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内部辅导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串讲笔记第一讲 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 2、了解孔子的“论文”的观点: 答:孔子常说的“文”,一般泛指文化和学术,具体则指诗书和六艺。其概念和后世的文学或文章的概念不尽相同,虽然也包括文学、文章在内。 孔子对这个包括文学在内的广义的文或文学是极为重视的。不但自己熟悉,而且还把这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3、了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答: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
2、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了文艺在礼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动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 4、掌握“论诗”中的“兴观群怨”说: 答:“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和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兴”就是说诗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对读者有启发和感染作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兴”-孔子已经意识到诗在感情上打动人的力量,但重点仍在理性上的启发。 “观”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为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政治和得失
3、,也就是说诗能起到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现实生活的作用。“观”-孔子把握到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但落脚点仍在政治教化。 “群”说明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起到提高修养,增强团结作用。 “怨”诗能起到讽刺时政,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起到表达民情的作用。“群”“怨”-体现了孔子的礼冶思想。 “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5、理解“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 答:“尽善尽美”:美指艺术形式,善指政治内容,说明孔子已懂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从政治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衡量,是文
4、艺批评的一大进步。 “文质彬彬”:完整表达了孔子的质文观,强调文学既要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又无不及。孔子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6、理解“思无邪”的观点: 答:“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思想内容方面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 7、掌握“中和之美”说: 答:“中和之美”在诗的艺术标准方面,孔子很重视诗和乐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审美理想。在孔子的言论中,则体现在“思无邪”一语。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实际上就是“中
5、和”的原则,孔子认识诗三百合乎这个标准,故立于范本,称之为“思无邪”。 孔子的美好思想把个休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内容与表现联系起来,把艺术与教化联系起来,把文体与对象联系起来,因此尽管他关于艺术的审美的观点只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存的逻辑性,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8、孔子的“论文”的观点: 泛指文化和学术,具体则指诗书和文艺。与后世文学或文章的概念不尽相同。 9、孔子的“论诗”的观点: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兴观群怨”。2、“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3、“思无邪”和“中和之美”。 10.(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
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11(孟子的)“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
7、,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12(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8、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
9、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14(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10、。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5、庄子庄子,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人。其思想明显呈现出相对主义和宿命论的特点,所著庄子
11、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虚静”说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16、荀子荀子,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名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反对孟子“性善”说,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而立意道德之类“善”的东西,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而是人为
12、的结果,特别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由此建立了他的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乐论一篇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文艺思想,一开头将音乐的产生。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感情必然“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表现为音乐;接下去讲“立乐之方”。其目的在于“感动人之善心”,而排出“邪污之气”对于人的影响。“立乐之方”是荀子进行诗教、乐教的总原则。 荀子把国家的治乱兴衰归因于音乐的邪正,当然有片面性,但是他充分估计了音乐的社会作用,有其可取之处,同时,文艺作品不可能直接对社会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这一点荀子的认识是深刻的。另外,荀子认为“礼”和“乐”必须相辅相成而行。使礼乐相辅相成,为
