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 夏研 究 刍 议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对 “ 华夏研究” 这一学术研究领的内涵, 认为其内涵是称的出现进行历史回传统社会中的顾。接着界定了 “华夏研究”的发掘、 整理 、 研究和扬弃 , 它与 “” 、 “活动和学学本土化” 不同, 但却关系密切 。最后,时代色彩 , 对当前世界了 “ 华夏研究”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使这个领域能有个准确的科学的名称以促进它发展。在人类史上 , 华夏是极为辉煌的一章。技术方面 , 华夏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正是华夏的印刷和造纸技术, 才奠定了现代世界文明基本格局 。实践方面 , 华夏民族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 在
2、如此众多的中, 通过礼、 乐、 诗、 书为主流的形式 , 使华夏文化传递延续了数千载, 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华夏还有自己独特的深刻的, 在儒道互补的华夏文化结构中,代代圣贤以人文与理性的精神关注人生与社会, 为我。当然,华夏也有着极为沉痛的教训,们留下了丰富的华夏媒介时常成为的工具, 万马齐喑的局面不时出现在华夏的大地上。华夏的这些经验与教训, 有意要建设好今天的学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一词的来源 、 内涵及意义今天的活动。的过去。因此 , 华夏, 无古不成今,或无意地影响着文化 , 必须了解当研究是摆了把这个研究领域继续深入开展下去,本文将对 “ 华夏研究”, 疏漏不当之处, 希望海内外学人能
3、不吝指教 。做个初步的 、“ 华夏研究” 出现的背景“ 华夏研究” 这个名称的出现有个过程 , 它与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深入有关。这项研究已经开展二十多年了。它缘起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 , 1977 年学者就开始提倡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遗产 。 1 1978 年, 在中文大学,学余也鲁 ,中文大等先生积极倡导和组织下 ,政治大学与台北分别举行了为时一周的会议 , 会议以 “ 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的探索” 为名 。 2 此后 , 在, 特别是在, 这个研究领域获得一定的发展, 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 3 大陆这项研究比, 4 1988 年, 6 个别的迟开展。1985 年第一届学
4、研讨会出现了两篇华夏研究研究专著 无形的网络 。 5 此后, 还出现了若干有关了第一本华夏专著中在有关章节也有所涉及。 7 大陆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华夏研究始于 1993 年。该年 厦门大学召开了 “首届海峡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 1994 年了会议华夏研究刍议 8集 从零开始。 8看, 它使用了 “ 中国在大陆的华夏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会议的名称文化中传的探索”, 名称已经比以前更为简洁, 这透露出组织者对这个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集的书名来看,“ 从零开始” 了有计划有它意味着组织的合作研究 。在这之后, 大陆除了继续出现了一批华夏研究论著 , 最重要的成果是多学科学者合著的
5、 华夏论 。 9 该书在 1993 年厦门大学会议的基础1997 年上, 由的28学科学者编写。由于该书是合著, 它首次在论著题目中使用 “ 华夏体例不够紧凑, 有些” 一词。在这以前,学本土化” 、“学先生组织论点还有待完善 。但是意义这个研究领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名称 ,人们通常把它称为 “” , 甚至 “学” 等。这些未能2002 年, 厦门大学学研究”、 “的学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与的” , 甚至误会和争论 。 10的名称常 “ 使得研究目标的有点模糊 首批成果 。 11推出 华夏研究系与沿用了 “ 华夏” 一词, 使该词得到进一步流行 。而且在 “ 华夏” 之后又加上 “ 研究
6、”两字 , 使相关研究领域获得一个简洁而又准确的名称 。本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 就是希望能在廓清其涵义的基础上, 使 “ 华夏研究” 这名称能得到正式的承认, 能为这个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点工作。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 这个研究领域的名称, 从 1978年的 “ 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研究” 开始 , 经过了 “ 本土化” 、 “” 、 “中国特色” 、 “中国传统文化与” 等衍变 , 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简洁的名称。这长达二十几年的名称衍变过程, 反映出人们对这个研究领域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同时也透露出这个研究领信息。域不断发展不断成二、 华夏研究的内涵要把握 “华夏一词的基本
