法律效果中法律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内容(如:就罢工在民法上的意义而言,罢工工人的主观状态就不是民法关注的内容),即视为该事件中不存在人的意思。人为事件则涉及战争、罢工、动乱等。自然事件本是自然现象,只是因其
29、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才被列为法律事实,如人的死亡、地震等。死亡也许导致继承关系的发生;而地震将房屋震塌导致所有权的消灭,事前若投保,又导致保险补偿关系的发生。(2)行为。行为是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行为是法律要件中最常使用的法律事实。行为虽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但根据意志与否需要明确对外作出意思表达,行为又被划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此外,行政或司法行为,有时也会引起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如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可以引起一定的民事后果。3.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必须因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浮现才干发生。这些互相结合,共同引起某一民事
30、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事实构成。例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被继承人签订遗嘱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及被继承人死亡(事件)两个民事法律事实的浮现才干引起。二、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一)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畴,或者实行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也许性。简朴地说,就是权利主体对实行或不实行一定行为的选择权。在理解权利的概念时,要注意与权能和权限相辨别。其中,权能一般指权利的具体形式;而权限是法律准许当事人意思发挥作用的范畴。(二)民事权利的分类1.财产权和人身权根据民事权利与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
31、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涉及物权、债权、继承权,也涉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涉及人格权和身份权。2.支配权、祈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祈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支配权,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祈求权,指祈求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抗辩权,广义上是指对抗祈求权或否认她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就是指对抗祈求权的权利。形成权,指依权利人单方意思表达就能使权利发
32、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债权人提出祈求时,债务人根据特定事由提出对抗,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属于()。A. 支配权B. 形成权C. 抗辩权D. 祈求权答案:C解析:抗辩权是基于对祈求权的对抗而产生的,狭义上是指对抗祈求权的权利。2.(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权的是()。A. 知识产权B. 追认权C. 物权D. 债权答案:B解析: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单方意思表达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追认权、选择权、撤销权、解除权等都属于形成权。本题中追认权指本人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使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成为有效法律行为的权利,是通过单方意思的
33、表达作出。而物权、知识产权以及人身权等属于绝对权。债权属于相对权。故本题选择B项。3.绝对权和相对权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所及相对人的范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4.主权利和从权利根据两项互相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5.原权利和救济权根据互相间与否有派生关
34、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原权利为原有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救济权是由原权利派生的,为在原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时而发生的权利。6.既得权和期待权以民事权利与否已经获得为原则,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权利人已经获得且可以实现的权利。期待权是指将来有获得与实现的也许性的权利。期待权是当事人尚未获得,必须有一定的事实发生才干实现,重要涉及如下几种类型:(1)在所有权保存买卖中,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享有的期待利益。(2)在附期限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中,在条件尚未成就或期限尚未到来之前,一方就合同所产生的债权享有的期待利益。(3)保险合同受益人的权利。(4)
35、继承人的权利。如法定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法定继承人对遗产的期待;遗嘱成立之后,遗嘱继承人对遗嘱继承的财产享有的期待;遗赠抚养合同成立后抚养人对于用于遗赠的财产所有权的期待。三、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恢复受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用的救济措施。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指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私力救济,又称为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用多种合法手段来保护其权利。自我保护的方式重要有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两种。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又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用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扩大
36、。自卫行为有合法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祈求公力救济的状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的行为。?典型例题(多选)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A. 公力救济B. 私力救济C. 国家救济D. 律师救济答案:AB解析:C、D两项分别属于A、B两项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基本分类。四、民事义务的概念与分类(一)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义务的主线特性在于其约束性,即为满足权利人的需要,义务人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否则义务人就会承当相应的民事责任。义务的
