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大学之治专题:大学之治一、专业建设 专业种类的设置1、专业的概念“专业”的概念: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我国高校的专业发展:1951=215;1957=323;1960=627;1979至1985=500多;当前约250个专业。一、专业建设 专业种类的设置2、专业的分化第一阶段:大学初始就开始分专业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限于学科认识粗糙,仅分出医学、法学和神学三大一级学科。第二阶段: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才要求的专门化越高;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学科划分细化;高等办学层次的多样性、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大学专业越来越多。2、专业的分化3、专业设置的依
2、据高校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一要反映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律=兼顾专业的覆盖面与重点、主干与拓展学科之间的关系。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在种类与数量方面的要求。3、专业设置的依据三要反映学科专业本身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科逻辑、反映学科趋势,突出优势、交叉学科。四要符合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根据高校自己的研究基础、学科优势、学术专长、教师实力等设置专业。=消极现象:高校没有基础地在专业设置上“求多、求全、求新”。三要反映学科专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教训第一、高校专业设置随经济社会变化而摇摆不定=经济社会发展过热时,高校专业就急剧增多;相反就缩减专业。第二、高
3、校“条块分割”造成专业设置重复=以前中国高校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封闭”办学,专业重复设置。第三、专业建设偏重于数量而质量不高=500多个专业:反映偏重于数量发展,存在存在低水平的隐患。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教训4、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要求第一、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处于“三步两跳”的发展关键时期,现代化的成败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大学不等于象牙塔第二、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趋势-在允许一点基础学科的同时,大力发展边缘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新型学科专业。4、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要求第三、满足公民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专业设置要满足以大学生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个体需求,反映高等教育对
4、象的个性化=“大学不是养鸡场”第四、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新专业的涌现与老专业的淘汰使职业转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使得宽专业思想成为需要。第三、满足公民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专业设置要满足以高校专业设置中的消极倾向:一是仅仅因为有什么师资就办什么专业,而不问社会是否需要=“因神设庙”现象严重。二是仅仅为了学校学位点众多的声誉,而保持没有社会需要的专业=“沽名钓誉”现象严重。三是为了提高高校的综合性而不顾条件地增加众多专业=盲目设置高校专业设置中的消极倾向:四是仅仅为了更多地获取政府的拨款而盲目地增加专业及其招生=“盲目扩招”现象严重五是避免专业设置中强调
5、专业过狭或强调综合而过宽的问题=认识片面现象。=当前的高校评估需要在上述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整。四是仅仅为了更多地获取政府的拨款而盲目地增加专业及其招生= 培养目标的定位1、专业目标设计的要求第一、一致性:专业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总体目标保持一致;第二、准确性: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体现专业培养能力,切忌过高或过低;第三、层次性: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规格上要体现差异性,切忌笼统混淆;第四、国际性:专业培养目标保持国际水准,所培养人才质量有国际可比性。 培养目标的定位2、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三个风格:严格律己、宽以待人、服务社会 。三本护照:学术护照、职业护照、责任护照。三种精神:
6、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挑战精神。三种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合作能力。2、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联合国教育财富蕴含其中四个学会:求知、生存、做事、合作。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素质?自立与自强的人格基础;兴趣与爱好的个性基础;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基础;对话与合作的交往基础;外语与微机的工具基础。联合国教育财富蕴含其中四个学会:求知、生存、做事、合作 培养目标的取向1、取向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取向A:社会本位-社会是个人发展的条件;高等教育作为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材=“社会人”问题:平面强调社会 ,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教育差异要求;而且个人独立思考与自
7、由亦受到影响。 培养目标的取向取向B:个人本位-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教允许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旨在获得个人自由发展=“自然人” 问题:削弱共性,社会难以得到有效单位整合。关系的处理:把个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取向B:个人本位2、取向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取向A:通才教育主张: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坚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影响学科专业的深入发展、学科知识的肤浅;过分知识的基础与经典而容易脱离生产生活需要。2、取向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取向B:专才教育主张:通过精细的学科分科地进行教学;注重学习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的
