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 采用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3、 通过巩固练习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模式:猜想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3、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式、交流讨论式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白磷、锥形瓶、托盘天平、硫酸铜溶液、铁丝、蜡烛、镁带、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 磷在氧气中燃烧;(

2、2)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引言: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不变的,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猜想: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可能不变。(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与猜想是否相同。)过渡刚才是老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结论,那么是不是一切的化学反应都存在相同的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运用桌面上的仪器及药品探究一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实验探究分组活动。探究、讨论、交流、记录、发言、分析、总结。(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反馈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思考为什么一切的.化学反

3、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得出原因。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微观上进行分析。过渡那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下面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将怎样变化?探究实验蜡烛的燃烧和镁带的燃烧。(由学生探究后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如何改进实验?反馈练习见投影小结学生叙述他们个人的收获。作业百分达标相关的练习。第一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熟练解方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情感

4、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复习题,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集体奖评。教师: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出示题目。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

5、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分析,解题。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

6、决问题。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x+0.64=14.14 14.14x= 0.64 14.140.64= x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

7、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2、归纳总结师:小组讨论在解方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生讨论) 总结:(1)解方程时应该先写什么?(解)(2)根据什么计算(数量关系) (3)等号应怎么写?(等号对齐) (4)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检验注意书写格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写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教材64页第8、9、10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

8、学生在学习了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解简易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教学中,我首先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紧接着让学生明白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我采用了教材中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了教材60页中的例3

9、,我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时问题产生了,由于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学生对于什么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和今日水位都不知道是什么,给审题带来比较大的困难,我不得不用课件为学生演示,是学校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真正熟悉的生活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情境。其次备课一定要深入,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这样才能备好一节课,要吸取教训。 学生根据警戒水位、超出部分和今日水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三个数量关系式,然后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时学生

10、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性,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在列方程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有的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14.4x=0.64,但是却没办法解方程,对自己列的方程产生了怀疑,认为不正确。在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也向学生讲清这类方程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等式性质解决有一定困难,只有以后进一步学习新的本领才能很容易解决这类,在这

11、里既有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和无声的激励,为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天地。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尽人意之处:首先,对于学困生照顾不够。在找等量关系和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等环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急着抢着发言,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成了听众。如何才能面向全体,做到人人学有所得是我要深思的地方。其次,对学生信心不够,在最后的课堂小结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第二篇: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初次利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上完后,感觉有不少问题存在。教学例3时,我首先从例题上

12、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理解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交流汇报时,学生说出了如下数量关系: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然后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时学生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性,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但是,在列方程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有的学生

13、列出了这样的方程:14.4x=0.64,从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方程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应该怎样解呢?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所以我就绕开后两种数量关系只讲了课本的例题。但是通过作业发现有些同学还是会列出类似14.4x=0.64这样的方程,但是却不会解。所以过后我就黄冈小状元里的培优作业进行了补教。第三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上周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现在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

14、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轻松、灵活、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解答实际问题的层面上,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他们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与学习相互补充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同时,我多次通过语

15、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用等式来表示等量关系,说明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是很表面化的,思维还不够活跃。作业中,少数学生格式还是会出现问题。因此,课后应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在教学中,重点要训练学生根据题目找数量关系,要想到最容易理解的数量关系,如果数量关系想起来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比较所列的方程中,怎样的方程解起来最方便,从而找到最优的解法。可以借助练习二第7题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第6页的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挖掘深化,让学生理解体会到在环形跑道上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多跑一圈,第二次相

16、遇就是多跑两圈-如果是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合跑一圈,第二次相遇就是合跑2圈-在教学时,可以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课时主要通过练习二第6-11题及思考题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完成练习二第6题的解方程后补充了两道类似例2的实际问题,再次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并让学生尝试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来解答,讲评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类似这类问题用方程来解答比较便于思考。二是本课时教材上提供的第8题其实和第7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所以我将第8题再增加一个问题:如果两艘轮船同时从同一个码头同向而行,那么几小时后两船相距150千米?让学生结合画图分

17、析出这里两船相距的路程也就是乙船比甲船x小时多行的千米数,解答时要根据乙船x小时行的路程减去甲船x小时行的路程等于两船相距的150千米来列方程。三是教材上提供的思考题难度不大,补充两个问题,适当拓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三今天的课与第一天十分相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先在预习中初步解决解方程的问题,利用四年级的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把含有相同字母的式子化简,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很快也能解决例2中类似的方程。教学例2时,学生不难画出线段图。主要的就是引导好学生的设的方法:两个未知量,应先考虑设哪个量为x-一倍量,即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进而引导:如果用x

