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体寄生虫学》重难点归纳总结及考点、知识点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总 论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内容。第一章 引 言重点和难点 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的危害包括作为病原体引起寄生虫病和作为媒介传播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病是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随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外,其余7种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

2、病和美洲锥虫病。我国曾经将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及黑热病(杜氏利什曼病)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现状及任务我国曾是寄生虫病种类多且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控制和消灭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热病在1958年已基本消灭,目前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00例左右;丝虫病于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并于2006年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无新发病例;疟疾近年来已无本土发病,报道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每年大约3000例左右,97% 为恶性疟

3、病人;血吸虫病在70%的流行地区已基本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阻断的标准;据2014年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钩虫的感染人数为1700万左右,感染率虽有大幅的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存在,抗药性的出现,一些流行区疫情复燃;输入性境外寄生虫病的种类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且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对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监控和防治难度面临挑战;食物源性和机会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三、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一)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opportunistic parasitosis)有些寄生

4、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引起的一类疾病称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的某些寄生虫病和感染。目前,在全世界已证实的250多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中,约有67%的病原体是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可造成畜牧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三)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某些寄生虫的感染阶段寄生在动物肉类或水产品,人因摄入生的或半生的这类食品而感染的一类

5、疾病总称。此外,经口食入或饮入被感染期虫卵或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常成为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方式。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重点和难点一、寄生、寄生虫与宿主弄清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应从生物间的关系入手。凡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symbiosis).根据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共生现象可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生物之间的这三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parasite),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二、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型(一)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

6、和繁殖的全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不需中间宿主)和间接型(需中间宿主)。(二)寄生虫类型根据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生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parasite) 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如疟原虫。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3.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如旋毛虫。4.体外寄生虫(ect

7、oparasite) 主要指一些吸血昆虫,如蚊、白蛉等,体外寄生虫也可称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如弓形虫。(三)宿主类型根据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对宿主的需求,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是蛔虫的终宿主。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有两个

8、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 3.保虫宿主 亦称储存宿主(reservoir host),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如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transport host)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如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第

9、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重点和难点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包括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及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两个方面。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宿主。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小肠内消化或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当寄生的虫体数量较多时,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严重时引起发育障碍。(二)机械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定居均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如并殖吸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引起的多器官损伤。(三)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如棘球蚴囊液溢出引起的过敏性

10、休克。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结果与宿主的遗传因素、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寄生部位等因素有关,可分为三类结局:第一,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第二,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御能力;第三,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明显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以致死。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重点和难点寄生虫对人体来说是外源性物质,具有抗原性,感染后可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发生一系列细胞及分子改变。一、免疫应答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宿主对寄生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一)寄生虫抗原接虫体结构分为体抗

11、原、表膜抗原、卵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等; 按发育阶段可分为不同期抗原;抗化学成分可分为蛋白、糖蛋白、糖脂抗原等。(二)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处理与递呈、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实际上这三个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三)免疫应答类型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固有免疫也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它对各种寄生虫感染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作用,但没有特异性。如健康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寄生虫的侵入。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也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这种防御机制是针对某种特定寄生虫的,当再次接触或反复接触这些特

12、定的寄生虫时,宿主的应答强度则有所增强并产生对该寄生虫的清除或杀伤免疫效应。 宿主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又可分为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两种类型。(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如人体感染热带利什曼原虫后,机体能产生消除性免疫。(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消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对再次感染也仅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种免疫状态是许多寄生虫感染宿主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特点。如疟原虫感染引起

13、的带虫免疫,血吸虫感染诱导的伴随免疫均属于非消除性免疫。(四)免疫应答的结果一种是对宿主具有不同程度保护作用的保护性免疫,另一种是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病病理损害(如超敏反应),这两种结果往往在同一宿主体内并存。超敏反应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超常形式,可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超敏反应一般分为4型,、型为抗体介导,型主要为T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如棘球蚴囊液释出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型超敏反应;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免疫溶血属于型;疟原虫引起的免疫肾病属于型;血吸虫引起的虫卵性肉芽肿为型超敏反应的结果。二、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称免疫逃避(imm