8、密切联系;注重内容对学生就业与生活的适应性。问题: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专业发展的适应性较差。=当前大学实行专才/通才教育?取向B:专才教育总结:专业发展规律在高等教育初期,认识的肤浅、知识的有限,进行通才教育成为可能,容易造就“学问大师”、“知识全才”。近现代高等教育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分化,学科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进行专才教育,造就专门人才成为必须。=所以,当社会出现新分工时,就强调专才教育,当社会需要综合人才时就强调通才教育。 总结:专业发展规律3、取向三:精英雄教育与大众教育取向A:精英教育主张:高等教育作为精英的教育,教育对象的有限性和少数性;提高内容的学术性和智力
9、性;坚持学习的经典性和人文性。问题: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少精英分子的权利,难以满足更多人的高等权利;同时比如导致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化。 3、取向三:精英雄教育与大众教育取向B:大众教育主张:接受高等教育应当是多数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公平的反映:要求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和普及性;要求提高内容的生活化和实用性;坚持学习的多样性和技能性。问题: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分子的权利,难以满足培养少数冒尖人才,导致基础教育的平庸化。取向B:大众教育总结:发展规律在高等教育初期,高教资源有限与人们对高教效益认识的不足,高教精英化;当民主、公平、发展权与教育权联系的认识深化时,就要求高教的大众化。但是,发现单纯的大众化
10、高等教育对精英化高等教育及其精英人才培养的不利时,又呼吁精英性的高等=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在坚持高等教育当中化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少数的精英性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总结:发展规律二、教学管理 高校招生招生制度:它是高教制度之一;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招生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现状。二、教学管理招生模式1:统考-入学证书制第一、统考-入学证书制的基础存在范围:在德国、英国、法国等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大学入学比较轻松,采取此大学入学制度。基本情况:重视基础阶段的教育水平达标;而大学的入
11、学仅仅依据中学毕业的达标成绩证书即可。招生模式1:统考-入学证书制第二、统考-入学证书制的主体一类是政府组织的入学证书考试。如德国、英国、法国等;德国各洲统一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即可申请高校;获得英国考试委员会的“普通教育证书”毕业生即可申请入大学。一类是社会组织的学力水平考试。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大学考试协会”属民间组织,通过组织学术性测试和学业测验,为高校提供较能真实反映考生实际情况的成绩。第二、统考-入学证书制的主体第三、统考-入学证书制的评析优势:为基础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缓解基础教育的升学压力问题,保证了基础教育的公民目标;问题:存在难以为高等教育输送高质量的学生的问题=
12、美国人抱怨美国的中学教育质量低:羡慕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第三、统考-入学证书制的评析招生模式2:统考-划段录取制第一、统考-划段录取制的基础在中国等绝大多数比发达国家,其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希缺、紧张,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全部申请入学者的需要,大学入学竞争比较激烈,统一考试后的分数划段录取则起到“选拔考生”的功能。招生模式2:统考-划段录取制第二、统考-划段录取制的主体统考-划段录取制的实施主体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组织严格高考。第三、统考-划段录取制的评析优点:能保证学生机会的分数公平、亦保证不同高校入学水平的相对统一性;保证考试的权威性、公平性、可比性;起到通过高考制
13、度而有效地指导中小学教育的作用。第二、统考-划段录取制的主体问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病明显(基础教育的成绩与大学入学之间没有高度联系);而且难以照顾差异,如农村考生与城市考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考生影响等难以照顾。-但是,各省市的单独命题和划段录取则又难以保证分数的可比性和地区考生之间的公平。问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病明显(基础教育的成绩与大学入学之间招生模式3:大学单独考招制第一、大学单独考招制的基础在美国、法国、英国等高教发达国家,为了保证顶尖大学的水平,在公平基础上兼顾效率,允许大学组织大学入学考试。第二、大学单独考招制的主体实施大学单独考试与招生制的
14、主体是大学,如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许多公立大学、著名的私立大学,自行举办入学考试,对申请入学者进行选拔。招生模式3:大学单独考招制第三、大学单独考招制的评析优点:赋予了高校较大的招生自主-能够招收到自己需要的学生:有学术倾向和学术潜力的学生。问题:难以发挥社会、政府在大学发展中的调控作用。-解放前的中国高校多实行联合高考或大学单独考试的招生制度!第三、大学单独考招制的评析招生模式4:统考单考结合制第一、统单结合招生制的基础在日本、部分英国大学,为了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病,把国家统一考试与大学大学单独考试结合起来。第二、统单结合招生制的主体其主体分别是政府/社会、大学。如日本,先由“大学
15、入学考试中心”组织全国统考(考基础),成绩送大学;然后大学再组织考试(考学力)。招生模式4:统考单考结合制第三、统单结合招生制的评析优点: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病,有利于发挥政府/社会和大学多方面的积极性:既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满足了大学招生的自由要求问题:考试的次数增加,意味着人力、财力、经费的投入增加,不经济效益。第三、统单结合招生制的评析 教学指导1、大学教学的理念-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人本教育是自由性,让人成为主体的人。教育使得学生在身体、精神、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自由而地全面发展。雅斯贝尔斯:“一种教育目的是哲学性的,一种教育目的是机械性的”。恩格斯:“每个人的自
