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浮上来》教案_第1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_第2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_第3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_第4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嬉戏的乐趣,情愿乐观表达自己的发觉。 2、通过探究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出现象。 3、尝试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预备: 1、试验材料: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石头、树叶、乒乓球。 2、记录卡、水槽、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观看发觉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进展比较、观看力量。 难点:尝试使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爱好。 师:立刻就要过节啦,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预备过节,可是它不会游泳,它怎样才能过到河那边去呢?老师预备了积木、泡泡泥、石头、叶子、空瓶子、钥匙等物品,请小伴侣们帮忙看看

2、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关心蚂蚁过河。 (二)试验探究 1、师:浮在水面的就可以当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当作小船。现在请小伴侣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适合当小船关心蚂蚁过河。 2、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3、老师小结:树叶、积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现来给蚂蚁当船,而石头、钥匙、硬币则不行以。 (三)活动延长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请小伴侣动手试验起来吧,并将试验结果简洁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试验活动,由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较少,幼儿显得非常兴奋,参加的热忱

3、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缺乏这方面的阅历。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供应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泡泥、积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试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看、探究、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出现象并学会做简洁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终环节:探究转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想,试一试

4、,鼓舞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索想,试一试,鼓舞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究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深厚的爱好,都能大胆尝试。 总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少数幼儿纪律不够好,课堂场面一度较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的,在以后教学中,课前预备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应对课堂突发状况。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沉出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体验。 2熟悉标记、,能依据沉浮标记简洁分类。 重点:初步理解沉浮 难点:熟悉标记并简洁分类 活动预备: 1石头、铁夹子、玻璃球,积木、塑料、泡沫块等十三份及图片一幅。 2贝壳、磁铁、瓶盖、乒乓球等十二份,抹布每人一块

5、。 3与的标记各两份,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盛水脸盆三个,筐筐若干,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师:小伴侣们,今日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好,我是哥哥,我叫浮起来,专喜爱浮在水面上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往上翘了。我是弟弟,我叫沉下去,专喜爱沉在水底下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向下垂了。引导幼儿分别和他们打招呼。 2师:他们今日带来了许多玩具。老师逐一出示预备的材料,让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二、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1师:哎呀,他们兄弟俩的玩具不当心混在一起了,哥哥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弟弟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怎么办呢,我们帮他们把玩具分分开吧。 2师:我

6、们先来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 3老师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回答,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图片。 4幼儿动手操作进行试验。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预备了三盆水,请小伴侣们把筐筐里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玩一玩,认真观看哪些玩具放在水里的时候是浮起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 5提示幼儿玩具轻拿轻放,留意不要把水弄湿了衣服。 6幼儿亲自试验后,并把自己的试验结果告知小伴侣听,关心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师:现在谁情愿把你的发觉告知大家?请说清晰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之后是浮现来的还是沉下去的。 7老师针对每件物品依据多个幼儿试验后的回答,调整黑板上的图

7、片。 8师:我们看一看浮起来哥哥有哪些玩具?沉下去弟弟有哪些玩具? 9老师总结:我们发觉木头积木、塑料模具和泡沫放到水里之后会浮在水面上(老师在浮现来表情旁边画);石头、铁夹子、玻璃珠放到水里之后会向下沉(老师在沉下去表情旁边画)。 三、熟悉标记,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箭头标记,师:现在老师把浮起来和沉下去用箭头标记来表示,箭头向上表示什么?箭头向下表示什么? 2老师出示贴有标记与的两只筐筐,引导幼儿将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筐里。师:现在请小伴侣们把浮起来哥哥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浮起来的筐筐里,把沉下去弟弟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沉下去的筐筐里。 3老师供应贝壳、钥匙、瓶盖、海洋球等物品。师:瞧,

8、妈妈又给他们买了新玩具,也请你们来分一分,看看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请幼儿先操作,然后再放到相应的筐筐里。 4师:小伴侣们真棒,关心兄弟俩分清晰了他们各自喜爱的玩具,他们要向你们说一声感谢呢。今日我们学会了一个本事,把玩具放到水里就能知道这个玩具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我们把这个本事和其他小伴侣一起共享吧。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3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树叶等)在水中沉浮的阅历,所以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大胆猜想,更要乐观动手试验,仔细观看试验现象。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究,提高幼儿探究的乐观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力量的进展。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供应边操作边思索

9、的机会,又要注意培育思索的有意性,培育幼儿先猜测(思索)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叙述、争论,促进形象思维的进展。 活动目标: 1、学问:(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2)学会用简洁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试验。(2)能与同伴沟通、沟通与合作来探究调整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愿意参与探究沉与浮的小试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2)学会用简洁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1、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试验 2、探究调整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

10、预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空矿泉水瓶一个、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师示范用的小葫芦、硬币等 4、老师巩固试验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熟悉试验材料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很多物品宝宝,它们要和我们小伴侣们一起来做玩水的嬉戏,我们看看都是谁呀?我请一个小伴侣来介绍一下。 幼:空矿泉水瓶、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 二、试验:沉下去与浮现来 1、熟悉“”“”两个符号: (1)老师取一个葫芦放在水盆里幼儿观看,试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觉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

11、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谁的上面,也就是浮现来)。 (2)老师再取一枚硬币放在水盆里幼儿观看试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觉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熟悉记录纸 师:熟悉了“”“”两个符号之后,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记录表。 物品宝宝?小手 3、猜想试验结果:幼儿猜想每种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号这一列。 4、动手分组试验并记录: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老师留意观看针对性地指导;留意观看幼儿的表现。把试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5、依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沟通最终结果。 师提