18、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同时我也把设水面面积为x,那么陆地面积为x3,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从而明确为什么把一倍量设为x 更加科学。对于这些逆向思维的应用题,不必讨论算术方法,应以正向思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法的进行解答.包括用算术方法来代替检验的想法也没有必要.检验还是用代入原题条件中的方法最好。例题是和倍问题让学生画了线段图不难理解,接下来的练一练是个差倍问题, 从练习过程来看,有些学生找相等关系式很是困难,我觉得也有必要让学生画图理解.或者在例题教学之后,把例题进行变式,变化为差倍问题,借助原线段图的变化先进行尝试解答,并对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再练习练一练,我想效果会好得多.此外

19、,本节课我认为应有两次比较: 一次是例2与例1的比较.主要比较同样含有倍数关系的关键句,在解题中的不同;另一次是例2与练一练的比较,主要比较两题的不同点.弄清两题的实际联系.及解题思路的共同之处.第四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三)工作单位:xxxxxxx姓名:xxx列方程解决问题(三)内容解析:列方程解决问题(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个教学的内容,即课本70页的例题3(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以及课本第72至73页练习十三的第5至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

20、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写出结果:1.8a+0.5a= 105x+13x= c-0.3c= 8x-0.25x= 0

21、.6x-0.13x= b+0.75b= 提问:你在写出结果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填空:(1)、学校科技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 )人;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 )人。提问:比较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选择哪个量设为x,另一个量容易表示?(2)、学校书法兴趣小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男同学有( )人,一共有( )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人。3、引入新课:教师:当像上面这些式子出现在方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出示旋转的地球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上面陆

22、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要大!教师:从图片中,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那么,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出示: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教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海洋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么?学生尝试,指名回答后出示:陆地面积2.4海洋面积海洋面积2.4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2.4 教师:如果我们用前面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来表示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学生自主完成,在小组内交流,寻找比较容易的表示方式。)2、学生汇报后,补充出示: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教师首先

23、讲解什么是地球的表面积,提问:地球的表面积包含了哪些?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么?(学生自主完成,汇报)板书: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各是多少亿平方千米?4、讨论: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学生分组讨论)5、交流各种解题的方法,教师重点讲解并板书下面这种解法: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2.4亿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问:为什么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怎样求海洋的面积?5.11.53.6(亿平

24、方千米)或2.4x2.41.53.66、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有几种检验的方法? A、代入方程检验;B、看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 C、看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不是2.4。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2页练习十三的第4、5、6、7、8题。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检验,集体订正。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出示):1、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9人,五年级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1路公共汽车原来有50名乘客,到A站后下了一部分后,又上来了7人,现在比原来少了23人。在A站下车多少人?五、总结升华,结束新课: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前面的列方程解决

25、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自主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寻找等量关系;2、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3、解方程;4、检验、作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问题(三)例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x2.4x5.1 (12.4)x5.1 3.4x5.13.4x3.45.13.4x1.5 5.11.53.6(亿平方千米)或2.4x2.41.53.6 答:地球上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

26、方千米。第五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思茅第五小学 孙会芝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61页例4及练习十一第10题。二、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以及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初步体验了用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教材以节约用水为题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给出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有了前一节例3的学习基础,因此教材直接介绍列方程的解法。三、 学情分析由于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未知数始终作为一个“目标

27、”不参与列式运算,只能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只是在例3中刚刚接触到列方程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对列方程解决问题还不太熟练,对一些数量关系也比较模糊,由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列方程解决问题。四、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2、通过对浪费水资源的调查、了解,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3、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

28、保活动。五、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六、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七、 课前准备:每个大组用一只水桶在滴水的水龙头下接水半小时,并记录好接到的水的重量。八、教学过程:1、 谈话激趣,引出问题师: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的前提,没有水,不用说发展,就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也将存在问题。有关的专家曾经预言, 20年里全世界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我国的长江也因近几年的开发和利用,水位远远低于以往水平。我国的黄河也因缺水,个别河段曾出现断流的现象。作为一个小主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情况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资料和

