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安全)技术规范试题_第1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安全)技术规范试题_第2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安全)技术规范试题_第3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安全)技术规范试题_第4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安全)技术规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应急响应B、应急启动C、应急救援D、应急演习一、单选题1、根据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划分开挖深度大于(A)m的基坑工程和设计使用年限超过()年的基坑工程为一级基坑。(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0.1)A、15,2B、10,3C、10,2D、15,32、基坑现场勘查和环境调查时,勘查与调查范围应超过基坑开挖边线之外,且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A)倍。(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2.1)A、2B、3C、4D、53、对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分布有地下管网的基坑工程,宜采用(C)为主的勘查方法。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

2、3,4.2.2)A、钻探B、坑探C、物探D、触探4、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应与(B)同步编制。(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2.1)A、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B、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基坑技术交底5、危险源分析根据危险程度和发生的频率,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C)。(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3.1)A、特大危险源B、较大危险源C、一般危险源D、可控危险源6、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应采用(D),并应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中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和补充。(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3.4

3、)A、因果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数据分析法D、动态分析方法7、深基坑施工时坑外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过快引起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沉降速率超过警戒值,应调整抽水速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或采用(A)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A、回灌B、坑外灌水C、坑内加载D、支护加固8、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超过(B),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撤离人员,待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施工。(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A、极限值B、报警值C、标准值D、设计值9、应急响应应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抢险准备、信息

4、报告(B)和应急终止四个程序统一执行。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5.1)10、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施工,施工单位应采用(C)配合设计单位采用动态设计法,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预防风险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1.5)A、分段施工法B、平行施工法C、信息施工法D、分层施工法11、土钉墙支护施工时,上一层土钉墙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或间隔不小于(C)h后开挖下一层土方。(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2.1)A、12B、24C、48D、7212、土钉墙支护应采用孔底注浆施工,严禁采用(A)。建筑深基坑

5、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2.2)A、孔口重力式注浆B、底部注浆C、钻孔注浆D、打入注浆13、水泥土搅拌桩搭接施工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B)h;当超过24h时,搭接施工时应放慢搅拌速度。(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3.6)A、12B、24C、36D、7214、地下连续梁钢筋笼吊装施工,起重机械在吊钢筋笼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B),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4.4)A、60%B、70%C、80%D、90%15、地下连续墙预制墙段叠放层数不宜超过(

6、A)层,上下层垫块应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4.5)A、3B、4C、5D、616、当采用人工挖孔方法进行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施工时,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B)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装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1)A、8B、10C、12D、1517、施工安全等级为(A)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0.3)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8、

7、围护结构(B),可采用坑内引流、封堵或坑外快速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漏;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再进行处理。(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A、流沙B、渗水C、管涌D、倒塌19、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施工时,挖出的土石方应技术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B)范围内。(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1)A、0.5mB、1mC、1.5mD、2m20、以下选项,可采用泥浆护壁的工艺施工灌浆(A)(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6)A、2B、3C、4D、5A、水泥土搅拌桩B、注浆法C、冻结法D、钻孔咬合桩A、砂性土

8、B、地下水位较低C、湿陷性土层D、既有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21、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当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坡道稳定,坡道坡度不应大于(B),坡道宽度应满足行车要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2)TOC o 1-5 h zA、1:6B、1:7C、1:8D、1:922、放坡开挖的基坑,坡面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或现浇钢筋混凝土覆盖,现浇混凝土可采用钢板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B)。(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1)A、C15B、C20C、C25D、C

9、3023、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距离宜为200mm500mm,每层分段长度不应大于(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3)A、10B、20C、30D、4024、由内支撑的基坑开挖施工,挖土机械不应停留在水平支撑上方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当在支撑上部行走时,应在支撑上方回填不少于(A)mm厚的土层,并应采取铺设路基箱的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2)A、300B、400C、500D、60025、当冻土爆破开挖深度大于(C)m时,应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厚度可根据钻爆机具性能及人员操作