7、含义 。研究” 的内涵, 关键在于 “ 华夏” 一词 。因此,就先来看看 “ 华夏”华夏,先民的自称,后来用它来指称中国, 今天则专指古代中国。远古时最早是代,汉民族先民居住于中下游 ,与为自己的祖先, 自称为 “ 夏” , 有时也自以称为 “ 华” , 后来人们称他们为华夏族 。“ 华” 、“ 夏” 两字为同义词, 最早常常分开来使用。然而, 有时两字会并举, 如曾这样:“裔不谋夏 , 夷不乱华” ; 12 有时两字还会连用, 如 左传 上就有这样的记载:“ 楚失华夏 , 则析公之为也” 。 13 到了唐朝,用 “ 中国” 来解释 “ 华” 、 “ 夏” :“中国有一也” 。 14礼义的大
8、, 故谓之夏 ;有服章之美 , 故谓之华。华夏,这个解释, 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赞同, 被广泛。至少至此 , “ 华夏” 已经不再单指种族,地用作中国的美称。既然 “ 华夏 , 一也” , 在双音词开始流行的语境中 , “ 华夏” 一词日益稳定下来 。到了今天, “ 华夏” 已经是非常固定的双音词了 , 它的含义与 “ 中国” 、 “中华” 相似, 但有一定的区别 。“ 中国”、 “ 中华” 涵括古今 , 可以指今天的中国, 也可以指古代中国。其中 “ 中国” 是中性, “ 中华” 中有 “ 华” 字, 故有一定的褒义。而 “ 华夏” 常常特指古代中国。它并不仅仅只是个地理概念 , 还包括中华民
9、族的祖先及其文化, 因此具有明显的褒义 。“ 华夏”一词特指古代中国, 其原因是由于 “ 夏” 字。因为用来指称 “ 中国” 时, “ 夏” 字显得古色与研究82把握了 “华夏” 的涵义,对 “ 华夏研究” 的内涵就能有个较清晰的认识。既然“ 华夏”此, 会中的一词常常特指古代中国,那么 , “ 华夏研究” 的范围应该限定在古代中国。因可以对 “华夏研究” 的内涵做一个这么的界定:华夏研究是传统社活动和观念的发掘 、 整理、 研究和扬弃。这个内涵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 “ 中国传统社会” , 它从时间上规定了 “ 华夏研究” 的范围 。在这里 ,使用 “ 中国传统社会”而不用 “ 中国
10、古代”, 是因为华夏研究的时限跨过 1840 年的, 进入了历史学意义上的 “ 近代”, 使用了 “ 古代” 来限定华夏研究 ,如果就容易与历史学意义上的 “ 古代” 相, 其下限有可能误会为 1840 年。至于 “ 中国传统社会” 具体时间下限 , 当然有见仁见智的看法, 可以通过来求得较一致的意见 。我们认为, 大抵可以以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时间下限 。这段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性的变化, 甚至产生了所谓的文化断裂。因此 , 这段时间前后的中国存在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本质差别是对它进行单独研究的客观依据, 如果没有这种本质差别, 就没有必要进行单独的研究, “ 华夏研究”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
11、意义。“ 华夏人物 、指的是关于无形的抽象的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 “活动与观念” 。“活动” 包括媒介、观念”活动与有关的方事件 、制度等以及它们的沿革流变、 经验教训和基本规律 ;“的、 观点 , 学说、,甚至哲学等等。有形的具体的互相影响, 这就囊括了历史上与观念密不可分, 互相渗透 ,方面面, 它不仅涵括了诗书礼乐、 歌舞戏剧、 典册报刊, 甚至还包括故垒夕照、 旧巷、器具 、 民俗等。换句话说 , 华夏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 它涵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与有关的所有问题 。当然, 这些问题有轻有重 , 有急有缓, 就看研究者选题时的眼光了。华夏研究的先驱者余也鲁 、诸位先生在上一世纪 70 年
12、代就为华夏研究找到了 “ 十二个探索的” , 15 可以供参考。笔者认为, 华夏研究的重心应有华与制度。华夏中的人本主义与理性精神, 在今天对于 制度中的礼乐制度与制度等问题,。夏的异化在今天中现象与非理性主义有重要的意义,华夏国的建设中很值得认真思考和“ 华夏研究” 第三层含义是 “发掘、 整理 、 研究和扬弃”。“发掘、 整理”是研究者研究便是对华夏活动进行客观的描述。这无疑是华夏研究的基础, 不下这个功夫,“ 无米之炊” 。单有 “ 发掘 、 整理” 还不够, 应该上升到 “ 研究 、 扬弃” 的理性水平上。这就是说 , 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从其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学等当代社会科学的研
13、究方法加以验证或阐释, 力争运用成科学的理论, 用来指导我国今天的从而把它们实践 , 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世界学理论。 “ 研究 、 扬弃” 也可以从角度入手, 告诫我们如何去避免过去的。不过动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华夏认为, 今天的中国处于建设时代, 与强调的运研究应该是立字当头,破在其中,“ 扬” 的工作完成了,“ 弃” 的任务也一定程度完成了。在学研究中 , “ 华夏研究” 与 “” 、 “学本土化” 至今还没有学得到很好的区别 , 人们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 。现在把握了 “ 华夏研究” 的内涵 , 就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 。先来看看 “ 华夏研究” 与 “” 的关系 。首先, 这是学两个不同的概念