13、“王道”服务,这是荀子乐论的实质。17. 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第一篇较完整的诗论,是两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篇章,可以看作是从先秦到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 2、了解关于毛诗序作者的不同看法: 答:东汉郑玄诗谱认为大序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宋代以来的学者,认为是东汉卫宏所作;今天看来,这篇文字很可能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大约完成于汉代学者之手的一篇结集成果,它应是汉儒综合先秦儒家和汉代有关的批评而写成的。 3、毛诗序论述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 答:“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
14、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4、毛诗充阐述了诗歌感人化人的特征: 答:“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荀子乐论中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5、理解毛诗序论述了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答:“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说明诗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社会政治情况,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了诗歌反映时代的
15、冶乱,兴衰的变化,基本正确。 6、毛诗序阐述了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答:毛诗序提出“六义”说,这也是根据周礼春官的旧说而来,但对六义的解释,却成为古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只是诗的表现手法。毛对风、雅、颂三类诗歌的区别和理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18.孟子1、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2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3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4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5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6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7(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
17、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8(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
18、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9(孟子的)“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
19、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10试谈谈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的具体内涵。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20、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11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
21、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毛诗大序的哪些学理论批评观点?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
22、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1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
23、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
24、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思无邪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诗可以兴、观、群、怨”说,尤其是“诗可以怨”,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优良传统;“辞达”说、“文质”说;“尽善
25、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总的来说,孔子的文艺思想表现了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入世品格。这种经世致用的文艺观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理论的积极影响。(王充的)“疾虚妄”说王充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他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批判“好谈论者增益事实,为
26、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论衡对作)。王充认为有“真”才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是有益于世的。而虚妄之作是必然毫无实用价值的。王充强调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做到表里如一,内外相符,这就为文章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标准,为文章做到文质彬彬指明了方向。2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请结合文学史简述这种实录精神和创作原则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
27、了他的“实录”精神,他收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