16、由发展是所有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让学生成为自己。 教学指导第二、服务社会、促进建设。教育首先要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即:这种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科技综合化、社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学与人文综合的人才、是擅长于异文化交流的人才;同时,我国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服务社会、促进建设。教育首先要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即:第三、提高生活、完善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的生活更美好。即通过教育应当使得学生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教育要使得学生、人类的生活有质量而人生有价值。第四、教育既育凡人、又育超人。即既要普及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原则,有助于提高广大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又要重视精
17、英教育,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第三、提高生活、完善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的生活更美好。即通过第五、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即根据学生生、心规律与特点,统一要求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中又适度超前。在培养目标上,教育要注意培养完人。即教育是育人而不是制器;教育要化育灵魂、升华人性、启迪灵性,使学生成为完人;懂得和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人的交往中获得文化、使人成其为人。第五、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第六、转变观念、引导建构。-教育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成为学习者、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探究者。基于此,教育要引导学生发展中的自动建构。即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独立个体,具有
18、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发展的主动性,提倡“内发”,减少“外铄”。 第六、转变观念、引导建构。布鲁贝克认为:“情况越是特殊,知识就愈是经验性的;知识越是经验性的,教育就越不是自由的”-学生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传、被别人的知识所占据;陶行知描述:这种教育是“把图书馆搬进学生的脑袋“、”培养的装满字的纸搂、有两只脚的书架”。-追求生成性、自由发展的教育。布鲁贝克认为:“情况越是特殊,知识就愈是经验性的;知识越是经2、大学教学的原则-创造型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依据:A历史地看,创新型人才曾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支撑;B现实地看,创新型人才是拥有民族竞争力的保证;C未来地看,创新
19、型人才是民族生存空间的未来保障。2、大学教学的原则-创造型教学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品质。实施要求:首先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教育适应学生。其次,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包办代替与放任自流。再次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二是坚持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学术自由、民主环境是培育创新力的条件、敢于非逻辑性的异想天开。实施要求:首先通过师生相互热爱、尊重,形成民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允许学生提问质疑、打破沉闷教学常规,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20、;再次采取讨论式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论谈的园地、容许不同意见存在。二是坚持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三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学生个体存在生与心差异,减少直至消除教育中的“一刀切”。实施要求:首先尊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掌握发展学生个性的辩证法。其次给予适合于学生的内容、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方法,以因材施教。三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学生个体存在生与心差异,减少直四要坚持质疑解疑的尝试性原则-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尝试创新实施要求:首先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时间与空间。“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其次,通过学生好奇与质疑来培养问题意识,注意内容上的探索性、开放性。
21、再次让学生“复试”人类的知识发现过程中,在复试中尝试创新。四要坚持质疑解疑的尝试性原则五要坚持鼓励创新的求异性原则-允许求异性、发散性的回答。实施要求:首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不满足于教师或者书本的结论、人类已有的认识。其次鼓励、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再次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力发展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学、灵活、多样化的考试制度。 五要坚持鼓励创新的求异性原则三、部门管理 教师管理1、高校教师的职务设置第一、高校教师的职务规定 1986年中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高校教师的职务包括四级: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三、部门管理2、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因岗位需要而设职务,充当职务需要资格-职称。高
22、校教师资格评定:一是大学自主组织的教师职称评定;二是政府或社会组织的教师职称评定。关键: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教师的学术水平联系-体现“学术水平至上”的原则。2、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学术目的:一为学术自身,为了学术而学术;一为功利,为功利而学术。陈独秀:“中国学术不发达之最大原因,莫如学者不知学术独立之神圣”;冯友兰:“为致用而学术,容易犯一种短视急躁病。结果学术研究不好,因而也无从致用”;“为学术而学术,不以致用为意,反而可以得到学术之大用”。-为功利而学术,学术失去了自由、神圣的光环=庸俗!“学术作假”因此而来=当前的学术评价机制不恰当!学术目的:一为学术自身,为了学术而学术;一为功利,为功利而学
