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Technicalcodeforgroundtreatmento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城市出版社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groundtreatmentofb兴兴3经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5—38—2019。本标准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原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www.gdcic.g2019年2月18日4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5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5]236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换填垫层与压实地基;5.强夯与强夯置换地基;6.预压地基;7.碎石桩复合地基;8.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9.旋喷桩复合地基;10.刚性桩复合地基;11.组合桩复合地基;12.桩网复合地基;13.静压注浆加固;14.微型桩加固;15.既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压实地基;2.调整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3.增加强夯置换地基;4.调整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5.增加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的技术要求;6.增加强夯地基均匀性检验要求;7.增加深部土层承载力可采用瑞雷波法检验的规定;8.增加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由桩土沉降协调确定的方法;9.增加组合桩复合地基;10.增加桩网复合地基;11.增加微型桩加固;12.增加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13.增加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载荷试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市建筑科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广州市白云5大道北833号建研大厦,邮编:510440,Email:tmx@gibs.限公司方小丹杨光华林本海莫海鸿廖建三韩建强葛家良周雷靖林奕禧杨志银6 12术语和符号 2 2 43基本规定 4换填垫层与压实地基 4.3施工 20 245强夯与强夯置换地基 26 26 26 29 6预压地基 33 336.2设计 6.3施工 42 7碎石桩复合地基 487.2设计 7.3施工 78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538.1一般规定 53 548.3施工 8.4质量检验 589旋喷桩复合地基 9.1一般规定 609.2设计 60 9.4质量检验 10刚性桩复合地基 10.1一般规定 65 65 69 6911组合桩复合地基 11.1一般规定 71 7511.4质量检验 7612桩网复合地基 7712.1一般规定 77 77 12.4质量检验 13静压注浆加固 13.1一般规定 91 938 14.1一般规定 95 14.3施工 97 9915既有建筑地基加固 15.3加固施工 15.5监测与质量检验 16污染土地基处理 附录A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B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C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珠江三角洲主要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9 1 2 2 4 4ReplacementLayerofCompacte 5RammedGroundandCompDynamicConsolidationR 26 42 44 48 8CompositeFoundation 53 57 589CompositeFoundationwi 60 62 65 65 69 69 71 71 71 12Pile-Reinforced 77 77 88 95 15GroundImprovementofExist 16GroundImprovementofPol AppendixAKeyPointsfo Foundation AppendixDStatisticalTableofPhysical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了在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1.0.2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1.0.3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应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施工条件1.0.4建筑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22.1.1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2.1.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composite32.1.8预压地基preloadedg2.1.13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compositefoundationwithce-4联结,使土体强度提高、变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地基处理5p₂—桩间土的基底附加压应力;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E₀——桩端持力层的变形模量;E,—柔性桩体的压缩模量;ei:—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f;——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w——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6f—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qx——桩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R,——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To——加固前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7n——加载后历时t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7层竖向排水距离;注浆孔(段)深度(m);8h₁₁—建筑物已有不均匀沉降的调整值;Lv、L—计算点i到建筑物基点南北及东西S,——桩顶位置处基础在桩承载力特征值R。下对应的S,——天然地基在基础作用修正承载力特征值fπ时的9 U₁——加载t时向竖向排水体地基径向排水的平均固U₂——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n₃—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ψ,—桩体压缩经验系数;ψ2——桩加固深度以下岩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1收集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4调查邻近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周边道路和管线埋3.0.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宜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1根据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使用要求及地基基础设境条件和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2对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3.0.