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外汉学在关注什么August目录世界汉学概况西方汉学(讲述人:王焌郦、谢亚男)英国汉学史美国汉学史日本汉学(讲述人:郭一澎、唐蓓蓓)俄罗斯汉学(讲述人:黄天妮、梁文琴)世界汉学概况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西方汉学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俄罗斯汉学 美国汉学兴起于世纪中叶,背景是中国已在世界近代大格局中滑坡,由强转弱,研究中国带有加强对华贸易和殖民扩张的意图。这样背景下的中国问题研究,除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介绍和研究,更需要对现实诸种情况的了解和把握。美国汉学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美国汉学的发展19世纪 开创时期20世纪 初外国学者的活动时期20世纪30年代后 走向独立的时期20
2、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汉学美国汉学的发展19世纪传教士的汉学研究是美国汉学的开创时期特点:了解和总结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社会特征。代表:裨治文:第一位美国传教士汉学家。1832年创办了中国丛报(中华杂志)又称澳门月报。出于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附近国家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的目的,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法律条例、朝廷要员、中外关系、内外贸易、山川海港、矿藏物产、军队武备、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宗教道德、风俗习惯等,有相当详细介绍,特别注重报道中国的实事政情。卫三畏也是当时有影响的汉学家。代表作是中国总论,这是关于中国地理、政府体制、文学、社会生活、艺术和历史的综述性著作,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综
3、合国情做了全面探讨和研究。进一步的发展为外国学者的活动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开始,美国大学开始延聘欧洲学者来任教,从事汉学研究。代表:劳费尔(德国):他的汉学研究继承了欧洲汉学的传统,注重语言文字的比较研究,并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手段,以求领悟中国文化。著作汉代的陶器和玉中国考古与宗教的研究、中国与波斯(从植物动物的移植迁徙中,窥得中国和波斯在古代的交往,为人所啧啧称道)夏德:(德国)著作中国与古罗马,翻译了许多中国典籍,对中国通史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中国学者陈受颐、王天目。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
4、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使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但早期美国汉学也存在着缺乏专职性和研究群体单一性的严重不足。背景:20世纪的美国不甘局限于美洲大陆,而希图建立在世界范围内的强权地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与日本的争霸,使美国感觉到中国地位的重要。1928年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后,美国予以经济文化军事教育上的支持,国民政府的许多官员都是美国留学生,如:孔祥熙、宋子文等。美国与中国的紧密接触,要求美国培养大量了解中国现状的“中国通”,为政府做决策,同时美国与中国的频繁
5、交往,也为美国学者研究中国提供了便利。走向独立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后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的教授费正清(美国中国研究的开山鼻祖)特点:中国研究逐渐与欧洲汉学传统分道扬镳,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近代中国,注重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和相互关系,而对中国古代文明只做背景的介绍。费正清的著述第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他的一些学术论文及根据博士论文改写的专著)第二类是主要为学生和从事东亚研究的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提要目录和文献介绍第三类是为教育广大公众写作的关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著作。代表作:美国与中国。第四类是直接论述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走向、提出政策建议的文章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
6、通商口岸的开埠,这一两卷本的重要专著,是费正清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论述了1842年至1854年间外国列强在中国强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过程。清代文献是有关中国历史文献注释与译文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特别有助于研究生的参考书与邓嗣禹等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及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他与刘广京合编的近代中国:18981937年中文著作书目指南,是关于中国历史文献书目介绍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中美关系展望等。费正清在美国高等院校中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筹建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7、经费来自福特基金会。东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国,同时研究日本、朝鲜和其他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中心搜集了大量资料,特别是注重搜集中国近代、现代史方面的资料。搜集的资料中包括重大史实、人物传记和思想制度。这些资料都被整理成英文信息档案,供研究者共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汉学美国汉学的主要变化研究条件的变化研究队伍的变化研究内容的变化学科地位的变化组织形式的变化研究条件的变化1.研究资料的获取2.实地学习和研究的机会3.合作研究的开展日本汉学关注点 August 郭一澎 唐蓓蓓日本汉学“日本汉学”应该可以从两方面了解,广义来讲,此词可以指汉学传到日本,并本土化以后,形成独立发展的学问。比如日本