28、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王充“疾虚妄”精神对于其文学观念有什么影响?王充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是包括了文学作品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十分强调文的真实可信,这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王充所谓“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他对于满纸胡言的“妄增”严加批评,对于经艺之中的“增益之辞”加以肯定。总的说来王充对“增”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他肯定了先秦儒家著作经典和其它个别著作中,那些为了使说理更透彻,描摹更鲜明的带有夸张的修辞,而“传语”“儒书”中的虚构和夸张则是“虚妄之言”。这已经涉及了如何
29、看待生活之真和艺术之真的辨证关系了。尽管王充是为了反对“虚妄之言”,但是他对虚构和夸张的否定,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浪漫主义创作、神话、传说往往容易被看作是虚妄不实之辞而受到否定。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汉代经学“述”而不“作”,复古模拟倾向严重,语言追求艰深古奥,晦涩难懂,严重脱离当时口语。王充对此十分不满,他大胆突破儒家传统,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不一定比“今”好,“今”一定比“古”大大前进。他所强调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观,对后朝的葛洪、萧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反对复古必然要提倡独创
30、,王充最赞赏的是有独立创造性的文人。他在超奇中把文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的鸿儒是最了不起的,在王充看来,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当以是否博通能用为标准。扬雄的文论,有几个重要的小点要求注意:1、“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这个论断出于他的法言吾子。2、“心声心画”论3、“雕虫篆刻”4、明道、宗经,征圣董仲舒汉代经学文论的代表,知道一下就可以了:1、“天人感应”与文学创作2、论诗歌内容和功用3、诗无达诂 典论.论文 魏曹丕 1、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重要的文学专论。2、了解曹丕对“文人相轻”所持的态度: 答:
31、曹丕对此是持鲜明反对和冷静分析的态度的。作者认为,从主观方面来看“文人相轻”之病一患“善于自见”,即只见己之所长,不见人之所长;“又患暗于自见”即不见己之所短,而只见人之所短。作者认为还应从客观方面来分析下述两类情况:一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即对于某一具体作家来说,要求他是各体兼擅的“通才”,那是很难的;二是“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对于一些杰出的作家来说,由于矜才自负,互不服气,也就难免彼此“相轻”。再加上“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积习,更容易影响开展公正切实的文学批评了。作者认为,开展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审己以度人”。 3、了解“文本同而末异”: 答:曹丕认为“文
32、本同而末异”,提出了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里所说的“本”,就当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根本的原则和规律;“末”应当是指各类具体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并连带涉及到了风格问题。 4、理解“文以致用”的观点: 答:曹丕在文中特别强调了文章的价值和作用,提出“文以致用”的观点。在强调文章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时称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作家可以“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在理论上突破了前代的传统观念,给予文学创作如此崇高的评价,是建安时代文学领域中的新倾向,也是我国文学趋于独立发展的标志。 5
33、、掌握“文体论”: 答:曹丕对提出的八体文章的四种特点即所谓“四科八类”,作了综合的分析,奏、议用于朝延公事,故重“雅”书、论贵在辨析是非,故宜“理”铭、诔用于记载事功,悼念亲故,故应重“实”诗、赋以抒情赋物为主,要能感人,帮宜“丽”。 6、掌握“文气说” 答:曹丕以气论文的主要观点是:“文以气为主,气有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所谓的“气”,是指作家的才性,所谓“体”是指作家天赋的本质。由于作家天赋的才性、本质不同,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不同风格。“文气说”合理的方面,是他认为作品风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足之处是,它过份强调了作家气质和才性的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而忽略和抹
34、煞了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锻炼等等对作家的重大影响 典论.论文中表现了曹丕哪些文学见解: 答:曹丕反对“文人相轻”提出了文学批评应持哪种态度的问题。曹丕认为“文本同而末异”,提出了文体论,并对各种不同的文体作了具体分析。在讨论作家和作品的关系时,曹丕还非常强调气的作用,提出了有名的“文气说”特别强调文章的价值和作用,提出“文以致用”的观点。强调作家应“贱尺璧而重寸阴云”排除饥寒和逸乐的干扰,强力著述以传于后世。曹丕的文学批评意见采取了全新的观点,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文 赋 晋陆机 1、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 2、掌握作家关于创作构思和布局谋篇的过程: 答:进
35、行文学创作构思必须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和怀抱高洁的心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绘;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才是创作过程的起点。 构思阶段:“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艺术想象驰骋于穷高极远的空间,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然后使感情更加鲜明,物象更加清晰。 进入写作过程,在众多形象中,作者进行了选择和概括:“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对艺术素材进行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 最后,创造出具体而概括的形象:“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