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1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压实系数大于0.95、黏粒含量p。≥10%的粉土,可取1.5,对于最大干密度大于2.0t/m³的级配砂石可取2.0。3.0.5水泥土类桩复合地基及刚性桩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3.0.6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DBJ15—31规定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3建筑物及构筑物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作用4处理后地基承载力验算,应同时满足轴心荷载作用和偏5刚度差异较大的整体大面积基础,地基处理宜考虑上部3.0.7处理后地基的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0。散体加固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加固体材料的密实度通过试验确定;胶结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3.0.8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对耐久性3.0.9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宜采用将每一种小于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3.0.10处理后地基载荷试验、复合地基强体单桩载荷试验应分别按本规范附录A、附录B、附录C的规3.0.11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需要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经地基处4.1.1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4.1.2应根据建筑体形、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综合分析4.1.3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4.1.4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m~3.0m。(I)换填垫层地基4.2.1换填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式中p₂—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₂,可分别按式(4.2.1-2)和式(4.2.1-3)计算:p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值(上部结构传重、基础自重及基础面回填土重)θ——垫层(材料)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表4.2.1垫层压力扩散角θ(°)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64.2.2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4.2.1取值;当z/b<0.25时,按表4.2.1中z/b=0.25取值。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缘不应小于300mm,且从垫层底1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量30%的碎石或卵石,2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且不得含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膨胀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换算成重量比分别为10:100和15:100。石灰宜选用新鲜的消石灰,其最大粒径不得有松软杂质,土料应过筛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mm。4其他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可采用质5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选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的要求,通过设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砂石、角砾、砾砂、4.2.4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4.2.5换填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或边长不应少于垫层厚度的1/3,且不应少于0.7m。对设计等级为三级的建筑物及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可按表4.2.5选用。对于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还应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垫层的压实标准也可按表4.2.5选用。表4.2.5各种垫层的承载力及压实标准经验值f(kPa)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土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中砂、粗砂、砾砂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0t/m³~A,可取低值4.2.6当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并2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换填垫层满足本规范第4.2.1条、第4.2.2条、第4.2.5条时,垫4.2.7加筋土垫层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尚应进行材料强度1压实填土的填料可选用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以及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无1)以碎石土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3)不得使用淤泥、耕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或易溶盐含量超过5%的土料;4)采用振动压实法时,宜降低地下水位到振实面2碾压法和振动压实法施工时,应根据压实机械的压实性场试验确定碾压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每层铺填厚度(mm)平碾(8t~12t)羊足碾(5t~16t振动碾(8t~15t)度,或粒径超过100mm的填料含量超过50%的填土地基,应采压实系数λ,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内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内于0.94。5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宜采用击实试验d.土粒相对密度(比重)(t/m³);wm——填料的最优含水量(%)。当填料为碎石或卵石时,其最大干密度可取2.0t/m³~6设置在斜坡上的压实填土,应验算其稳定性。当天然地面坡度大于20%时,应采取防止压实填土可能沿坡面滑动的措施,并应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应根据地形7压实填土的边坡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其厚度、填料性质边坡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压实系数(λ。)