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河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根据国家林业局 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林护发 200555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 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 2011 187 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 和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提高全省自然保护区科 研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一致性、可比性,结合我省自然 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目的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植物的监测,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和动态信 息,揭示关键物种、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机 制,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
2、施提供科学依 据,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二、术语和定义(一)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二)优势种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植物种。(三)物候期 指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 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四)多度 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 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中。(五)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六)频度 是指某种植物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七)物种多样性指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三、监测对象选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
3、物为监测 对象。气象、水文等要素根据各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四、监测的主要内容、指标和方法(一)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1)监测对象森林各保护区选取 3-5 块具代表性的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监测。群落内监测对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丛群落监测 对象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 草本群落监测对象仅为草本层植物。(2)监测内容和指标 乔木层:植物种类、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 灌木层:植物种类、多度、平均高度、盖度。草本层:植物种类、多度(丛) 、平均高度、盖度。( 3)监测方法 采用样方法进行监测,按操作性强、干扰少、易维护的原则 选择 3-5 块 1 公顷 (100m
4、100m)的样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监测样方数量均为 25 个,乔木样方为 20m20m,灌木样方 5m5m, 草本样方为 1m1m;灌木样方设置在乔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在 这 5 个乔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各设置 1 个灌木样方;草本样方设 置在灌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在这 5 个灌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各 设置 1 个草本样方。乔木监测时进行每木检尺并在胸径上方30.0 处挂牌和编号,起测胸径径级为 1.0 (离地面 1.3m),胸径小于 1.0cm、高 度大于 0.25m 的乔木植物种随灌木层监测,高度低于 0.25m 的乔 木植物种随草本层监测在每个 55m 的作业单元内对乔木个体进行定位
5、, 以作业单 元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 侧边为坐标系纵轴, 底边为坐标系横 轴。监测时间为 9-10 月份,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 按乔 木 5 年 1 次、灌木 3 年 1 次、草本 1 年 1 次的频度进行监测。填 写森林类型监测表(附表 1-1,1-2)。植被监测(1)监测内容和指标 森林起源、年龄、优势树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乔木的胸 径、树高、郁闭度,灌木和草本的平均高度、多度、盖度。(2)监测方法20m20m,灌木样方为各自然保护区根据区内植被情况,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包 含各功能区) ,充分考虑可行性等因素, 沿选定区域的南北坡 (或 东西坡)各设定 1 条监测样线,以