36、于笔端”。 艺术创作过程实质上是形象思维过程,从而触及到艺术创作中一个带有普通规律性的问题。 3、理解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首先要求以意为主,以辞为辅,“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要求以思想内容为根本,确立文章的主体;以语言文字为辅助,编织文章的色彩。 其次,在内容方面,强调情;形式方面,强调丽。 最后,不仅重视作品内容,而且要求有真情实感,形式方面要求构思巧妙辞妍丽。 4、了解作文之利害的几方面问题: 1、文章的层次结构。2、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性。3、文章意与辞贵在独创。4、文章的协调与剪裁。5、五种文病。 4、理解文学创作之难: 答:首先重申了“非知之难,能之难。”指出要说出文学创作
37、的规律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掌握并自如运用创作规律遣词造句。其次,精心创作出的作品,要得到知音的赏识并不是容易的事。再次,只有付出辛劳,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与天地乎并育”。最后,作者指出,文学创作是学无止境的,吸取好的创作经验,写出自己的新意。 5、掌握创作中的灵感问题: 答: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物感我应,或通或塞,其机会极其神妙莫测,不可理解,不易捕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灵感来去突然倏忽;“藏若景灭,行犹响起“,灵感隐现有踪有迹。创作灵感通塞,虽属于主观内在因素,但自己却感到无能为力。 6、理解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答:“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文学的作用在于明理。“恢万里而无阂,通亿
38、载而为津”,文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可以垂范后世,取法前修。“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起风化教育作用,维持文武之道,意义深远,无所不包。“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可以感化人心,如春风化雨。“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可以被之金石,流传不朽,施之管弦,传诵四方。总之,作用是极其巨大,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
39、”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诗缘情而绮靡”说 这是晋代陆机在文赋里提出的说法。他在说到对纯文学的诗和赋的特点时,要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这实际上是说,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是为了抒发情感的,因而要求语言精细美丽。 文心雕龙.神思 梁刘勰 1、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具有总纲性质。 2、理解“神思”是什么: 答:刘勰在文中第一句就做了解释:“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向在此而心在彼,自然是想象的
40、作用,所以这里说的“神思”,的指的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和构思。 3、理解“思理为妙,神与物流”: 答:这是刘勰想象论的重要纲领,一方面说明想象活动必须扎根于现实,脱离现实,想象活动就失去了依据,作者以布、麻为喻,说明了想象活动就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另一方面,“神与物流”也说明了作者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形象思维。 4、掌握想象的作用和过程: 答:想象的定义: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爱身观局限的艺术思维活动,即文中的“神思”作用:要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生动的形象,必须运用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志气和辞令具有重要作用,起决定作用。志
41、气泛指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想象活动的动力,想象的展开是沿着思想感情的轨道进行的。辞令则指语言或语词,刘勰把辞令作为想象活动的枢机,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构成准确的意象,强调文学必须以言达意,究尽物色,曲写纤毫。 5、了解意象的提练: 答:在想象飞驰以后:“神思方运,万涂竞萌”,头脑中各种意象纷至沓来,众多而纷杂,然而“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最后描绘成篇时只有想象的一半。由各种纷杂的意象到构成艺术形象,其中有个提炼功夫,即形象思维过程中概括化、典型化的问题。 6、了解“虚静”说: 答:刘勰认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进入艺术构思过程思想一定要高度集中,排除干扰,消除头脑中的杂念;
42、但是他又反对劳累精神,苦思冥想,主要平时培养艺术创作的能力。 7、掌握艺术构思能力的培养: 答:平时培养艺术创作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种基本训练: “积学以储宝”强调通过学习来积累文博的学识; “酌理以富才”,强调培养分析批判能力; “研阅以穷照”,强调观察和体验生活,扩大眼界; “驯致以怿辞”,强调掌握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文思就会开通。 1、理解“神思”“神与物流”“虚静”等美学命题: 答:“神思”反映的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和构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指明文学创作不能拘泥现实,专构目前所见,从事刻板摹拟,而应容许虚构的存在。 “思理为妙,神与物流”是
43、想象论的重要纲领,想象必须扎根现实作者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物象结合在一起的。 “虚静”艺术构思思路开通的问题。“陶钧文思,贵在虚境,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2、掌握想象的作用过程及艺术构思能力的培养等观点。 6、文心雕龙. 知音知音是文心雕龙第四十八篇,主要论述关于如何正确评价作品的问题。怎样鉴别文情呢? 刘勰认为:一、看作品的情志安排;二、看作品的遣辞造句;三、看作品的通古变今;四、看作品的表现手法;五、看作品的典故运用;六、看作品的音调韵律。第四段:论知音程序在于“沿波讨源”和“深识鉴奥”,即由表及里,洞察入微。最后,点明本文主旨:真正的好作品,需要依靠见识高明的批评家来做公允的评价,而要正
44、确地评价文学作品,只有遵循文学批评的正常规律,才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7。(文心雕龙的)“风骨”说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
45、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诗品序 梁钟嵘 1、诗品序是作者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诗品写的序言。 2、理解“滋味说”: 答:钟嵘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滋味”说。 1、钟嵘重视诗歌的群、怨,他认为好的诗歌必须是有“滋味”的。 2、“滋味”:钟嵘认为应该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必须赋、比、兴并重,做到言近旨远,形象鲜明,有风力、有藻采,感染力强,才是“诗之至也”。 3、“滋味”说,主要强调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征。 4、诗歌形式上,不赞成采用“文约”的四言