29、数据中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感受“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初步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学生有可能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为我们的明天留下宝贵的水资源。2 师:对,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汇报一下。(各大组同学汇报课前调查的水龙头漏水情况,教师用表格的形式板书)师(指着表格):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半小时漏掉了这么多水,那么,你知道这样的一个水龙头一分钟要浪费多少水吗?2、 结合情景,探索新知师:老师也在课前做了调查,得到的结果是(板书例4):一个滴水的水龙头半小时漏掉了1.8水。你能算出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

30、吗?(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滴水时间:半小时;半小时滴水量:1.8。问题是算出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2) 解读信息:滴水时间半小时也就是30分钟,1.8就是30分钟的滴水总量。(3)整合信息,列出方程:师问: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与半小时滴水总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每分钟的滴水量滴水时间(30分钟)=30分钟的滴水总量。师: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说一说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生:滴水时间和30分钟的滴水总量是已知的,每分钟的滴水量是未知的。应该把每分钟的滴水量设为X。3 板书:解:设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X水。 30 X = 1.8 (4)解

31、决问题:学生独立解答。30 X = 1.8 30 X 30 = 1.8 30 X = 0.06 答: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0.06千克水。3、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总结方法师问: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你知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是什么吗?师引导学生归纳: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再解答。那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收集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解读并整合信息,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语。4、挖掘资源,渗透节约能源教育师:同学们,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就要浪费这么多的水

32、,按这样计算,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漏掉86.4千克的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要漏掉2592千克(也就是2.592吨),一年大约就要漏掉31吨水。这些写在我们身边的惊人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的节约用水,用水时水龙头 4 不要开得过大,用后关好水龙头。甚至学会一水多用(即重复利用),如:用洗米水洗菜、洗碗、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擦地板、冲厕所等,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年节约下来的水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祖国建设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完成练习十一(即教材第64页第10题):每平方米阔叶林

33、每天能制造75g氧气,是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造氧气地5倍。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多少克氧气?学生认真读题,收集信息,解读和整合信息,然后交流收集、解读和整合信息的情况,集体交流、讨论,确定解题方法,建立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独立解答。解:设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X克氧气。 5 X = 75 5 X5 = 755 X = 15 答: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15克氧气。6、结合实际,增强环保意识师:从上题中,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有可能会想到植绿、护绿,教师借机进行环保教育。 师:从这道题中我们知道了原来树木和草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5 还可以制造氧气,其实,植物能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

34、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7、本课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篇: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西省湖口县城山中学王树圆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into pour turn on.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First than next finally.3、语法知识how much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可

35、数名词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三、教具多媒体 搅拌器 几个塑料杯 六个香蕉 两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学生抢着回答yes时把准备好的奶昔分给他们部分学生自带有杯子品尝。之后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学生回答no并宣布现在我们来制作这种香蕉奶昔。二、教学make a ban

36、ana milk shake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iender这个单词。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into pour turn on.3、listening. 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4、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

37、同学四、Listening1、学生听、并完成2a、2b。2、小结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how many可数名词 巩固这两词汇的用法在黑板板书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学生完成句子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六、Summary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七、Homework作业1、默写本课重点词汇、

38、短语。2、用英语写出制作某饮料或食品的步骤。 教学反思1、巧妙导入。熟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从随口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饮料到分别给学生品尝香蕉奶昔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神经一下把他们吸引住了连后进生也跃跃试试积极配合。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反应看这种导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2、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3、创造性教学。在本课堂我大胆进行教学拓展。在学生学会制作、描述

39、制作奶昔之后。设计让学生充分使用发散思维想象制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努力不但学会了制作香蕉奶昔也探讨到了制作其他食品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4、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我在处理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用法时疏忽了这点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练习来巩固。使得学生记忆机械呆板。效果也欠佳。5、掌控课堂灵活教学。我在上课时完全按照备好的课按部就班觉得每一步骤都很重要不可少。时间不多时还继续按原来的思路授课以至到最后超时。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到教学质量。6、平等原则。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

40、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把给忽略了这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第二篇:新目标英

41、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作者: 郭雅茹 (初中英语辽宁阜新初中英语班 )评论数/浏览数: 2 / 75发表日期: 2011-05-10 19:53:36 本设计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和步骤,引出重点句子祈使句,以及下节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顺序副词等语言知识。教学设计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本设计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Section A(1a-1c)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和步骤,并以这一主题引出重点句子祈使句,以及下节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How many-/How much-?问句,顺序副词等语言知识。根据以上内容及英语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词汇:milk, shake, blender, tur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