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_第1页
(人教部编)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_第2页
(人教部编)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_第3页
(人教部编)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_第4页
(人教部编)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能猜对。(出示课件:趣味竞猜)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体。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图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别急,

2、今天的知识能帮到你们!(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看一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探究问题: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的图形。(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教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呈现摆法。教师:谁来说说你的摆法?(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然后反馈全班同类型的摆法有多少。)观察验证。教师:这些

3、摆法你试过了吗?快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摆一摆。观察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吗?揭示方法。教师:刚才我们摆了那么多图形,其实这些图形的摆法都是有联系的,你们看这三种(手指第一行)都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边说边摆),再看它们三个的后面任意摆一个。从正面看,前面的小正方体遮住了后面摆的小正方体。所以从正面看仍然是三个小正方体。谁能说说第二行是怎么摆的?第二行也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再在前面的任意位置摆一个。从正面看,后面摆的这个遮住了前面摆的其中一个小正方体,还是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教师:说的真好!第二行的摆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呢!大家看看,如果我

4、们把三个当中的一个前移一下,或后移一下,方法是不是就更多了呢!(4)应用体验。教师: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还会摆吗?教师:我们刚才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最后,我们发现虽然摆法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组合的几何体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2.根据三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教师: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

5、原来的形状吗?(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教师:现在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怎样摆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摆好后同样可以自己验证摆出的图形是否正确。(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教师:谁来介绍你的摆法?(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学生1(边说边摆):我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用两个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形状。然后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这时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最后再看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发现这个小正方体应该往下挪。教师:现在摆出的形状正确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引导学生从三个方向验证。)学生2:我是先根据从上面看

6、到的图形先摆出来( ),然后发现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学生3:我先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样摆,然后摆好后再验证。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摆出来的图形一样吗?(一样)教师:通过拼摆,大家有什么发现?小结: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通常,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三、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万能的教案设计模板(语数外)选择题你可以蒙,简答论述这些可以编,这些题只要你写了,考官通常至少还会给你点笔水分的。但是教案设计就不同啦,没有基础的人是很难写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逻

7、辑与思想。学会了这一块这里的分你就稳拿啦!离通过考试是不是又近了一步呢?教案设计不管考哪一个学段,哪一个学科都是要写的,而且不单止笔试要考,面试也要写,教案写好了自然面试也好讲一些,而且好的教案也会给面试官一个好的印象,这时印象分就提高了。所以今天小女巫就来给大家说说教案设计应该怎么写,完整的教案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章可循哒,事不宜迟,马上开始学写教学设计吧!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在.的活动中,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

8、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获得.体会感情;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考虑。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

9、、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讲授新课:新授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需写出针对教学内容授课步骤安排。归纳小结: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作业安排: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语文教学设计模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在.的活动中,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通过学习.感受.获得.体会感情;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2.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2.讲授新课:新授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需写出针对教学内容授课步骤安排。3.归纳小结:要

11、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4.作业安排: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5.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英语教学设计模版1. Teaching aims1)Knowledge aims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rule of grammar.2) Ability aim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gr

12、ammar correctly.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 skills.3) Emotional aimsStudents will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Students will learn from2.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1)Key pointsHelp students to master(2)Difficult pointsGuide students to use3. Teaching an

13、d learning methods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BLT);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ndependent learning method4. Teaching Procedures(1) 3P模式Step 1: Lead inTeacher shows a video of on the PowerPoint.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review the knowledgeStep 2: Presentation1) Students read/listen to,

14、 and tell the main idea of2)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notice, then explains the rule.Step 3: Practice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 on the PowerPoint.Step 4: ProductionStudents play a game:Teacher will ask a question:?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Step 5: SummaryStudents conclude what they learned. Te

15、acher gives some supplements.Step 6: HomeworkStudents need to finishafter class.(2) PWP模式Step 1: Lead inTeacher shows a video of on the PowerPoint.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review the knowledgeStep 2: Pre-Teacher shows a picture of.and asks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will learn.Step 3: While-1) Ex

16、tensive reading/listening: Students read/listen to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2) Intensive reading/listening: Students read/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Step 4: Post-Students play a game:Teacher will ask a question:?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Step 5: SummaryStud

17、ents conclude what they learned. Teacher gives some supplements.Step 6: HomeworkStudents need to finishafter class.5. Blackboard designTitleKey pointsDifficult points数学教学设计模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_,并能熟练运用_。【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_活动,培养_的能力(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_活动,激发学生的_,培养_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_,能够熟练运用_。【难点】理解(推导)_的过程,掌握运用_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出示情境(复习旧知)_。提炼数学问题,并提问学生:_,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_,并引出本课内容。环节二:新授活动一 合作研究1.教师多媒体出示PPT,并提出问题并分组:问题1:_。问题2:_。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1:_。2:_。4.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提升:_。活动二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_,学生独立思考。2.讲解例题,演示过程_。强调书写步骤。环节三:巩固练习PPT出示练习,二生板演,集体讲解订正。环节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