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_第1页
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_第2页
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_第3页
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_第4页
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否重新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是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重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呼声不绝于耳,?文学评论?、?东方丛刊?、?文艺争鸣?等杂志相继开展了关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不少学者对中国批评理论界的“失语症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现状深为不满。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曾拥有过灿烂辉煌的文艺思想体系,在新的时代中,让中国具有自己的理论声音,建立一套从形式到内容均与现有的西方文论有所不同的批评体系是当代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理论的吁求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国批评理论界

2、集体意识中某种深层的心理焦虑。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介绍对于开拓我们理论批评思维的空间起到了宏大的作用。但是在引进形形式式的西方文论的同时,僵硬的翻译、粗糙的介绍、机械的应用等常让人如坠云里雾中,对中国文化文学经历的现实如隔靴搔痒,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后果和影响。呼唤中国文论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西方理论暴力的抵抗。中国理论界的焦虑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深藏在这种理论吁求下的情感构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否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而是如何建立这一体系,以及是否有这样的可能。何为“中国特色?所谓的“民族特色又是什么?中国文论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它与西方文论话语的不同之处

3、何在?中国化了的文论体系,顾名思义,必然是不同于西方林林种种的文论。既如此,中国文论体系又如何超越文化的疆界,将其在世界范围内运用到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学遗产,并对其作出有意义的批判和继承?如此等等,学术界至今仍未有满意的答案。甚至可以说,对上述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未开场进展充分、认真和理性的讨论。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关于重建中国文论体系讨论的本身恰恰说明了这一体系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中国外乡的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已被一片西方文论的汪洋大海吞没。不难看出,在重建中国文论的热切期望中,是对中国古典文论的依恋,对那种鞭辟入里、精到深邃的东方文化精神的回归心态。然而,假如这一吁求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的眷

4、恋,对西方文论的抵抗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要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意义作出深化的分析和评价,就必须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消亡和中国现代文评的产生和建立,放在五四以来东西方文化互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考察。在文本中,我们通过对古典文论的历史文化性格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文论的产生的历史条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并试图答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有可能重建中国文论体系的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对中国文论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进展价值的评判,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形态,一种集体的文化表现和一种文体来对待的。一中国现代批评意识的觉悟当从王国维说起。1927年夏,这位出色的现代批评家和传统诗学的集大成者,在

5、颐和园昆明湖永别了人世。那一年他才五十岁,正处在学术生涯的顶峰。一位如此才华横溢、学养深沉的学者,一位将西方哲学美学引进中国文学批评的始作俑者,就这样断然完毕了自己的生命。王国维自沉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批评界一个世纪的遗憾。对其自杀动机,众说纷纭,至少有五六种之多。一个为人们所普遍承受的说法是王国维自沉是其难以解脱的内心深处的痛苦使然。1他的死表现了中国二十世纪初在社会、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经历的困难而痛苦的转变,也是中国古典文论开展史的一个缩影。因此,将王国维自沉看作一个象征,一个寓言也未尝不可。纵观王国维浩瀚的学术著作,特别是其美学批评方面的著述,不难发现,在研究的旨趣和方法上,王国维

6、不停地摇摆于新学和旧学、现代和传统之间。他精通德国古典美学,尤其钟情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他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批评作品。这篇论文于1904年发表时,其全新的风格与阐述构造,既令人惊异又令人困惑,极大地冲击了当时传统的批评形式。但是几年之后,1908年他又写出了典型的传统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从风格到内容,从语言到思想,?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有着天壤之别。?人间词话?的出版重新确定了王国维作为中国传统的批评家,即点评式的批评家的形象。我们所指的中国文评传统并非抽象范畴,而是以诗话为代表的系统的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文体,“诗话之源,本于钟嵘?诗品?。2而首位使用“诗话这

7、一术语的却是北宋欧阳修。继其?六一诗话?后,诗话开展迅猛,诗话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局部。诗话也因此而成为一种消费批评知识的主要方式,成为传统批评理论中具有标准意义的写作形式。众所周知,诗话以细致的文本批评见长,从名句名段的点评之中,发现情趣,迸发思想火花,捕捉瞬间的美感。正是由于这样的功能与作用,诗话表达风格一般都非常简洁,以注释、点评形式为主,将貌似散乱的思想记录在文本片断中,少至一句两言,多那么两、三页。就其内容而言,诗话所关注的并非诗歌创作中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大多是辨析文义,钓沉诗界轶文趣事,并以此而自乐。宋人许云:“诗话者,辩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3批评家的