46、和“文繁”的骚体,而极务主张五言,因为“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深厚动人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艺术感染力。 5、“滋味”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杨万里、王士祯均得益于此。 3、掌握作者反对片面追求声律的观点: 答:钟嵘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追求自然真美。有力的抨击了“永明体”,他认为“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如果一味追求声律,反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作者虽反对“伤其真美”的八病等的矫揉造作,但对诗歌自然的音乐美并不排斥。 4、掌握作者反对作诗大量用典的观点: 答:作者反对作诗用典。认为诗歌是用来“呤咏情性”的,指出作诗一味引
47、经据典,流弊其广,幽默的讽刺了一些诗人卖弄学问,但写作时援古证今,钟嵘也不一概排斥,认为“经国文符”“撰德驳秦”等适于用典,但作诗,就不适用了。 5、掌握作者关于写作动机被激发的观点: 答:钟嵘认为写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有利于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继“四候之感诸诗”之后,又阐述了社会环境对诗人的感召,突出了“群”和“思”特别是“怨”的作用,主张人们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并根据诗歌抒情的特征,通过个人的抒情以表达遭遇相同者的情绪,从而使诗者认识社会的面貌。 一、诗品序全面阐述了作者与诗歌理论观点: 答:对南朝诗风的批评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追求自然
48、真美。反对作诗用典,钟嵘主张自然真美,对弥漫南朝诗坛的雾气,有廓清作用。钏嵘认为写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滋味”说。 译文: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
49、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6(钟嵘的)“诗有三义”说。“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9、文选序萧统,字德施
50、。世称照明太子。文选又称照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保存了周秦到齐梁一百二十多位作家的五百多篇作品。全文可分为七段:第二讲 1、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修竹篇序中提出的有关诗歌的理论观点,其核心是复古,具体的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使诗歌创作回到汉儒所强调的“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上面去。他批评晋宋齐梁间诗缺少“兴寄”,没有汉魏诗的“风骨”。提出了诗歌应有“风骨”和“兴寄”的观点。陈子昂的诗歌复古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在唐代有重要影响,他的所谓“风骨”就是感情爽朗,意象鲜明,语言精警;“兴寄”就是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总之是有真实健康的思想感情,有精警刚健的语言,有深远寄托,有铮铮骨气
51、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想。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1、杜甫最著名、最集中最能反映他的诗歌理论见解的是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第一个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形式,具有广泛影响。戏为六绝句主要阐述诗歌遗产的学习和继承问题。 2、了解作者评价庾信的诗歌创作的观点: 答:“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指出了庾信晚年诗的艺术成就和纵横的才思。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评论一个人,必须纵观他的全文和全文,看到文章的长处。庾信虽然前期文章无可取之处,但晚年的创作意气昂扬刚健,文笔纵横开阖,和今人相比,毫不逊色,看不出有什么地方可废弃,对当时讥责庾信的人给予极大讽刺。 3、理解作者正确评价初唐四杰的观点:
52、 答:作者认为四杰的作品是那个时代风尚的表现,初唐作家受到六朝绮丽铺张文风的影响,这很正常。王勃、杨炯等的作品都突破了旧宫体诗的狭窄内容,大体上洗去了齐梁的不良风气,提高了诗的风格,对当时诗歌及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不可忽视。作者肯定了初唐四杰的成就,讽刺了轻薄为文之人的渺小。他说,尽管四杰的创作不能像汉魏时创作那样接近于风骚,但他们才能超群,有高超的艺术创作技艺,能够驾驭瑰丽的辞采,创作上的成就,讥笑之人永远望尘莫及。 4、掌握作者如何对待古今诗歌的问题: 答:作者认为评价诗歌不能贵古贱今,只要有清词丽句都应汲取。而古代诗歌作品中,尤其是屈原、宋玉的作品清词丽句很多,应该学习,今诗也应如此
53、。否则将还会写出浓弱纤小的文章,步齐梁尘。杜甫肯定了屈原、宋玉以至六朝、唐初诗歌的语言艺术成就。 5、掌握作者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 答:“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认为今人的才力不及前贤不容怀疑。但前人的作品也不应都一概吸收,那些与风雅相悖的作品就应被抛弃。所以学习应有所选择,兼取众长,转益为师,只要近风骚之作,尽管有不足之处。也应该给予肯定。 一、戏为六绝句中杜甫对前人诗歌遗产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 答:第一首是杜甫对六朝庾信的评价,指出了庾信晚年诗的艺术成就和纵横的才思。 第二、三首是对初唐四杰的评价以及对妄加评价四杰的狂妄之人的批评和讽刺。 第四首是对今人的评价。 第五首中杜
54、甫指出如何对待评价古今诗歌的问题。 第六首表达了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 二、戏为六绝句的理论价值: 答: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唐代文学的发展吸收了汉魏、六朝文学创作的营养。杜甫文艺思想的核心是转益多师,熔铸古今,作品充实的内容要和完美的形式统一,力求反映现实,广泛地吸收创作精神,作品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诗秦中呤读张籍古乐府中对现实主义诗歌作了充分阐述,提出了诗歌的作用、写作的原则,建立了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最系统完整、集中地体现他的诗歌理论的著作是与元九书。 2、掌握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原则。 答:在文与现实的关系上,白居易