14、une evasion),其机制有:解剖位置的隔离、表面抗原的改变及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第五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infective stage)或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称寄生虫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parasitosis)。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一)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carrier)。(二)慢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5、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阶段。如血吸虫流行地区的病人大多数属于血吸虫的慢性感染。(三)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弓形虫后常为隐性感染状态。二、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多寄生(polyparasitism)现象。不同虫种生活在同一宿主体内可能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从而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影响临床进程。三、幼虫移行症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

16、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引起的损害。幼虫移行症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两种类型(cutaneous larva migrans)。犬弓首线虫引起的以内脏器官损害为主的为内脏幼虫移行症,而巴西钩口线虫引起的匐行疹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四、异位寄生 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由异位寄生引起的损害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如肺吸虫的常见寄生部位是肺脏,但有时可异位寄生在脑等其他器官

17、。几乎所有的寄生虫均可发生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第六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重点和难点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寄生虫病的流行可表现为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流行的特点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病人、带虫者)和动物(保虫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可以是人或猫、犬、猪、鼠等动物。(二)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寄生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经水传播 水源如被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期虫卵、包囊(卵囊)或幼虫污染,人则可因饮水或接触

18、疫水而感染。如饮用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水可感染弓形虫;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虫。2.经食物传播 粪便中的感染期虫卵污染蔬菜、水果等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另外,鱼、肉等食品本身可含有寄生虫,如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虾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可感染旋毛虫。3.经土壤传播 一些寄生虫卵需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期卵或幼虫,人经接触土壤后再经口(如蛔虫)或皮肤(如钩虫)感染。4.经空气(飞沫传播) 如蛲虫卵可在空气中飘浮,并可随呼吸进入人体而引起感染。5.经虫媒传播 如蚊传播疟疾,白蛉传播黑热病。6.经人体直接传播 疥螨寄生人体的皮肤角质层,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而传播。(三)

19、感染途径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包括:1.经口感染 食入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可感染猪带绦虫病。2.经皮肤感染 用含裂头蚴的蛙肉敷贴皮肤,裂头蚴可经皮肤侵入,使人感染裂头蚴病。3.经吸入感染 吸入空气中飘浮的蛲虫卵可以感染蛲虫病。4.经胎盘感染 孕妇感染弓形虫,虫体可经胎盘使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5.经乳汁感染 钩虫可以通过母乳感染新生儿。6.经输血感染 输入含有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子的血液,可引起输血性疟疾。7.经器官移植感染 器官移植可造成弓形虫感染。8.自体感染 隐孢子虫的薄壁卵囊可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9.直接接触感染 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行为直接接触感染。(三)易感人群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

20、免疫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二)生物因素某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一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疟疾的流行与按蚊种类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的行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一)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常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二)季节性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明显的影响。(三

21、)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类无须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目前寄生虫病流行出现以下变化:寄生虫病跨地域传播病例增加,有些地区输入性寄生虫病成为了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某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寄生虫病病谱分布发生改变,如在我国,与经济落后、不良卫生条件相关的肠道线虫等寄生虫感染显著减少,而与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由宠物传播或食源性的寄生虫感染明显增加;以往没有或较少被诊断的寄生虫病也常有报道。这些变化,对疫情的监测、疾病的诊断、

22、防控策略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防控层面上,越来越多地需要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广泛合作,以及多部门之间的全方位协作。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寄生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一)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以及保虫宿主;监测和控制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必要时可预防性用药。目前我国对寄生虫病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防治方案。第十三章

