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教案整套第三单元_第1页
八上教案整套第三单元_第2页
八上教案整套第三单元_第3页
八上教案整套第三单元_第4页
八上教案整套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用字典查找字词,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3、学会从典型角度抓住典型材料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详略。4、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依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让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选出研究主题,合作解决问题。二、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背影 2课时甜甜的泥土 1课时人琴俱亡 2课时我的母亲 1课时父母的

2、心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深沉的父爱,蕴含在甜甜的泥土中令人辛酸的母爱,人琴俱亡中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家庭是生命的起点,社会的细胞,单元主题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

3、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借此来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在教学上,四篇文章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重在引导学生对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般无处不有,无时不有这一主题的理解,人琴俱亡则通过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的典型经历四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父母的心则通过贫困父母最终也舍不得送走一个孩子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作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

4、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亲人对自己深刻的无形的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因此要做到课内外打通,不脱离开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学习了人琴俱亡后,了解和探究魏晋名士风度及其社会成因等等

5、。.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确定学习目标,制定主题研究活动的计划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并归纳: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2教师参与讨论,倾听并给予指导。同桌讨论交流,小组交流3教师指导,组织交流。小组汇报4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小组交流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针对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6、。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2教师指导,给予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课题背影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重点难点1、 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2、难点 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具学具预习要求1、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2、整理好课外阅读中摘录的有关父爱亲情的

7、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 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板书课题: 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

8、子的背影并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三、品味语言,感悟主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

9、细心品味。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 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 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 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第二课时一、语言积累,赏析感悟1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 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小结:

10、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情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三、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一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同学再读课文,深人体会这一特色。 2拓展深化:老师这里有一篇美文父 亲的泥脚,读后请找出最让你感动 的瞬间加以体会。 、 3现

11、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1)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 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 吗? (2)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 融入你的情感,写下来。 (3)交流写作心得。1听歌曲,进入情境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情 感。注意生疏字:交卸、踌躇、奔丧、 琐屑、迂腐、颓唐、狼藉、晶莹。1再读课文,讨论,明确答案。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 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讨论交流后明确答 案。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 写、动作

12、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 攀、缩、倾。 3熟读成诵,互相试背。1找出后,合作交流。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 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2找出后,探究交流。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 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 泪。 (3)第三次流?目:“背影”

13、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 泪。1就摘录的优美句子互相交流,互相 借鉴摘记,整理积累。 2在赏析中背诵优美的句子。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 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 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熟读课文,探究交流。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 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 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

14、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1读文中写背影的片断,深人体会探 究。 (1)明确: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 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 (2)背影,犹如电光石火,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因而文章闪耀着动人的力量。 2读文,交流探究。 (1)“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梦中念父。 (2)“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 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全。”父爱深深。 (3)“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席,在冠盖云集、西装革履的人中有一

15、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3畅谈后写作,互相交流。 (1)自由畅谈。 (2)写作,班内交流。 (3)写作心得:精心选材构思、善于 抒发深挚情感教后记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加强感情渲染的力度。 课题我的母亲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教具学具磁带预习要求1、查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第一块:整体感知1、导入: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歌曲告诉我们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依然是关于母爱,作者是如何在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上写出动人的新意的呢?课文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母亲的爱子情深。2、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为文章中的几个小片段拟小标题。第二块:

17、深入分析每个片段中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为什么?组织讨论、交流3、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4、有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句子中的深情。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你能理解她这种矛盾心态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组织学生思考和归纳作者选材的特点8、本

18、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第三块:拓展讨论 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你是否赞成结尾的观点,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第四块:联系实际1、

19、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你的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请讲一讲。2、写作训练: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3)穿插必要的议论。3.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布置作业: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1、阅读文章,做好圈点勾画2、阅读、思考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

20、的身影1、再读文章,思考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

21、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朗读学生概括,全班交流思考、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

22、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小组合作交流(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口述学生讨论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点评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教后记课题甜甜的泥土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3、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重点难点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教具学具多媒体预习要求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 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体会“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含义,导入新课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下列词语黯(n)淡 呆滞(zh) 蹭(cng) 蓦地(m d) 愣怔(lng zheng) 吮(shn) 涮(shun)净 晕眩(yn xun)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试着概述。要求交代清楚。(板书:奶糖)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离异母亲疼爱儿子机会渺茫,孩子小亮渴望母爱却难以得到,想想他们的生活,对照我们的日子,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三、请

24、同学们再读课文,围绕着离异母亲和王小亮,选择你感触最深的语句来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读出感情,体会深情。关于离异母亲*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几年级几班?”“今年刚过八个生日。”*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关于小亮:*第十九节: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四、通过又一遍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

25、为深刻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能不能换一个标题?找一个能够提示中心的标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和方法。同学们想得很好,而作者为什么用“甜甜的泥土”为题呢?齐读最后两小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季节?(立春刚过、雪地)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句什么话?五、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