10、难度确定。(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4)A、0.5B、0.8C、1.0D、1.526、可能发生冻胀的基坑宜采用(AC)施工。(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3.1)A、内力支撑B、土层锚杆C、逆作法D、沉井27、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作为局部截水帷幕时,应采用复喷工艺,喷浆下沉或提升速度不应大于(B)mm/min。(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3.1)A、50B、100C、150D、20028、二级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质量检查内容为混凝土强度和(B)。(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

11、2013,10.2.2)A、墙深B、接头渗水C、墙身完整性D、墙顶标咼29、当狭长形基坑暗挖时,宜采用分层分段开挖方法,分段长度不宜大于(A)米。(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4)A、25B、30C、35D、4030、截水帷幕采用(C)施工应具有可靠稳定的电源和预备电源。(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3.6)31、在粉性土和砂土中施工水泥截水帷幕,宜采用合适的(A),降低截水帷幕渗透系数。(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1.12)A、添加剂B、石灰膏C、细沙D、膨胀剂32、板桩围护墙桩锤在施打过程中,监视

12、距离不宜小于(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6.1)TOC o 1-5 h zA、3B、4C、5D、633、地下水与地表水控制中,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于地下结构外侧,距离坡脚不宜小于(A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2.1)A、0.5B、0.3C、0.5D、1.034、地下水与地表水控制中,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计算确定,排水沟底宽度不宜小于(C)m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2.2)A、100B、200C、300D、40035、土石方开挖中,当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

13、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地下水宜在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D)m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1.2.6)A、9001100B、8001100C、9001000D、800100036、在土钉注浆完成后,应至少间隔(D)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3)A、12hB、24hC、36hD、48h37、沉井施工(C)对周边的土质造成变形影响,当周边变形控制较严时,()采用沉井。(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8.1)A、不会应当B、不会必须C、会不宜D、会不能38、护坡坡面应设

14、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当无设计要求时,可采用(B)。(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1)A、1.2m2.5mB、1.5m3mC、2.0m2.5mD、3m5m39、施工现场平面、竖向布置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C)。(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0.2.4)重车行驶区域;大型施工机械停靠点;塔吊位置;堆载位置及堆载大小;出土坡道、出土口位置。A、B、C、D、40、基坑安全中,对膨胀性土及冻土的坡面和坡顶(B)m以内应采取防水及防冻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1.2.1)A、10m-30mB、20m-

15、40mC、30m-50mD、20m-50mA、1/2B、1/3C、1/4D、1/54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1)A、5mB、6mC、7mD、8m4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3)A、涉及方B、勘探方C、建设方D、施工方43、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又重大变更时,(A)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8)A、监测单位B、施工单位C

16、、监理单位D、设计单位44、三级基坑工程(C)用仪器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2.1)A、应B、不需C、宜D、可45、基坑整改施工期内,(B)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3.1)A、每周B、每天C、每时D、每月46、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A)为主。(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3.3)A、目测B、量尺C、放大镜D、锤47、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B)应布置监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

17、2)A、中部、端部B、中部、阳角C、端部、阳角D、端部、阴角48、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不宜大于20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2)A、10m-50mB、15m-50mC、20m-50mD、25m-50m49、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2)A、0.5倍B、1倍C、1.5倍D、2倍50、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A、

18、1m-3mB、2m-4mC、3m-5mD、4m-6m51、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B)部位或支撑的端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5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B)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A、2B、3C、4D、553、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少于总根数的(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5)A、5%B、10%C、15%D、20%54、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A)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19、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6)A、3根B、4根C、5根D、6根55、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A),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6)A、1-3%B、1%C、1%D、3%56、基坑底部同一剖面隆起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宜少于(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8)A、2B、3C、4D、557、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在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A)个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9)A、2B、3C、4D、55

20、8、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按土层封闭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图的(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9)A、中部B、上部C、下部D、边部59、下列不属于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的部位(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0)A、受力B、变形较大C、代表性D、土质条件变化较小60、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A、上部B、下部C、周边拐角处D、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61、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