14、 。正如上面所说的 ,涉及古代 也涉及当代。因为 “ 华夏学研究” 只涉及古代。而 “” 中的 “ 中国” 两字,” 既学上面也已经提到,华夏研究刍议 83它可以指 “ 今天的中国” , 也可以指 “ 古代的中国” 。因此 ,与 “ 华夏与今天研究” 显然是两个的本质差别认识。不同的概念。区别这两个概念 , 有助于的古代如果了这两个概念, 会导致理论思维的含糊不清 , 学术交流难于进行 , 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当然,“ 华夏研究” 与 “” 又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概念。从当然也就包括了研究古代的 “ 华夏学“” 的角度来看, 它既然涵括古今,学的研究” 。可以说 , “ 华夏究” 的角度看
15、, 华夏研究”是 “”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 华夏学“研” 。如果不是为了今天而研究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学天, 研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学本土化” 的提法在我国也十分流行 ,人们经常也把它与 “ 华夏研究” 混为一谈 。实际上, “学本土化” 与 “ 华夏研究” 也是不同的概念。和 “”学一样 , “学本土化” 涉及古代中国 , 也涉及当代中国。因为 “ 本土” 毕竟是个地域概念 ,于, 意义十分含混, 有不同的解释 。 16两字与 “ 国外” 相对而言, 强调研究中国历史没有区分时间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 该词大抵来说 ,学研究中 ,的学,“ 本土”具有在的与现实 , “ 本土”“中华文
16、化使命感。但在的政治宣传中,以形成是与 “ 大陆”相对而言 ,于大陆。既然 “ 本土化” 的提法比建议今后少用或者不用 “ 本土常常用来强调为了概念的清晰简洁,” 的提法更为含混复杂,化” , 而多用 “” 的提法。最后 , 关于 “华夏研究”的涵义还要注意,从字源上看, “ 华”有 “ 美” 之义 ,“夏” 有 “大” 之义, “ 华夏” 两字有 “ 美而大”因此, 从古至今 , “ 华夏” 两字都有明显的褒义 ,的含义,甚至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 大中华” 。感彩。加上又强调对华夏研究进行建设性的研究 , 面对着的主要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自然而然会产生敬意 。然而,应有的敬意加以情绪
17、化,科学研究毕竟是科学研究, 它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力求客观 , 不能把任何情绪化倾向都可以影响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这是 “华夏研究” 中 “ 华夏” 与日常用语的 “ 华夏” 必须加以区别的地方。三、 华夏研究的意义对华夏研究的内涵做了辨析,决不是字面上, 而是希望能较准确地把握它研究的范围, 以便更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因为 , 这是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强烈时代色彩和能给世界事业健康发展以一定启迪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我国的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我国开放以来, 积极地引华夏进、 介绍、 研究和建设学, 当然是为我国事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界,就要使这一学科能够符合我国的国情。
18、因此,在学的建设中,不仅要放眼世认真学习国外学, 还要立足中华, 既了解我国的历史经验, 又掌握我国的现实问题 。相信 , 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 , 作为中华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中国的学也会兴旺繁荣 ,并最终形成 “学中华学派” ,与学派、 欧洲学派三足鼎立,学研究的长期而又艰巨的目标。要达媲美 。可以说, 建设 “学中华学派” , 是我国到这个目标, 就离不开三个基础工作:即 “ 引进消化国外科学” 、 “整理研究华夏学学说”“ 研究总结中国当代实践” 。也就是说 , 当用西方科学理论和华夏与研究84说精华, 来共同解释 、 指导和总结今天中国的实践, 并在这过程中成功融铸三者, 形成我
19、国特色的理论范式 , 为我国学学者所遵循和追随, 同时受到世界学界的重视与肯定, 这样 , “学中华学派” 也就形成了 。上述三个基础工作紧密联系, 不可或缺。其中的华夏研究工作虽然艰辛 ,少了它, 则难于实现建设 “ 派这一长远目标来看 , 华夏重要的一席之地 。甚至是投入多产出少的带有悲壮色彩的事业, 但是 , 如果缺学中华学派” 这个目标。因此 , 从创建中国自己的学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我国的学研究中应该占有研究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时代色彩。在人们通常的理解华夏中, 华夏还有华夏研究关注历史,远离现实 。实际上 ,研究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个时代的两个热点问题。华夏息” 。华
20、夏文化和信息研究既研究 “ 华夏文化” (即中国传统文化),又同时研究 “ 信在数千年的, 都是这个时代的热点。众所周知,文化传统上建设自己的现代化 。这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对现代化的建设具正反作用, 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 。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圈崛起和波折 , 当前在世界经济国一花独秀, 使人们对华夏文化更加关注。因此, 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兴起了 “ 中国传统文化热”, 而且至今不衰 , 华夏文化研究成了 这个时代热点问题 。 这个时代又是一个 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当代信息科学研究信息 现象的自然属性 , 早已成了时代的热点。在上世纪末的 “ 新三论” 、 “ 老三论”
