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_第1页
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_第2页
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_第3页
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_第4页
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0让高段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读、会阅读、有效读,使第一课时的教学扎实到位。关键词: 目标 阅读 扎实 有效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公开课,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为公开展示,原因大家都能猜到一二:第一课时的教学没有第二课时容易出彩,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也因为重视不足而出现了诸多的弊病:模式化教学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所以第一

2、课时的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先导入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这是第一课时的“必经之路”,我们的老师都遵循着第一课时的教学逻辑。但是,许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一尘不变,不管是写景的,还是叙事的;说明文还是诗歌,都遵循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这样的线路,不敢也不想打破陈旧的格局。这样的教学被老师套上了“模子”, 何谈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呢?这样的第一课时教学陷入了僵局,失去了生命活力。随意化教学正因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要动脑筋也能上出来,所以部分老师对第一课时的重视大大不够,课堂上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根据“课堂生成”走。对于生字词的教学则变成了“放野马”,他们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完全靠自

3、己完成生字词的学习,结果导致部分学生生字词错误频发,书写的好习惯完全丢弃。对于第一课时应该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老师却放松了要求,学生读课文没有目的性。这样的第一课时,看似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实际课堂节奏松散,学生没有多少学习紧迫感,收获甚少。超前化教学还有一些老师急于求成,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和生字词的学习上,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第一课时就直奔课文重点段落,品词析句,殊不知这样的“大跃进”收效甚微。看起来的辉煌其实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腹内空空的学生迟早要显现出语文知识的贫乏和语文能力的低下。如何改变当下第一课时低效、盲目的教学现状呢?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点入手:

4、一、目标确定做到“三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后学生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不是从教参上抄下来,而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围绕单元主题目标和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紧扣教学内容设计的明确、具体、可操作和可测量性的细化目标。 1、要贯穿年段目标。高年级段既承载着巩固中年段的目标成果,又是达成本学段目标要求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师既要注意与中年级段的区别与联系,又要在联系中发展和提高。如:关于默读目标要求,是体现由“学会默读”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的渐进变化过程;关于理解词语的要求,是体现由“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

5、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到“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变化与提高需要四个学期的训练才能逐渐达成,教师只有细心掌握这些阶段目标要求之间的循序渐进关系与微妙变化,才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有序地实施。尤其是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课上,更要加强默读能力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能力的训练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静思默想、勤查字词典的习惯。2、要明确主攻目标。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一个主攻

6、目标,也就是教学重点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攻目标设计。在高年级段,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为第二课时与文本深度对话与升华情感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主攻目标可确定为:通过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心中拥有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那么对于英法联军践踏圆明园可耻行径的痛恨之情也油然而生。确定这个主攻目标就可让学生产生“爱得心醉”的情感体验,为第二课时升华“毁得心碎”这个情意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培育爱

7、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单元主题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3、要体现基础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指每一篇阅读课文都应达到的共性目标。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基于以上对目标设计的认识,我把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基础性目标)。、练习默读,并在默读中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借助词典,理解词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瑰宝、精华、金碧辉煌”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渗透年段目标要求)、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聚焦一个词语“不可估量”,紧扣两个语段(三、四自然段)采用多种读的

8、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本课时的主攻目标也是个性目标)、借助教师搜集的视频资料,增进学生对圆明园辉煌过去的了解,感受搜集资料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单元能力训练目标)二、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延伸到课前预习,预习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一课时的课堂进程和效率。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通过预习,完全能够学会生字。因此,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要会默写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新课的一开始,学生就习惯地准备好默写本,默写好后,同桌互改,作为奖励

9、,全对的同学课后可以在“爬格子”表上涂上一格。这一环节之后,我们再开始新课的学习。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还会有识字写字这一环节,让学生提出在自学或默写中觉得难记难写的字,由有好办法的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生字词教学不但突出了重点,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课前自学意识。读准、读熟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宋代的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选取课文的重要段落,预习课文时,让学生练习朗读,满意后录制下来带到学校,课前随意抽取两三个同学的录音,拷贝到我的笔记本电脑

10、里,指名朗读课文时就放录音展示(没有录音的当堂展示),这样就促使学生把选取的课文重点段落好好朗读,减轻课堂的压力。三、课堂导入要别具匠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或充满激情,或带着神秘,或满怀忧伤的语言描述课文,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心理需求。如长江之歌这一课的导语我这样设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全长6300千米,是祖国母亲的重要血脉。它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年,多少英雄儿女为它骄傲,为它歌唱。伴随着背景音乐长江之歌,看着多媒体展示的一幅幅气

11、势磅礴的长江画面,学生内心波澜起伏,带着激动的心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导入形式,如学习月光启蒙,我精心选取了几则学生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家乡民谣呈现出来:揉呀揉,不长瘤,三个麻雀来叩头。哭宝嬉,上河西,河西奶奶不欢喜(喜欢),拿铁叉,捣野鸡;野鸡飞,捣乌龟;乌龟爬,捣水蛇;水蛇游,捣皮球;皮球滚,捣个脚后跟。这些童谣一出来,就让学生精神大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课文中的母亲教给了作者很多这样的童谣,这些童谣不仅有趣,还给了作者不少的启发,启迪了作者的想象,使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学生带着对童谣的兴趣,对文中母亲的向往投入了对文章的朗读。四、让朗读步步到位在

12、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知道一遍遍读,至于读了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学生却不太在意。所以学生朗读每一遍课文前,老师都必须提出个性要求。如教学郑成功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课文,我对他们说:“郑成功这篇课文较长,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能准确地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瞧,黑板上的生字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考考你们了。自己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朗读情况吧!”说是检查实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再一次关注生字词,再读一遍课文。把重点词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为后面的品位语言打下基础。二读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

13、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让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求联系上下文思考词语的意思。抓好部分词语的教学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减轻第二课时的负担。第三步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读完后想一想郑成功这篇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叙述了什么。默读让学生有潜心会文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读的基础上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带问题阅读,除了要了解主要内容外,还要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五、识字写字创设氛围识字写字环节往往会显得枯燥而简单化,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教师应选择一课中较易出错的字对音形义进行深入研究

1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到位。而不是每个字都“蜻蜓点水”或面面俱到。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只有语文的语文课味同嚼蜡”,要让第一课时也能使学生读得饶有兴致,写得专心致志,就需要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学生练字时,我们不妨放上一曲古筝曲,让学生在行云流水般的宽松氛围中抛掉厌烦急躁的心理,享受练字的乐趣,培养书写的良好习惯,让书写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环节。六、课后布疑、设疑事实证明,一切创新、一切发明,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当某一个问题解决后,假如能这样想:等等,别急着把这一切丢在一边,看看还会有什么。你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样,学毕课文,学生也往往会

15、有一些没解决的问题或想法,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发出新的甚至更精彩的问题或想法。因此,课后的布疑、设疑有两种情况:查漏补缺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问题:“课文的结尾怎么连用了两个曾经呢?”作者的精心构思吸引着学生回头再探究一番。拓展延伸型。一篇好的文章,常令人觉得言已尽而一意无穷,有些文章不写故事的结局,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去揣摩、延续。教学时抓住课文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延伸点”,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大胆而有合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开发和拓展文本资源,不但可使文章的艺术美得到升华,还能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如学完小壁虎借尾巴,学生好奇地问:“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重新长出来。那些不幸没了手或脚的人有希望长出新的手或脚来吗?”学生由课文描写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蒙,而有动物想到了人,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关怀之情。学完趵突泉,学生问:“今日的趵突泉还能恢复过去的美貌吗?”引发出环保问题的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救救趵突泉”的环保小课题研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的布疑、设疑,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