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设计(四川成都双林小学王维令)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设计(四川成都双林小学王维令)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设计(四川成都双林小学王维令)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设计(四川成都双林小学王维令)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设计(四川成都双林小学王维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教学设计/王维令一、教材分析丁香结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宗璞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花蕾恰似一个“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从“赏花”到“悟花”,课文语言温婉而柔美,结构形散而神聚,情志豁达而从容。本课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借物抒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触摸自然”,语文阅读要素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2、前一课草原重点指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本课教学时应重点指导“从课文内容想到更多”。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借物抒情的散文和古诗,对这类文章具备比较浅显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根据文字想象画面”等“想开去”的一些方法。但是,学生对如何“借物抒情”、如何“想开去”的方法把握还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赏花”部分的品读,感受通过颜色、形态、气味等多角度描写事物的表达方式;通过“悟花”部分的品读,引导学生在“三悟”“三想”(一悟丁香与雨的联系,想雨中丁香画面,感受丁香的妩媚美;二悟“丁香结说法”的缘由,想诗人心境,感受古诗的愁怨情;三悟作者人生思考,想作者及自身生活实际,体

3、会作者的豁达心)的梯度活动中学习“借物抒情”表达方式,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达成目标。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一)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20个词语。(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三)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重、难点)(四)在“悟花”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重点)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搜集和学习一些有关散文的文体知

4、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连线入手,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考一考,连一连师:今天上课之前,先来考一考大家,连一连线。物 古诗 象征(品格)梅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牡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虚心有节、高风亮节竹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傲雪开放、孤芳自赏野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顽强的生命力同桌互动答题,抽生答题。师: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人的精神、品格和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3.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

5、文学成就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设计意图】开课采用连线“考一考”的方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初步建立事物、古诗与其象征的品格的联系,也为本课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汇报,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以由老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理清结构1.读一读,写一写。丁香 茂盛 潇

6、洒单薄 迷蒙 妩媚照耀 模糊 花蕾衣襟 愁怨 浑浊2.拓展字音。斗室(du)斗牛(du)参差(c)差错(ch)出差(chi)缀满(zhu)啜泣(chu)3.根据意思猜词语。(1)(朦胧):不清楚,模糊。(2)(遮掩):掩饰,隐瞒,遮蔽。(3)(纷嚣):纷乱喧嚣。(4)(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5)(恍然):突然、忽然。(6)(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7)(笨拙):不聪明,不灵巧,反应迟钝。(8)(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9)(平淡无味):质性平和无味,后指平平常常。4.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丁香结?其他自然段又写了什么?概括小标

7、题。(1-3自然段:丁香花赏花; 4-6自然段:丁香结悟花。)【设计意图】对字词的书写与理解,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教学中,将此环节设计成小练习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关注可能存在的不足。学生初读时,要带着思考去理清课文的结构:先写丁香花(赏花),再写丁香结(悟花),第四自然段是引用古人诗句来过渡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再读课文,抓住特点,解析文本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回答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花?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哪些方面,写出了哪些特点?独立阅读后,抓关键词填写下表:自然段丁香花所在地方描写方面丁香花特点1城里街旁颜色形状娇俏,灵动2城外校园色彩气味可爱,幽

8、香3斗室外颜色气味形状纯净、光洁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品析优美语句重点引导品析文中优美的句子,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如:例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品析: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探”和“窥”等动词,赋予了丁香花的人的情态,使丁香花更显俏皮活泼,生机勃勃。用星星来比喻小花,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例2: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品析:“潇洒”“朦胧”这两个词语写出了

9、白丁香和紫丁香在月光下的不同情态,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例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品析:“檐前积雪”指的就是窗外的三棵白丁香,用“积雪”代替丁香花,一方面避免重复累赘之感,使行文富有变化;一方面也写出了白丁香的纯净、轻柔。第二句话描写了丁香花的白与香,第三句话写了丁香花带给“我”的独特感受带走了浑浊笨拙,带来了轻灵。(勾连回顾第一课草原“写景+主观感受”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文字想象描述“檐前积雪”的画面。)例4: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和。品析:这句话前半句写丁香花在“我