37、范畴是由权利限定的,超过权利人权利限定的范畴,义务人就没有必须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义务。(二)民事义务的分类1.法定义务与商定义务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与商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直接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非由当事人商定的义务,如不得侵犯她人财物的义务。商定义务是指当事人自行商定的义务,如合同债务人的义务。2.积极义务与悲观义务根据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与悲观义务。积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交付财物的义务。悲观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不干涉所有权人行使权利的义务。3.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根据义务与义务
38、主体的关系,民事义务可分为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其她人承当的义务,如某特邀演员表演的义务。非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可将其移转给她人承当的义务,如归还欠款的义务。第三节自然人考纲知识精讲一、自然人概述(一)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获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本来民法上只有人的概念,即自然人,后来团队的法律地位被民法确认,产生了法人。为了区别人与法律拟制的“人”,遂浮现了“自然人”这一称谓。因此,自然人是与法人相相应的概念。(二)自然人的住所住所是自然人以久住的意思而常常居住的中心生活场合。自然人的住所只能有一种,根据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她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
39、为住所,常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常常居住地视为住所。自然人的住所可以与户籍登记地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不一致时,非户籍登记地的常常居住地,就是住所。根据民通意见第9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持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常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常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甲村公民孙某,将其户口从甲村迁出,欲落到乙村,尚未落到乙村,经朋友劝告,往深圳打工10个月,后因工地上浮现事故而受伤,被送往北京某大医院治疗已达1年零4个月。依法孙某应以()为住所地。A. 甲村B. 乙村C. 深圳D. 北京答案:A解析
40、:迁出但没迁入的仍以原住所地为准。2.(单选)甲户籍地为西安,被单位派至广州工作半年,后到北京买房并持续居住满2年,然后又到上海治病半年,则其住所地应为()。A. 西安B. 北京C. 上海D. 广州答案:B解析:一般状况下,住所地为户籍所在地;但是如果常常居住地不在户籍所在地,常常居住地则视为住所;所谓常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持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住院治疗的除外。3.(单选)常常居住地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地最后持续居住满()。A. 3个月以上的地方B. 6个月以上的地方C. 1年以上的地方D. 2年以上的地方答案: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
41、见中第4条的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重要营业地或者重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第5条规定:“公民的常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持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故本题选择C项。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性1.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获得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的法律根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2.特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如下法律特性:(1)统一性。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同步也涉及承当民
42、事义务的资格,因此,民事权利能力是两者的统一体。民法中可以享有权利的人,也即是可以承当义务的人,现代民法中没有只享有权利而不承当义务的人,也没有只承当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人。因此,任何民事主体,既可以享有权利,也必须承当义务。固然,在某一种具体法律关系中,某人也许只享有权利,而对方只承当义务。(2)平等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从事民事活动又是自然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民事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民法通则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权利不受民族、种族、性别、年龄、家庭出身、宗教信奉、职业、职务、教育限度、财产状况、精神健康状况等差
43、别影响而有所不同。现代文明社会以保障人的生存资格为第一要义,普遍地、无区别地赋予所有自然人以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的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任何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限制和剥夺。(3)广泛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仅具有平等性,并且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就是指自然人可以享有的多种民事权利的范畴,如人身权、财产权的范畴。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涉及了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广泛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内容,因此,自然人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自由从事多种民事行为,最充足地实现自己的利益。(4)不可转让性和不可抛弃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民事权
44、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是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转让民事权利能力,无异于抛弃自己的生命权。当事人自愿转让、抛弃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结国内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也是自然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自然人一旦出生,法律即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在自然人生存期间,其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不得被限制或剥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终结于死亡。死亡涉及生理死亡和宣布死亡。生理死亡的时间一般
45、以医院和有关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书上记载的时间为准。但是如果死亡证明书上记载的时间与公民死亡的真实时间有出入,应以事实为准。宣布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布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她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性1.概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