23、吸虫重点和难点一、概论寄生人体的吸虫都属复殖目,称为复殖吸虫。复殖吸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都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寄生在软体动物,有性世代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一)形态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或舌状,少数呈扁锥形或近圆柱形,不同虫种大小各异。从体表面光滑或具小棘。有口吸盘和腹吸盘。1体壁吸虫的体壁是由皮层和皮下的细胞体构成。体壁有保护,吸收营养和感觉等功能。2. 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前咽、咽、食管及肠管组成。吸虫无肛门,食物残渣经口排出。3. 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管和排泄孔等组成。排泄孔位于虫体的后端。4. 神经系统有2个咽部神经节(神经中枢)、背索、神经干、横索、感觉末梢

24、、感觉器等组成。5. 生殖系统复殖吸虫中的裂体科是雌雄异体,其他种类均雌雄同体。雌雄生殖孔开口于生殖窦内,或各自有生殖孔开口。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阴茎袋,前列腺与阴茎等。阴茎开口于生殖窦或生殖孔。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输卵管受精囊梅氏腺,卵膜,卵黄腺及子宫等组成。吸虫可进行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二)生活史1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复杂,不仅有世代交替(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交替),且有宿主的转换。2有些吸虫在无性世代也需转换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等),或通过转续宿主再进入终宿主体内。多数复殖吸虫完成生活史需要1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其他软体动物,

25、第二中间宿主可以是鱼类,甲壳类或节肢动物等,因虫种而异。终宿主多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3. 复殖吸虫的基本生活史类型相同,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主要包括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从囊中脱出的幼虫)与成虫。(三)生理1吸虫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肠内容物、肠粘膜、血液或组织液,具体因虫种和寄生部位而异,其消化过程主要在吸虫的肠内进行,也有的吸虫兼有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2吸虫获得能量的方式主要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葡萄糖和糖原等碳水化合物是吸虫重要的能量来源。多数寄生吸虫成虫主要依靠糖的无氧酵解获得能量;某些吸虫的幼虫期,还需要从有氧代谢中获得一定的能量。3吸虫生活史过程中基本是需养的,

26、但吸虫缺呼吸系统,氧进入体内主要经体表,消化道或其他与氧接触的部位。4吸虫体内的蛋白质主要为结构蛋白(包括胶原蛋白、硬蛋白、血红蛋白等)、游离蛋白质和酶三大类。5吸虫组织中的脂类既是细胞膜的结构组分,又是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二、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症状和肝胆症状为主。(一)形态1. 成虫体型狭长,背腹扁平,长约12.5cm,前端稍窄,后端钝圆,形似葵花籽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复吸盘,头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在虫体腹前1/5位置。消化道简单,由口咽食管和肠支组成。肠支末端为盲端。雌雄同体。分支状睾丸一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

27、3处,浅分叶状卵巢一个,位于睾丸之前。2. 虫卵形式芝麻长,约30微米,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软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内含有毛蚴。(二)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后尾蚴等阶段。终宿主为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和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和虾。1.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出现在大的胆管、胆总管或胆囊内,偶可见于胰腺管内。2.感染阶段 囊蚴3.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三)致病1.致病机制(1)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2)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

28、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 (3)病理组织学改变: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受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2. 临床表现 主要以消化道症状和肝胆症状为主,常并发胆管感染和胆石症。临床病例多表现为慢性症状,重度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胆管癌,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较重,死亡率较高,极少数病人可致侏儒症。(四)实验诊断1.病原学诊断(1)涂片法:粪便直接涂片法和改良加藤法查虫卵,后者可用于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查。(2)集卵法: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两类,沉淀集卵