8、汉学、日本儒学、日本书法等等的概念,这种日本的汉学虽然可以说是移植自东土,但分家以后,它们茁壮成长,甚至发展出自己的问题意识与表达形式,其面貌与中国的母体可以相去甚远,它们与原先的思想母体之异同,就如中国大佛教之于印度小乘佛教一样特别值得玩味。“日本汉学”的另一个定义是将“汉学”限定在中国学问的范围内,这样的汉学是国别归属的概念,是区域研究的概念,这个词语意指日本人所研究的中国学问。 黄俊杰主编 张宝兰 杨儒宾 编日本汉学研究初探日本汉学 追究起来看,“汉学”在中日学术史上,曾是一个有着多重特定历史含义的学术名词。在日本学术史上,汉学是指对于中国古典学术的研究,作为一门有特定学术范畴、研究规范
9、的学问,它以研究宋明理学并形成日本自己的不同学派为标志,成熟于江户时期,在江户时代的学术史上,出现汉学、国学、兰学三足鼎立的学术分野。如上所述,日本江户汉学在经历了明治以来的蜕变后,在近代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新的研究模式中国学。 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日本汉学日本各个时代汉学的特性:古代贵族摄取模仿时期中世僧侣消化研究时期近世儒者应用发展时期近代现代研究者(学者)学科化、科学化、客观性研究时期日本汉学古代的日本汉学:古坟时代有大约汉书,魏书,论语,千字文等传入日本,早在这个时代的汉学刚刚进入日本社会,只有贵族才能了解中国的文化。飞鸟时代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其中“以和为
10、贵”,“上和下睦”深受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其中,第一条“以和为贵”出自礼记 儒行篇,有的出自左传,有的出自孝经。在日本第一本书面文学集怀风藻里,可以清楚地看出飞鸟、奈良时代汉籍东传的局面,深受中国六朝时代汉诗的影响。飞鸟、奈良时代开始派遣唐使摄取大陆律令文化。日本汉学平安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纵深法杖的阶段,历时近三百年,日本天皇大力倡导学习唐文化,因此对中国文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公元814年,嵯峨天皇即位,不到四年的时间便敕令编写了凌云集和文化秀丽集两部汉诗集,在平安时代是日本贵族文化为主流的时代,这个时代贵族知识分子把中国文明作为典范。贵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传播者,在汉籍东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11、用,这是平安时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特色。在823-833年,醇和天皇时期,日本编纂了一部大型的汉籍类书秘府略,其中征引了中国典籍不下1000种。在这个时期,僧侣在汉籍东传的过程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僧侣主要是传播佛教典籍。日本汉学中世时代日本汉学:镰仓室町及后来的德川幕府时期,是汉学的兼收并蓄期,其特色有二:(1)与婉曲优艷的平安女性文学相对,刚健有力的武士文学开始登场。在中古汉文体的将门记的基础上,平家物语、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及描写日本南北朝战乱的长篇太平记等陆续在世间流传。特别是类似于我国三国演义的平家物语文学成就最高,其开篇是八句四六骈文:祇园精舍的钟声,有诸行无常的声响,沙罗双树
12、的花色,显盛者必衰的道理。文体和汉交混,语气铿锵有力。其后,列举了秦之赵高,汉之王莽,梁之朱异,唐之安禄山。汉学典故信手拈来,以此展开人世无常的思想,卷末以人物的出家、悟道、成佛灌顶来结束,首尾呼应,体系清晰。武士文学又借鉴源于我北宋初年的“讲史”的方式,即日本的“口演”,通过琵琶僧的弹唱,广泛深入民间。日本汉学(2)中世初期,宋学亦称朱子学传入日本,很快此学成为德川时代的官学,后来,经过变貌,提出以“忠”为中心的“大义名分观”。此时,日本荣西渡宋,学得起源于我南北朝的“禅宗”,荣西在日本开宗后,经过后代不断改造和完善,形成了为武士所推崇的“剑禅一如”的思想。所谓的“剑禅一如”有两层意思:一层
13、是:“世尊拈华,迦叶微笑”要做到“以心传心”,使自己顿悟;另一层:也就是“生死一如”,武人不执著于生,不恐惧于死,七生报国为大君。发端于镰仓战记文学的武家事纪、本朝武艺小传、不动智神妙录等著作,其中都摘录了大量的汉学中的儒,佛用语,在写作手法上,也富有文学色。日本汉学近时古代日本汉学: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社会末期,1868年明治维新就开始了。有的人把江户时代的儒学径直称为“宋学”,这是因为以明经训诂为主的日本旧儒学在15世纪逐渐被研习二程和朱熹学说为主的新儒学所代替。到了江户时代,人们所谓的儒学一般已经是指宋学了。 不少学者认为,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术,创始人应该是藤原新窝
14、。江户时代日本的汉学的发展,受到了朝鲜汉学的巨大影响。朱子学就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的。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尽管接受了中国的宋明理学,但与中国本土的儒学有所不同,他们很少关注宋明理学中思辨性很强的本体论,也很少进行关于世界观的抽象思考.江户时代形成了许多学派,也有许多汉学家。何寅 徐光华国外汉学史 张宝三 杨儒宾日本汉学初探日本汉学1919-1945年,在日本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时代,在日本的汉学史上,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汉学,以1931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延续着明治以来的基本国策,日本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而在汉学研究上,一方面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为目标,展开了