坡高在8m以内坡高在8m~15m全重30%~50%)p₄≥10%的粉土注:当压实填土厚度H大于15m时,可设计成台阶或者采用土工格栅加筋等措8冲击碾压法可用于地基冲击碾压、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基分层碾压、路基冲击增强补压、旧砂石(沥青)路面冲压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冲压等处理;其冲击设备、分层填料的虚铺厚度、分层压实的遍数等的设计应根据土质条综合确定,其有效加固深度宜为3.0m~4.0m,施工前应进行试9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卧层顶面的承载力应满足本规范式(4.2.1-1)、式(4.2.1-2)和式(4.2.1-3)的要求。10压实填土地基的变形,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计算,压缩模量应通过处理(I)换填垫层地基4.3.1换填垫层施工时,基坑开挖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180mm~22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由人动。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厚度为150mm~300mm的砂砂垫层宜采用水撼法施工外,其余垫层均不4.3.2垫层施工应根据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黏土、灰4.3.3垫层材料应分层铺填,逐层压实。分层铺填厚度及压实制在最优含水量o±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4.3.5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要求予以处理,经验算合格4.3.6垫层底部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在暗涌、暗沟、暗塘或斜4.5m,锤底直径1.0m~1.5m,锤底对地静压力宜控制在15kPa~遍数、总下沉量、最后两遍平均下沉量及有效1粉质黏土及水泥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2垫层上下两层的接缝不得小于500mm,且接缝处应夯压3水泥土的土料不得含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水泥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当日及水泥土,3d内不得受水浸泡。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及排水4垫层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1筋材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宜采用搭接法、缝接法或胶接法,接缝强度不得低于原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0mm,端部应采用有效方法固定,2筋材要求幅宽尽量大,长度要能满足大于垫层顶宽加上3下铺地基土层顶面应平整,土层表面严禁有碎石、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合成材料层100mm以内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4施工时,筋材应垂直于基础轴线方向铺设,铺设顺序应5筋材的铺设不得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必要时可采用6筋材铺好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曝晒,曝晒时间不应大于8h。填筑填料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7填土前应检查有无损伤如孔洞、撕裂等情况,如有损伤8填料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筋材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9对于软土地基,应采用后卸式自卸车沿筋材两侧边缘倾已摊铺的填料上面,卸料高度不宜大于1m。避免造成局部承载10对于非软土地基,填料的摊铺与填筑可从中线位置开11对紫外线敏感易老化的筋材必须室内存放,且应在生产1应根据使用要求、邻近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允许加载量2填料前,应清除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土、植被或软弱土3压实填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防止填料(粉质黏土、粉土)受雨水淋湿或冻结。5冲击碾压法施工的冲击碾压宽度不宜小于6m,工作面较窄时,需设置转弯车道,冲压最短直线距离不宜少于100m,冲低到碾压面以下1.5m。6性质不同的填料,应采取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并分层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错填筑,宜按不大于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错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错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压实填土的施工缝,各层应错开搭接,在施工缝的搭接处,1垫层质量的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夯填一层,应检验该层2对粉质黏土、灰土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砂石垫层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应通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3检验点的数量,对大基坑每50m²~100m²不应少于1个点;对基槽每10m~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4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位工程不宜少于3个点;对于大型工程应按单位工程的数量和工程的5加筋土施工前应对筋材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在施工过程1在施工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m²~100m²面积内应设不少于1个检测点,每一个独立基础下,检测点不少于1个点,条形基础每20延米设检测点不少于1个点,压实系数不得低于本规范表4.2.11-2的规定;采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检测的碎石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³。2有地区经验时,可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3冲击碾压法施工宜分层进行变形量、压实系数等土的物4地基承载力验收检验,可通过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试验结果综合判载荷试验不应少于3点,大型工程可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面积确4.4.3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5强夯与强夯置换地基5.1.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5.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5.1.3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检验强夯设计参5.1.4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构)筑物或设备会产生5.2.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确定,在初步设计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5.2.1预估加固深度。10000kN·m时,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5.2.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性质、上部结构试夯确定。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kN·m/m²~3000kN·m/m²;细颗粒土可取1500kN·m/m²~4000kN·m/m²。5.2.