21、的热潮中, “ 信息” 成了中国最流行的话语 , “ 信息科学” 成了象的自然属性, 那么 ,的深入, 人们将关注信息这个时代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如果说信息科学研究信息现学则是研究信息的社会属性。随着对信息自然属性研究的社会属性,学成为这个时代的热点问题是必然的趋势。当前 ,话语风行一时,学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 “大众”、 “地球村” 、 “媒介” 等学的与学在国家学科规划中学科地位迅速上升 , 南大等名校先研究”研究”学院 ,这个时代的又一个热点。“ 华夏” 这两个时代热点 。而且 , “ 华夏后成立了与学正在成为的研究内容恰恰正是 “华夏文化” 与 “ 信息还力求打通这两个时代热点,
22、 沟通融汇两者;同时, 又为这两个时代热点的研究增加新内容, 促进和繁荣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各自发展 。因此,烈的时代色彩。华夏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和时代色彩 , 而且,可以说, 华夏研究具有非常强它对世界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今天,技术,的的集中 ,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出现, “ 天涯若比邻”, 整个地球正在变成一个村落。在这个巨大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依赖 , 都是古代村落和现代城人类的已经成为现实, 距离不再成为信息村落里, 国家关系的密切 ,市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 ,剑, 它既可以给带来,人类更应该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媒介。因为技术是双刃。而且 ,事件” 中,世界的技术越是发达 ,
23、 如何合就清楚地看到了, 正活动 。同时, 也就是由, 避免悲剧扩大。今天,技术已经达到空前也可以给带来“ 9.11就越发重要。在理地使用技术是使用了当代技术,于同样的当代技术,分子才有可能组织这次人们才成功地第四架飞机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并迅猛发展 ,高度 。如何合理地使用当代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GII)正在形成 ,技术, 也就更加 切地摆在的面前了 。因此, 在这个历史关头 ,不仅应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信息运动规律, 继续发展的技术;华夏研究刍议 85同时 ,同时 ,还更应该从社会科学角度来思考信息活动 , 使人类在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的提供有还提出技术的社会保证。在这方面 , 华夏还能拥有
24、合理使用这种可以为益的启迪 。华夏了 “ 诚” 等为 播技术与华夏技术 ,发展出独特的礼乐制度 ,不仅创造出造纸印刷等,技术确立了道德基础 。正是华夏传史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回顾历的道德为合理使用这些道德的结合,才使华夏能在人类史, 农业时代的华夏造纸印刷等典文献得以广泛流行 ;授德国技术, 使希腊罗马的古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锐利,的历史舞台,的教阶制土崩;让英国清教使徒得以手执印刷 , 走上了从而奠定了今天人类工业文明的社会基础。放眼未来, 人类的信息社会正在到来。技术越来越先进, 能合理使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的社会基础条件之一 , 就是要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因此, 任何时代都没道德的建设
25、。相信 , 在电道越来越多,有像今天如此迫切地需要内容也越来越多的今天, 华夏精深博大的的启迪作用。道德,对于世界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华夏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学术意义 、 如此时代色彩 , 而且有可能给世界这一代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事业健康发展以一定启迪 ,面对着这份沉甸甸的华夏想, 借鉴世界因此, 对它的研究是文化遗产,这一代人, 应该努力吸收当代的科学技术思精神 ,结合今天中国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 从而锻造出崭新文化 , 使华夏文化能获得凤凰涅 式的新生。作者 :厦门大学的中华注释 1著、 余也译 (1985):传学概论传媒、 信息与人 , 中国展望, X 至 XI 页。 2余也鲁:论
26、探索回到历史, 回到中国 。 见余也鲁、主编 (1994):从零开始首, 8 页。届海峡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集 , 厦门大学 31993 年前有关研究情况请参考先生的 简略检视学界研究的努力 , 该文见余也鲁、主编 (1994):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集 , 10 页。 1993 年后 1999 年前有关研究情况见瞻 一文, 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 年第 4 期。 其湾华夏研究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主要有方鹏程先生的 :说服谈判的艺术,商务印书馆 (1999);关绍箕先生的 中国1985 年首届 和史 , 中正书局 (2000)