8、文艺思想与诗学观念,以印象式的方法加以表达,其真知灼见往往凝聚片言断语中。诗话中所表现出的敏锐的直觉和深化的顿悟,并非批评家一朝一夕的成就。写作诗话需要浩如烟海的知识积累,需要文艺创作的经历和长期艺术鉴赏的积累。那种外表上零散、破碎的形式背后,是敏锐的文学触觉、复杂的知识构造、深沉的艺术修养,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思想、学术乃至整个人生的“境界。这是人们对诗话的企盼,也是诗话的自我定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就是著名的一例。他以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文学和人生经历中的三种境界,并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都需经历这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

9、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这是典型的词话语言。而如此感性、简练的表述方式也为不同的阐释提供了可能。假如我们把这一段落解读为诗人创作时精神活动的过程亦未尝不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真是道尽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以及最后那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写意和自得。为了说明中西文学批评语言的不同,我们不妨将王国维的这一创作理论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有关论点作一简单的比拟。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写的序言全面总结了诗人自己的创作经历,同时也是他对文学和人生境界的理解的宣言。华氏认为最精彩的诗篇应该是诗人内心汹涌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得到的瞬间的情感的喷涌却

10、是诗人长时间对自己过去经历进展反复考虑的结果,是由宁静的回忆引发出来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心中。一篇成功的诗作一般都从这种情形开场,而且在相似的情形下向前展开。5华氏讲述的是诗人自己在创作中所经历的最后的情感的释放,总结了诗人自己的创作心理过程,与王国维的“境界说有类似之处。但是华兹华斯在表达的形式和态度上,与王国维的那段诗话显然不同。王国维的描绘充满着诗意的形象,以图在经历的层面上直观地再现创作过程,而华兹华斯那么运用了分析性的批评语言,比拟抽象地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其实,象中国诗话这种

11、零散的、格言警句式的批评文字在西方也不是绝对没有。华兹华斯早期创作中的亲密合作者、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出色的批评家科勒律支,对片段体的表述形式就情有独钟,常以札记、注解的形式来纪录或表达思想的火花。在西欧浪漫主义的传统中,片段体fragents在一些诗人和批评家眼中,至少在形式上象征性地表达出从零碎走向统一,从个别走向整体有机主义的历史观。其它著名的例子有施雷格尔F.Shlegel以及后来的尼采的语录式的格言或警句。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点评式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一种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一种个人的选择。相比之下,中国的诗话那么是一种完全成熟的,得到认可,被人们广为承受的批评形式。因此,诗话并不仅仅是格言

12、的集锦,也不单单是诗评家个人心得的收录。换言之,诗话并非个别作家的写作行为,而是一种高度职业化了的主流批评话语形式,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批评思维形式和批评知识的集体消费方式,是自宋朝以降到十九世纪末中国文学批评的主流形式。众所周知,点评或顿悟式的批评不仅局限于诗歌领域,中国小说批评也具有如此风格。以批评家的审美经历,审美印象和思想碎片作为主要内容的批评方式是传统文学批评最为明显的特征。正如温儒敏所说:“我国传统批评多采用的诗话、词话、小说点评的松散自由的形式,侧重直觉与经历,习惯于作印象式或妙悟式的鉴赏,以诗意简洁的文字,点悟与传达作品的精神或阅读体验;不太注重语言抽象分析和逻辑思维,缺少理论系

13、统性。6以诗话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批评体系正是许多批评家、诗人和文人以集体的方式积累而成的一套批评知识体系。在数百年开展的历程中,诗话形式上的特征已经沉淀为固定的、具有标准性意义的构造和体系。因此,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发表具有深化的历史意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它都代表了某种断裂:一种全新的、未被当时人们重视的批评形式,不仅运用了外来的理论、美学观念和文献材料,在形式上也表现出现代批评的诸多特征,如章节的划分,引文的使用,全文完毕时附以结论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与古典诗话迥异的现代批评的表述方式。当它发表之初,人们称之为“奇文,产生了宏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它和传统诗话的形式迥然不同,表达了一种让人