55、坚持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政治斗争,干预生活,因而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事”就是要反映人民的疾苦;“为时”就是要反映时代,揭露政教的弊端,以补救时弊。“事”与“时”都是指现实性。白居易推崇元稹的诗文,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刻,贯穿了古人“六义”的精神。白居易的好诗是指能揭露批判黑暗现实,反映百姓疾苦的诗。 白居易的“为事”“为时”也是为君、为臣、为民、为时、为事而作,他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兼济天下“,他不但提出写作要为政治服务,主动“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还将之付诸实践。 3、了解白居易强调诗歌的作用: 答:在诗歌的作用上,白居
56、易结合诗歌的特性,提出诗歌应发挥其“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泄导人情”的看法,并肯定了他的现实意义。 为了很好发展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首先大力提倡“美刺兴比”。“美刺”即美善刺恶,指诗的政治倾向而言,属作品思想内容范畴;“兴比”指写诗的两种手法,是艺术技巧问题,都是指诗的讽喻之意。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是在强调文学创作的“风谕”作用。 要求风谕诗要写得明白直切,不要躲躲闪闪、避重就轻。在全部古诗论中很难找到像他这样大声疾呼以诗歌为民情命,以诗歌暴露弊政的思想。其次,为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白居易提出作者要取材真实,尚实去伪,不虚谈。白居易认为诗歌如果取材不实,诗
57、的内容的可信度就减少,甚至遭到质疑,发挥不了“裨补进阙”的作用,因此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为事而作”就是缘事而发,要有事实根据,不能胡说;“为时而著”即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美刺。 第三,为诗歌以发挥这一功能,白居易要求讽喻诗的写作要“意激而言质”即意见尖锐,语言要质朴,他认为讽喻诗所讽之意,必须让读者明白,深刻领会,才能起到教诲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意激而言质”即把所表现的强烈看法用激切直露的语言表达出来发挥诗歌的直谏效果。 白居易的“美刺”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改变了六朝柔靡的诗风,针砭了时弊,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促进了现实主义诗歌发展。 4、理解白居易界定诗
58、歌的内涵及艺术特征: 答:白居易在强调诗歌的内容政治性的基础上,界定了诗歌的内涵,指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为圣人感动人的心灵,天下才处于和谐平静之中,感动心灵的东西,没有比感情更重要,没有比语言更早,没有比声音更亲切,没有比思想更深刻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提示了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用果木的成长作比喻,意思为情为诗之根,言为诗之苗,声为诗之花,义为诗之实。 诗歌的这个定义,实际上是要求诗歌根植于现实生活,运用质朴易喻、音韵和谐的语言,对过兴比的艺术手法,真实地表
59、现民情,补察时政利害得失,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 诗歌的艺术特征: (1)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先人“六义”里饱含作者充沛的情感,也即真实的民情。“根情”诗歌创作的根本就是情,文学也是作家情感的表现。 (2)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作家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把政治思想寓于形象之中,配上五音,因为声音有韵律,使诗歌具有音乐性,才易于被人接受。白居易推崇前人的作品,不仅在于他们深刻的思想,而且为了表达深刻思想,而运用大量形象,具有形象性。 (3)白居易尤为重视真空性,论诗中强调,诗人对所咏之事,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爱憎感情注入其中,文章中“美刺”就是要求作者对事物褒贬之间有鲜明
60、的感情倾向。 4、理解白居易强调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关系: 答:白居易认为“情”和“义”属于诗歌内容,“言”和“声”属于诗歌的形式,“情”是诗歌的根本,“义”是诗歌创作的归宿。文学作品中没有比情感更重要,比语言更早,比声音更亲切,没有比思想更深刻。他认为圣人的作品都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以感人至深。一篇好的诗歌作品,既要有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还要语言流畅,韵律和谐优美。他反对诗歌以华美的形式淹没内容,反对那些:“嘲风雪,弄花草”的梁陈丽体和晋宋时期“多溺于山水”“偏入于田园”的诗歌,白居易的作品内容深刻,语言通俗易懂,文章清新自然,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一、与元九书中体现了白居易哪些诗歌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长沙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答案
- 2024年医械质量监管协议书3篇
- 2024年石嘴山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4年河北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黄冈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度船员职务聘用协议版B版
- 2024年业务信息保密合同3篇
- 2024年国际空运费用标准合同
- 2024年出租房承包合同续签及变更协议
- 2024年度品牌形象品牌故事讲述与传播合同3篇
- 2024年物业化粪池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度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无创呼吸机护理
- 趸船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苏州市苏科版二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全部教案(定稿)
-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件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 健康体检专家共识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含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培训课件
- 2024年第一期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题目含解析
- 2024年低压电工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415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