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荷塘月色朱自清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通过诵读,理清文章结构和作者的游踪;3、探讨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目标(1900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籍贯浙江绍兴,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名篇:背影匆匆春桨声里的秦淮河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7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
2、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朱自清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
3、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 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xi p du wng m nio nu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娜 s b qin yun zho lin j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裾 fn zhu sho x hn wn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课文字词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整体把握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荷
4、塘美丽的景色。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物。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10段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夜赏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3段):去荷塘路上的所见所感第三部分(第4-6段):荷塘月色第四部分(第7-10段):月下遐思情景情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文眼”,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问题探究所谓“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在散文创作中,
5、有“文眼”一说。请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说明理由。1.结合提示,勾勒“我”行踪。并思考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特点。2.作者心里为何不宁静?为何写江南采莲?读课文完成作者行踪:家门穿小径至荷塘回到家中(形成一个圆形结构)感情脉络:不宁静找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回到现实的不宁静中来。(同样是一个圆形结构)本文的文章其是行踪和情感双线推进的、互相交织的。明线:游踪 (外结构)文章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暗线:情感(内结构)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写江南采莲的原因: 这是作者由眼前荷塘产生的自然联想,这些文字既反映出作者对古代“风流”的怀念,也能见出他对青春岁月的回望,对故土的惦念。想象中的景象让
6、作者产生无比的艳羡和喜爱,也让他暂时从现实的苦闷中逃离出来。同时,对“美好过去的描绘”也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学习目标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目标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作者写景的句子集中在那几个段落?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并作出赏析。提示: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鉴赏写景段落三个方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反复等写景角度高低、远近、虚实、正侧、动静(结合)语言风格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等月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7、零星点缀缕缕颤动看不见的比喻拟人、比喻通感比喻、拟人脉脉及远由近而下由上动静第四自然段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怎样顺序写的,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月下的荷塘幽雅宁静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例子】嗅觉转为听觉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荷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比喻比喻;视觉化听觉朦胧优雅月影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8、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比喻实虚实虚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五自然段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到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文本分析。泻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准确地写出了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荷塘上,将其光辉照耀着荷塘。浮轻飘柔美,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突出朦胧美。泻、浮课文解析荷塘的四面杨柳树梢树缝树上水里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远山灯光蝉声蛙声整体的风光由远及近、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第六自然段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角度是什么?叠词 绘声绘形的叠词运用,不仅使文章富有音乐的节奏,而且使文章写景状物,传神入化,充满诗意。如“曲曲折折”的
9、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处。而长句和短句的交错,造成参差错落的美,这些使本文的语言有了一种灵动的美,就像音乐一样,高低起伏,宛转悠扬。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租赁合同法律效应
- 2025年未盖章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 2025版权质押合同特点
- 2025新版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临时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sample
- 农户养殖奶牛合同样本
- 活页本正确用法
- 2025进口信用证质押人民币贷款合同
- 电脑维修行业保安工作总结与顾客信赖计划
- 北方旋流井施工方案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
- 妇科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 水泥脱硝安全专篇
-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中级)讲义
-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范本(汽车电子-附格式模板)
- 医院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艾滋病患者的沟通难点与技巧课件
- 广东广州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口算1000题(含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