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环境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环境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地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Geoscience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生态学教 材:赵烨主编,环境地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环境地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规律。人-地系统就是由人类和地理环境构成的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下进入地壳深处,上进入近地空间,所以广义地说,人-地系统是人类

2、和地球共同构成的系统。因此,环境地学同地理学和地质学在研究对象方面有共同性,但前者尤侧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程一方面注重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论述,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主要环境地学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人类影响的阐述,将人-地系统分解为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智慧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时空分异规律;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物质循环等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前景,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球学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接受基本训练,并了解

3、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地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交叉学科的思路与途径,为今后在生态、地理、环境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 环境地学总论(1学时)(1)掌握环境地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熟悉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3)了解环境与环境问题。重点:环境地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2章 地球环境系统(3学时)(1)掌握地球环境系统中及其演化规律;(2)掌握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3)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状况、地月系统及其运动;(4)了解地球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规律。重点: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演化特点;太阳系基本状况、地球公转自转的特点及意义。难

4、点:地球公转自转的特点及意义。第3章 大气圈子系统(4学时)(1)掌握大气圈的物质组成与结构、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2)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规律;(3)掌握天气与气候系统的关系;(4)熟悉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方式和后果。重点:大气圈的基本结构及运动形式;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方式和后果。难点: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规律。第4章 水圈子系统(3学时)(1)掌握水圈中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规律;(2)了解湿地、海洋、冰冻圈的基本特点;(3)熟悉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方式及后果。重点:水圈物质组成及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方式及后果。难点:水圈中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规律。第5章 岩石圈子系统(

5、3学时)(1)掌握岩石圈的概况、组成;(2)了解岩石圈的运动与演化历史;(3)熟悉岩石圈的形态特点;(4)掌握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方式及后果。重点:岩石圈的运动与演化,岩石圈的形态特点。难点:岩石圈的运动与演化。第6章 土壤圈子系统(3学时)(1)掌握土壤和土壤圈的概念及特征;(2)了解土壤矿物、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土壤流体的组分及特点;(3)初步了解土壤发生过程与土壤分类;(4)掌握人类活动对土壤圈的影响方式及后果。重点:土壤中主要成分及特点。难点:人类活动对土壤圈的影响。第7章 生物圈子系统(3学时)(1)掌握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其空间结构特点;(2)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关系;(3)

6、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方式及后果。重点:生物圈的组成及特点。难点: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第8章 智慧圈子系统(3学时)(1)熟悉智慧圈及其发展演化特点;(2)熟悉农业、工业、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以及产生的后果;(3)了解采掘业、交通业、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4)掌握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重点: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难点:采掘业、交通业、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9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资源(3学时)(1)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及特征;(2)熟悉土地、水、生物资源的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3)了解生物、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的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

7、影响;重点:自然资源的类型及特点;难点:生物、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的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第10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灾害(3学时)(1)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环境影响;(2)熟悉地质、气象、水文灾害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3)了解土壤、生物、海洋灾害及其环境影响;(4)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征。重点:地质、气象、水文灾害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难点:地质、气象、水文灾害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第11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学时)(1)掌握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及特点;(2)掌握碳、氮、磷循环的过程及其环境效益;(3)了解硫和微量营养元素循环的过程;(4)熟悉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重点:碳、氮、磷循环的过程及其环境效益。难点:碳、氮、磷循环的过程及其环境效益;第12章 环境地学调查技术与方法(1学时)(1)掌握环境地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2)熟悉环境监测与环境制图的基本方法;(3)掌握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环境地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难点:环境地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四、课程考核(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