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6000kN·m时为150mm。5.2.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性质确定。对于砂土、碎石土等粗颗粒土地基,可夯击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夯击遍数可适当增至3~5遍;若点夯达不到本规范第5.2.3条规定的停夯标准时,同一夯点可分2~3次施加;点夯完成后,应以低能量满夯1~2遍,锤印搭接。5.2.5对于重要工程,试夯现场应设置超静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力消散80%或以上所需的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周;对于渗透性好的5.2.6夯击点的平面布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5~2.5倍。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取处理深度的0.6~0.8倍。必要时,可对柱下基础范围作加强夯。5.2.7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对可液化地基,基础外缘外的处理宽度不应小于5m。2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5.2.9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应通过现场静载荷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5.2.10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Ⅱ)强夯置换地基5.2.11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和强夯参数决定,置换深度不宜超过7.0m,置换墩长度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5.2.12强夯置换的单击夯击能可取3000kN·m~6000kN·m,5.2.13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且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30%。堂布置时,可取2.5m~3.5m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5.2.19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试夯时2锤底面形状宜采用圆形,直径宜取2.0m~3.0m,常用3锤体上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可取5.3.3强夯置换锤宜采用圆柱形铸钢锤,直径宜取1.0m~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8每一遍夯击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宜用夯击能量为500kN·m~应小于锤底面积的1/5~1/3,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10柱下基础范围加强夯单点夯击能宜为2000kN·m~5.3.7雨期施工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夯坑和场地内积水,5.3.8在夯击过程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5.3.9强夯施工过程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5.4监测与质量检验5.4.1当强夯施工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时,应设置监测点进行变形、振动及噪声监测。当影响达到限值时,5.4.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查与监测工作: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2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5.4.3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5.4.4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可取7d~14d;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14d~28d。当有孔隙水压力测试时,可按孔隙水压力消散80%以上时间作为间隔时间。5.4.5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静载荷5.4.6静载荷试验可采用现场大尺寸压板载荷试验,其他原位5.4.7强夯地基加固效果检验,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及室内土上的一般建筑物,每400m²应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不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每300m²应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不少于3点。强夯置换地基,可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化,检验数量不应少于墩点数的3%,且不少于3点。5.4.8填石地基承载力质量检验难以采用动力触探方法时,可采用瑞雷波法。当采用瑞雷波法时,宜按每300m²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每个处理单元不少于6个点。5.4.9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基的原位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并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点数不应少于3的1%,且不少于3个点。6.1.1预压地基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和动力5m且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并有类似工程经验参考。6.1.2预压地基应预先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地基土层的种6.1.3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6.1.4在整个场地地基处理过程中,应进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动态监测。根据现场获得的观测资料,6.1.5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对于真空预压工程,最大负压力;而对于动力排水固结工程,在施加强夯动荷载以表面堆填3.0m~4.0m厚填土作为垫地基加固区边线与相邻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的距离不宜小于8进行现场监测,观测地基土预压过程中强度与变形的变化,指导现场施工,分析地基加固效果,预测地基最终沉n值为6~8选用。2袋装砂井直径d、可取70mm~120mm,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15~22选用。I——换算系数,取值范围0.75~1.0,一般采用1.0。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15~22选用。6.2.4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根据土层分布和建(构)筑物对地1当受压软土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0m时,竖向排水体宜穿2当受压软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对于以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向排水体深度宜超过最危险滑动面2m;对于以地基变形控制的工程,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应消6.2.5采用堆载预压加固地基时,应在地面铺设水平排水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500mm,且应在预压砂垫层砂料宜用中粗砂,黏粒含量不宜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不超过总重量10%粒径小于50mm的砾石。