14、耳目一新的批评思维方式。“它所产生的冲击波促使人们开场思索:文学批评看来确实有各不一样的路数,传统批评是否应当拓展自己的视野?7王国维对?红楼梦?新颖独特的解读,为中国的批评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新的范式。从实际效果看,该文对中国千百年来已经习以为常的批评传统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对诗话那种批评形式进展了大胆的挑战。然而,具有挖苦意味的是,数年之后王国维又返回了中国古代的诗话传统,以诗话体写出了他最为知名的批评著作?人间词话?。虽然?人间词话?也明显带有叔本华美学思想的痕迹,但总的来说,这部著作浸淫着中国诗学批评传统的精神,是一部典型的诗话作品。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国维内

15、心深处难以排解的矛盾。?人间词话?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可说与?红楼梦评论?所代表的批评原那么和理念背道而驰。不过王国维之后,中国诗话体批评传统后继无人。王国维之死似乎预示着一种传统的消亡。?人间词话?是中国灿烂的诗话传统中的一曲天才的绝响,为点评式的批评历史划上令人无限伤感的句号。8二捕捉和解读历史文化现象的内涵是文学批评不可推卸的责任。诗话在二十世纪初的衰落和消亡,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文学现象。为什么中国点评式的批评理论没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生存下来?二十世纪初,诗话作为主流批评形式的消亡并非历史的偶尔。上面提到的一些点评式的批评形式上的特征并不单纯是一个形式的问题。

16、这些形式上的特点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批评态度,一定的思维方式,特有的人生兴趣,更是某种阶级意识的显现。我们认为,诗话在现代中国社会之所以消失,就是因为诗话中所表现的阶级意识及其代表和传达的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心智的需要和中国社会的集体期待。中国传统批评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许多批评家同时也是诗人,有些还是朝廷命官。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与中国的科举制度密不可分。正如瑞克特指出,总的说来,“中国诗人首先是官员,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并在朝廷里谋取一个职位。9宋代以降,这种官僚/诗人/批评家三位一体的状况确定了批评家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也使诗话这一批评形式具有了浓重的社会阶级意

17、识。批评家附属于享有社会特权的阶层,而他们的批评理论也就成为这一阶层意识形态的一局部。传统批评主体的产生就是基于这种精英地位和对这种地位的深切自觉。当然这是总体而言,有些例外在此暂不作讨论。诗话是为专门的读者而写的,是写给那些与批评家具有一样或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构造的人读的。因此,诗话的作者和读者同属一样的社会集团。诗话形式的零散化,语言的简洁性及其晦涩的审美特征,说明这种体裁有一个特定的读者群,一个封闭的、具有相当文学素养的小圈子。批评家、诗人由于社会地位一样,“形成了一个文化人的精英集团,他们可以以深邃的观念和睿智的语言进展交流,讨论学术和文学的主题。对他们来说,互相的批评和砥砺是非常自

18、然的事。10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话中隐含的读者决定了其存在和表达的形式。诗话的读者“完全理解批评家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因此批评家写上寥寥数语就可以让读者理解他的意思。11读者和批评家之间已经存在着一种绝对的默契,是相知与信赖的关系,他们承受、遵守共同的阐释原那么。夏济安在谈到中国文学批评时以调侃的口吻说:“总的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作品是写给那些聪明人看的,因此无需多费口舌,一点即通。而西方的文学批评是写给那些蠢人看的,所以需要把每一条原理讲得清清楚楚。12诗话可说是某种特权地位的象征和相关价值的载体,仅在小范围的知识群体中发挥影响。文学批评知识因此而不可能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流行。诗话批评家几乎与世