15、各个领域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吸取西方汉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汉学研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日本汉学后一时期,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汉学研究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军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色彩这一时期的日本汉学研究,抹去那些作为当时军国主义扩张政治道具的垃圾,有较大成果的,有如下一些方面:在思想史领域,不是想象式的“疑古”,也不是盲目地“尊经”,对传统文献进行了理性的批判研究。特别是宗教研究,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历史学领域,以考古学为、边疆史学或中西交涉史为特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学艺术领域,文学艺术的独创性被进一步受到尊重,在中国文学研究中
16、,戏曲和小说研究有了新的开拓。在语言文字领域,历史语言学、自然语言学等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导入,使传统的中国语言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音韵学、比较语言学等取得很大的成就。 李庆日本汉学史 第二部 成熟和迷途日本汉学近代:知识型关注为主以江户时代的日本为例,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等三大学问体系中日本汉学现代:认为文学是了解中国的良好途径,但是不应再过分专注于中国的古典文学,而是主张对中国的现实展开深入研究汉学家中国观汉学家主要关注点憧憬和值得赞赏政治(革命)困惑和深感不解政治,文化现象(如文革)开放而有巨大变化经济(改革开放)为起点开始了真正社会研究意义上的中国问题研究求实而需要正视持续发展俄
17、罗斯对汉学的研究中俄两国毗邻,自然会在历史上诞生许多官方及民间的交流,俄罗斯的汉学始于18世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与俄罗斯汉学家进行了座谈。各个年龄段的汉学家欢聚一堂,畅谈中俄文化交流往事,共话未来。俄罗斯汉学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在中俄文化和经济社会交流交往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俄罗斯早期对汉学的研究主要分成四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17世纪前汉学时期。 第二阶段,18世纪古典汉学的创立第三阶段,19世纪上半期俄国古典汉学的民族化第四阶段,19世纪下半期到十月革命爆发古典汉学的 近代化第一阶段,17世纪前汉学时期。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的描述刺激了沙皇俄国人
18、民加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兴趣。但是由于当时沙俄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有限,于是一大批旅行家和使臣应运而生。他们主要被赋予研究长期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的确定问题,邀请中国使臣来俄的问题以及收集通往中国的最快捷、最近且最安全的陆路和水路的资料等等的使命。但由于17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动乱阶段,中国南方的反清势力仍在活动不断,所以清政府对这些来自沙俄的使臣淡然相待,使他们并没有完成最初的使命。但是,他们的中国之行的报告(记录、出使报告、旅行日记、地图)被译成其它文字之后很快传入了欧洲,丰富了世界地理学的内容。 然而,由于不通中国语言,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的,对中国的描述也是停留在表面,
19、对中国思想文化内容反映较少。就俄国汉学史而言,这一时期基本上处于中国信息的积累时期,远未达到从事汉学研究的程度。但是,俄国政府在与中国政府的多次直接交往过程中意识到了学习汉满语对于发展两国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使节们所积累的有关中国的信息构成了俄国汉学形成的土壤,促成了俄国汉学的萌芽。第二阶段,18世纪古典汉学的创立。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与俄罗斯政权紧密结合。由于东正教依附于国家政权的特性,传教士并未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传教和发展信徒上,而是主要致力于收集中国的各种情报,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其外交部报道中国的政治性大事件。 两国于1727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规范了双边贸易秩序,从法律上
20、确立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合法性。其中随团派遣世俗学生来华学习满、汉语言的条款对于俄国汉学的肇端具有重要意义。1725年,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建立,大批欧洲学者被俄国政府邀请到俄国工作,其中也包括在欧洲早期汉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拜耶尔。拜耶尔在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用拉丁文出版了其最重要的汉学著作中文博览。郎喀购买的第一批中文图书,奠定了俄国汉学藏书之基础。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培养的罗索欣、列昂季耶夫、阿加福诺夫、弗拉德金等早期俄国汉学家翻译了大量满汉典籍,为俄国汉学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单说罗索欣,现在已知遗有30部译著。其中最重要的有资治通鉴纲目、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异域录等。1756年罗索欣
