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习题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习题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习题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习题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习题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六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学者说:“小农经济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导致“小农成为最重要变量”的主要因素是()A.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自然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C.小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D.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对封建国家有约束力,不是成为重要变量的因素,故A错误;自然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是为了自身的生存,无法对封建国家产生约束力,不是成为重要变量的因素,故B错误;小农主要承担国家赋税,因此对封

2、建国家有约束力,是成为重要变量的因素,故C正确;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是小农成为重要变量的因素,故D错误。2.(2021烟台高二检测)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解析】选B。题干中汉代政府的措施意在鼓励男女婚姻,多生育生产力劳动人口,维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故选B;男尊女卑是指社会、家庭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依附于男

3、性,题干讲的是政府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排除A;题干提及汉代政府此举是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排除C;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排除D。3.北齐规定:“男18岁以上为丁,丁从课役,60岁为老。”而隋朝规定:“男以21岁为丁,58岁为限,实行从丁课。”隋朝这一变化()A.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B.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推动了农产品商业化D.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选D。与北齐相比,隋代推迟“成丁”的年限,提前“为老”年限,有利于为农业增加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故选D;隋朝缩短农民服役年限,并不代表农民赋税负担会减轻,排除A;服役时间缩短,与政府财政收入无太大关系,排除B;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C。4.下表

4、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解析】选C。题干提及唐朝时期的“两税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稳定了唐朝时期的税收政策,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故C正确。5.元朝起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泉州

5、、庆元、广州三处。还制定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对外国商船载货进口,依例抽分,返航时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这表明元朝()A.加强对外贸易管理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外贸易往来频繁D.商业经济空前繁荣【解析】选A。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元朝在南方沿海增设、合并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明确市舶司的职责范围和程序等,表明元朝加强了对外贸易管理,A正确;元代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错误;“中外贸易往来频繁”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误;“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6.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

6、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解析】选A。材料中明清的税制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轻,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正确;B、C、D说法错误。7.(2021北京高二检测)明代规定户部官吏不用赣、浙、苏、松(江)人,清代户部司官也不用苏、松、常、杭、嘉、湖人。据下面的图片史料推断,明清两代如此限制的用意是()A.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B.警惕地方的经济渗透C.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D.加强对南方民族的监管【解析】选A。明清时期,苏州、松江等东南各地作为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户部官吏

7、不用苏州、松江等当地人的规定,是为了避开职务贪污等嫌隙,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征收,故选A;对户部官吏的个别限制,并不能防止其他地方的经济渗透,排除B;户部官吏不用的只是苏州、松江等当地的人,不能确保其他地方的统治秩序,排除C;题干没有反映南方民族的信息,排除D。8.(2021海口高二检测)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

8、.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解析】选D。由材料“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可知,晚清时期地方财政为地方官僚把持,中央难以调度地方财政资金,说明中央政府权威下降,故选D;材料不能反映盐税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异常尖锐”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资金匮乏问题,排除C。9.18641867年间,清廷下令在长江中下游六省开展清赋,在“清户口”“清地籍”“清地亩”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册籍。这一举措意在()A.保障财政赋税征收B.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恢复社会经济发展D.清除太平军的影响【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清政

9、府“在清户口清地籍清地亩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册籍”,这是政府进行税收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清政府能够保障财税征收,故选A;清政府“重新编制册籍”可以加强对个人人身的控制,而不是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清政府在长江中下游六省“重新编制册籍”,其主观目的不是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排除C;清政府“在清户口清地籍清地亩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册籍”,说明清政府加强对人身的控制,这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即不利于消除太平军的影响,排除D。10.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6 080万两上升到8 103万两,增长幅度为33%。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 000万两左

10、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解析】选C。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18741894年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故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无法对关税进行自主改革,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自鸦片战争之后,列强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社会秩序并不

11、稳定,排除D。1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1950年,政务院明确规定:海关税率须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税率规定的变化旨在()A.长期稳定我国海关关税的税率B.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C.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D.扭转中外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关税税率灵活、完全自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故选B;税率的变化反映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并且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而不是长期稳定关税税率,

