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_第1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_第2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_第3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_第4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中图分类号: 25639 文件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4297( ) 04000105DOI: 1016840 /jissn167342970401第1页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教授总指导组和儿科教授指导组指导、监督下实施。第2页本指南计划定时更新。本指南工作组经过文件研究和教授讨论会相结合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提议形成。参加本指南开发小组全部组员申明: 他们与其它任何组织

2、或个人无利益冲突。第3页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口疮诊疗、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提议; 本指南适合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口疮诊疗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相关临床医师使用。第4页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合用于本指南。小儿口疮( aphtha in children) 是一个儿科常见口腔疾患。临床以重复发作口腔黏膜局部( 唇、舌、颊及上腭) 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为主要特征,可伴见发烧、疼痛、流涎、甚至全身不适。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它疾病。各年纪小儿均可发病,以2 4 岁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西医“口角炎”“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卡他性口炎”“溃疡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

3、病可参考本指南辨证施治。第5页诊疗1 诱发原因喂养不妥、过食辛辣厚味、口腔损伤、急性感染、久病、久泻等是较常见诱发原因。2 临床表现口腔局部疼痛或不适,不欲或拒进饮食,可伴发烧、咽痛,婴儿则常表现为啼哭烦躁、流涎; 口腔黏膜( 两颊、上腭、口唇、口角、牙龈、舌体等处) 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普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深浅不一,或见疱疹,或见溃疡,或周围红晕,数目不等,甚则满口。3 试验室检验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醒细菌感染;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则通常提醒病毒感染。4 需与口疮判别病种鹅口疮,手足口病,白塞氏综合征。第6页辨证1

4、风热乘脾证口腔溃疡较多,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等处溃烂为主,亦可先见疱疹,继而破溃后形成溃疡,周围焮红,疼痛拒食,饮食困难,烦躁多啼,口臭涎多,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烧恶风,咽红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2 心火上炎证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尖为多,红肿灼热,疼痛较重,饮食困难,甚至拒食,心烦不宁,叫扰啼哭,面赤唇红,口干,或伴发烧,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或指纹紫滞。第7页辨证3 脾胃积热证颊内、上腭、唇角、齿龈等处黏膜出现破损溃烂,色白或黄,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较深,大小不一,有融合成片,甚则满口糜烂,边缘鲜红,灼热疼痛,甚则拒食,饮食困难,口

5、臭,涎多黏稠,或伴发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指纹紫滞。4 虚火上浮证口腔溃疡较少,稀散色淡,周围淡红,疼痛不显,口流清涎,不甚臭秽,口干不渴,颧红盗汗,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神气困乏,大便偏干,或伴饮食受限,经久不愈,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淡紫。第8页治疗标准本病以热证为主,治疗以清热降火为基本法则。宜在辨脏腑虚实基础上,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疗。辨证重点应辨实热与虚热之不一样。实热当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依据病因、病位不一样,分别治以疏风、泻脾、清胃、通腑、清心、泻热等法; 虚证当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为主。另外,需重视外治疗法利用,以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促进

6、溃疡愈合。第9页分证论治1 风热乘脾证治法: 疏风清热。主方: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加减。惯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 后下) 、淡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荆芥、淡豆豉、甘草。加减: 高热者,加石膏( 先煎) 、黄芩、柴胡; 风热夹湿夹滞,苔厚腻,疮面腐烂,有黄色黏腻渗出物者,加广藿香、佩兰、槟榔; 小便短赤者,加栀子、车前草; 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蝉蜕、板蓝根、蒲公英。第10页分证论治2 心火上炎证治法: 清心泻火。主方: 泻心导赤汤( 医宗金鉴) 加减。惯用药: 黄连、生地黄、淡竹叶、通草、连翘、玄参、甘草。加减: 热毒重者,加石膏( 先煎) 、黄芩、栀子;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7、后下) 、厚朴; 口渴甚者,加芦根、天花粉、北沙参; 心烦尿赤者,加栀子、车前草。第11页分证论治3 脾胃积热证治法: 泻火解毒,通腑泻火。主方: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惯用药: 连翘、黄芩、栀子、大黄( 后下) 、玄明粉( 冲服) 、薄荷( 后下) 、甘草、蜂蜜。加减: 口干渴者,加芦根、天花粉、北沙参; 小便短赤者,加淡竹叶、车前子( 包煎) ; 烦躁者,加石膏( 先煎) 、郁金; 口臭涎多,舌苔厚腻,湿热重者,加石菖蒲、滑石( 先煎) 、广藿香; 溃疡满布黄色渗出物者,加金银花、蒲公英; 黏膜红赤,疼痛重者,加生地黄、牡丹皮;食积内停,脘腹胀满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枳实。第