12、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想结果不一样的? 三、把宝宝送回家 老师“出示两个小房子的图片,一个是浮现来宝宝的房子,一个是沉下去宝宝的房子。 幼儿把每个参与试验的物品宝宝送回家。 总结:小伴侣们的试验做的特别胜利,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浮现来(轻的物品),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巩固试验 老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小伴侣们常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这些常用的物品进一步巩固试验结论:轻的物品放在水里浮现来,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试验 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伴侣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伴侣,他们想在一起在

13、水里做嬉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思索。(假如幼儿一下子想不到方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争论,假如还是没有小伴侣想出方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伴侣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老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老师结束语 其实,物品在水里是浮还是沉,除了与物品本身的轻重有关系之外,还与其他许多方面有关系,这就等小伴侣们长大了渐渐去探究,这就是科学的神秘。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4 教学目标 1、观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并对这一现

14、象感爱好。 2、尝试运用已有阅历,寻求转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乐观地与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想活动 1、请幼儿依据原有阅历猜想: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现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沟通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老

15、师观看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猜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沟通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觉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现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方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依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学校阶段,儿童对四周世界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同学培育科学爱好、体验科学过程、进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殊是我们农村学校更是为培育同学科学科学素养和力

16、量在不断地探究。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同学开展小课题讨论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采纳“猜想设计试验方案实施试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同学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当。得出的结论证明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同学在汇报试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全部小组的试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同学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简单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同学先猜想,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试验证明,从而发觉物体沉与浮的隐秘,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同学不断的大胆想象,最终再集体

17、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受了激趣、思索、探究、沟通的过程,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觉,达到进展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力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同学做试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支配整个活动过程。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5 活动目标: 1.对试验结果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出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出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试验记录表,盆(或透亮保鲜盒)

18、、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试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试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试验前,你需要猜想这个物体沉浮状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试验后,再将试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供应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试验,老师从旁观看、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争论物体浮沉的缘由。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

19、其可以浮出水面。老师请胜利的幼儿和大家共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6 生成背景: 天气慢慢转暖,时常发觉孩子们去洗手时捋起袖子在接水的水桶里放放小纸片,小肥皂,有时放放刚画画用过的棉签等等,看着小纸片在水上飘来飘去,好像对水很感爱好。那何不开展一个与水有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呢!这样即能抓住孩子们的爱好点满意玩水的愿望,又能学到有关水方面的科学学问。于是我想到了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生成了以下活动。

20、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过程中,观看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阅历。 2、熟悉标记“”和“”“”,尝试依据试验现象进行记录。 3、对科学活动感爱好,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 在玩水的过程中,观看物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阅历。 难点: 熟悉标记“”和“”,尝试依据试验现象进行记录。: 活动预备: 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只;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纸片、积木、小石块、海绵、铁钉各一样);每人一支水笔和一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想 1、引题:你们玩过水吗?玩水时你有什么好玩的新发觉?(引出沉浮的概念) 2、猜一猜,想一想:猜猜这些东西放到水中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如小纸片

21、在水里会浮现来就在操作纸的猜一猜表格中画“”,会沉下去的画“”。 3、老师统计猜想结果。 二、玩一玩来验证答案 1、老师简洁示范讲解动手操作,将看到的结果用箭头记录在操作纸做一做的表格中。 2、幼儿操作验证,老师巡回指导。 三、沟通争论 1、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进行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 3、老师小结。 四、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做试验 1、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进行猜想操作验证,观看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2总结共享。 五、区域延长 活动反思:“爱好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本次活动至始至终都怀着深厚的爱好,都能大胆尝试。科学

22、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学问的传递,而是注意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乐观地观看、操作和试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在幼儿动手操作前让他们先猜想,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增加活动的目的性。但有些细节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最终可以阅历迁移,由于全部的教育教学都将来源于生活,归根于生活,救生圈、救生衣、轮船等等都是利用水的沉浮设计出来的,将来我们小伴侣去探究更多水的神秘。 沉下去浮现来教案7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感爱好,能乐观动手、动脑探究。 2、通过探究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出现象。 3、尝试用简洁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预备

23、】 1、试验材料:(泡沫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木块、棉花、乒乓球)两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水槽、笔。 幼儿已有相关学问: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许多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很熟识,知道轻的物体浮在上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重点】发觉物体沉出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伴侣,今日老师为你们预备了很多好玩的物品,小伴侣先猜一猜都有什么?(用语言调动幼儿的爱好)现在把它们请出来。(幼儿的乐观性很高,特殊想知道是什么。)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幼儿一起说出了有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 木块、棉花、乒乓球。(幼儿都熟悉

24、这些材料) 2、师:假如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槽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泡沫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现来,我们先来猜想。 3、请幼儿猜想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4、师:假如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幼儿进行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幼儿开头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用沉浮标记记录下来,师在一旁巡察。(在猜想棉花时,一部分幼儿说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儿说浮在水面上,但我没有说谁说的对或错,而是告知他们,一会我们来通过试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老师小结:我们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了。那猜想的结果和试验的结果是否全都。现在我们来动手试验验证猜想结果是否正确。 二、幼儿试验操作 1、师:鼓舞幼儿大胆试验,并巡察指导,让幼儿把试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乐观性很高,都亲自操作,有的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