12、排除A;据材料“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落后,税率能保护民族经济,但不是限制中外贸易,排除C;税率规定的变化旨在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体现不出扭转中外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的现象,排除D。12.读下图,图中的数据反映了()1988-2016年有关国家平均关税趋势图注:虚线表示当年数据缺失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性贸易摩擦逐步升级C.发达国家关税收入增多D.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减少【解析】选A。据图片可知1988-2016年有关国家平均关税税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一般情况下,关税提高,贸易摩擦升级

13、,而材料是关税降低,排除B;材料中没有进出口贸易量,无法得知发达国家关税收入情况,排除C;材料中没有进出口贸易量,无法得知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情况,排除D。 【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后关税特征及意义(1) 特征: 完全自主; 税率灵活, 根据国家需要调整。(2)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雍正时期,政府推行“耗羡归公”改革,原来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部分杂派形式的“耗羡”成为了由中央控制的正项财政收入。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徭役一律折银征收。田赋折征

14、税粮改折白银,官定的折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明初,部分州县官田与民田的税率相差悬殊,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改革实现了徭役上的均平,实现了所有徭役折银后的役银全部照田征税。 摘编自马海涛等“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主要措施。(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14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原来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部分杂派形式的耗羡成为了由中央控制的正项财政收

15、入”得出中央直接控制“耗羡”收入;据材料“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徭役一律折银征收”得出田赋和徭役折银征收;据材料“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得出调整官田与民田的税率;据材料“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改革实现了徭役上的均平,实现了所有徭役折银后的役银全部照田征税”得出均平徭役,役银照田征税。第(2)题据材料“原来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部分杂派形式的耗羡成为了由中央控制的正项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矛盾的需要;增加财政收入;据材料“田赋折征税粮改折白银,官定的折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

16、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结合所学得出调节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经济;据材料“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徭役一律折银征收”结合所学得出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据材料“部分州县官田与民田的税率相差悬殊”得出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答案:(1)措施:中央直接控制“耗羡”收入;田赋和徭役折银征收;调整官田与民田的税率;均平徭役,役银照田征税。(2)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矛盾的需要;调节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14.阅读材

17、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于1799年提出,目的是缓解对拿破仑战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于1803年废除。1842年,面对贫困问题急剧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动荡不安、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英国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得到人民的认可,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税收。1880年,免税的起征点由150英镑提高到160英镑,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2.9%提高到3.3%。19世纪英国征收所得税,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为20世纪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

18、编自郭家宏、王广坤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材料二1936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所得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最初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进税率级距差距小,最高税率定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束后,个人所得税的继续开征;加大了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制

19、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共同目的。(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制不同命运的原因。(1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可知税收制度建立时间早;由材料一“得到人民的认可,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税收”可知当时税收政策由临时征收变为固定征收;由材料一“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体现了英国税收对底层民众的维护,以及税收职能从解决财政问题到调节贫富差距。第二问,由材料二“所得税最初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结合材料一

20、可知,政府税收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贫富差距、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应对战争需求。第(2)题由材料一、二可知,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征收最终走向失败,而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节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良性的发展,对该问题的思考可以结合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中国工业发展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政治动荡,征收个人所得税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1)特点:建立时间早;适时调整;由临时税变为固定税;起征点和税率不断提高;中下层负担不断减轻;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共同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解

21、决战争需要。(2)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英国已过渡到工业社会,经济较为发达;中国以农为本,经济较为落后。人民收入水平不同:英国人收入较高;中国人收入较低。社会环境不同:英国相对稳定,中国政局动荡。税制本身不同:英国税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税制弊端明显。人民认可度不同:英国注意增加人民福利,减轻人民负担,得到人民的认同;国民政府税收用于内战,加重人民负担。 【备选习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

22、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

23、的局面”得出人头税比重下降;由材料“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可知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依据材料“商税急剧增长,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说明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材料“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表明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第(2)题据材料“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唐中叶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由材料“宋朝建立以后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

24、是官府控制的结果”可知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答案:(1)特点:人头税比重下降;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5年新中国出台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方案,在此后的20多年中基本没有落实。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首次以独立税种的身份出现,起征点是月收入800元,而当时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到100元,该政策主要是对外国人在中国经营所得征税。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修改,纳税人主要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调高起征的标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2018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个税免征额由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 摘自聚焦个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个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