10、”窗前的样态,后半句写出了它的奇特功效让“我”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让“我”梦想成真,“照耀”一词表达了丁香花对“我”的奇特魅力犹如相依相伴的知音,能给我心灵的鼓舞与慰藉。(勾连回顾第一课草原“写景+主观感受”的写作方法)3.总结作者写作方法从颜色、形态、气味等多个角度描写丁香花,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外三个地方,在白天和夜晚、晴天和雨天等不同时间和天气状况下的丁香花。4.课后小练笔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用一段话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设计意图】本版块采用关键词填表的办法,引导每位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填表,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感情朗读。要重

11、点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表达作用上进行力所能及的品味分析,但应将重点落在感情朗读上,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为本。品读优美句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附板书设计:2.丁香结 赏花悟花 颜色、形状、气味 (多角度描写)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现场调查,明确重点1.简单回顾,引导提问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作答,教师板书小标题。2.现场调查,明确重点(1)这篇课文重点是写赏花还是悟花?为什么悟花更重要?(2)作者是怎样悟花的?你弄懂了吗?【设计意图】回顾课文梗概,通过调查弄清学生学情,唤起学生对本课文体特点的认知。(

12、二)一悟丁香与雨的联系,想雨中丁香画面,感受丁香的妩媚美1.抽生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勾画写作者的“悟”的句子。生勾画句子,汇报。2.追问:作者为什么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引导学生解读“妩媚”“印象派的画”的含义,品读句子。3.引导学生想象微雨中丁香的画面。追问想象的方法和依据(如:根据文字抓关键词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等)。4.小结学法:寻找“悟”句说出“悟”因读出“悟”味想象画面。【设计意图】从“悟”出发,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感受雨中丁香花的特点;通过想象的方式,描述丁香花妩媚鲜润的画面,感受丁香的神韵与可爱,提升学生想象力,第一次渗透落实“从所读的内容想

13、开去”的语文要素。(三)二悟“丁香结说法”缘由,想诗人境遇,感受古诗的愁怨情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作者在这个自然段又悟到了什么呢?勾画句子,汇报交流。2.引导解读“盘花扣”,出示图片,引导概括丁香结的外形特点。指导朗读描写丁香结外形的语句。3.教师追问:除了丁香花蕾形似结,还有什么原因,古人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句子来读一读。板书关键词:愁怨。4.再追问:文中说“联想到那些诗句”,“那些诗句”,是指哪些诗句?出示课后阅读链接,读了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老师结合诗句背景资料导读古诗。引导小结写作手法:借物抒情。再进行“根据植物来

14、联想”的说话练习:烈日下,看见戈壁中的仙人掌,我们就会想到( )。寒风中,看见开放的梅花,我们就会想到( )。小路旁,看见不起眼的小草,我们就会想到( )。荷塘边,看见亭亭玉立的荷花,我们就会想到( )。( ),看见( ),我们就会想到( )。5.链接欣赏戴望舒雨巷(节选)微视频。6.引导对比古诗诗人、戴望舒与作者对丁香结的不同认识,引出下文学习。【设计意图】在寻找古人发明丁香结的说法的过程中,感受丁香结的可爱;在联系古诗谈愁怨时,引导畅谈读了古诗句后的联想,第二次落实“想开去”的语文要素;小结写作手法,体现文中古诗和散文的写作特点借物抒情。(四)三悟作者人生思考,想作者及自身实际,体会作者的

15、豁达心1.快速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勾画出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悟”。勾画,汇报,寻找关键词概括作者对结的理解:不顺心的事,人生中的问题。2.追问:读了这三句话,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采用“从课文内容想到更多(本课重点学习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勾连草原的“想开去”方法)”“由文及人联系作者生平(借助作者生平资料)”等多种方法,对作者的人生思考进行理解。3.指导朗读,积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语言。【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作者的“丁香心结”与古人的“丁香愁结”,采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从课文内容想到更多”等多种方法,第三次落实“想开去”的语文要素,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人生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体会作者洒脱、坦然、乐观、豁达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