砂垫层的干密度应大于1.5g/cm³,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²cm/s。6.2.6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3%。1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2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3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增长确定。当天然地基土6.2.8竖向排水体穿过全部软土层时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可按1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t时,理想 式中U,——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加载t时向竖向排水体地基径向2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 T;-1、T;——分别为第i级荷载加载起始和终止时间(从零点算起)(d),当计算第i级荷载加载过程中某时间tα、β参数,根据地基土排水固结条件按表6.2.8采用。向内径向排水固结(竖井穿透受压土层)C1β6.2.9竖向排水体未穿透软土层时,可按下式计算地基平均固式中Ur——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内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按式(6.2.8-2)计算,竖向排水距离为打入深度L;U₂——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将竖向排水体底面作为排水面,按式(6.2.8-2)6.2.10预压荷载下地基的设计预估最终竖向变形量可按下式eo—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e-p曲线查得;ei:—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e-p曲线查得;E考虑由于侧向变形等影响的经验系数,对于正常固结和轻微超固结土可取ξ=1.1~1.4,荷载较大或高压缩性饱和黏土取大值,反之取小值。软土地基变形计算时,宜取附加应力与土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的深度作为受压层的计算深度。6.2.11在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某点加载后历时t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To——加固前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可由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kPa);△o₂——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竖向附加应力(kPa);6.2.12当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井阻和涂抹作用时,软土层固结系数、固结度、最终沉降的计算可按现场实际监测资料进行推算。从实测的沉降-时间(s-t)曲线上选择荷载停止后任意三个最终沉降瞬时沉降径向固结系数地基平均固结度6.2.13堆载预压处理地基设计的平均固结度不宜小于90%,且应在现场监测的变形速率明显变缓时方可卸载。6.2.14真空预压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本规范第6.2.8条、第6.2.10条、第6.2.12条的相关规定。6.2.15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必须设置竖向排水体,宜选用塑料排水板或砂井。设计内容应包括:1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直径、间距、深度、排列方式和布置范围。2确定预压区面积和施工分块大小。选用。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26.2.17真空预压区域边缘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轮廓线,每于80%。6.2.20当建(构)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其总压力宜超过建(构)筑物的荷载。(Ⅲ)动力排水固结3强夯单击夯击能、单击次数、夯击遍数、收锤标准以及4计算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和强度增长,根据加固技术要6.2.25塑料排水板间距可按本规范第6.2.2条和第6.2.3条确定,可取0.8m~1.8m,常用1.0m~1.2m。深度应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土层1.0m。6.2.26砂垫层厚度可取1.0m,每隔20m~30m宜设置纵横向盲沟,盲沟交点处应设集水井,集水井底面应低于砂垫层面1.0m以上,用水泵强排水至加固区以外,并保证集水井水位低6.2.27在软土表面上宜覆盖厚度3.0m~4.0m填土层(含砂垫层厚度),方可在填土表面上进行强夯施工。夯后交工面标高不6.2.28强夯应采用少击数多遍数和夯击能由小到大的施工,宜采用6~10遍夯击,夯击能可从1500kN·m逐渐加大到3000kN·m以上,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6.2.29强夯间歇时间应根据软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80%以上所需时间确定,宜取8d~10d。2第n击以后连续二次夯沉量比前一击更大,则单点击数3孔隙水压力增量显著下降之后(可取△u≤2kPa)应停4在强夯与堆载作用下,软土固结沉降达到设计要求时,6.2.31每遍强夯开始前,均应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进行试验性夯6.2.32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本规范第6.2.8条、第6.2.10条及第6.2.12条。6.3.1塑料排水板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足够6.3.2普通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其实际灌砂量(不包含水的重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95%。普通砂井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成孔对井周围土的6.3.3袋装砂井的砂袋应采用透水性能好,且具有足够抗拉强度及一定抗老化和耐腐蚀性的编织布。灌入砂袋的砂宜用风干砂,且应振捣密实,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砂袋不得中断、缩6.3.4塑料排水板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碱抗腐蚀能力。施工前应对所采用的塑料排水6.3.5塑料排水板施工所用导管,管尖平端与导管靴应配合适当,应防止插入地基中的带体布扭曲。塑料排水板需要接长时,必须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宜大于200mm。2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4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预留地表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6.3.7铺设砂垫层前应做好工作垫层。当软土上部有硬层时可平塘梗。工作垫层应表面平整,无明显坑洼。工作垫层可用土、6.3.8设置排水盲沟时,盲沟渗滤料应采用碎石或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盲沟渗滤料应用土工织物包裹。6.3.9在加载预压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逐渐加载,并应进行竖向变形、边桩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等项目6.3.10当所加荷载材料为建筑地基的一部分时,应按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要求执行。