19、隔绝,毋需有深切的社会关心,也不必有那种集体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积极的政治介入的欲望在诗话中是极为罕见的。诗话局限于审美领域,有着自己的语言标准。但是,诗话这种审美立场的背后,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诗话本身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和理论,在回避政治和社会责任时,已经说明了自身的政治立常正如布迪厄所言,人们在讨论纯美学时,常常成心回避促成其产生和开展的历史条件。他锋利地指出,纯美学其实“是某种特权的产物。13诗话的封闭性、对详细社会、文化经历的冷漠正是它的弱点所在。诗话行文深奥晦涩,有时甚至故弄玄虚,极易流于陈腐、琐屑和贫乏。因此诗话很早就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黄永存说:“诗

20、话杂说,行于世者多矣,往往徒资笑谈之乐,鲜现益于后学。章学诚直言诗话开展的过程是其日趋衰败的过程,指一些诗话作者“以不能名家之学,入趋好名之习,挟人尽可能之笔,着惟意所欲之言。14诗话传入日本韩国后也曾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斥。15古典批评与现代批评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表如今批评家的自我定位上。诗话产于书斋之中,无视详细的文化社会经历,流传于狭小的文人空间。诗话作者的精英意识及其强烈的自我感觉,完全排挤了文学批评参与现实问题的可能。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一批评知识的集体消费方式越来越与社会现实脱节。那种对社会政治的漠不关心,很快被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关心与政治参与意识所取代。因此,传统批评向现代批

21、评的转换迫使批评家从私人领域转向公众领域,同时也使精英批评家转化为批判社会的公众知识分子。在西方,这一历史转换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从纯粹的美学知识形态转变为一种文化理论。三批评理论在西方虽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是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却是非常晚近的事。早期资本主义生动活泼的经历给西方现代文学的开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英国为例,十八世纪市民社会的兴起,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商品文化的盛行,不仅为新型的文学消费形式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更直接催生了新的文类和体裁。举例来说,英国现代小说就是资产阶级想象力的结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鲁滨逊那么是文学表现中的第一位资产阶级个人

22、主义者。象这样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来表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小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小说是“资产阶级的形式,是资产阶级的文学创造。它于十八世纪初取代了流行于十六、十七世纪的“罗曼司。阿诺德?凯特尔在其著名的?英国小说导论?中对此有过专门的阐述。16其实,资产阶级在文学上的创造和创造远不止于此。现代文学批评的产生同样和资产阶级的历史经历密不可分。假如说西方现代小说是资产阶级创造力在文学想象中的表达的话,那么现代文学批评那么是资产阶级力图参与社会活动愿望的强烈表现和最正确手段。现代文学批评在英国与现代小说一样,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勃兴于十八世纪。欧洲前现代社会形态下的批评形式主

23、要是诗学和修辞学,例如英国有?为诗一辩?和PUTTNA的?修辞?。17欧洲前现代社会中的这类批评形式其实与中国古典诗话极有可比之处,但限于篇幅,在这里只能一笔带过。如同中国的诗歌一样,这类批评形式一直局限于宫廷贵族的小圈子内,但在十八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全面兴起而渐渐式微,并很快被现代文学批评全面取代。转贴于论文联盟.ll.文学批评在历史上成了新兴资产阶级获得自我身份认定,介入社会文化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在回忆现代文学批评产生的社会政治意义时,豪亨德尔指出:“现代批评的概念与十八世纪早期自由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有着亲密关系。文学是中产阶级自由解放运动的一局部,是中产阶级对抗专制政体和

24、等级社会,获取自尊等要求的手段。对文学的讨论,以前是在贵族的沙龙中进展的。它曾经是使宫廷社会的合法性得以延续的形式之一。而如今,文学成为中产阶级讨论政治问题的公共论坛。18因此,现代批评家从一开场就将自己定位为公众知识分子,在新兴的社会公共领域活动,亲密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文学批评是资产阶级的文化理论,为资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开拓了有利的社会空间,同时也有效地培育了资产阶级的理智与情感,为资产阶级创造自己的文化形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现代文学批评无论是作为一种话语理论还是作为一种介入社会的方式,都是现代资产阶级兴起后的产物。现代文学批评以社会政治倾向性为主导,其详细任务就是使高雅的文学兴

