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课件 25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课件 25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课件 25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课件 25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课件 2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A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第1段“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

2、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全国新课标卷第3题A项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原文: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选项第二句是对“净化”的具体阐释,通过具体例子阐释“净化”是指心理的净化而非生理的净化。这一具体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

3、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阐释的性质。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B项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原文第2段中“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4、,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这种转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个说法”。同义变式包括因果倒置、条件与结果转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变等形式。判断同义变式转述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判断转述的句子与原文是否“同义”。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摘抄原文较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二)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1)答非所问答非所问,是指选项表述与题干要求在关系上毫不相干。特别要注意,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内容,但并没有回答题干所要求探讨的问题,可以直接排除该项。答题时,要特别

5、关注题干中“原因”“根据”“证据”“表现”“实质”“目的”等关键字眼。重庆卷第6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中某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辽宁卷第3题B项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

6、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原文第5段“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3)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就是指命题者在设误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辽宁卷第2题B项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

7、更强烈、更美好。原文第4段“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4)夸大其词夸大其词,是指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在选项表述时故意用语夸大,或加深程度,或夸大作用,等等。天津卷第6题A项“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原文中第1段“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

8、切相关”四川卷第5题B项“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原文第2段有“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内容,但第3段又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5)混淆或然必然混淆或然必然,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把偶然出现的情况表述成经常出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不确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转述为肯定、必然的情况。安徽卷第3题B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原文第段“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6)混淆已

9、然未然混淆已然未然,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作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的。全国大纲卷第5题B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原文第1段“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7)混淆肯定否定混淆肯定否定,是指选项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天津卷第7题B项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

10、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原文第4段“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8)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四川卷第5题B项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原文第1段“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第2段“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1)有意模糊范围大小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

11、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则改变原意。(3)有意混淆已然未然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故意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4)有意混淆主次本末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但原文并没有将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明说谁主谁次,但选项表述妄加臆测,说其中

12、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更为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表述故意颠倒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之间的主次本末关系。二、运用三重比对,化繁为简(一)审题(二)定答:1、区间对应意识建立对应意识2、选项和原文的对应意识3、原文与引文的对应意识1.比对选项与题干运用比对策略2.比对选项与选项3.比对选项与原文关注:范围、程度词,时间词,指代词,是否词。11论述类文本难点突破学习 1、怎样快速界定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选择题第二题该怎么做? 2、如何分辨选项文句(段)的逻辑关系?选择题第三题的逻辑推理用什么方法判断?二、针对清单1怎样快速界定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选择题第二题该怎么做

13、?1.找论点方法:找标题。 (1)论点式标题(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2)论题式标题(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3)缘由式标题(如何看待社会化阅读) 找标志性词句(由此可知,综上所述等)。 找开篇和结尾。2.找论据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公式、定理、推断)3.找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4.找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1)并列式(2)递进式(3)对比式(4)引论-本论-结论 5.把握语言转述方式概括式转述、演绎式转述、归纳式转述。选择题第二题规律总结:全

14、国卷气候正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第二题考点在于分析论证(观点、方法、顺序) 方法:理解+判断(侧重宏观)真题试做: 论证方法 论据+论点 论点结论 论证结构答题步骤: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作者认为正是因为唐朝的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形成大唐开放、大度、沉稳的形象,这在唐代铜镜的形式上得到了充分体现。B文章从风格成因角度,进行了实例论证:唐开元年间,铜镜成为皇帝赏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