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复习 (全套单元重点习题课件) 新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又何间焉()小惠未遍() 牺牲玉帛()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望其旗靡()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fgujinbinbzhshm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_(2)肉食者鄙_(3)望其旗靡_(4)公将驰之_(5)弗敢专也_(6)小信未孚_战胜。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倒下。驱车追赶。独自享有。使信服。3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_;今义:_。(2)弗敢加也古义:_;今义:_。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虚夸,夸大增加(3)可
2、以一战古义:_;今义: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_;今义:_。可以凭借表示可能或能够诚,诚实这里指诚心感情4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C“属”意为,相同,类似“属”意为,隶属,管辖“属”同“嘱”,嘱咐类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 何以战D信用实情攻打砍参与间或、偶然打仗(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我国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_,该书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怕_所作。(2)本文记叙的是齐国和鲁国
3、之间的_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写出两个即可)左传左丘明长勺一鼓作气、辙乱旗靡6文学常识填空。7名句填空。(1)曹刿坚持觐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3)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一、课文研读(1)小惠未遍_(2)小大之狱_(3)故克之_遍及、普遍。指诉讼事件。战胜。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
4、一明察,也必以诚心相对。我看见他们的战车留下的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下令去追击他们。诉讼事件。诚,诚实倒下追击10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鲁国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D根据课文可知,在曹刿心目中,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
5、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等回答即可。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课文中的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而材料中的赵王没有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导致了失败。12在我国,“勇”文化意蕴丰富,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勇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源流追踪】(1)“勇”为会意兼形声字,从甬从力,从字的起源来看,左像桶,右为力,力可举桶者为勇士。“知死不辟
6、,勇也。”(左传)这里的“勇”便是其本意_。“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此处“勇”可理解为_。果敢有胆量,勇猛(2)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勇”。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左传哀公十六年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本题考查“勇”字的含义以及所蕴含的道理,根据题意回答。只有站在坚守道义、坚持真理的立场上的“勇”才是真正的“勇”。【“勇”在践行】(3)宋史欧阳修传中载:“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见义勇为是我们中
7、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举办“中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的辩论赛,请你为正方辩手写一段辩词。(100字左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学生,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观,这样对长大后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善恶的人是很必要的。当然,鲁迅说过:“无谋之勇,非真勇也。”有勇,更应有谋。因此,我方认为,应当在弘扬有勇有谋精神的前提下,大力提倡“见义勇为”。1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个场景,注意详略得当。 (不少于300字)文笔的考查,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来写。片段练笔例文:说做就做,我拿起那一把水灵灵、绿油油的芹菜,先把芹菜叶择去了,芹菜的
8、叶子和其他蔬菜的叶子形状都不一样,它的叶子就像鸭的脚掌一样。妈妈一边和我择菜一边告诉我说:“芹菜的嫩叶是可以食用的,别浪费了。”择完了芹菜叶,第二步就是洗芹菜了,妈妈告诉我,芹菜洗一遍是不够的,要洗两三遍才可以,还要把它掰开来慢慢地洗。做完这些,我还要把芹菜切成段,把胡萝卜和肉切成丝。首先我切的是芹菜,一刀下去,只听“咔”的一声,芹菜就成了两厘米大小的段了。切胡萝卜的时候出了一点小状况,胡萝卜是圆的,我一切它就会滚来滚去,不过我找准时机一刀切下去,胡萝卜就被我切成了两半,这样就好切多了。最让我头痛的就是切肉了,肉摸上去软软的,都不怎么好抓住,不过我还是把它给切成丝了。下面就是炒芹菜的时候了。我
9、先开火把油倒进去,等油热了再把肉丝放下去炒,可是我一放肉下去,油就开始噼里啪啦地乱窜,吓得我连退几步哇哇乱叫,忙把火关小。等肉变颜色了,我就把芹菜胡萝卜都放了下去,继续翻炒,再加少许盐、料酒,再翻炒几下,一盘炒芹菜就出锅啦。21邹忌讽齐王纳谏A朝服衣冠(cho) 形貌昳丽(y)B窥镜而自视(ku) 孰视之(sh)C王之蔽甚矣(b) 期年之后(q)D暮寝而思之(qn) 谤讥于市朝(png)1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Bzhojb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_(2)明日徐公来_(3)今齐地方千里_(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6)期年之后_长
10、,这里指身高。次日,第二天。土地方圆。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指责。满一年。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 一项是()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A吾妻之美我者B闻寡人之耳者C朝服衣冠 D其一犬坐于前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完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用作动词,穿戴名词名词用作状语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C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D上书谏寡人者 事父母几谏D“谁”“仔细”“美丽”“早晨”“认为美”“朝见”“规劝5对句中“于”字的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欲有求于我也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以其无礼于晋 皆以美于徐公且贰于
11、楚也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A/ B/C/ D/对对对于比对,介词在到在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B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邹忌”和宾语“客”)C忌不自信。(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D王之蔽甚矣。(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6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7名句填空。(1)文中邹忌对齐威王分析自己的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_。(2)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_。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即可。8.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撰写了许多精妙的对联。请你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1)上联:邹忌比美谈国事下联:_(2)上联: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下联:_威王下令改过失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22陈涉世家1.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并释义。(1)辍耕之垄上()_(2)怅恨久之()_(3)苟富贵,无相忘()_(4)鸿鹄之志()_ (5)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 (6)置人所罾鱼腹中()_chu停止。chng惆怅。gu如果。hng h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jin私下。zng渔网,这里作动词,指用网捕。(7)藉第
13、令毋斩()_(8)忿恚尉()_(9)以数谏故()_(10)徇蕲以东()_ji即使、假若。fn hu使恼怒。shu屡次。xn招抚。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为天下唱C将军身被坚执锐 D藉第令毋斩D“適”同“谪”“唱”同“倡”“被”同“披”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_;今:_。 (2)等死,死国可乎古:_;今:_。逃跑死亡同样相
14、等(3)卒中往往语古:_;今:_。到处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是名词作动词,是“称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皆斩 B皆指目陈胜C夜篝火,狐鸣呼曰 D尉果笞广A名词用作状语,按照律法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神示意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即使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战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免于本来十分之六七难道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15、可乎?如今逃走(若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若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逃走同样7用原文句子填空。 (1)表明陈胜具有远大理想、非凡抱负的句子是“_”。 (2)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是“_”。 (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 (4)“_”一句表现了陈胜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即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课文研读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等死,死国可乎_(2)天下苦秦久矣_(3)固以怪之矣_为而死。苦于。本来。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皆次
