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2《登高》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2《登高》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2《登高》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2《登高》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登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登高及登高文化 登高就是登临高处,主要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 登高本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推其源,一是来自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也就是“望祭山川”,另一是“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登高诗作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楚辞观沧海曹操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黄鹤楼崔颢登岳阳楼杜甫登高诗的情感(1)表达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漂泊异乡的游子,于佳节到来之际倍感孤独,遥想在家乡登高的

2、兄弟,是不是也如自己一样,在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呢? 王维以朴素无华的语言道出人类真切而普遍的情感,使这首小诗成为登高怀人、客中思乡典型代表。除了思念家乡、想念亲朋外,诗人们还常常在登高之时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透露内心隐秘的情感。登高诗的情感(2)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顿觉宇宙之茫茫,苍凉无限。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个人是如此的孤单渺小,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泪下。正是因为登台之后将个人放置于苍茫广阔的背景中,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从而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登高诗的情感(3)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

3、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上凤凰台,作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感叹于六朝的繁华一去不返。同时为当今皇帝被妖邪所蔽而感到忧心不已。思古忧今的情怀,倶在其中。登高诗的情感(4)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奔涌,原野辽阔,壮阔的景象、雄浑的气势让人顿生豪迈之情,高瞻远瞩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便在这“更上一层楼”中充分展现。 杜甫也曾经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4、层”则抒写了实现理想、坚持真理的一种信念、决心和对重重障碍的蔑视。登高诗的情感(5)追求自由个性,展现美好情怀。 曹操的观沧海描写了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写的虽是秋天的大海,但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登高诗的情感(6)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中“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菱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作者登楼远眺,春柳、春草、春树、春水使整个杭州城洋溢着浓郁的春意,梨花、红裙、彩绫、酒旗点染其间,在朝日霞光的映照下

5、,显得美丽无比。整首诗洋溢着作者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

6、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了解作者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唐代的谏官)、杜工部(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他杜少陵(居于少陵西,自号少陵野老)。写作背景 登高一诗是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杜甫

7、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割据,社会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似心有浓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诗人登上高处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为诗文画面增添了不尽的悲怆意味。思考首联

8、写了哪些景物?描绘的是怎样的图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时当深秋,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所展示的境界中,苍凉中显雄浑高远。分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深秋风大,所以闻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

9、。 “落木”而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 以“落木”喻生命短暂,以“长江流水”比喻时光易逝。前两联的手法 前两联,作者通过八种事物,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宋人罗大经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含有八层意思,你能领悟出几层来?试析之。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惨凄也 ;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独,无亲朋也。 台,高迥处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上句写自己十分艰难,白发弥添; 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 命途多舛,国运衰微,恨人生多难,悲家国动荡。本文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