6、最短距离穿越最多植被类型和 较易行走为原则,其长度一般在 3 5km。在监测样线上从最高点 开始每 200m 海拔设置一个方形样地, 200m 处即为样地西南角, 并对样方四角定桩标记,乔木样方为5m5m,草本样方为 1m1m,分别进行调查。监测时间为 9-10 月份,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 按乔 木 3 年 1 次、灌木 2 年 1 次、草本 1 年 1 次的频度进行监测。填 写森林类型监测表(附表 2-1,2-2)。重点植物与生境状况监测(1)监测内容和指标 重点植物:年龄、起源、数量、乔木平均胸径、平均高度、 郁闭度,灌草的平均高度、盖度。生境:地形,地貌,海拔,坡向,坡位,土壤种
7、类、厚度、PH 值,群落年龄、起源,平均胸径,平均高度,郁闭度,盖度等。(2)监测方法各自然保护区选择 3-5 种重点植物相对集中分布区设置监测 样地,每种植物设置正方形样地 3-5 个,大小为 20m20m。监测 时间为每年 9-10 月份,并填写重点植物监测表(附表 3-1、3-2) 和重点植物生境监测表(附表 3-3 )。主要动物监测(1)监测内容和指标兽类:数量,年龄结构,成体雌雄比例鸟类:种类,数量。生境:活动区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 人类活动:工程建设、农事耕作、放牧、盗伐、采矿、采沙、 建场(厂)、旅游等( 2)监测方法各保护区选择 1-3 种主要野生动物作为监测对象, 具体监
8、测方 法参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方法和鸟类监测方法, 兽类每年冬季监测 1 次、候鸟迁徙期每周监测 1 次、稳定期每月 1 次,留鸟每年春、夏、秋、冬季各调查 1次、繁殖期每半月 1 次, 填写监测表(附表 9-1、9-2、 9-3,附表 10)。(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监测(1)监测内容和指标灌木层:植物种类、数量(丛) 、平均高度、盖度。草本层:植物种类、数量(丛) 、盖度。( 2)监测方法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样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湿地区域内(常年积水型水深小于 2m、季节积水与土壤常年过湿型和季节性积水与土壤季节性过湿型湿地)随机设置 10 个样方,并对样方 四角定桩
9、标记,灌木样方为 2m2m,草本样方为 1m1m。每年 5 月、10 月各调查一次,并填写湿地类型植物多样性监测表(附表 4)。重点鸟类及栖息地监测(1)监测内容 在重点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集中分布区每年定期 调查、重点统计 1-3 种鸟类数量, 并调查鸟类迁入和迁出的时间以 及栖息期,了解重点鸟类的最适栖息生境。结合重点鸟类监测和 各保护站点的日常巡护观察, 记录统计保护区内所有鸟类的种类。(2)监测指标鸟 类:种类、数量。 栖息地:面积、周边植被状况、周边地貌状况、人类活动状 况(重大环境改变) 。(3)监测方法 各自然保护区首先确定本区需要监测的重点鸟类种类,在其集中分布区域进行
10、监测, 设置监测点 3-5 个。候鸟监测在其迁徙期 前两周开始,每周监测一次;留鸟繁殖期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时 间选择 晴朗无风的 清晨或傍晚进行 。鸟类数量低于 300 只时,采 用精确计数法调查,可借用计数器计数;水鸟数量大于300 只时,采用估算法,即 “集团统计法 ”调查。集团统计法是将鸟类分成若 干小集团,每个集团可以为 10 只、20 只或 50只(根据种群大小 而定),根据集团数推算水鸟的总数。填写重点水鸟监测表(附表 5)。重点鸟类栖息地监测主要调查以鸟类分布区中心点为圆心, 半径 1000 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情况。地 形地貌可分为丘陵、水面、滩涂和孤岛等。
11、候鸟在迁徙期的中后 期调查一次,留鸟在繁殖期的中后期调查一次。填写重点鸟类栖 息地监测表(附表 6)。湿地鸟类种类数量监测方法: 在对重点鸟类进行监测的同时, 调查其它所有鸟类的种类,并根据各保护站点日常巡护观察到的 鸟类种类记录,年终汇总统计保护区所有鸟类种类,填写鸟类种 类监测汇总表(附表 7)(三)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野生猕猴和大型兽类种群动态及其活动区域监测(1)主要内容 野生猕猴和大型兽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金钱豹、林 麝等)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活动区域面积以及人类 活动状况等。2)监测指标指标类别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度野生猕猴种群数量只每年 2 次(3 月和 1
12、2月)年龄结构成体( 5 岁以上)、亚 成体( 2-4 岁)、幼体( 2 岁以下)雌雄比例健康状况活动区域面积K每年 1次(12 月)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类型群落调查每年 1 次,采食植物调查每 年 4 次( 3、 6、 9、12 月)人类活动状况每年 4 次(3、6、9、12 月)注:健康状况分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3)监测方法野生猕猴监测方法:根据历年巡护情况,随机选择35 群没 有进行人工定期投食的野生猕猴及其活动区域作为监测对象,监 测种群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5 公里。分别填写野生猕猴种群监测表 (附表 8-1)、野生猕猴活动区域监测表(附表 8-2)、野生猕猴采 食植物监测表(附表 8
13、-3)。大型兽类监测方法: 选择 1-3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采用 目击和痕迹调查法估算区域内数量和活动情况,调查其活动区域 的地貌、植被等环境条件。一是在巡护时发现有兽类留下的足迹、 粪便、体毛等痕迹,及时通知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判断,并拍 照存档;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特别是对目击到兽类的群众调查。 填写痕迹监测调查表 (附表 9-1)、目击现场监测调查表 (附表 9-2) 和兽类监测汇总表(附表 9-3)。2.鸟类及其栖息地监测(1)监测内容 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进行长期固定监测,了解这些鸟类 在本地区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栖息环境。对非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鸟类只进行鸟类种类监测。(2