23、第二、职务设定的原则-按需设岗:根据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来设岗,避免因人设岗当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系统设计、追求整体效益、坚持最低岗位原则。关键:教师的待遇与教师的职务工作挂钩-体现“按劳付酬”的分配原则。第二、职务设定的原则3、高校教师的职务聘用高校教师的聘任中:一要坚持先考核后聘用原则:对不考核合格的教师可以缓聘或解聘;二要坚持职务与职称对口原则:职务要求具有相应学术能力的教师充当。-当然特殊情况时可以“高职低聘”、“低职高聘”。3、高校教师的职务聘用4、依法保障教师的教育权高校教师依法享有法规政策所规定的教育权:教师法规定教师权利:一是教学自主权=教学计划权、教学方案设计权
24、、命题权、成绩评定权;二是科研自由权=选题自由、发表自由、交流自由、获得学术公正的自由、学术批判的自由。4、依法保障教师的教育权目前中国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事设岗” 执行难-即“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二是不合格教师辞聘困难-即教师聘任中“易进不易出”;三是教师职务流动较困难-通常是“只上不下”:高职低聘难;目前中国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职称评定的公平性低-不同学校/单位的职称之可比性不高;五是高校教师自主聘任权小-政府过度控制高校的人事权利;六是人才的所有制比较浓厚-缺乏教师人才合理流动的社会机制。问题:教授管理,要思想还是要身体?四是职称评定的公平性低-不
25、同学校/单位的职称之可比性不 行政管理1、高校管理的基本模式模式一:欧洲中央集权制情形:如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中央政府对高校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在学校内部则主要有教授委员会决定学习事务(校长为权利有限的会议召集人)=教授治校。特点:把政府的集权与高校的自主结合起来。 行政管理模式二:美国地方分权制-如美国,中央政府基本上不直接管理高校,高校事务主要由学校内部的董事会(由政府官员、企业首脑、社会名流组成);高校具体工作事务实现科层制模式三:英国结合式制-伯顿学术权力:“英国高等教育 的学术组织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模式二:美国地方分权制2、我国的高校
26、组织体制第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负有指导、监督责任,党委内部明确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第二、校长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长官,实现校长负责制。校长依法享有管理学校的人事安排、财物分配、工作指派等权利。第三、实现“党政分工”制度。2、我国的高校组织体制3、高校行政管理的原理第一、学校管理的基本工作学校管理由“计划-实施-监督-检查”所组成的一个个轮回;第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 关系: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平台,后勤是保障,人事是关键。 3、高校行政管理的原理第三、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第四、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校本管理 -学校是自主组织系
27、统、自行运转;学校自决内部事务、承担决策后果;学校内部职工全体参与决策与管理。 优点:减少决策与管理的成本、激发学校内部师生的动力、扩大学校的权利而有助于校长行使权利。第三、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4、高校管理变革的思考一是高校的定位:消费性事业、生产性事业/企业?接受“他主”系统、自主系统?高校能否允许“营利”/“盈利”?学校的单位性质:政府部门、社会部门、第三部门/公共部门?=特殊性:第三部门,特殊部门!4、高校管理变革的思考二是高校的运作:行政式的管理学校、商业性地经营学校? 世界经验: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这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管理的基本特殊是 经营学校符合经济
28、学原理: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二是高校的运作:高校管理中的官僚化问题一是追求高校级别:高校盲目升格,专科性学院、普通本科学院越来越少;为了升格而在大学许多出现了盲目地“学院风”。二是追求行政权利:当官比当教授更实惠、更有吸引力,使得搞学术的教授却为官位而奔跑;“双肩挑”的高校教师越来越多。高校管理中的官僚化问题四、高校关系 校内关系一是党委工作与行政领导-领导力量:书记与校长谁说了算?二是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学术权力:领导与教授谁有力量?三是思想导向与学术自由-思想取向:“学术自由”究竟为何?=高校乃学术而非政府部门!四、高校关系 校外关系1、大学与政府第一、政府如何对待高校的权利首先是政府管
29、理高校,还是高校自治?=政府当然是坚持政府管理高校;学者们主张高校自治。其次是政府如何认识高校的权利:高校是促进还是异己力量。 校外关系第二、高校的自身权利到底有哪些?高校到底有哪些权利?高校作为法人主体地位的权利及其运行的保证如何得到反映、落实?谁校长去代表执行这些权利?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到底有那些权利?谁赋予、监督校长这些权利?第二、高校的自身权利到底有哪些?第三、中国的私立高教问题?性质-私立学校的性质:姓私还是姓公/社?地位-多主体办学:三足鼎立还是一支独秀?权责-办学主体:地位落实与社会责任承担?运作-自主管理:国家管理与学校自主关系?竞争-不公平下的竞争:平等竞争及其实现?第三、中国的私立高教问题?2、大学与社会第一、基本的观点观点一:大学适应社会许多世界高校(尤其是在国家当前正处于现代化阶段)坚持社会适应性:对口培养。按照社会本位的思想来举办高等教育、求得高校生存的社会支持。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源于密切联系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大学与社会观点二:大学超越社会一些西方大学的早期、实现现代化会的超越、引领功能(先发国家/社会何去何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及纠纷解决条款3篇
- 2024年度新型材料加工厂房出租协议2篇
- 武昌合同范例咨询
- 商铺工程改造合同范例
- 餐厅水果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农业产业化投资借款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度物业公司与业主车辆停放合同3篇
- 贷款授权支付合同范例
- 进口摩托车转让合同范例
- 绿化养护 和保洁合同范例
- 工程管理英文论文(汉译英)
- 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
- 陕西省建筑防火设计、审查、验收疑难问题技术指南-ppt
- 海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 手机号码段归属地数据库(2016年3月)
- 《借贷记账法》教学设计
- 【试题】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暑假每日一练
- 卫生院关于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 纺织材料学选择题
- YY/T 0916.1-2021医用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连接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
- 医务科工作思路(计划)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