6.3.11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真空泵的设置应根据预压面积大小和形状、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经验确定,每块预压区应至少设2台真6.3.12真空管路的连接应严格密封,在真空管路中应设置止回盖厚度100mm~200mm的砂层。滤水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6.3.13密封膜应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韧性好、抗穿刺性能强的应大于15mm。密封膜宜铺设2~3层,膜周边宜采用挖沟埋膜、平铺并用黏土覆盖压边、围埝沟内及膜上覆水等方法进行密封。封闭.6.3.14地基土渗透性强时,每个加固分区四周应设置黏土泥浆密封墙,密封墙深度应穿越真空预压影响深度范围内的透水层。密封墙在加固区外边缘时其厚度不宜小于1.2m,加固区内共用的密封墙厚度不宜小于0.7m。当密封墙深度小于15m时,搅拌桩搭接宽度不宜小于200mm;当密封墙深度大于15m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300mm。密封墙渗透系数应小于1×10-5cm/s。6.3.15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时,先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压(Ⅲ)动力排水固结6.3.16动力排水固结夯锤宜采用直径为3.0m~3.5m、锤重15t~20t的扁平锤。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宜每10000m²安排一台强夯机。6.3.17软土上覆填土材料宜采用碎石土、砂土或强风化花岗岩第5章的相关规定。6.3.19强夯施工时,浅层沉降板的隆起量不宜超过50mm,夯击时实测孔隙水压力增量宜大于20kPa。6.4监测与质量检验6.4.1对于重要的预压加固地基工程,应对地基变形和稳定性6真空预压工程监测除进行以上项目外,尚应进行膜下真1每项工程应选择1~3个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工程代2地基土表面沉降观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且应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稳固的地基上。沉降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分置在侧向变形较大的部位,每一特征断面上宜布置2~3个测3孔隙水压力观测点宜布置在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较大的部位,沿竖向深度布置2~3个测试元件。4坡趾外水平位移桩应布置在坡趾外5m内。6.4.4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度确定,在加载过程中,观测次数每天不应少于1次,恒压期间宜每2天观测一次。相关的监测6.4.5对堆载预压,当观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加强1天然地基竖向位移速率大于15mm/d。2设置竖向排水体地基竖向位移速率大于15mm/d~3地基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d。4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超过预压荷载增量的60%。6.4.6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1塑料排水板必须在现场随机抽样送实验室进行性能指标2对于不同来源的砂井和砂垫层的砂料,必须取样进行颗3对于以整体滑动稳定性控制的重要工程,应在预压区内选择代表性地点预留孔位,在加载不同阶段4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除以上检验外,尚应测量泵上及膜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现场原位动态1真空测头可采用小型过滤管制作,用软塑料管将其与膜外真空压力表连接,测头应合理布置,每1000m²~2000m²设置一个。膜下真空度观测初期每2h一次,稳定一周后每4h观测一2地面沉降观测点不应少于3个,沉降标的位置铺膜前后应相对应,铺膜前每2d观测一次,抽真空初期每天观测一次,膜下真空度稳定10d后每2d观测一次。6.4.8真空预压不需要控制加载速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载1侧向位移应小于5mm/d。2孔隙水压力增长值与堆载荷载增长值之比不大于0.6。以上指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准,并结合变形速率1竖向排水体处理深度范围内及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或静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应在卸载不少于3d后进行。检验数量按每个处理分区不小于6点进行检测,对于堆载斜坡处应增加检验数量。6.4.10预压竣工验收,必要时应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试验数量应按每个分区不少于3点进行检测。6.4.11动力排水固结施工过程中应对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7.1.3对于黏粒含量不大于10采用不加填料振冲挤密法处理。振冲方式宜采用两点(三点)7.1.4碎石桩施工可采用振冲法、振动沉管、锤击沉管等成计算;桩间距宜为桩体直径的1.5~3倍。对于荷载大的建筑或7.2.4碎石桩桩长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2当松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碎石桩桩长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的深度。3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碎石桩桩长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变形量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允许值并满足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4对可液化的地基,碎石桩桩长应按穿过液化地基深度5桩长不宜小于5m。7.2.5碎石桩的桩顶和基础之间宜铺设一层300mm~500mm厚7.2.6碎石桩的桩体材料应采用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宜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桩体可用碎石、卵石或它们与砂的混合料,碎(卵)石的含泥量不宜大于9%,中粗砂的含泥量不宜大7.2.7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fα——碎石桩桩体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kPa),宜通过fx——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式中n'——桩土应力比,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取1.5~4。7.2.8碎石桩处理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有关规定。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E₂—桩间土压缩模量(M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式(7.2.8)中的桩土应力比n',在无实测资料时,对黏性土可取1.5~4,对粉土和砂土可取1.5~3。7.2.9初步设计时,碎石桩的间距也验,以确定水压、振密电流、填料量、留振3启动供水泵和振冲器,水压可用200kPa~600kPa,水量可用200L/min~400L/min,将振冲器徐徐沉入土中,造孔速度宜为0.5m/min~2.0m/min,直至达到设计深度。记录振冲器经4造孔后边提升振冲器边冲水直至孔口,再放至孔底,重复2~3次扩大孔径并使孔内泥浆变稀,开始填料制桩。时,可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填料,每次填料厚度不宜大于500mm。将振冲器沉入填料中进行振密制桩,当电流达6重复以上步骤,自下而上逐段制作桩体直至孔口,记录7.3.3振冲法施工现场应事先开设泥水排放系统,或组织好运7.3.4对于砂土地基采用振冲加密处理时宜采用大功率振冲器,造孔速度宜为8m/min~10m/min,到达深度后宜将射水量减至最小,留振至密实电流达到规定时,上提0.5m,逐段振密直至孔口,振密时间宜为1min/m。