14、)监测指标鸟 类:种类、数量、栖息地:地形特征、主要生境、人类活动。(3)监测方法 采取固定距离样线法进行调查,监测的主要对象为样带内所 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对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只进行鸟类种 类记录。具体方法如下:确定自然保护区内的监测样线数抽样强度为每 1 万公顷布设 1 条监测样线,不足两条样线的 按两条样线设置, 其长度根据地形控制在 3 5km,宽度山区 50m, 平原地区和视野开阔的地区(农田网络附近) 100m。样线的走向 则根据实际地形而定。两样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监测样线的起点、各重要拐点、终点的地理坐标,用标记物(红色油 漆或有色布带等)标记。人员数量每一外业
15、工作组至少 3 名调查人员。沿样带中心行走, 1 人负 责记录, 2 人各负责观察一边。监测时间留鸟的监测时间为繁殖期和越冬期( 9 月下旬至 12月上旬), 频度为每月调查两次。候鸟(冬候鸟、夏候鸟)的调查时间为迁 徙期,每周调查一次。每次的调查最佳时间为晴朗无风清晨和傍 晚。调查方法调查行进速度一般为 2km/h 左右。对样带内栖息的所有国家 重点保护鸟类记录种类、数量和生境,繁殖期调查时听到或看到 单只成体、一窝卵或雏鸟应记作一对,对飞翔的鸟只记录从前向 后飞的数量。填写鸟类监测调查表(附表 10)和保护区鸟类种类 汇总表(附表 7)。重点植物监测各保护区选择 1-3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6、,具体参照森林类型重 点植物监测方法。五、具体要求(一)监测工作以各保护区为单位进行,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黄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管理局(管理处、站)为单位。各监测单位要依据本方案结合 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以省辖市为单位报林业厅保护处备案。(二)各有关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将自然保护区监测工作列 入工作计划,切实加强领导,推动自然保护区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并于每年年底将各自然保护区年度监测报告和工作总结上 报省林业厅保护处。附表 1-1乔木层植物每木调查记录表地点: 植物群落名称: 样方号: 样方大小: 总盖度:调查日期: 调查人: 记录人 :序号样方号标
17、牌号中文名胸径 (cm)坐标 (m)高度(m)冠幅 (mm)枝下高mxy附表 1-2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种类组成调查记录表地点:植物群落名称:样方号:样方大小:总盖度: #调查日期:调查人:记录人 : 序号样方号中文名株数(丛数)或多度*平均高度 (cm)盖度(%)附表 1-3草地植物种类组成调查记录表地点: 植物群落名称: 样方号: 样方大小: 总盖度: 调查日期: 调查人: 记录人 :序号样方号中文名株数(丛数)或多度平均高度(cm)盖度(%)附表 2-1森林类型乔木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线号样方号小地名GPS/海拔(m)森林起源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土壤厚度ph
18、名称数量胸径(cm)树高(m)胸径(cm)树高( m)监测人:监测时间 监测人:监测时间: 附表 2-2森林类型灌木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线号样方号 小 地 名GPS/海拔(m)森林起源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土壤厚度ph名称数量(丛)平均高度( m)盖度附表 2-3森林类型草本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线号样方号 小 地 名GPS/海拔(m)森林起源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土壤厚度ph名称数量(丛或株)盖度附表 3-1重点植物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线号样方号小地名GPS/海拔(m)森林起源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
19、土壤厚度ph株数平均高度( m)平均胸径(cm)生长状况概述序号胸径( cm)树高( m)冠幅( m) 监测人:监测时间: 附表 3-2重点植物生境调查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小地名GPS/地形地貌海拔( m)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土壤厚度( cm)ph植物名称起源数量盖度( %)平均胸径 (cm)平均高度 (m)调查人:调查时间:附表 4湿地类型植物多样性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线号样方号 小 地 名GPS/海拔(m)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种类土壤厚度ph灌木名称数量(丛)平均高度( m)盖度草本名称数量(丛或株)盖度监测人: 监测时间:附表 5重点鸟类监测表自然保护区名称小地名GPS/监测日期时