29、法常用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可查到虫卵或成虫。2. 免疫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等方法。3. 影像学诊断B型超声波、CT检查对于肝吸虫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能从粪便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2)传播途径:经食物传播。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入水是此病传播的关键因素,水中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和人群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是此病传播的主要环节,(3)易感人群:人类对本虫均易感。2. 防治 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30、加强粪便管理;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化学药物灭螺,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避免活囊蚴进入人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常用治疗药物有比喹酮与阿苯达唑。三、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成虫寄生于人和猪的小肠内,可引起姜片虫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的症状。(一)形态1. 成虫 虫体硕大,肌肉丰富而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长约27.5cm,体表有皮棘。两吸盘相距很近,口吸盘在亚顶位,复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消化道在腹吸盘前分叉,肠枝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体末端。雌雄同体。珊瑚状分支的睾丸2个,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分支的卵巢位于虫体中部稍前方2. 虫卵呈椭圆形,长约130140微米,是人体寄生

31、虫中最大的蠕虫卵。虫卵淡黄色,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小盖,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终宿主是人和猪(或野猪)。菱角、荸荠、茭白、水浮莲和浮萍等水生植物是传播媒介。1.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在人(终宿主)小肠上段2.感染阶段 囊蚴3.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三)致病1.致病机制(1)机械性损伤肠道。(2)虫体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引起超敏反应。 (3)病理组织学改变:被吸盘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

32、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2.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寄生虫数较多时出现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儿童病人症状较重,少数严重者可因衰竭、虚脱而死。(四)实验诊断1.病原学诊断(1)粪便直接涂片法:因姜片虫卵大容易识别,此法效果较好。(2)浓集法:离心沉淀法及水洗自然沉淀法。(3)改良加藤法:即可进行定性检查,又可进行虫卵计数2.免疫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有ELISA和IFA等。(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从粪便排出虫卵的人和猪都是姜片虫的传染源。猪感染姜片虫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经食物和经水源传播。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入水是此病传播的关键,水中存在中

33、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以及人群生吃水生植物或喝生水的习惯是感染的主要途径。经生吃粘附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和喝生水(含活囊幼)而传播。(3)易感人群 任何人群对本虫均易感。2. 防治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污染水体;关键的措施是避免生食菱角等水生植物,不喝河塘的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目前最有效的驱虫药物是吡喹酮。四、并殖吸虫并殖吸虫属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的肺内,故又称肺吸虫,可引起并殖吸虫病,也称肺吸虫病。对人体有致病性的并殖吸虫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一)形态1. 成虫:虫体肥厚,活体为暗红色,静止时外形椭圆,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长7

34、12mm,宽46mm,厚24mm。体表有尖刀形皮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面中线前缘,口、腹吸盘大小相似。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肠管。卵巢分6叶,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2个睾丸分支如掌状,并列于虫体后1/3处。2. 虫卵:长80118um ,宽4860um,金黄色,椭圆形,左右多不对称,前端较宽、有扁平卵盖,后端稍窄。卵壳厚薄不均匀,后端往往增厚,卵内含有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嚢蚴、后尾蚴、童虫和成虫阶段。终宿主为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蝲蛄。1.

35、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肺脏,可引起异位寄生。童虫多见于皮下、脑、眼等部位。2. 感染阶段:主要是囊蚴,偶尔可是转续宿主体内的童虫。3.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三)致病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以成虫致病为主。1. 致病机制(1)虫体进入肺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脓肿期、囊肿期和纤维瘢痕期,此3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器官中。(2)病理组织学改变:在脓肿期可见病变处呈穴窟状或隧道状,病灶四周由肉芽组织形成的薄膜状囊肿壁。囊肿期囊内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纤维瘢痕期可见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继而纤维化形成瘢痕。2. 临床表现与感染的时间、程度及宿主

36、的免疫力有关。因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急性期:主要由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所引起,轻者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一般症状。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肿大并伴有荨麻疹。慢性期:由于虫体的移行和窜扰,可造成多个器官受损,且受损程度又轻重不一,故表现较复杂,临床上按器官损害主要可分为:胸肺型、腹肝型、皮下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其他类型。其中以胸肺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等。(四)实验诊断1. 病原学诊断 在痰或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在摘除的皮下包块或其他活检组织中查见虫卵或虫体(包括童虫或成虫)即可确诊。2. 免疫学检查 皮