在粗砂中施工如遇下沉困难,可在7.3.5振动沉管成桩法施工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料7.3.6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3倍桩径;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7.3.7桩体施工完毕后应将顶部预留的松散桩体挖除,如无预7.4.1检查各项施工记录,如有遗漏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桩或7.4.2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砂土地基,不宜少于7d,对粉土和杂填土地基可取14d~21d,7.4.3施工质量检验,对桩体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桩验深度不应小于处理地基深度,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桩孔总数7.4.4碎石桩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7.4.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8.1.1水泥土搅拌桩宜采用喷浆搅拌法(常称“湿法”)。水泥8.1.2水泥土搅拌桩不宜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2的黏土及腐蚀性土。当需使用时,1应搜集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特别是填土层的厚度、组及固结状态;地下水位及pH值、酸根离子的类型;土的含水2对拟处理地基各类土层宜进行室内试配试验。针对各类3用于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90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1当用于竖向承载时,搅拌桩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确定,并应穿透软弱土层达到承载力相对较高的2当用于提高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动面以下2m。3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8.1.5搅拌桩的直径不宜小于500mm。搅拌桩用于竖向承载时,基础下的桩数不宜少于3根,柱状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8.1.6竖向承载的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桩顶设置褥垫层。褥垫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褥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0.9。8.2.1水泥宜选用早强型硅酸盐水泥。根据土中酸根离子的类12%,宜为15%~20%;水胶比可选用0.50~0.60,外加剂可8.2.2搅拌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和多fgk=mR/A+β(1-m)f₄m面积置换率,桩的截面积除以设计要求每一根桩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淤泥和淤泥质土可取0.1~0.4,差值大时取低值;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可取0.5~0.8,差值大时取高值。定;初步设计时可借鉴地质情况类似的成功工程经验式预估,由水泥土强度确定的R₄宜大于由地基土抗力所提供qs——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淤泥可取4kPa~7kPa;淤泥质土可取6kPa~12kPa;软塑状的黏性土可取10kPa~15kPa;可塑状的黏性土、稍密中粗砂可取12kPa~18kPa;稍密粉土和稍密的粉细砂可qμ—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6~0.8,承载力高时取低值;n——桩身水泥土强度折减系数,无地方经验时可参照fu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表8.2.3桩身水泥土强度折减系数η压缩变形S₁与桩端平面以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₂两部分E,—搅拌桩的压缩模量,可取(100~120)fm(kPa)。对桩长较短或桩身强度较低者取低值;反之取(2)桩端平面以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₂可按现行广东8.3.1搅拌桩施工应事先平整场地,并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遇有明沟、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清淤,并回填砂土、粉土、8.3.2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试桩,数量不得少于3根,多轴搅拌桩不得少于3组。水胶比、输浆量、进出浆定压力不宜小于5.0MPa。施工桩长应根据设计要求、地质情况8.3.3搅拌头叶片不得少于2层且不少于4片,叶片宽度不宜度和水平倾角、叶片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相8.3.4搅拌桩施工停浆面应高于设计标高300mm~500mm。基8.3.5采用壁状、格栅状、块状布桩时,相邻桩之间的施工时间间隙不应超过12h。若超过12h且与相邻桩无法搭接时,应采8.3.6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成2搅拌(喷浆)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8.3.8对于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黏性土的成层土,在预(复)搅下沉时宜直接喷浆,适当增加该土层搅喷次数和增加胶凝材料的掺入比,搅拌次数不应少于4次,喷浆次数不应少于8.3.9用于搅拌桩的水泥、矿物掺合料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8.3.10搅拌桩喷浆提升(或下沉)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8.3.11当搅拌头叶片预搅下沉至喷浆位置后,应喷浆搅拌30s,8.3.12搅拌桩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8.3.13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或提升)至停浆点以下(或以上)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或8.3.15搅拌桩不宜在动水情况下施工,当必须在动水情况下施8.4.1搅拌桩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质量控制应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中必须经常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下工总桩数的5%。检查搭接质量情况。检查量为施工总桩数的2%,开挖深度不宜小于2m。8.4.3竖向承载的搅拌桩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完整性和承载力后进行,检测数量各为总桩数的0.5%,且每单位工程单桩载荷宜小于80mm,钻进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3倍桩径且不少于3m,检测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6根。9旋喷桩复合地基9.1.1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人工填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硬塑黏性土、中密中(粗)砂、大量植物根茎、地下障碍物或有过多的有机质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有动水压力和已涌水的工程,不宜使用。9.1.2施工前,应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建筑结构设计和周边环境条件等资料。对既有建筑尚应搜集竣工和现状观测资料、邻近建筑和地下埋设物等资料。