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脑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1.gif)
![人体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脑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2.gif)
![人体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脑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3.gif)
![人体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脑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4.gif)
![人体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脑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783529f48e74446be02791188cb2bdd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干徐 飞大连医科大学脑 干 外 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延髓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中脑向上与间脑和端脑相续,延髓和脑桥腹侧附于颅后窝的斜坡上,脑干背面与小脑相连。1.脑干的腹侧面延髓与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为界,脑桥与中脑借脑桥上缘为界。主要结构: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脑桥臂)、脑桥小脑三角、大脑脚、脚间窝。2.脑干的背侧延髓与脑桥借髓纹为界,脑桥与中脑借下丘下缘为界。主要结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前庭区、面丘、内侧隆起、上丘、下丘、上丘臂、下丘臂3.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前外侧沟内有舌下神经
2、橄榄后沟自下至上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延髓脑桥沟内自外向内有位听神经、面神经、展神经穿脑桥臂的是三叉神经穿脚间窝的是动眼神经穿下丘下缘的是滑车神经4.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其顶朝向小脑,呈帐篷形,由前、后髓帆和脉络丛组成;底为菱形窝;侧壁由小脑的3个脚组成。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干内构特点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相关的则远离界沟。3.神经 纤
3、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脑干的 灰质(一)脑神经核 脑干中共有7种性质的脑神经核,并自中线向外侧大致排列成6条纵行的机能柱。1.躯体运动核(柱)(1) 舌下神经核 * 位置:延髓舌下神经三角深面。传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传入纤维: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2)展神经核 *位置:脑桥面神经丘深面。传出纤维:组成展神经, 支配眼球外直肌。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3)滑车神经核 *位置:中脑下丘平面。传出纤维: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球上斜肌。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
4、核束的纤维.(4)动眼神经核 *位置:中脑上丘平面。传出纤维: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上斜肌和外直肌以外的眼球外肌(上、上、内、下、下)。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5)副神经核 *位置:颈髓上6节为副神经核。传出纤维:副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6)疑核 *位置:纵贯延髓全长。传出纤维:上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中部纤维加入迷走神经;下部纤维加入副神经,支配咽喉、软腭各肌。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7)面神经核 *位置:脑桥,展神经核的腹外侧。传出纤维:组成面神经,支配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传入纤维:上部:接受双侧
5、皮质核束的纤维(睑裂以上)。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睑裂以下)。(8)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置:脑桥中段,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传出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2.一般内脏运动核(柱)(1)迷走神经背核 *位置:延髓迷走神经三角深面。传出纤维: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胸腔、腹腔大部分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2)下泌涎核 *位置:散在延髓上段的网状结构中。传出纤维: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控制腮腺的分泌。(3)上泌涎核 *位置:散在脑桥下段的网状结构中。传出纤维: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加入面神经,控制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6、(4)动眼神经副核 *位置:中脑上丘平面。传出纤维: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加入动眼神经,控制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活动。* 上述4种核团传入纤维为:大脑边缘系统的下行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完成反射活动)4.内脏感觉核(柱)孤束核 *位置:延髓后部孤束的周围,贯延髓全长。传入纤维:头部-接受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中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尾部-接受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颈动脉窦、体;咽喉、心、肺、肠道等)。传出纤维: 头部(味觉) 丘脑 大脑皮质。 尾部(一般) 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4. 躯体感觉核(柱)(1)三叉神经脊束核 *位置:贯穿延髓全段和脑桥中下段,传入纤维:头面部的痛温觉经三
7、叉神经入脑桥下行成三叉神经脊束的纤维。传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构成三叉丘脑束 丘 脑 大脑皮质。(2)三叉神经脑桥核 *位置:脑桥中段。传入纤维:头面部触觉经三叉神经传入。传出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参加构成三叉丘脑束 丘脑 大脑皮质。(3)三叉神经中脑核 *位置:脑桥中段至中脑上段。传入纤维:头面部本体感觉经三叉神经传入。(4)前庭神经核 *位置:第四脑室底前庭区的深面。传入纤维:平衡觉感受器(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经前庭神经传入(5)蜗神经核 *位置:小脑下脚处,听结节的深面。传入纤维:螺旋器经蜗神经传入。传出纤维:交叉至对侧(斜方体)上行为外侧丘系 丘脑 大脑。(二)非脑神经核1.