37、内试验 常用于普查初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敏感性高,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 X线、CT及MR(磁共振)等检查 适用于胸肺型及脑脊髓型患者。(五)流行1. 传染源 能排出虫卵的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均可成为传染源,本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犬、虎、豹、狼等家养或野生肉食类哺乳动物。2.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关键因素是人群生食或半生食入含有活嚢蚴的淡水蟹、蝲蛄及其制品。此外,部分人也可因食入含童虫的转续宿主(家猪、野猪等)肉及其制品或生饮含活嚢蚴的水而感染。3. 易感人群 任何人群对本虫均易感。(六)防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蝲蛄及其制品,不饮生水、不生食动

38、物肉类等。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斯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种,在形态、生活史、致病、流行因素、防治原则上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它主要引起以兽为主的人兽共患并殖吸虫病,侵入人体的虫体大多数处于童虫状态,到处游窜,造成某些器官或全身损害,引起幼虫移行症。(一)形态1. 成虫:虫体窄长,呈梭形,长1118.5mm,宽3.56mm。虫体最宽处约在虫体前1/3或稍后,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略大于口吸盘。卵巢位于腹吸盘后侧,分支多而细,与子宫并列。睾丸2个,长形分支状,左右并列。 2. 虫卵:椭圆形,大多形状不对称,卵壳厚薄不均匀。虫卵大小及内部结构与卫氏并殖吸虫卵相似。(二)生活史斯氏并殖吸

39、虫生活史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终宿主为猫科、犬科、灵猫科多种野生或家养动物,如猫、犬、豹猫、果子狸等。第一中间宿主为圆口螺科的小型和微型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溪蟹和石蟹。多种动物,如蛙、鸟、鸡等可作为本虫的转续宿主。人不是本虫的适宜宿主,绝大多数虫体在人体处于童虫阶段,仅少数虫体可在肺中发育至成熟并产卵。1. 寄生部位:侵入人体的虫体大多数处于童虫状态,到处游窜,因而寄生部位多样。偶可在肺中见到成虫。2. 感染阶段:主要是囊蚴,偶尔可是转续宿主体内的童虫。3.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三)致病1. 致病机制(1)本虫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在动物体内,虫体在肺、胸腔等处结囊,发育至成熟并产

40、卵,引起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的病变。(2)在人体内,侵入的虫体大多数处于童虫状态,到处游窜,造成某些器官或全身损害,引起幼虫移行症。(3)病理组织学改变:切开摘除的包块可见隧道状虫穴,有时可见童虫,镜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坏死渗出物及夏科-雷登结晶等。2. 临床表现本虫引起的幼虫移行症可分为皮肤型和内脏型。皮肤型病人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见于腹部、胸部、腰背部。内脏型者因幼虫移行侵犯的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损害和表现,常见侵犯肺、肝、脑、脊髓、眼、心包等器官,临床上误诊率很高。(四)实验诊断1. 病原学诊断 在痰或粪便中查不到虫卵。当有皮下包块出现时,切除并做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

41、断方法。2. 免疫学检查 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五)流行1. 传染源 粪便中能排出虫卵的动物(猫、犬、豹猫、果子狸等)均可成为传染源。2.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食入含有活嚢蚴的淡水蟹或含幼虫的转续宿主(蛙、鸟、鸡等)肉及其制品而感染。3. 易感人群 任何人群对本虫均易感。(六)防治防治原则与卫氏并殖吸虫病相似。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五、裂体吸虫(血吸虫)裂体吸虫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静脉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其中以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但主要的致病阶

