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_第1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_第2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_第3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_第4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编码:23学 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 0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0 个,其中,必修( 0 )个,选修( 0 )个开课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

2、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树立人本观念,提高对组织环境中人的认识、预见和引导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培养目标 1.立德树人组织行为学课程将育人目标置于首位, 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 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管理职业道德,帮助同学们明确科学的组织变革观念, 为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提供方向和保证。在组织行为学授课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

3、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突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促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真理观。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中的现象,具

4、有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5.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团队建设等基本的管理素质。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1、2、3、4、6、10、13,具体如下: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教学内容支撑强度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11. 基本价值观素养1-2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真理观。第1、2、5、7章与英文版不对应M2、33. 批判性思维能力3-1与英文不对应具有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2、3、4、5、6、7、8、9、10章M2、44.实践应用能力4-1

5、能够在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第2、3、4、5、6、7、8、9、10章H513.组织与管理能力13-1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2、3、4、5、6、7、8、9、10章H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 个体心理行为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条)1.1 认知与决策1.2 价值观与态度1.3 能力1.4人格1.5情绪与压力教学要求:通过介绍知觉、归因与决策的定义和相关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体认知的指导意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态度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能力的概念和分类、人格的定义、特征和中西方人格模型。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知觉的定义及过程,

6、理解决策的含义及经典的决策模型,掌握归因的主要理论,掌握价值观的含义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理解态度的概念并认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能力的概念及分类和常见的人格模型,理解情绪和情绪智力的内涵、了解压力的成因和后果、掌握职业枯竭的定义和对于个体的影响,具备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基本理解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归因的主要理论;价值观的含义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能力的概念及分类;常见的人格模型;职业枯竭的定义和对于个体的影响。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个体的知觉与决策风格、人格特征、能力倾向、情绪调节功能、压力应对方式,以及态度和价值倾向如何对个体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从而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个体行为对于组织

7、的影响。第2章 动机与激励(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条)2.1 基本概念2.2 激励的需要理论2.3 激励的过程理论2.4 综合激励理论2.5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实践教学要求:通过讲授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的基本概念;激励的需要理论,其中包括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其中包括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激励的需要理论模型。通过介绍综合激励理论及启示;中国组织中激励的实践点等,要求学生理解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实践,包括一般原则和激励的特点等。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激励的需要理论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实践。教学难点

8、: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激励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掌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特点、原则和方法。第3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支撑课程目标第2、3、4条)3.1 群体概述3.2 群体发展过程3.3 群体结构3.4 群体行为特征3.5 群体冲突与管理教学要求:通过介绍群体的两种定义,以及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群体形成的两个基础,即完成任务和共同命运;五个阶段: 形成期、震荡期、规范化期、执行任务期、终止期;群体具有结构上的特征和典型的群体行为,要求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中的特征和规律,包括群体的定义和类型,群体的发展期, 群体的结构,常见的群体行为,

9、理解群体间的冲突以及原因以及具备知道如何管理群体间的冲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群体结构中抽象的概念,包括社会类别、角色、地位等和群体行为特征及其理论解释。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群体特征及提升学生管理解决群体冲突的能力。第4章 团队(支撑课程目标第 2、3、4条)4.1 团队的特征4.2 团队的类型4.3 团队过程管理4.4 团队效能与评价教学要求:通过介绍团队的特征,包括团队与一般的工作群体的差别;团队的作用、规模;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团队的类型;团队过程管理;团队效能与评价。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团队组成、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管理框架,理解团队的特

10、征和类型和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具备掌握团队绩效评价的原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团队在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产生的作用;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措施;团队沟通、冲突、团队文化和团队规范、以及团队领导和决策等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教学难点:能够建立团队组成、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管理框架,并掌握团队绩效评价的原理。第5章 领导(支撑课程目标第 2、3、4条)5.1 经典领导理论5.2 新型领导理论5.3 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实践教学要求:通过对领导活动的四要素及经典领导理论、主要几种新型领导理论、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实践的讲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情境下的本土领导构念提出及普适性诠释,

11、二是西方领导理论的中国情境检验。要求学生对领导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领导理论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主要领导理论的缘起、内涵及适用性,具备可以识别领导的两面性及不同情境下领导风格的适配性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典理论的产生、 内涵、 发展与局限性;影响领导理论更替的时代背景及决定性因素。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及不同情境下领导风格的适配性,及在中国情景下的领导实践。第6章 沟通(支撑课程目标第 2、3、4条)6.1 沟通的基本原理6.2 组织沟通的种类6.3 组织沟通障碍与克服6.4跨文化沟通教学要求:沟通是组织信息传递的途径,良好的沟通是组织高效运作的前提。通过学习沟通的含义、过程