27、。 4国际学学术会上提交的两篇有关是:于 、的 中国古代的、 熊华丽的 Rites Music Communication 。 前文广播研究 1985 年第 5期与第 6 期。 后文收入该次会议集, 见 Huang , X .M ., &Xiong , H .L. (1987).Rites MusicCommunication .Inernation Journalism Program , Shanghai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Ed .), The Dis seions from the Shanghai ernational Conference o
28、n Communication, (PP46 60), Shanghai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 6敏 (1988):无形的网络从学角度不多, 但有些传统文化, 国际文化中涉及了学。问题, 如中国社这个时期专门性的华夏研究的会世界研究室:创立中国式学, 促进行为的深入发展, 见 新学刊 1987 年第 1 期;闻学刊 1986 年第 5 期;顺建军:关于建立中国沟通学的构想, 见 :走出困境建设有的学, 见 大学学报 (哲人社版) 1991 年第 4 期;与研究86:论学的, 见 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91 年第 4
29、 期, 等等。 7这个时期涉及到华夏研究内容的专著以沙莲香主编的 学以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 为代表。 该书第三章为 “ 中国的传统(1990)。方式特点”。 见该书 85 至 114 页,大学 8余也鲁、主编 (1994):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集 ,8 页。主编 (1997):华夏教授曾:“ 9 10论 , 人民。学研究本土化 (引者注:这里的 本土化 含三地学者对 义与 含义基本一样) 意蕴的理解与解释并不一致, 这使得研究目标的有点模糊。台、 港多数学者认为是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类的原理, 所用资料 以古为主 ;大陆多数学者认为是指从中国具体国情和新近的一些观点认为
30、, 要 上下实际来探类理论, 所用材料 以今为主 ;而、 古今并用 ” 。(见: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 年第 4 期)。 邵教授这一判断基本准确。 关于这个研究领域的争论, 邵教授该文也做了介绍。 11华夏研究 由厦门大学中国古代的讽谏系与 、主办,正的 汉字主编。 首批成果有奋的 说服君主和信息、的 传在史国社会史料初编三部著作, 2001 年由文化艺术。 12 13 14 15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六,卷五十六,卷五十六,中华书局 (1980), 2148 页上。1991 页下。2148 页上。余也鲁:论探
31、索回到历史, 回到中国。 余也鲁先生等人华夏;4、 人际研究的 “ 十二个入的特点;5 、 说工具及其影响;10 、口” 是:1、 传与创新;2、 政治传通的结构与途径;3、 传与服的理论与实际;6、 环境与传通;7、 符号与传;8、 民间传通途径;9、中外文化接触中 “ 传” 的活动;11、 从语言的浓缩与过滤中找 “ 传” 的原理;12、 基本的传的观念的研究。 16学界使用的 “ 本土化” 始于。 但在, “ 本土化” 这个概念十分复杂, 特别在政治生活中。 它有时与关系密切, 如 2001 年 3 月底了所谓 “ 本土化教育” 政策, 有明显的倾向。 在该政策指导湾教育人民在内的新编 认识 一书, 未出现 “ 中国人” 和 “ 中华民族” 等字样, 受到包括2001 年 4 月 3 日第六版)。 国民的强烈批评 (参见 对 “ 本土化” 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 “ 本土化决不是非” , 主张 “月 23 日第三版)。应从回归 入手” , 建立长远和平 (参见 2001 年 196at present , comparing with the same kind of websites overseas r is aimed at providing a valuable record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316
-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开州区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4医疗器械电商平台合作协议样本3篇
- 电机设计陈世坤课程设计
- 流行演唱课程设计
- 2024年新编:高性能云计算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航空航天产品热防护性能测试服务合同3篇
- 小班项目游戏课程设计
- 2020-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55
- 2024年秋季学期无机化学(药)期末综合试卷-国开(XJ)-参考资料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专题1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2025年中国帽子行业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
- 工地高处坠落防范与措施方案
- 2024年商会工作计划|商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例文
- 湖南工业大学《行政法(上)》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