46、动的资格。2.特性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如下特性:(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一种独立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民法有关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对于自己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不得转让和放弃。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得被限制或被剥夺。(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既涉及自然人为合法行为的资格(独立地获得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也涉及自然人对自己实行的违法行为承当民事责任的资格(如因非法侵害她人利益而承当的损害补偿责任)。(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自然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即可以理智地解决事务。对此,
47、各国民法均以自然人的年龄作为判断其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原则,同步,自然人的精神状态与否正常,也是判断其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原则。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独立地实行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实行的一切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此外,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如果已经从事一定的职业,具有相对固定的经济收入,则法律觉得她们已经具有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及独立地解决个人事务的能力。因此,法律
48、特别赋予她们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助于满足这部分自然人的合法需要。但是,在认定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否应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时候,应当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她们必须有自己的劳动收入,如果她们仅仅拥有一定财产甚至巨额财产,也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是她们的收入必须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并达到一定数额,即可以维持本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只能独立实行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的能力。在国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涉及年满10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49、。对于该类活动的范畴的拟定,应从行为与本人生活有关联的限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方面予以考虑。根据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有效。3.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完全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原则上不能参与任何民事活动。在国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涉及未满10周岁的小朋友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涉及痴呆症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自己独立实行民事行为,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实行民事行为,只能由她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但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有效
50、。?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8岁的乙拍广告获得一笔收入,乙未经父母批准将该笔收入赠与好友丙。乙的行为()。A. 有效B. 无效C. 可撤销D. 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8岁孩子的赠与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乙的行为无效。2.(简答)简答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答案:略四、宣布失踪与宣布死亡(一)宣布失踪宣布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布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制度。1.宣布失踪的条件(1)有失踪的事实。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杳无音讯,下落不明。如果自然人因客观因素(如旅居海外)或主观因素(如畏罪潜逃)而与家人临时中断
51、联系,不构成民法上的失踪。(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民法通则第20条第1款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她为失踪人。”自然人因一般因素失踪的,其失踪时间应从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战争期间失踪的,其失踪时间应从战争结束之日起算。2.宣布失踪的程序(1)有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布失踪的申请。利害关系人是指与失踪人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涉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她与失踪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等。自然人失踪后来,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布其失踪,也可以不申请宣布其失踪。如无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
52、法院不得积极进行失踪宣布。有权申请自然人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没有先后顺序,只要其中有人提出申请,未申请的利害关系人虽然反对,也不影响人民法院对失踪申请案件的受理。(2)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失踪宣布。人民法院审理宣布失踪的案件,应按照国内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人民法院收到宣布失踪的申请后,应查清被申请宣布失踪的自然人的财产,指定临时管理人或采用诉讼保全措施,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示,公示期为3个月。公示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根据被申请宣布失踪的自然人失踪的事实与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布失踪的判决,同步,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或作出驳回申请的判决。3.宣布失踪的效力宣布失踪的后果是失踪人的财产依