42、段是虫卵。在组织中沉积的虫卵可引起肝、肠或膀胱及生殖器官(埃及血吸虫)的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导致慢性血吸虫病,甚至晚期血吸虫病。以日本血吸虫为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一)形态1. 成虫: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外观似线虫。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雄虫粗短,具抱雌沟,长约1020mm。雌虫前细后粗,长约1228mm,腹吸盘不及雄虫的明显。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雄虫的睾丸多为7个,呈串珠状排列于腹吸盘之后、近虫体背面。雌虫的卵巢1个,呈长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2. 虫卵:成熟虫卵大小约89m67m,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小棘,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

43、留物。卵内含一成熟毛蚴。3.尾蚴 血吸虫的尾蚴属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前端为头器,内有一单细胞头腺。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排列的单细胞腺体,称钻腺。(二)生活史6种人体血吸虫的生活史大致相同。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钉螺。1.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在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产卵。一部分虫卵沉积于肠壁小静脉中,有些虫卵可循门静脉系统流至肝门静脉并沉积在肝组织内。2. 感染阶段:尾蚴。3.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三)致病1. 致病机制在

44、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释放抗原诱发宿主出现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并对宿主造成损害。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1)尾蚴所致损害:尾蚴性皮炎发生机制中既有速发型(型)超敏反应,也有迟发型(型)超敏反应。(2)童虫所致的损害:与其机械性损害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3)成虫所致的损害:吸盘的吸附引起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在宿主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物型(型)超敏反应。(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虫卵沉积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虫卵发育成熟后,卵内毛蚴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经卵壳上的微孔渗到宿主组织中,

45、引起型超敏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沉积在宿主肝、肠组织中的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又可不断破坏肝、肠组织结构,出现干线型肝纤维化,引起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5)病理组织学改变:虫卵肉芽肿内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集聚于虫卵周围。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出现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血吸虫病的症状。(1)急性血吸虫病:大多数病例于感染后58周出现症状,临床上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大、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干咳等症状。(2)慢性血吸虫病: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隐匿型)和有症状两类。隐匿型病人一般无症状,少数可有

46、轻度的肝或脾大。有症状的病人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症状呈间歇性出现。肝大较为常见,脾多数呈轻度肿大。(3)晚期血吸虫病:临床上出现肝脾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我国将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合并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在肺和脑。(四)血吸虫感染免疫1.抗原 血吸虫抗原成分复杂,不同的虫株和虫期既具有共同抗原,又具有各自阶段性或特异性抗原。其中,特异性抗原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免疫病理或诱导宿主的保护性免疫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将血吸虫抗原分为蛋白质、糖蛋白和多糖蛋白等。按照抗原的来源可以

47、将血吸虫抗原分为排泄/分泌抗原和虫体抗原。2.免疫应答 血吸虫侵入宿主后,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等各虫期抗原物质均可使宿主免疫系统致敏并引起免疫应答。宿主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人类对血吸虫的获得性免疫机制可能主要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血吸虫感染早期产生的针对血吸虫特异性抗原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宿主抵抗再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3.免疫调节 血吸虫感染主要引起显著的Th2型免疫应答,从而造成宿主免疫下调

48、,使感染出现慢性化。但比较特殊的是,感染的早期机体的初始免疫应答是Th1型免疫应答,虫卵开始产生之后,Th2型免疫应答开始出现,同时Th1型免疫应答逐渐减弱,最终Th1型优势免疫应答逐渐被转换为Th2型优势免疫应答。(五)实验诊断1. 病原学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法和改良加藤法:取粪便查虫卵。(2)尼龙袋集卵法:取粪便查虫卵。(3)毛蚴孵化法:发现虫卵的机会大于直接涂片法。(4)直肠镜活组织检查。2. 免疫学检查 (1)检测抗体:常用的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COPT)、IHA、ELISA、免疫印迹和快速试纸法(dipstick assay)。(2)检测循环抗原。3.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日本血吸

