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_第1页
《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_第2页
《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_第3页
《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_第4页
《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河中石兽初中语文分类复习及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沧(cng)州南一寺临河干(gn,河岸),山门(佛寺的外门) 圮(p, 倒塌)于河,二石兽 并(一起)沉(沉没)焉(y n,在那里) 。 阅(经过,经历) 十余岁(年),僧(s ng) 募(m) 金重(ch ng)修,求(寻找)石兽于水中, 竟(终 了,最后)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y ) ,棹(划着,zho)数(sh) 小舟,曳(拖) (y)铁钯(p,钯,通耙),寻十余里,无迹(踪迹)。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 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 道理、规律。一讲学家 设帐(设馆教书)寺中,闻之笑曰: “尔

2、(r)辈不能究物理 (你 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 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f i ,是,这。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 能)为(被)暴涨 (zh ng)携之去?乃石 性(特点)坚重,沙性松浮, 湮(y n, 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 耳(用在句末,相当于 “而已”)。沿河求之,不亦颠 (颠倒,错乱) 乎?”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 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众:大家; 服:信服; 为: 认为是; 确论:正确的言论)。一老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 “凡(凡是)河中 失石(丢 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当求(寻找)之

3、于上流。 盖(因为 )石性 (特点)坚重,沙性 松浮(又松又轻 ),水不能 冲(冲走)石,其 反激之力(河 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ni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 意思)沙为 坎(k n)穴(xu )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 倒掷(zh ,倾倒) 坎穴 中。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不停止),遂(于是) 反(反 而)溯( s,逆流)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 言,果得于数 (sh )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 臆断欤(y ) ?(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古今异义 】(1)渐沉

4、渐深 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尔辈不能究 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物理学。 )(3)二石兽 并沉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4)阅十余岁(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5)是非木柿(是: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6)盖石性坚重(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 东西。)(7)但知其一(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8)求石兽于水中(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9)转转不 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沧州南一寺临河 干(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

5、:跟“湿” 相对。) 【一词多义 】(1)为:以为顺流下矣(认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众服 为确论(动词,是)(2)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 之;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求 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 之(代词,代讲学家所说的话。 )其反激 之力;至石 之半;然则天下 之事(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特殊句式 】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省略句如其言,果得

6、于数里外( “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断句】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山门 / 圮于河,二石兽 /并沉焉。阅十余岁,僧 / 募金重 修,求二石兽 /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 /铁钯,寻/ 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 / 设帐/寺中,闻之 / 笑曰: 尔辈/ 不能究物理,是 / 非木杮,岂能 / 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 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 /坚重,沙 性/松浮,水/ 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 / 啮沙/ 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

7、半,石 / 必倒掷 / 坎穴中。如是 /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 反溯流逆 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 /于数里外。然则 /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 /据理/臆断/ 欤?【译文】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寺庙正门倒塌在河中, 门前的两只石兽一 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 没能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 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 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应

8、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 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 石兽埋在沙里, 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去寻找两只石 兽,不也是疯狂的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 “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 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 水不能冲走石头, (但是) 水流的反冲力, 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 石下的 沙坑越冲越深, 延伸到石头底面的一半时, 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照这样再 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 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人们依照

9、他的说 法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 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课文理解问答题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 是正确的?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 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 做出正确的判断。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 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

10、“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 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 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 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

11、“众服为 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 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 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并再列举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庙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 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12、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 的正式“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 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 结论。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 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 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

13、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 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2)生活或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3)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试分析文中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特点。 寺僧按一般思维方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从“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 ,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 在原地“渐沉渐深”了。从“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 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蔑他人的性格特点。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工作,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的特征,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

14、河沙又松,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 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上游方向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的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所以当求之于上游。从“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及他的正确判断可看出他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9 题。 (29 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 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15、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 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 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 分)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棹数小舟,曳铁钯 湮于沙上 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6、语。 (4 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3 分)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 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 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17、 ! ”如是 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 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 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经年:一年左右。干:求见。沟恤:沟渠。歘( x):火光一现的样子。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自谓可 将十万(率领、带领)B 会有土寇(聚会、会合)C人 几为鱼(几乎)D沟