20、间监测人数量气温备注附表 6重点鸟类栖息地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小地名动物分布区面积(hm2)GPS/地类陆地面积( hm2)方位地貌类型海拔区间( m)水面面积( hm2)方位平均水深(m)最大水深 (m)植被乔木主要树种面积(hm2)平均高度 (m)郁闭度灌木主要种类面积(hm2)平均高度 (m)情况郁闭度农作物、草地主要种类面积( hm2)水生植物主要种类面积( hm2)人类活动概述监测日期:监测人:附表 7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汇总表序号名称保护级别停留期备注注:保护级别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省重点和国家一般保护;停留期是指该种鸟类在监测地从迁入到迁出的时间段。监测人:监测日期: #
21、监测人:监测日期: 监测人:监测时间: 附表 8-1野生猕猴种群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GPS /小地名种群编号幼仔数量种群数量亚成体数量雌体数量成体数量雄体数量幼仔、亚成体、成体 比例雌雄比例伤残幼体数量亚成体数量成体数量病体幼体数量亚成体数量成体数量病体特征描述病因检查结果及防 治措施注:巡护中如发现有传染性疾病流行,随发生随调查,并增加调查频度(每周调查 1 次)附表 8-2野生猕猴活动区域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中心点 GPS/种群编号小地名活动区域面积( K )东西长(KM )南北长(KM )环境因子地形地貌海拔区间(m)坡向坡度坡位气象因子年降雨量(mm)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
22、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雪天数植物群落树龄( a)起源平均树高( m)平均胸径(cm)密度 (株/hm2)郁闭度 植物种类树种组成林下植被总盖 度(%)人类活 动状况3月6月9月12月监测人: 监测日期 :附表 8-3猕猴采食植物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种群编号小地名GPS/采食植物名称面积类型平均高度(m)采食部位采食季节可供应量(吨)备注注:类型分为乔、灌、草三个类型;采食部位分为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枝干皮等;可供量为野生弥猴种群活动区域内 总量,根据单位面积可供量推算出区域总量。监测人: 监测日期 :附表 9-1痕迹监测调查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痕迹类型发现人痕迹形状或大
23、小小地名GPS/海拔( m)判别兽类名称、数量周边地貌特征描述周边植被状况描述调查人: 调查时间:附表 9-2目击现场监测调查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目击人目击时间目击现场地名(小地名)海拔( m)目击兽类名称数量个体大小GPS/周边地貌特征描述周边植被状况描述调查人: 调查时间:附表 9-3兽类监测汇总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日期监测人序号兽类名称数量备注注:本表为年终统计表,数量是根据对各类调查信息的分析估算结果。 #附表 10鸟类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名称样带编号小地名样带长度( m)样带宽度( m)最低海拔(m)最高海拔( m)起点 GPS终点 GPS样带主要生境时间种类数量鸟巢海拔( m
24、)地形特征主要生境雄雌位置数量注:鸟巢位置:地面、洞穴和树冠(上、中、下层) ;空巢不统计 附录 1河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名学名保护级别级级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大果青扦Picea neoveitchii大别山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var. dabeshanensis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25、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乌苏里狐尾藻Myriophyllum ussuriense闽楠Phoebe bournei楠木Phoebe zhennan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细果野菱Trapa incisa* 金养麦Fagopyrum dibotrys* 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榈木(花梨木)Ormosia henryi红豆树Ormosia hosiei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黄檗(黄菠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川黄檗(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注:标 “*者”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未标“*者”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附录 2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代码中名学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人版选修4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水上运输合同标的船舶检验与维护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升级施工劳务分包合同4篇
- 担保合同信息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线上线下同步促销活动合同4篇
- 沿街旺铺租赁合同(2025版)6篇
- 2025年度门卫劳务与社区治理合作合同4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