21、接受政府任务,开始翻译八旗通志初集。他在生前翻译了五卷,其余十余卷由列昂季耶夫译出,于1784年出版。俄国早期汉学家在从事满汉经典翻译和介绍的同时,还进行了满汉语教学的可贵尝试,谱写了俄国汉学史的第一章。第二阶段,18世纪古典汉学的创立。 1818年,沙皇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东正教驻北京团的使命,其任务“不是宗教活动,而是对中国的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政府汇报。”同其他东方学科相比,俄国汉学同俄罗斯帝国对外政策和在华贸易的实际需要的关系是最为明显的特点,这实用的一面,又促进了俄国汉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使之在组织上回避沙俄制度官僚体系中的保守性,在学术上摆脱科学院德国学者的敌对傲慢。第三阶
22、段,19世纪上半期俄国古典汉学的民族化。 19世纪初,俄国同东方各邻国的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俄国政府研究汉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俄国汉学的民族化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是改变了机械翻译的研究方法,而代之汉学家按照俄国社会和读者的需要编译中国文献;其次,俄国汉学达到了与西方汉学相当的发展水平。俄国汉学家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欧洲语言,意味着俄国汉学与国际汉学界平等对话和交流时代的到来。由于俄国与西欧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依据文献的不同,俄欧学者间不断发生激烈的学术争论,俄国民族汉学的形象和地位开始在国际汉学界确立。比丘林不仅是这一时期俄国汉学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这门学术一个时代的象征。比丘林在恰克图的汉语教
23、学实践以及为此而编写的汉文启蒙在整个19世纪都是俄国大学汉语教育的主要教材。在这一时期,俄国汉学在研究对象上更加明确了,研究内容上更加系统了,研究方法上更加成熟了。1837年成立的喀山大学汉语教研室以及1844年满语课程的开设,昭示了创建独具特色的俄国汉学大学教育体系进程的开始。第一位汉语教授西维洛夫和第一位满语教授沃伊采霍夫斯基在从事汉语、满语和中国历史课程的教学之余,还完成了道德经、四书等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编写了满汉语词典。此外,卡缅斯基、列昂季耶夫斯基、科瓦列夫斯基也在中国历史、语言和蒙古学等领域为俄国汉学的民族化作出了贡献。第四阶段,19世纪下半期到十月革命爆发古典汉学的近代化。 从
24、19世纪50年代开始,沙皇政府借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机,疯狂侵吞我国领土。在这种情势下,俄国汉学研究和教育为政府对外政策服务的使命更加明确,许多著名汉学家都曾为沙俄侵略中国效过力。在这一时期,俄国汉学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极盛、衰微、变革等几个不同的阶段。“19世纪下半叶以来,实证史学在欧洲占据主导,受科学化倾向的制约,考古和文献考证日益成为史学的要领”。世界科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产生于欧洲的近代学术研究方法在俄国汉学著作上打上了烙印。俄国汉学家在继续重视原典翻译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以实地考察成果来进行学术补证。此外,俄国汉学家研究对象也从中国历史、儒学、地理和国家体制扩展到了宗教、经
25、济、农业、人口、天文和医学等领域。无论在汉学家的著作中,还是在大学的汉学教育过程中,汉学学科的分化愈来愈明显。从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开始,俄国汉学家开始对俄国汉学的命运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反思。与比丘林对中国理想化的倾向相反,这一时期的汉学家有着更多的批判精神。尽管王西里彻底否定正史、以怀疑和批判为主要特色的汉学研究与巴拉第在翻译元朝秘史、长春真人西游记、皇元圣武亲征录和圣武记时所体现的严谨而翔实的考据在方法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究其实质而言,其学术方法都已经从比丘林时代的信古发展到了近代的疑古、释古阶段。俄罗斯现代对汉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阶段,十月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20
26、世纪20年代中期卫国战争时(1941-1945)第三阶段,卫国战争结束1965年第四阶段,19661991年第五阶段,苏联解体后 1917年,从仍是苏联的时期开始计算,前苏联时期的汉学研究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除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外,苏联汉学家继续致力于现代中国及其政治、经济走向的研究。第一阶段,十月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期 苏联汉学家发表了一些有成就的著作,如巴甫洛维奇的中国的独立斗争。这一时期,苏联成立了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如1921年成立的全俄东方学术研究会(1924年改为全俄东方学术学会)。同时创办了中国问题、新东方、革命的东方等一批专业刊物。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卫国战
27、争时期(1941-1945) 此时是苏联汉学发展和革命时期,研究的重点是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文学和中国革命运动、民族等几个问题。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苏联科学院院士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为苏联汉学研究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广博大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特征。俄罗斯汉学家不仅研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还研究这个南部邻国的历史、国民心理、政治体制。但卫国战争前后是苏联汉学的艰难时期。但由于斯大林大清洗运动,苏联的政治气氛凝重,许多无辜的人包括汉学家或惨遭杀害,死于非命,或遭逮捕、镇压、流放。第三阶段,卫国战争结束1965年 1946年以后是苏联汉学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苏联汉学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学