18、洫 甫成(刚刚)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2 分)A自练乡兵与 之角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B几为所擒士卒多 为用者C使试 于一村子墨子闻之,起 于鲁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非独贤者有 是心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9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 启示是什么?( 4 分)参考答案:1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坎穴。2经历划船 埋没 颠倒,错误3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

19、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那么天下的事, 有很多只知道它的一方面, 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难 道可以依据常理主观想象吗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6B7B、D8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拘泥于古法,不思变通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样的地步啊? 9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 本,所以失败了。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辨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 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

20、,又要发展它。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14 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 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 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 下

21、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 兽【乙】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 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 【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 ch:收缩。此指“夹”。 掉:摆动。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 分) TOC o 1-5 h z (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一日 曝

22、书画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笑曰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曰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分)甲文: 乙文:(1)经历 (2)晒(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 (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 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

23、的尾巴应当夹在两 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意思对即可)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 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 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 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 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 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 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 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 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 分)牧童天天放牛, 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

24、出画的错误。( 1 分 )(3)要注意细节。( 1 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 了,所以遭人嘲笑。( 1 分)【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 爱好书画, 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 有戴嵩画的 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 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 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 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 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 “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 变的。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

25、答 15题。( 14 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门人邱生言, 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 ,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

26、出血, 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 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 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 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滦 阳续录三)【注释】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请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2分)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转转不 已: 但知其 一:其 创果不出血: 可据理以 断有无哉: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

27、和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2 分)A至石 之半 定非我所见 之理 B如其言一盗拽 其妻起C果得于数里外 不得其所以然 D 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2 分)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1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已,停止。 只,仅仅。 伤口,创伤。 断定、判定。3C4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加

28、错误吗?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 5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14 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

29、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 ,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 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 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 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 雁奴三叫, 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 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 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

30、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 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释】 瞑,通“眠”。陂薮( bi s 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 称。緼,乱麻绳。唼( sh),水鸟吞食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转转不 已: 但知其一: 果得于数里外: 阴布大网: 翻译下面的语句。( 4 分)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2 分)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4 分)1. 停止 只,仅仅 果然 暗中,秘密2. 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甲文讽喻教

31、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 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 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 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三、(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 ,回答 11-15 题。(共 11 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

32、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阅十余岁 阅:竟不可得 竟: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 分)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 分)尔辈不能

33、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 分)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 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 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2 分)【答案】(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 ,回答 11-15 题,(共 11 分) 11阅:经过,过了 竟:终于,到底12山门/ 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13你们这呰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评分说明:(4 分)每小题 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 1 分。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34、 而且从中悟出了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评分说明:(2 分)主要内容 1 分,道理 1分,言之成理即可。15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 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 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评分说明:(2 分)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 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 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 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

35、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 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 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 倒错乱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 又笑着说: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 都 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的性质松软浮动, 水流不能 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 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 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

36、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 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 的事,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 主观判断吗 ?【湖南省常德市】 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2 分)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

37、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 TOC o 1-5 h z 山门圮于河()湮于沙上()如是再啮()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2 分)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21用“ /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38、(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 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的具体内容。(3 分)【答案】 19倒塌埋没咬,这里意为冲激。20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石兽21众/ 服为确论。22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 1 分,译出大意 1分)2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子 的性质疏松漂浮)(1 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 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

39、,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2 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 1 分)【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 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 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 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 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 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 倒错乱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

40、,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 又笑着说: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 都 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的性质松软浮动, 水流不能 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 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 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 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 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 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

41、【青海省西宁市】 三、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 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

42、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 分) TOC o 1-5 h z 山门圮于河 圮()湮于沙上 湮()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2 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一句。(2 分)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 分)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1 分)答案】 11(2 分)倒塌埋没12(2分)介词,在 代词,指代二石兽13(2 分)你们这些人不

43、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 能被大水带走呢?14(2 分)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 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5( 1分)“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湖南省株洲市】三、(一)(9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

44、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湮于沙上( ) 遂反溯流逆上矣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 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分)可据理臆断欤?( 2 分)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 小红将“凡” 译为“凡是”,

45、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 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 ;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2分)【山东省东营市】(一)(4 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

46、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 ,为之 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 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 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 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 雁奴三叫, 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 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 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 以祸相嫁也, 其言日:“奚 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 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