49、虫的特异性DNA片段与病原学检测具有同样的确诊价值。(六)流行1.传染源 粪便中含有能孵化出毛蚴的活虫卵的血吸虫病病人或感染动物是传染源。病人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 经接触疫水(含有尾蚴的水体)传播。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含有尾蚴的水体)是3个重要环节。3.易感人群 任何人群对本虫均易感。但在流行区,人群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感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4.流行区类型 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划分为3个类型: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型。(七)防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人畜同步化疗。管好人、畜粪便,灭螺,加强安全供水,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

50、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疫水。治疗药物为吡喹酮。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童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对已接触过疫水者早期服用可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第十四章 绦虫重点和难点绦虫概论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成虫背腹扁平、长如带状,多数寄生于宿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包括人体)各种组织内。(一)形态1 成虫 白色或乳白色、扁长如带状、体分节,长度从几毫米至数米,无口及消化道,亦无体腔,绝大多数雌雄同体。虫体由头节、颈部及链体三部分组成,头节上有固着器官吸盘、小钩或吸槽等。2 虫卵 圆形或椭圆形,卵壳薄,圆叶目绦虫卵内含由较厚胚膜包绕的六钩蚴,假叶目绦虫卵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

51、干个卵黄细胞。3 幼虫 各种绦虫的中绦期形态各异,名称也不同。如:囊尾蚴、棘球蚴、裂头蚴、似囊尾蚴等。(二)生活史有两种类型,圆叶目绦虫仅需1个中间宿主,个别绦虫可以无需中间宿主;假叶目绦虫生活史需2个中间宿主,虫卵必须到水中方能发育。(三)重要虫种 曼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等。二、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于人体,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导致曼氏裂头蚴病。(一)形态1成虫 长60100 cm,链体节片约1000个。头节细小、指状,具有纵行的吸槽,成节和孕节结构基本相似,宽度均大于长度。肉眼即可见到每个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镜下见子宫螺旋状蟠曲

52、呈发髻状。2虫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3裂头蚴 白色,长带形,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头端略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二)生活史需34个宿主,虫卵必须到水中才能发育。终宿主是猫、犬及其他食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蛙,蛇、鸟及猪等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1.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小肠;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各种组织内。2. 感染阶段:裂头蚴、原尾蚴3.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三)致病临床上以裂头蚴病为常见,且较成虫严重。1. 致病机制(1)成虫:机械性损伤和化学刺激。

53、(2)裂头蚴:在移行或寄居部位形成囊腔、穴道和嗜酸性肉芽肿囊包,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2. 临床表现(1)成虫感染:中、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2)裂头蚴病:当寄生于皮下肌肉、口腔颌面或外眼等器官组织时,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或肿块,病人有疼痛以及虫爬感和小白虫逸出史等。寄生于脑、脊髓或眼球深部组织时则主要表现为压迫及占位性病变,如癫痫、瘫痪,视力障碍等。(四)实验诊断1.成虫感染 粪便检查虫卵。2.裂头蚴病(1)局部组织中检出虫体或残断组织。(2)影像学检查。(3)免疫学辅助诊断。(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从粪便中排出虫卵的猫科动物和人。(2)传播途径:人体感染裂头蚴

54、主要是由于局部敷贴生蛙肉;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误食感染的剑水蚤等方式所致。(3)易感人群:由于人并非本虫适宜的终宿主,人体成虫感染率很低;但任何人群对裂头蚴均可感染,尤其是那些有用局部敷贴生蛙肉、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等习惯的人群更易感。2.防治 加强健康教育,杜绝蛙肉敷贴陋习,拒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水。成虫感染用口服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治疗。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 ml局部注射杀虫。三、链状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猪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脑、眼等处,引起囊尾蚴病。(一)形态1成虫 长24 m,节