28、术价值的论文和译著。其标志是1958年费德林的中国文学及与郭沫若合作的4卷本中国诗集的出版。一些大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丁玲的作品都有了俄译本。据统计,19461964年间,苏联有近800名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出版了近千种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更加重视对中国的研究。据俄罗斯学者符尼乌索夫介绍,他从苏共档案中发现了苏共中央书记处1956年9月14日关于组建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的秘密决议。决议谈到:(1)为了深入地、全面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以及中国的历史、经济、语言、文学和文化,通过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关于组建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的决议。(2)中国研究所的
29、主要任务:A.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及其历史、语言、文学和国际关系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研究著作;B.翻译并筹备出版历史和文学回忆录以及中国当代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政治著作;等等。第四阶段,19661991年 总的来说,由于中苏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苏联汉学研究进入停滞时期,但在停滞时期仍有发展。 1966年,根据苏共中央书记处决议,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组建。它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远东所从1969年开始,定期按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详尽地阐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该所从1972年开始出版远东问题杂志,经常发表关于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论文。 从197
30、0年开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每年都以“中国社会与国家”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并把会议发言的提纲和论文结集出版。这个研讨会已持续了40多年。整个苏联时期,许多中国文学名著被译成俄文。19171949年出版100部著作,19501957年出版447部。19581959年共出版242部。19711982年出版550部,文章数千篇。苏联时期的汉学研究远远超过了十月革命前的汉学研究,其丰富、卓越的成果为日后俄罗斯汉学的繁荣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第五阶段,苏联解体后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关系的良性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俄罗斯汉学后继人才的培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汉语教学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学生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随
31、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区域安全、世界格局等许多众大的国际问题都与中国相关,汉学成为更为宽泛意义上的跨学科问题,随着现代各领域学者对中国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强,和中俄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俄罗斯汉学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近几十年来,苏联及其后的俄罗斯汉学家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传统的生存条件及其对社会的作用方式。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列昂尼德瓦西里耶夫的研究成果。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则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著作。俄罗斯学者还共同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传统学说中人的作用问题。 中国戏剧艺术也是一个研究重点。弗拉基米尔索罗金和鲍里斯里夫京在中国戏
32、剧与舞台艺术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俄罗斯,对中国造型艺术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和莫斯科东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花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和整理中国不同朝代的绘画作品、陶瓷、青铜制品和服装。第五阶段,苏联解体后 近40年来,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一直是在汉学研究领域提供重要理论和分析文献的主要机构,还是最大的汉学和东亚国家研究中心。 远东研究所从事中国政治史和社会经济史、俄中关系、中共党史、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中国哲学、宗教传统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远东研究所正在进行关于中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如中国哲学百科辞典,多卷本的中国文明史现在即将编篡完毕。远
