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 教学设计2课题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 计 备材 鲁科 划 课课型 复习课 年级 八年级 2 (泰安版 版 学 教六中)本 时 师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物的环境条件。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课程标准要求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6.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 学 流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概念图构建让 学 生 通 过 阅 读 教1.课前用自己喜 材,

2、 自主构欢的方式将生物 建 本 章 知和生物圈的相关 识网络图,知识进行梳理, 将 概 念 之1.布置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构建知识网络, 间 的 内 在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概念之间的 联 系 建 立2.选择优秀作品拍下了在课堂中展示,指导学生点评。内在联系。 起了, 更有2. 分 组 进 行 交 利 于 学 生 对 知 识 的流、 学习和点评。 理解。 培养良 好 的 学 习习惯。二创设情境,质疑导入3既为课 堂增 添 了美感, 又创 设 了出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月行黄沙道中三问题探究任务一: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诗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3、2.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试着对它们进行 分类。3.水稻与其生活的环境存在什么关系?任务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境, 引学生齐读,感受导 学 生诗 词 的 优 美 意提 出 了境,提出与生物诸 多 与学相关的问题。生 物 学相 关 的问题, 培养 学 生的 问 题意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通过任务一问题组让学生明确生物的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这片稻田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2.试着写出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并总结食物链的书写注意要点。3.下图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完成学案中题目,组内通过任务二问题组让学生突破本

4、节课重点和难点: 生物圈4进行交流。中的物质循环食虫鸟和能量流动特点。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1)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_ (填动物名称)。(2)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虫、虫灭虫的措施。若不考虑图中其他因素,下列图解能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_。(注: 表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3)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地力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鸭 粪 、 秸 秆 在 稻 田 里 被 营 腐 生 生 活 微 生 物 最 终 分 解 为学 生 微 视 频 的 展 示 和

5、 运 用 更 是 将 学 生 这 一 个 性 化 的 课 程 资 源 加 以 充 分 利用, 让学生及 加 深 了 对 重 难 点的理解, 学会 了 如 何 掌 握 高 效的学习方法, 又 获 得 成 功 的体验。展示学生制 作的微课: 生态系统中 的 能 量 流 动。其他学 生观看、评价。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4)在这片水稻田中,植食性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植食性昆虫为食,三者的关系可用图2 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类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那么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是哪一种生物?ABC4.如果农田受到污染, 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 并能被植物吸收,且又不能

6、被各种生物排出体外,你认为在此生态系统中,最终在哪一种生物体内该重金属的含量最高?55.如果不法分子大肆捕杀青蛙,会对稻田产生怎样影响?任务三:探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瓶与稻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 一样吗?为什么?四、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检测题,并当场进行反馈。五、拓展延伸出示“生物圈 2 号”资料,提问:1. “生物圈 2 号”为什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给我们人类 哪些题启示?六、课堂小结提问:今天您收获了什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总结)您还有什么困惑?观看微课: 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 力完成达标检测,反馈做的情况思考交流得出结论:人类只有地

7、球这 一 处 家园,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学习反思落实知识点、强化重难点。对 学 生 进 行 情感教育。利 用 谈 收 获 和困惑, 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 养成 善 于 质 疑 的习惯。附: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尊崇自然、敬畏生命,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物的环境条件。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66.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8、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概念图构建】用你喜欢的方式将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构建知识网络, 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 联系。【问题探究】西江月 月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任务一: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诗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说出你判断的依据。2. 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试着对它们进行分类。3.水稻与其生活的环境存在什么关系?任务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1. 这片稻田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2. 试着写出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并总结食物链的书写注意要点

9、。3.下图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食虫鸟(1)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_ _ (填动物名称)。(2)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虫、虫灭虫的措施。若不考虑图 中其他因素, 下列图解能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关系的 曲线图是_。(注: 表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3)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地力的 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鸭粪、秸秆在稻田里被营腐生生活微生物最终分解为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4)在这片水稻田中,植食性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植食性昆虫为食,三者的

10、关系可用图 2 表示, 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类生物的数量, 长方形越长, 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那么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是哪一种生物?ABC图 2 4.如果农田受到污染, 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 并能被植物吸收, 且又不能被各种生物排出体 外,你认为在此生态系统中,最终在哪一种生物体内该重金属的含量最高?5.如果不法分子大肆捕杀青蛙,会对稻田产生怎样影响?任务三:探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瓶与稻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一样吗?为什么?【典型例题】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11、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 一片麦地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B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78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 2 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

12、数量下降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达标检测】1. 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 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 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 相符合的曲线是 ( )3.在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有机物汞残留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生物体有机汞残留量A0.03E0.15C0.9D64B8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4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

13、 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有3000机2500的2000总 1500( 1000kg 5000乙图二物量)生物种类图一丙甲(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 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 是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拓展延伸】“生物圈 2 号”9“生物圈 2 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 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 的全封闭的实验场