55、片较薄,略透明。头节近球形,上有4个吸盘、1个顶突和两圈小钩。成节卵巢分为3小叶。孕节中子宫分支不整齐,呈树枝状,每侧约为713支。2虫卵 呈球形或近球形,最外层是脆弱的卵壳(常已脱落),胚膜较厚,呈 棕黄色,具有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3囊尾蚴 卵圆形囊状、白色半透明,充满囊液。囊壁有一处向囊内增厚成米粒大小的白点,是其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镜下可见向内卷曲的顶突及小钩。(二)生活史人是其唯一的终宿主,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人也为中间宿主。1.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肌肉、脑、眼等。当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时,则位于皮下组织、脑、眼等处。2. 感

56、染阶段 虫卵、囊尾蚴。3.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三)致病1.致病机制 (1)成虫:机械及化学损伤,如头节对肠壁的损伤,节片移动及异位寄生等。 (2)囊尾蚴:占位、压迫以及化学和抗原刺激等。损害较成虫严重。2.临床表现(1)成虫感染(称猪带绦虫病):排节片、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偶可致肠穿孔和肠梗阻。(2)囊尾蚴病:在皮下及肌肉等浅表部位时,表现为皮下结节、假性肌肥大等;当寄生在脑、眼等重要部位时,可表现为癫痫、头痛、呕吐等一系列压迫和颅压增高症状,眼囊尾蚴病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四)实验诊断1.猪带绦虫病 粪便检查虫卵或孕节。2.囊尾蚴病(1)组织活检。(2)影像学检

57、查。(3)免疫学检查。(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从粪便排出虫卵或孕节的病人。(2)传播途径:人患猪带绦虫病是因为误食了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所引起,而患囊尾蚴病则是因为误食入了虫卵所致。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3)易感人群:各种民族和年龄的人群都易感,特别是有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猪肉习惯的人群更易感。2.防治(1) 驱虫治疗:治疗猪带绦虫病可用槟榔-南瓜子法、阿的平、吡喹酮、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囊尾蚴病常以手术摘除虫体,或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治疗。(2) 管好厕所、猪圈。(3) 加强肉类检查。(4)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四、肥胖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

58、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一)形态1 成虫 长48 m,链体有节片10002000节,节片较厚、不透明。头节上4个吸盘分列于四角,使头节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成节卵巢只分2叶;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枝,支端多有分叉。2 虫卵 与猪带绦虫卵极其相似,镜下无法区别。3 囊尾蚴 多呈圆形囊状,与猪囊尾蚴相似,但其头节不具顶突及小钩。(二)生活史人是其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是牛、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1.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牛等中间宿主的肌肉内。2. 感染阶段 囊尾蚴。3. 感染途径 经口。(三)致病由于成虫掠夺营养、机械损伤等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腹部不适,饥

59、饿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因脱落孕节的蠕动常主动从肛门逸出,引起肛门瘙痒,或因异位寄生或扭结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四)实验诊断粪便检查虫卵或孕节,采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从粪便排出虫卵或孕节的人。(2)传播途径:误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3)易感人群:有喜食生的或不熟牛肉习惯的人。2.防治 防治原则同猪带绦虫。五、亚洲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亚洲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猪及其他动物的肝脏。(一)形态1成虫 与牛带绦虫很相似,区别在于虫体稍短、节片数略少一些。2. 虫卵 与前2种带绦虫极相似,光镜下无法区别。3. 囊尾蚴 大小仅为牛带绦

60、虫囊尾蚴的1/3, 其头节上具有顶突和发育不良的小钩。(二)生活史 人是其终宿主,中间宿主是家猪、野猪、羊及其它一些野生动物。1.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等中间宿主的肝脏。2. 感染阶段 囊尾蚴。3. 感染途径 经口。(三)致病与牛带绦虫病很相似,临床主要表现为:排节片、肛门瘙痒,以及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食欲亢进或食欲减退等。(四)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虫卵或孕节,目前暂无法与牛带绦虫鉴别。2.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基因分析对比可以进行鉴定。(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1)传染源:从粪便排出虫卵或孕节的人。(2)传播途径:误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猪及其它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