21、布置在基坑中央和(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A、上部B、下部C、周边拐角处D、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6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A、总平面布置图B、环境调查报告C、勘察报告D、基坑设计文件A、变化速度B、时间C、变化速率D、位移6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A、1m-3mB、2m-4mC、3m-5m

22、D、4m-6m64、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B)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A、1mB、2mC、3mD、4m65、建(构)筑物的每一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设(B)组,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宜设置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3.6)A、1B、2C、3D、466、地下管线监测点不根据管线(D)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3.7)A、年份B、类型C、尺寸D、品牌67、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C)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建筑基坑工程监

23、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1.2)A、1B、2C、3D、468、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2.2)A、0.1mmB、0.2mmC、0.3mmD、0.5mm69、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4.2)A、0.15mm/mB、0.2mm/mC、0.25mm/mD、0.3mm/m70、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6.4)A、0.1m

24、mB、0.2mmC、0.5mmD、1mm71、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10.2)A、10mmB、15mmC、20mmD、25mm7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0.3)A、1次/1dB、1次/2dC、2次/1dD、3次/1d73、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有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C)共同控制。(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0.3)7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25、50497-2009)&0.4)A、10mm-15mmB、15mm-25mmC、25mm-30mmD、30mm-35mm7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B)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0.4)A、1-5mm/dB、5-10mm/dC、10-15mm/dD、15-20mm/d76、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A、250mmB、500mmC、750mmD、1000mm77、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B)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

26、.0.5)A、250mm/dB、500mm/dC、750mm/dD、1000mm/d78、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A、4mmB、6mmC、8mmD、10mm79、刚性压力管道位移变化速率超过(A)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A、1-3mm/dB、3-5mm/dC、5-10mm/dD、10-15mm/d80、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0.7)A、工程概况B、监测项目C、监测点布置D、总结报

27、告二、多选题1、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有(ABC)。(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0.2)A、基坑环境调查报告B、基坑支护和降水设计图C、基坑安全监测方案D、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2、基坑工程现场勘查与环境调查应在已有的(CD)基础上,根据工程条件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初步判定需补充查明的地下埋藏物及周边环境条件。(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1.1)3、基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中危险源分析包含(ABCD)的危险源分析。(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2.2)A、基坑工程本体安全B、周边环境安全C、施工设备D、人

28、员生命财产安全4、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包含(ABD)。(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2.2)A、信息报告B、先期处理C、应急救援D、应急启动5、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下列(AB)为重大危险源。(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3.2)A、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的B、邻水的基坑C、基坑侧壁存在震动荷载D、台风致使施工用电中断,降排水系统失效6、深基坑施工发现坑底隆起变形过大时,应采取(ABCD)等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A、坑内加载反压B、调整分区C、分步开挖D、及时浇筑快硬混凝土垫

29、层7、深基坑开挖底面出现流砂、管涌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施工,根据情况采取(ACD)等方式进行处理。(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A、回填B、加快抽水速度C、降水法降低水头差D、设置反滤层封堵流土点8、重力式水泥土墙应通过试验性施工,并应通过调整搅拌桩机的(ABC)等施工参数,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3.1)A、提升(下沉)速度B、喷浆量以及喷浆C、喷气压力D、搅拌桩机位置9、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通过(ABC),控制降水影响范围,在保证地下水位降深达到要求时减少抽水量。(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

30、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5.3)A、调整降水井数量B、调整降水井间距C、水泵设置深度D、水泵设置数量10、膨胀岩土基坑工程稳定验算应根据(AB)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进行折减。(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2.1)A、岩土含水量变化B、膨胀岩土的胀缩力C、岩土的坚硬度D、基坑的坡度11、深基坑施工监测包括以下(ABC)内容。(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0.3.3)A、基坑周边地面沉降B、周边建筑物、地面裂缝C、支护结构裂纹D、施工气候12、下列(ABCD)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7)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B、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D、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13、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ABCD)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