25、趣民主化和群众化,将过去那种作为贵族阶级专利品的文学经历和文学鉴赏解放出来,并重新归还给群众。新兴的城市读者群对于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展至关重要,为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哈贝马斯指出:“十七世纪的宫廷贵族并非真正的读者群。确实,当时文人的地位就象贵族豢养的仆人一样,然而贵族资助下的文学消费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攀比式的消费,而不是为了真正感兴趣的读者的严肃阅读。而真正的读者群是“在十八世纪的头几十年里才出现的。19然而,“当资产阶级批评家诉诸公众的兴趣时,宫廷的文化指导权就第一次被资产阶级批评家所动遥20例如在英国,艾迪生就大力倡导一种“城市人的品味,将对文学艺术的判断权交还给城镇市

26、民。英国早期现代文学批评的作品,大都发表在象?观察家?一类的报刊杂志上。这可以说是早期群众传媒的一种形式,在公众中广为流传。而报刊杂志本身就是城市中产阶级需求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产物,成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经历和文化经历的历史纪录。文学批评可以迅速开展、广为流传与上述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密不可分。正如现代小说一样,现代文学批评是一种新的文类,新型的文学体裁,是新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文学批评发挥了宏大的社会作用,大大延伸和扩展了资产阶级的开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文学批评构成了西方现代性体验的一个重要维度,并成为启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21现代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公众领域的形成是完全同步的。资

27、产阶级的话语理论和社会理论是现代文学批评得以产生和开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现代文学批评在各方面都表达出启蒙主义的价值观念:理性、纯粹的兴趣、科学的思维等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现代文学批评的始终,成为启蒙主义运动的一局部。可以看出,中国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同样倡导类似的价值体系,而这一体系也在中国孕育出类似的批评主体。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开展的进程与西方启蒙时代文学批评的开展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经历,在二十世纪初,成为改造中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伟大工程的一局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诞生与中国现代意识的产生密不可分,而中国现代批评主体的诞生,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的迅速开展的代价就是古典批评形态

28、的消亡。四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1978年出版后,假如仍然继续使用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这类截然相对立的二分法,不免使人有些为难。但是假如我们考察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变迁就不难发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落后与进步等二元对立正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激进立场的起点,也是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甚至象王国维这样的旧式学者也同样把中国与西方的区别看作是传统与现代的区别。他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理论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那么以详细的知识为满足,至分类之事,那么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故我中国有辩论而无名学,有文学而无文法,足以见抽象与分类二者,皆我国人之所不长。22象

29、这类对东西方文化进展的比拟在当时非常普遍,相当流行。在王国维看来,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是本质上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认为,中国语言缺乏西方那种描绘性的语法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缺陷。胡适也认为,语法对于新文学的创作和开展非常重要。语法不光是一个指导我们如何使用语言的工具。穆勒认为语法是“逻辑的根本要素,是以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的起始点。23二十世纪之前汉语语法的空白成了中国人缺乏西方那种理性思维的表现,而中国人没有语法的说法是欧洲的比拟语言学者最先提出的。尽管西方学者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看法带有明显的偏见,但是他们对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仍然产生了宏大的影响。认为东西方文化在方法上、思维方式上以及体验生活的方

30、式上有着根本不同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根本看法,也是他们考虑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起点。今天看来,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比方说什么中国没有语法,什么中国没有史诗或悲剧等等,在他们那里都得到了严肃认真的考虑。24中国为什么又一定要有史诗和悲剧呢?正是这种以比拟为核心的知识构造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为了进展这种比拟,作为观念的现代与传统必然被简单化、本体化,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这样的比拟,用雷蒙?威廉姆斯的话说,就是把“分析问题的手法变成了实在的事物。25然而,正是这样的比拟方法和这种思维形式,使得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可以有力地提醒出中国存在的问题,指出传统文化中那些有碍于中国现代化开展的构成,从而使得他们改造中国

31、并使之现代化的详细努力得以合法化。现代化的起点就是拋弃过去,就是对传统的否决,而文学革命就是使这种要求获得文化上的合法性。东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不仅给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写作和批判的视角,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当时发挥了宏大的影响和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合理地想象和构筑中国的将来。于是,由于中国文字不是注音文字,就有了文字革命的呼声。在文学领域中,由于古典文学创作的体类和西方现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于是就有了呼唤小说和诗歌革命的号召。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在各个层面上全面认可西方现代性的经历和价值。现代文学批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下蓬勃开展起来的。茅盾在1921年写道:其实二十世纪初已出现了