14、,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这个占地 1.3 万 平方米, 8 层楼高的的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是人们花费了近2 亿美元和 9 年时 间建造起来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人类离开了地球“生物圈1 号”是否能生存。1993 年 1 月, 8 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 2 号”。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 2 号”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基地进行探索。然而,一年多以后, “生物圈 2 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 21%迅速下降到 14%,而二氧化碳(CO2) 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

15、来吸收二氧化 碳的牵牛花却疯长。 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 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 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生物圈 2 号”内空气的恶化 直接危及了居民们的健康,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 ”。“生物圈 2 号”的实验以 失败告终。“生物圈 2 号”的失败告诫我们: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 待毙都是于事无补的。 地球不是实验室, 我们输不起, 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 路。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学情分析初三年级学生最后阶段的中考总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如何在有 限的时间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建构科

16、学的知识网络, 加 深知识的理解, 并力争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是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 的艰巨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 概念有所了解, 复习只是一个重新回顾 与梳理的过程,学生对复习课知识缺乏新鲜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 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复习效率。因此在复习中,如何避免炒冷饭,整 合课程资源, 以全新的方式将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增长能力,学会学习,学 会反思,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本节课的复习中,我10采取以下策略:1.通过诗意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问题探究复习模式,将重难点、易错的以

17、问题探究的形式 呈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3.通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自己针对重难点制作微课,将所学内容讲给别人 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学习效果及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 检测反馈, 以及听课老师的课堂观 察和数据分析, 一致认为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具体表现和分析如下:一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节课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 合和适度拓展,真正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古诗词西江月月 行黄沙道中的引入,既为课堂增添了美感,又创设了情境,引导学 生提

18、出了诸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而且整节课就这一情境引出的问 题进行探究; 学生微视频的展示和运用更是将学生这一个性化的课程 资源利用的恰如其分, 让学生及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又学会了如11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二 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本节课中注重了概念教学,通过 概念图的构建和交流, 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 把握。 同时,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了对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学注重说理 等思想的渗透, 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什么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为什么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一样?三 学生思维参与度高。学生对重点资源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例 如在展示学生微视频时, 学生的注

19、意力高度集中, 无一人游离于视频 之外,而且学生看后对视频点评很到位。整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是问 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很有层次,有思维含量,有效的激活 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教师通过观察 20 个学 生,其中“集中注意“人数共 15 人,比较注意有 5 人,一般或不专 心的没有。四 学生达标度高。 三维目标体现充分, 各项目标学生基本都能 达到要求。基本目标达成度高。经过观测数据分析,本节课通过全员检测, 基本目标达标率达到 96%,目标落实比较好。情感目标落实情况。本节课中通过对学诗词中优美意境的创设, 生物圈 2 号的启示,微课的制作和展示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等等,

20、很自然地渗透情感目标。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材分析12生物和生物圈 是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 是学 生初次学习生物所研究的内容, 是整个初中内容的基础, 比如对生物 的基本特征的概述, 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介绍, 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章由“认识生物”“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 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 同家园”等四部分组成。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对初中生物 学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知识 体系的建构, 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 如

21、生态系统 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本章内容的复习可分为两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 过阅读教材, 自主构建本章知识网络图, 并针对自己认为的难点进行 研究,把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讲解出来, 并用手机录制下来做成微课; 第二课时可以通过知识网络图的展示交流, 观看微视频、 典型例题分析等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堂检测练习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中

22、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 一片麦地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135. 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6.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 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 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 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B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

23、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 2 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A B C D7.在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有机物汞残留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生物体有机汞残留量A0.03E0.15C0.9D64B8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8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有3000机物的2000总 1500( 1000kg 5000乙图二生物种

24、类量)图一2500丙甲(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 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14则丙对应的生物是。(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从而影响生态平衡。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上完后,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愉悦感和成就感, 我很为 自己的创意和同学们精彩表现而自豪。 课堂检测反馈, 以及听课老师 的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 也很好地印证了我的感觉。 基本实现了我最 初的设计初衷

25、, 即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 激发学生探究生 物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感悟科学精神,塑造健全的人 格。我感觉本节复习课最大的成功有以下几点:一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节课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 合和适度拓展,真正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古诗词西江月 月 行黄沙道中的引入,既为课堂增添了美感,又创设了情境,引导学 生提出了诸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而且整节课就这一情境引出的问 题进行探究; 学生微视频的展示和运用更是将学生这一个性化的课程 资源利用的恰如其分, 让学生及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又学会了如 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二 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本节课中注重了

26、概念教学,通过 概念图的构建和交流, 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 把握。 同时,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了对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学注重说理 等思想的渗透, 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什么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为什么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一样?15三 学生思维参与度高。学生对重点资源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例 如在展示学生微视频时,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无一人游离于视频 之外,而且学生看后对视频点评很到位。整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是问 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很有层次,有思维含量,有效的激活 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教师通过观察 20 个学 生,其中“集中注意“人数共 15 人,比较注意有 5 人,一般或不专 心的没有。四 学生达标度高。 三维目标体现充分, 各项目标学生基本都能 达到要求。基本目标达成度高。经过观测数据分析,本节课通过全员检测, 基本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