8、薄束核和楔束核位置:A.薄束核-位于延髓薄束结节的深面。B.楔束核-位于延髓楔束结节的深面。传入纤维: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传出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丘脑 大脑。2.下橄榄核(群)位置:延髓橄榄的深面。传入纤维:接受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红核和脊髓等处发来的纤维。传出纤维:橄榄小脑束 交叉至对侧经小脑下脚 小脑新皮质。3.脑桥核位置:脑桥基底部的纤维之间。传入纤维: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皮质脑桥纤维(额桥束和顶枕颞桥束)传出纤维:交叉至对侧 脑桥小脑纤维 小脑中脚 小脑新皮质。4.蓝斑核位置:菱形窝蓝斑的深面,自三叉神经运动核上段延伸至中脑尾端。由含黑色素的细胞组成
9、,联系广泛,其功能了解不多,与睡眠有关。5.红核位置:中脑被盖内,自上丘平面延伸至底丘脑。传入纤维:主要接受对侧小脑上脚的传出纤维和大脑皮质额叶运动皮质。传出纤维:A.交叉后成红核脊髓束至小脑。B.经橄榄核至小脑。6.黑质位置: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黑质分为网状部和致密部。内含黑色素,富含多巴胺,与新纹状体等有联系。神经元变性时,多巴胺降低,可引起震颤麻痹。7.中脑顶盖1)上丘:位置:中脑上丘深面。传入纤维:主要接受视束的纤维。传出纤维:交叉下行成顶盖脊髓束,完成视听反射活动。2)下丘核位置:中脑下丘深面传入纤维: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传出纤维:组成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
10、站;还发纤维至上丘完成听反射。3)顶盖前区位置:中脑和间脑交界平面。传入纤维:接受经上丘来的视束纤维。传出纤维:发纤维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完成瞳孔对光反射。二.脑干的白质脑干内的白质包括:A.脑干内各核团间的联系纤维。B.大脑、小脑和脊髓间相互联系的纤维。C.脑干内各神经核与脑干外各结构间的联系纤维。今只介绍较长的纤维。(一)上行(感觉)传导束1.脊髓丘脑束(脊丘系)由脊髓内的脊髓丘脑前、后束上升至延髓中部合并而成。向上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躯体和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2.内侧丘系由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绕中央管形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管的腹侧交叉为内侧丘系交叉,之后上行
11、而成。向上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3.三叉丘系(三叉丘脑束)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脑桥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后上行而成。向上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功能: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4.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横行穿纵行的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形成斜方体,继续上行与同侧发出的纤维共同构成。部分纤维终于下丘;部分纤维经下丘臂终于内侧膝状体。功能:传导听觉。此外,上行的纤维还有:1)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小脑。2)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小脑。3)小脑上脚: 小脑齿状核 小脑上脚 小脑上脚交叉 红核和背侧丘脑。(二)下行(运动)传导束 1.锥体
12、束主要由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下行经内囊 中脑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1)皮质核束:下行中分散走行,直接或间接止于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核。(2)皮质脊髓束:在延髓形成锥体:A.大部分纤维 锥体交叉 脊髓外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B.小部分纤维 脊髓前索 皮质脊髓前束。2.皮质脑桥束由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成额桥束、颞桥束和顶枕桥束 内囊 大脑脚底内侧1/5和外侧1/5 脑桥基底 脑桥核。此外,下行的纤维还有: 1)顶盖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网状脊髓束三.脑干网状结构1. 概念: 脑干中除边界明显的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以及长的上下行纤维以外的区域,纤维纵横交错,其间散在着大小不等的细胞团,此种结构称网状结构。2.特点:(1)网状结构的细胞树突分支多而长。(2)为多突触联系,可接受各种感觉传导路的信息。(3)其传出纤维可直接或间接地达中枢各部。3.网状结构的功能(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网状结构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