16、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扶苏以数谏故 骑千余,卒数万人C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D会天大雨 会宾客大宴D动词,编次动词,军队驻扎副词,屡次数词,几形容词,正确连词,然而副词,适逢,恰巧遇到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第二天,戍卒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有所注意。屡次带领第二天到处11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词语概括。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找出恰当的词语。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陈胜
17、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D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C不是为了复兴秦国,而是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23出师表陟罚臧否() 夙夜忧叹()以遗陛下() 庶竭驽钝()猥自枉屈() 以彰其咎()中道崩c() 益州疲b()行阵和m() 恢hng()忠jin之路() 裨补qu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wizhswinji殂弊睦弘谏阙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18、)以光先帝遗德_(2)引喻失义_(3)以遗陛下_(4)悉以咨之_(5)猥自枉屈_(6)斟酌损益_(7)咨诹善道_(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发扬光大。适宜、恰当。给予。询问。辱。谦辞。损害。询问。确实,实在。3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_;今:_。(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_;今:_。(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_;今:_。时候秋季痛心、遗憾极端地憎恨或悔恨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4)由是感激古:_;今:_。(5)诚宜开张圣听古:_;今:_。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先帝称之曰
19、能 香远益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欲报之于陛下也每与臣论此事 告之于帝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能够A.C.B.D.才能,有才能的人好处更,越评判谈论,议论介词,给,向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以光先帝遗德C恢弘志士之气D攘除奸凶A势弱力衰名词作动词发扬,弘扬名词作动词振奋奸臣,汉奸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2)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
20、的原因是:_。(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出惊天伟业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前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_”就是最好的证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本题考查对课文字词、语句及内容的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一、课文研读A躬耕于南阳 皆以美于徐工B受任于败军之际 乃记之而去C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动心忍性D后值倾覆 春宵一刻值千金C在比助词,的代词,代指游小石潭这件事遇到价值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乱世中
21、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在兵败危难的时候,我接受重任奉行使命。在中10选文第一段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用意何在?谈谈你的理解。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本题考查课文语句、词义的意思,以及结合你对上下文的理解。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作者分别回忆了与先帝之间“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事。B作者出师之前向后主刘禅陈述这些,表达了作者欲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及兴复汉室的决心。C选文第二段用一个“今”字由回顾过去自然说到现在,“当”后的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此次“出师”的战略目标。D选文末句为这两段的补笔,作者意在出师前交代后主刘禅一定要
22、听从攸之等人的言语,切不可自行其是。C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24诗词曲五首松柏冢() 舂谷()瀚海() 风掣()风飘絮() 踌躇()()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xzhngchnghnchchuch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松柏冢累累_(2)舂谷持作饭_(3)将军角弓不得控_(4)瀚海阑干百丈冰_(5)坐断东南战未休_(6)零丁洋里叹零丁_众多的样子。拿着。拉开(弓弦)。纵横交错的样子。占据。孤苦无依的样子。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23、做了土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D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作者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B运用了设问的修辞5文学常识填空。(1)“高岑”是_、_的并称,他们是唐代_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
24、戍边将士生活为主。(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_,“南乡子”是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高适岑参稼轩词编年笺注词牌名题目边塞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词的一些基本常识。6按要求默写填空。(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坐断东南战未休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手法描写边塞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_。(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25、路( 一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一、课文研读7这首诗选自_,写了从军征战的时间之久,从表达方式看属于_诗。本题考查对本课诗词内容的理解。乐府诗集叙事8对本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C最后两句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等待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景象。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C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
26、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本题考查对这首诗语句及词义的理解。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10“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本题考查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年代来回答。中原地区。11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开放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于仅占据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
27、备抗衡,连曹操也赞叹、佩服他。1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本题考查对诗词意思的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回答。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率领军队,代表南宋人民发出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四) 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D采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对全诗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15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的兴亡的?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新疆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校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四川内江市隆昌市妇女联合会见习岗位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耐热环氧树指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中医饮食保健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宝鸡一中学2025年初三第三次模拟练习英语试题含答案
- 南京工业大学《护理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朝阳人大附朝阳分校2025年初三下期末联考(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结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沼气发电项目建议书
- 大学物理上总复习课件
-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课件
- 施工进场通知书
-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课件
- 幼儿园小班科学艺术:《欢乐的小芽儿》 课件
- 子宫肌瘤课件PPT(共38张PPT)
- 汉字的五行属性与三才五格计算方法
- 唐山高科总部大厦幕墙工程幕墙招标技术评估总结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全套课件(完整版)
- 机电经典安装工程相册图解PPT8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