12、,了解沟通的意义;组织沟通的四种划分方式;组织沟通的障碍与克服途径;跨文化沟通的内涵、意义、影响因素及策略。要求学生应掌握沟通的基本原理,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沟通方式,了解组织沟通可能面对的障碍及克服方法,明确跨文化沟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策略。教学重点:沟通的定义与过程;组织沟通的障碍以及克服组织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跨文化沟通的内涵及策略教学难点:使学生清晰掌握组织沟通障碍的来源以及克服组织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掌握跨文化沟通的策略,懂得建立有效跨文化沟通的方法。第7章 组织文化(支撑课程目标第 1、2、3、4条)7.1 组织文化的概述7.2 组织文化的分类与测量7.3 组织文化建设7.4中国组织

13、文化建设的实践教学要求:通过学习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组织文化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含义、 步骤和实施艺术;以及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组织文化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掌握组织文化建设的原理, 以及具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建设组织文化的特色理论、一般模式和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建设。教学难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建设组织文化的特色理论、一般模式和发展趋势。第8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支撑课程目标第 2、3、4条)8.1 组织学习8.2 学习型

14、组织8.3 组织创新8.4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创新的中国实践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组织学习的定义、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型组织;组织创新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型组织的本土化。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含义,熟悉组织学习的层次以及已有研究所归纳的组织学习过程,知晓影响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组织以及社会层面等内外部因素。了解影响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因素,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特征,并了解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研究成果及其建设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建设。教学难点:讨论学习型组织的本土化。第9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支撑课程目标第 2

15、、3、4条)9.1 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9.2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系统模型9.3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9.4 组织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教学要求:通过讲解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系统模型;变革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要求学生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解组织变革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项目事件,是一个“除旧迎新”的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理解企业的组织变革、掌握组织变革发展规律和实践方法的能力。教学重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动因和策略;在互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教学难

16、点:深入讲解组织变革和现代的社会组织随着结构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方式。第10章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支撑课程目标第 2、3、4条)10.1 个人-组织契合度10.2 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10.3 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10.4 心理契约10.5 组织公民行为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个人-组织契合度、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与内涵,使学生理解没有离开组织的个人,也没有离开个人的组织,个人与组织交互影响,形影相伴。要求学生从个人-组织契合度、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等五个方面,理解个人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重点:个人-组

17、织契合度的概念、内容、测量和作用;组织社会化的概念、内容和策略,以及个体社会化策略;组织认同的概念、前因与后果;组织承诺的内涵与作用,以及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的概念、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了解中国职场中的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中国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的个人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四、学时分配表教 学 内 容思政融入点讲课时数实验时数实践学时上机时数自学时数习题课讨论时数第1章 个体心理行为 1.1 认知与决策1.2 价值观与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第1章 个体心理行为1.3 能力1.4 人格1.5 情绪与压力党的十九大精神、社

18、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1第2章 动机与激励2.1 基本概念2.2 激励的需要理论2.3 激励的过程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231第2章 动机与激励2.4 综合激励理论2.5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实践第3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3.1 群体概述3.2 群体发展过程3.3 群体结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3第3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3.4 群体行为特征3.5 群体冲突与管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311第4章 团队4.1 团队的特征4.2 团队的类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11团队4.3 团队过程管理4.4 团队效能与评价第5章 领导5.1 经典领导理论5.2 新型领导理论此处表格存在问题,第四章与第五章在同一框社会主

19、义核心价值观231第5章 领导5.3 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1311英文版无该数字第6章 沟通6.1 沟通的基本原理6.2 组织沟通的种类6.3 组织沟通障碍与克服党的十九大精神231英文版无数字第6章 沟通6.4跨文化沟通第7章 组织文化7.1 组织文化的概述7.2 组织文化的分类与测量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31英文版此处无数字第7章 组织文化7.3 组织文化建设7.4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311第8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8.1 组织学习8.2 学习型组织8.3 组织创新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1第8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8.4学习型组

20、织和组织创新的中国实践第9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9.1 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9.2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系统模型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第9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9.3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党的十九大精神1311第9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9.4 组织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第10章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10.1 个人-组织契合度10.2 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1个人与组织的关系10.3 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10.4 心理契约10.5 组织公民行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1合 计3048108总 计48五、实验(上机)项目 无实验(上机)环节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本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基于课程视频资料的自学和课后作业。 授课过程应能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研讨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研讨活动。由教师提供研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