8、12页分证论治4 虚火上浮证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主方: 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惯用药: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加减: 热病伤阴,口干者,加麦冬、玄参、乌梅; 低热、颧红盗汗或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白薇; 大便秘结者,加生地黄、玄参、桑椹; 气阴两虚、神气困乏者,加党参、白术、白扁豆。第13页口服中成药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 : 每支10 mL。成人剂量:口服,每服10 mL,每日3 次。提议使用方法用量: 口服,每服剂量为 1 岁1 /3 支,1 3 岁1 /2 支,4 5 岁2 /3 支,5 岁1 支,每日3 次。

9、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第14页口服中成药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 每袋2 g。每服剂量: 开水冲服,6 月至1 岁12 g,1 + 3 岁2 3 g,3+ 6 岁3 4 g,6+ 10 岁45 g,10 岁6 g,每日3 次。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第15页口服中成药3、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 : 每支10 mL。提议使用方法用量: 口服,每服剂量为 10 岁10 mL,10 岁20 mL,每日3 次。用于风热乘脾证。4、金莲清热泡腾片( 金莲花、大青叶

10、、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苦杏仁炒) : 每片4 g。每服剂量: 13 岁1 片,3 岁2 片,溶于50 mL 热水中口服,每日3 次。如体温385 时,每日4 次。疗程37 日。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第16页口服中成药5、黄栀花口服液( 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 :每支10 mL。提议使用方法用量: 2 3 岁5 mL,3+ 6 岁10 mL,6 + 12 岁20 mL,口服,每日3 次。用于脾胃积热证。6、知柏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 每30 粒6 g。提议使用方法用量: 口服,36 岁15 g,每日3 次; 6 岁3 g

11、,每日2次。用于虚火上炎证。第17页口服中成药7、六神丸( 麝香等6 味) : 每1 000 粒重3125 g。口服,每服剂量: 1 岁1 粒,2 岁2 粒,3 岁3 4 粒,48岁56 粒,8+ 10 岁89 粒,成人10 粒,每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第18页外用中成药1、青黛散( 冰片、薄荷、儿茶、甘草、黄连、硼砂、青黛、人中白煅) : 涂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2 3 次。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2、 冰硼散( 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 : 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数次。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第19页外用中成药3、西瓜霜喷剂( 西瓜霜、硼

12、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大黄、无患子果炭、黄芩、甘草、薄荷脑) : 喷( 吹) 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 4、开喉剑喷剂( 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食用菠萝香精、柠檬酸、苯甲酸钠、乙醇) : 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第20页外用中成药5、双料喉风散( 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青黛、人中白煅、寒水石、甘草) : 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3 次。用于心火上炎证。 6、锡类散( 象牙屑、青黛、壁钱炭、珍珠、人工牛黄、人指甲滑石粉制、冰片) : 吹撒患处,每日2 3次

13、。用于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第21页外用中成药7、养阴生肌散( 石膏、黄柏、白芷、甘草、雄黄、薄荷、蒲黄、青黛、冰片各等份) : 喷( 吹) 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用于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第22页敷贴疗法吴茱萸150 g、胡黄连60 g、大黄60 g、生天南星30 g,共研细末,以瓷瓶或罐盛。每次取8 10 g,用少量食醋调成2 块饼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外用长布条或绷带包扎,固定8 10 h 后揭去,连续3 次为1 个疗程。可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脾胃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第23页推拿疗法推补肾水,清天河水,揉总筋,揉小天心,揉小横纹,推四横纹,清板门,清肺经,揉二人上马。若伴有发烧,揉小天心后加一窝风穴,2 穴提前操作。口疮较轻,患儿不甚烦躁者,每日可推拿2 次; 口疮疼痛较剧者,每日可推拿4 次。可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脾胃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第24页预防和调护1 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