26、吗?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亲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呆呆地凝视着”,此时此刻他想到了什么? 六、虽让王小亮的生日已过,我们能不能再送一件小礼物给他呢?看看谁的礼物最合王小亮的心意七、珍惜爱吧,储藏爱吧,传递爱吧,最后,我们一起唱一支献给母亲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因为,一个温馨的家就像一把保护伞,永远为我们撑起一方爱的天空! 五、布置作业,训练写作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

27、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欣赏歌曲朗读课文注音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准备简单复述。人物:王小亮、离异母亲、(背后人物:父亲、现在的妈妈)时间:王小亮八岁生日当天地点:学校门口、教室及回家路上事件及结果:离异母亲送糖、好心人传递糖、王小亮分糖、吃糖、埋糖,结果糖化为泥。朗读。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赏析:我体会到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的看到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的母亲。赏析:“倚着”表明站立时间已久,句式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刻画了母亲专心致志等待儿子,对儿子的至爱亲情呼之欲出。赏析

28、:采用画眼法,刻画母亲将见到儿子的兴奋的激动。“黯淡”表明不能看到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赏析:采用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跌跌撞撞”“使劲”,生动的刻画了母亲见不到儿子心灵受到的沉重打击。赏析: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有此可见,她好久没有与儿子见面了。赏析:悲伤、难过、无奈。赏析:知道是妈妈送来的奶糖,将快乐与别人分享。如:一包奶糖、爱的味道、世上只有妈妈好、盼望、母爱的天空、苦涩的母爱、生日的礼物奶糖融化变为甜甜的泥土,奶糖又凝聚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大地宽广厚实,这种种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自由发表意

29、见分小组讨论1、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她到学校来是给心爱的儿子送最爱吃的奶糖。2、专心致志地等候放学后的儿子、见不到儿子后内心的悲痛;知道。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吃了奶糖后,当晚就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过去的妈妈”送来的奶糖,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埋藏好奶糖。因为他想到了“现在妈妈”的冷酷。想到了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想到了“过去的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想到了社会上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 讨论、交流唱歌曲谈体会自由写作教后记课题人琴俱亡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

30、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具学具小黑板 练习纸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划出不懂的地方。收集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资料。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新课: 导入:你能说出几个表示亲情深厚的词?本文讲的是哪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呢?组织学生默读。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组织学生进行作者、作品介绍简单介绍魏晋名士风度三、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对重点语句做标记。2、让学生翻译课文3、师补充解释: 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

31、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教师出示译文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四、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1、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2、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雅量谢公给同学们阅读,从而探究子猷起先“了不悲,都不哭”而后来则“恸绝良久”的原因。五、拓展训练: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

32、、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 A、依然故我 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 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 ) B、异曲同工( ) C、捉弄( )D、 异想天开( )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交流积累的词语学生快速读课文后回答。学生交流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

33、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一人读一人译,复述内容。阅读交流学生改错。朗读并背诵。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学生交流独立完成教后记课题父母的心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写法。感受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难点:分析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教具学具多媒体预习要求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儿子是不是她不爱儿子了?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导入课文1导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父母的心,怎么解释? 2创设情境:请你大声朗读文章

34、,并且结合文章内容对题目作出补充: 父母的心是 ,因为 3归纳:父母的心是一片爱子之心 4.你能把你所了解到的关于作者的有关信息告诉大家吗?二体会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一)初步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2.明确复述的方法(出示投影片);然后小组讨论合作。3.指名复述4.小结并板书这个故事就是通过“送换换要”这样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的情节,吸引着每一位读者。不过更令人感动的是那对穷夫妇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爱。(二)揣摩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句看一看:这对夫妇在这情节中又有哪些反映?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

35、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2)、送走长子时?(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5)、要回女儿时?3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送回,体现出爱的伟大。父母给孩子的永远都是最真挚的爱。请个学生帮我完成这颗爱心的最后一笔(三)比较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内容 过渡:在课前我们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片片断,影片非常感人,但与文章不同的是,妈妈送走了小强,课前老师布置了思考题:妈妈送走小强,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谈谈你的看法。现在请你将自己的思考亮出来。 归纳:妈妈送走小强也是出于对小强的爱 2 组织辩论: 过渡: 老师就有疑惑了,要请大家为老师解

36、疑: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归纳:送与不送都是爱 总结评价: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小强的妈妈忍痛送走小强,无一不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投影:口头小创作:爱是 三拓展:发掘生活中的真爱 1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2拓展: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

37、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请你来谈谈。 四情感升华1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2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五总结记得有首歌唱到“把爱全给了我”,我想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懂拟,再次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深深的爱。课后学习: 1、将生活中的爱的故事形成文字,做在周记本上。 2、故事结尾存在想象的空间,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朗读文章学生读课文,整理自身

38、观点,全班交流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968获诺贝尔奖。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复述情节指名回答,部分语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学生将课前思考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回答自由讲述分小组讨论指名二三人回答同学交流,明确。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欣赏歌曲教后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

39、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

40、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

41、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

42、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 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 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六、 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知己 豁达、乐观、坦然 意 心愿 比邻 无为 共沾巾 七、 附:

43、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

44、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答: 。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1 B2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已亥杂诗1.朗读己亥杂诗。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

45、,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