53、法由她人代管。人民法院在宣布自然人失踪后来,应指定失踪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关系密切的其她亲属、朋友为其财产代管人。财产代管人享有代管权,有权保管和保护失踪人的财产,有权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债务和扶养费用等,有权以代管人身份行使失踪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及参与民事诉讼等。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应依法履行其代管职责,不得滥用代管权,歹意损害失踪人的利益。如果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侵犯失踪人的利益,代管人应承当相应的民事责任,人民法院也可根据其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撤换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被宣布失踪的人重新浮现或者确知其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撤销对她的失踪宣布。财产
54、代管人的代管权即归于消灭。?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几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她为失踪人?()A. 1年B. 2年C. 3年D. 5年答案:B解析:民法通则第20条第1款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她为失踪人。”故本题选B项。2.(论述)论述宣布失踪的概念、条件及效力。答案:略(二)宣布死亡宣布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布结束该自然人如下落不明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宣布死亡是生理死亡的对称,与生理死亡不同的是,宣布死亡是一种法律推定。1.宣布死亡的条件(1)受宣布人
55、失踪。与宣布失踪同样,须受宣布人离开住所或居所,杳无音讯,处在生死不明状态。(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即失踪人下落不明状态持续存在,而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期间。对此期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了两类:一般期间的时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因战争而下落不明的,则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该期间仅合用于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状况,如飞机失事等,期间的开始为意外事故发生之日。2.宣布死亡的程序(1)有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布死亡的申请。依民通意见第24、25条的规定,宣布死亡的申请人范畴与宣布失踪的申请人范畴完全相似,不同的是,宣布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
56、即顺序在前的申请人之申请权,有排她效力。第一顺序为配偶,如无配偶的,下一种顺序递增为第一顺序,依此类推;第二顺序为父母、子女;第三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最后一种顺序是其她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对于宣布死亡的申请人顺位,重要是为了优先保护配偶、父母和子女的身份利益、伦理利益和情感利益。申请人的顺序效力是,有在先顺序时排除在后顺序,同顺序人权利平等。(2)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进行死亡宣布。法院受理宣布死亡申请后,先要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示,公示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失踪人的寻找公示,公示期为3个月。公示期间届满,生死不明的事实得到确认后,由法院以判决方式宣布失踪人死亡。
57、判决宣布之日为被宣布人死亡的日期。3.宣布死亡的效力从形式上说,宣布死亡与自然死亡有同等的法律效果,但从生活层面说,宣布死亡毕竟是法律的推定,与事实不一定就完全相符,在法律效果上应当有区别看待。民通意见第36条第2款中规定,被宣布死亡人在自然死亡前实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布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据此,宣布死亡的法律效果在空间上仅及于被宣布死亡人住所地为中心的区域。如果被宣布死亡人事实上没有死亡,在其她地区活着,民事权利能力仍不消灭,并且民事活动也不受影响。而在被宣布死亡人的住所地为中心的区域,宣布死亡的效果等同于生理死亡,婚姻、监护等身份关系终结,财产作为遗
58、产被继承。4.死亡宣布的撤销死亡宣布的撤销是指被宣布死亡人重新浮现或被确知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撤销对她的死亡宣布。死亡宣布撤销制度,既着眼于本人及其亲属利益,又兼顾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死亡宣布撤销后,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不完全恢复原状。(1)死亡宣布撤销的法律要件。死亡宣布撤销的法律要件有三项:有被宣布死亡人存活的事实;有本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利害关系人范畴与宣布死亡申请人范畴相似,只是不受顺序限制;由人民法院判决撤销。(2)死亡宣布撤销的效力。死亡宣布撤销的效力是有溯及力的,但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法律对溯及力做了限制。在人身关系方面。配
59、偶尚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配偶已再婚的,再婚效力不受撤销宣布的影响,虽然再婚后又离婚的,原婚姻关系也不固然恢复;被撤销死亡宣布的人的子女在被宣布死亡期间被她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有效,被撤销死亡宣布的人仅以未经本人批准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批准的除外。在财产关系方面。因宣布死亡而继承、受遗赠或以其她方式获得遗产者,均应返还;返还原则应是原物及孳息一并返还;原物已被第三人善意获得时,则免除原物返还义务,代之以合适补偿。宣布死亡若系利害关系人隐瞒真相歹意所致,属于侵权行为,侵害人不仅要返还所获得的财产及孳息,还要负补偿责任。?瘙嚔真题预测链接1.(单选)张某
60、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其妻李某()。A. 只能申请宣布失踪B. 只能申请宣布死亡C. 只能先申请宣布失踪,再申请宣布死亡D. 既可以申请宣布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布死亡答案:D解析:民通意见第29条规定,宣布失踪不是宣布死亡的必经程序。公民下落不明,符合申请宣布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可以不经申请宣布失踪而直接申请宣布死亡。但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布失踪的,应当宣布失踪。本题“张某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的条件既符合申请宣布失踪的条件,也符合申请宣布死亡的条件,下落不明人的配偶(宣布死亡的第一顺序申请人,宣布失踪的申请人没有顺序限制)固然可以选择申请宣布失踪或者选择申请宣布死亡。可以先申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评聘职称述职报告(6篇)
- 护理核心制度解读与落实
- 艾滋病知识问答
- 提升数学解题力
- 品牌环保化转型
- 普通外科护理个案
- 绿色家居革新
- 供电局设备风险管理培训课件
- 中考数学复习第8章统计与概率第35课时概率课件
- 湖南工商大学《论孟导读》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 维修电工日巡检、修维记录表
- 菌糠的利用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中药学教案(64学时-田春雨)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9.1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21张PPT)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含13个附录)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公开课)
-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 《快乐的罗嗦》教学反思
- 国际金属材料对照表
- (完整版)非煤矿山开发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