32、大批现代文学批评的文字。梁启超胡适等人的评论文字为新文学运动吹响了号角。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这些文字大多最先发表在报章上,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文论取代古典诗话,正如新小说取代章回小说,新式的自由诗取代了旧律诗等。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的产生和开展可谓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使然,是新型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结果。然而,我们在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时,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新诗、新小说和现代剧对中国现代文学开展作出的奉献,以及欧洲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却在相当程度上无视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作用。五四前后出现了大量的现代批评作品,这些中国早期的现代文评的成果却常被视为中国现代文

33、学创作的附庸。其实,中国新文学可以得以蓬勃开展,得力于现代批评的开展。假如没有现代批评,很难想象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成功。在一定种度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可说是一次现代批评的运动。五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古典文学批评的衰落,是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的状况所产生的结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五四启蒙运动的组成局部,它完全不同于诗话,从一开场就关注着社会政治问题。中国现代批评主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带有政治和社会烙印的主体,不象诗话作者那样,甘于书斋的悠闲,陶醉于自我的清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政治的话语,是社会介入的途径和手段。如此说来,文学批评最终在19401960年代开展为政治斗争本身的工具也是有其

34、内在的逻辑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早期所起的作用和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限于篇幅,我们难以在此进展深化的讨论。通过上面对古典诗话和现代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条件的简单回忆,我们希望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问题能有更全面的认识。重建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的诉求明显地带有复兴古典文论、回归传统文学批评的倾向。但是古典文论作为主流批评形式在二十世纪初的消亡并非历史的偶尔,古典批评所赖以生存的那些社会条件如今已不复存在了。在当前的形势下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又使我们回想起二十世纪初王国维及其同时代的人在社会文化转型的大变动中所面临的困惑与焦虑。传统和现代似乎是难以统一的对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35、,历史似乎经历了一个循环,我们似与王国维站在了同一条时间线上。王国维在四年之内写就了?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这两部旨趣迥异的批评著作,看来他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二元对立的两端都有深化的理解,却又难以调和两者。也许正是由于无法解决内心深处的矛盾,无法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批评方法交融为一个完好的思想体系,他才断然完毕了自己的一生。这当然是猜想。王国维自沉的原因或许是永无答案的历史之谜。月转星移,将近一百年后,再去探寻详细的个人动机,除去历史研究上的价值外,似乎已无太大的学术意义。不过,王国维当年无法解决的矛盾如今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传统仍然是现代性的他者,现代性始终是传统挥之不去、相

36、辅相成的对立面。注释:1例如,牟宗三对王国维的自沉就是这样看的:“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晚年钻研甲骨文,殷周史,于考古学上有奉献。然没有进入中国文化生命的底蕴,于西方文化生命的来龙去脉亦未能抓住其纲要。自己生命的途径,中国文化生命的途径,皆未能知之确,信之坚,遂郁闷以终,自杀了事。?五十自述?,鹅湖出版社,台北,1989年,第26页。2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上,第559页,中华书局,北京。3宋?许:?彦周诗话?,?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上,第378页,中华书局,北京,1981年4月。4王国维:?人间词话?,滕咸惠校注,第5页,齐鲁书社,济南,1981年。5济假设瑞编:?十九世

37、纪英国诗人论诗?,第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6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页。7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页。8当然,这并不是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再无人用点评式的方法进展批评知识的产生。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于1936年出版,但该著的写作时间当在二十年代,况周颐于1926年去世。钱钟书的?管锥编?继承了片段的表现形式,但是此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话。9Rikett,Adele:“ThePersnalityfthehineseriti,inThePersnalityftheriti,ed.JsephP.S

38、trelkaUniversityPark:ThePne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1973,113.10Rikett,“ThePersnalityfthehineseriti,113.11Rikett,angKu-EisJen-hienTzu-hua,ix。12转引自Rikett,Adele:angKu-EIs“Jen-hienTzu-hua:AStudyinhineseLiteraryritiis,HngKng:HngKngUniversityPress,1977,ix.13PierreBurdieu,TheRulesfAr:GenesisandStrutureftheLite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