33、东研究所将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宏观理论研究与俄中关系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俄远东研究所多次提出各种建议,旨在加强俄中关系,发展学术、文化和经济合作,其中一些建议正在落实当中。 汉学的大量学术研究工作在大学范围内进行。现在,俄罗斯总共有100多所大学设立了中心,它们负责培养汉语、中国历史和经济方面的人才。大约10个中心(主要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从事着广泛的学术和学术应用研究工作。如今,汉学家的培养工作集中在几个中心,那里形成了最稳定的汉学学术和教育传统: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学院、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国立远东大学东方学院等。第五阶段,苏联解体后 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学院如今不仅是培养汉
34、学家的主要中心之一,而且也是大型学术中心。例如,正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独立的学术方向,专门研究中国20至40年代历史和国民党社会经济改革。 国立远东大学东方学院是一个大型研究和教育中心。学院员工和教师从一开始就实际从事汉学研究,例如,研究俄中在远东的文化和经济接触。两年前,在俄联邦教育部和一些大型国际基金的扶持下,远东大学成立了跨地区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课题是,俄中两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前景,滨海边疆区的合资项目,亚太地区对话、安全与冲突。 开展中国问题研究的工作不仅是学术和学术教育机构,而且还有俄罗斯主要汉学家参加的许多社会团体,其一是汉学家协会。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俄中友好协会
35、在两国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文和学术联系方面积极开展活动,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展稳定的合作。为了扩大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联系,俄罗斯民族友谊大学和一些其他大型团体创建了与亚太地区发展的组织俄罗斯孔子研究基金会。基金会鼓励汉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出版中国古代作品包括四书、五经。 参考文献俄罗斯汉学史 E.斯卡奇科夫俄国汉学若干问题刍议 阎国栋18世纪俄罗斯汉学研究 徐学文以及来自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网站、十八大报告、中国网的部分资料英国汉学史英国汉学史分为四个时期:前汉学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传教时期(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后传教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当代(20世纪下
36、半叶至现阶段)前汉学时期(奠基阶段)背景:圈地运动暴露了替代封建制度的新秩序的弊端,使部分英国知识分子开始怀疑基督教文明是否始终处于最先进的地位。17世纪,特别是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科学文化和宗教处于大发展前的躁动时期。18世纪60年代始于纺织业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过程:英国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鼓吹从当年传教士的报告、中国古籍的译本、来华的外交官、商人、水手和游客的见闻随想录,以及哲学会刊、绅士杂志等刊物刊登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和评论中了解到体现东方道德教化的儒家学说,意欲把它作为对抗罗马教廷的武器,自然神论者和启蒙主义者也从中找到了符合他们主张的教义新论和人文主义精神。
37、研究者:学者、自然神论者和启蒙主义者特点:自发、分散,灵感和素材主要来自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报告和信件以及从拉丁文、法文和西班牙文转译的中国典籍。威廉琼斯(比较语言学家、梵文学家、和诗人)他是从真正意义上对汉学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英国学者,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早期的开拓者之一。他曾读过翻译的大学、中庸等书,对儒家学说和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曾在一篇讲话中引用了孔子有关“诗、书、礼、乐、射”的主张。他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大学、论语、孟子、诗经、中国文法和汉语拉丁语词典等捐赠给伦敦皇家学会图书馆。代表人物安东尼科林斯他在著述中经常谈到中国人的信仰和东方的佛教,以此作为对基督教和圣经的权威性提出质疑时的事实依据
38、。代表作从自由思想派的出现和发展论思想自由:书中他指出东方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佛经,和不同的经典。安德鲁迈克尔拉姆奇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极力推崇并阐述包括中国偶像崇拜在内的非基督教文化,但都为证明基度教义的真谛和普遍性。他曾引用中国的易经和印度的吠陀中的故事,告诉爱德华王子英雄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经受的苦难来赎罪。他把淮南子和老子的一些观念作为古代神秘哲学来传播。他坚信易经、老子和论语都预示了基督的降临,看到了圣父圣子圣灵之光。传教时期研究者:传教士、外交官和文人学士特点:偏重于对中国宗教、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目标:服务于英国宗教、外交和政治,宣扬西方社会道德模式。代表:湛约翰:1872年他在中国评论第一
39、期发表了一篇题为道家学说的文章,后来又把老子译成英文,以对老子思辨哲学、国家说、道德沦的考察为书名在伦敦出版,是英国新教传教士介绍道家学说较早的一本专著。德庇时(外交官出身的英国著名汉学家):曾翻译过元代作曲家马致远的汉宫秋等中国戏剧和小说,还有汉文诗解(1829年 )。这本书第一部分谈中国古诗的写法、语音、语调、节奏、韵律和对仗的规则;第二部分中西诗歌比较。艾约瑟:他在语言学、语音学、语法学、社会学和宗教学方面学养有素,造诣非凡,对汉语和中国文学、宗教贸易也有深刻了解,译著颇丰。如:中国人的宗教状况、中国在语文学上的位置、秦汉时代的道教。后传教时期背景: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英国
40、在华经济和外交利益扩大,他们需要更多通晓汉语并熟悉中国事务的人才内容:汉语和中国国情研究逐渐成为英国高等院校的独立学科,直接受制于宗教机构的选题和培训项目日益减少。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历史、政治、社会、外交、贸易、语言、文学、考古和疆域。表现:牛津大学的汉学课程始于1875年理雅各开设的汉学讲座1888年剑桥大学也聘请了威托马开设汉学课程。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除了理雅各和威托马外,还有道格斯、傅兰雅和翟理斯等。他们研究的不仅仅是普通中国人的宗教生活或者信仰问题,而且还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历史、政治、社会、外交、贸易、语言和文学,甚至包括考古和疆域。国际化、专业化和团队化的现代英国汉学(20世纪下半
41、叶至现阶段)汉学研究发展的背景二战后的全球化背景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当代英国汉学研究的特点: 专业化、国际化和团队化汉学研究的转变: 不局限于单传的语言教学,出现了把中国哲学、文学或艺术等研究从中文系分离出来,整合到相关的系中进行研究的趋势。推动中国学发展的五个官方报告一20世纪40年代的报告(“斯卡伯勒报告”)从传统汉学向当代中国研究过渡报告指出的问题: 一些大学缺少“中国历史、建筑、法律或文学”专业的教师报告提出后的改变: 在经费支持下,英国大学开始聘用母语为汉语的教师进行中文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国学方面的图书资料也明显增多。以伦敦大学为例开始设立“中国哲学、法律、艺术和
42、考古学”等新的教师职位给“佛教文献和现代小说”的研究提供了空间。伦敦大学也吸收了母语为汉语的人加入到汉语口语的教学中,加大中文图书采购。斯卡伯勒报告的意义 该报告引起了英国很多大学对中国学的重视,而这些大学对中国问题的关注更侧重于当代中国问题,而不是传统汉学所重视的人文科学范畴。 从这一意义上讲,“斯卡伯勒报告”在重新开启战后英国中国学研究以及推动英国传统的汉学向当代中国研究的过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二20世纪60年代的报告“海特报告”中国学学科地位的初步形成报告指出的问题: 批评了英国的东方研究和斯拉夫研究主要局限在语言系的状况报告提出的观点:建议历史、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系应该更多地注意“亚
43、洲、东欧和非洲的研究” 语言系与其他学科的紧密合作会使研究取得更好的发展。“海特报告”和“斯卡布勒报告”最大的不同点不再将东方学教学和研究完全交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来筹建和作出发展规划,而是建议建立一定数量的地区性研究中心,使不同学科的学者集中起来共同研究某一特定课题。1960年亚非学院创办中国季刊1968年亚非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成立海特报告的意义有利于汉学研究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和在全国普及有利于发扬各种学术力量的各自特色使专长历史文化和文学研究的传统汉学与新开辟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研究的现代汉学在学术转型时期各有选择、各有趋归。对英国高校汉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的建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帕克报告”)报告的特点:对应用学科的设立高度重视报告的建议: 1.加强在外交和商业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 2.商业研究和应用科学的学位课程要开设更多的亚非地区的语言、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选修课。帕克报告的意义剑桥大学、达雷姆大学、利兹大学和牛津大学均增加了中文教师职位。亚非学院也增设了现代汉语和有关中国政治的教师职位。推动了英国的中国学向应用方向转变。四20世纪90年代的两个报告“霍德-威廉斯报告”此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合同.(游戏公司)
- 2024年度建筑装饰装修合同
- 《农场品价格》课件
- 2024年度建筑装饰材料供应与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度企业形象宣传推广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侵权诉讼.版权权益维护3篇
- 2024年中医药大数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9月民航运行监测与分析
- 装修公司成本控制方案
- 2024中国建筑一局(集团)限公司局商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子企业总经济师及后备公开竞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3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云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清水沟磷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尤承业基础拓扑学讲义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版)
- (完整)西游记选择题和答案
- 肾病科读书报告
- GB/T 25296-2022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试验导则
- GB/T 2979-2017农业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GB/T 26342-2010国际运尸木质棺柩
- 整式的加减教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校园企业招聘宣讲会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