9.1.3旋喷桩宜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或根据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9.2.1旋喷桩的有效范围、固结体物理力学性能应通过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确定。9.2.2旋喷桩处理地基宜按复合地基设计。9.2.3旋喷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取其中较小值: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参考本规范第8.2.3条fm——与旋喷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up—平均桩周长(m);h;——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q——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qp—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9.2.4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取1.0: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根据试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4~0.8,桩间土的承载力较fx——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当地经验取值,当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9.2.5旋喷桩桩长范围内复合地基以及下卧层地基变形值应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有关规定计算。其中,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可根据地区经验或按下式E——桩间土压缩模量(kN/m²),可采用天然地基土压E—桩体压缩模量(kN/m²),可采用测定桩体割线弹9.2.6竖向承载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应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础特点求确定,独立柱基础下的桩数不应少于4根。旋喷桩用于深基坑等工程形成连续体时相邻桩搭接不宜小于300mm,并应符合设计9.2.7旋喷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50mm~300mm,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砂、粗砂和级配砂石等,褥垫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褥垫层夯填度不应大于0.9、9.3.1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障碍物的位置等情况,复9.3.2高压旋喷注浆所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宜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适当掺入粉煤灰、膨润土或9.3.3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宜取0.8~1.2。9.3.5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施工时应保证钻孔的垂直偏差不超过1%,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9.3.6高压旋喷注浆的施工工序为机具就位、造孔、置入注浆钻机成孔直径宜为90mm~150mm,当将注浆管插至孔底标施工工艺要求提升注浆管,由下而上进行喷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9.3.7施工中应详细记录实际施工参数、浆液配比、实际孔位、9.3.8采用二重管时,应先送压缩空气,后送浆;采用三重管时应同时送高压水和压缩空气,注浆管在设计深度喷射切割1min后,再注入浆液。由下而上喷射注浆,停机时应先关高压9.3.9高压旋喷注浆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特别是9.3.10对需要扩大喷射注浆范围或提高固结体强度的工程,可9.3.11在高压旋喷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9.3.12高压旋喷注浆过程中若发现地下有块石等障碍物时,可9.3.13对于黏性大或标准贯入击数较高的土层技术措施,确保高压旋喷注浆的有效直径或有效长度达到设计9.4.1旋喷桩可采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动3地质情况复杂,可能对高压喷射注浆质量产生影响的9.4.3成桩质量检验点的数量宜为施工注浆孔数的2%,并不应少于6点。9.4.4钻孔取芯质量检验宜在高压喷射注浆结9.4.5竖向承载旋喷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9.4.6竖向承载旋喷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在成桩28d后进行。检验数量不少于桩总数的1%,且每项单位工程不少于3点。9.4.8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应检验褥垫层夯填度和夯填后的厚度,检验数量应为独立柱基础总数的30%,每200m²~500m²抽检不得少于1点,且每项单位工程不得少于6点。10刚性桩复合地基10.1.1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包括预制混凝土10.1.2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桩宜设计为摩擦型桩,并以承载力10.2.1桩截面尺寸:预制方桩边长可为200mm~400mm,预应力管桩桩径可为300mm~500mm,混凝土灌注桩桩径可为400mm~800mm,钢管注浆桩钻孔直径可为1510.2.2桩中心距应根据复合地基允许沉降量及特征值计算确定,宜取4~6倍桩径或桩边长。10.2.3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方桩不宜小于C30,预应力管桩不宜小于C60,混凝土灌注桩不宜小于C25。钢管注浆桩的水泥浆体强度不宜小于M20。R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β——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β可取0.7~0.9;fx——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当地经验取值;当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10.2.5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根据单试验方法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R可按本规范附录C确定。试验桩数不宜少于3根。10.2.6当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承载力参数等经验关系式中qia——第i层土桩侧的摩阻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qm—桩端持力层端阻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u——桩身截面周长(m);10.2.8桩顶与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垫层材料可用中砂、粗砂,石屑或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垫层厚度可由计算确定,宜为200mm~400mm。过30%时,可取max{Ss,S,作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1承载力由沉降协调确定:fx——由沉降协调确定的土分担的承载力;R——由沉降协调确定的桩分担的承载力。2桩和土的刚度计算:s,—桩顶位置处基础在桩承载力特征值R₄下对应的沉降,可按公式(10.2.9-2)计算;3验算桩和地基承载力:f<f₄4加固区底部地基承载力,把复合地基加固区看作一个实体基础,验算下卧层承载力。当地基或桩承载力不满足时,调整设计。5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按式(10.2.9-2)计算;S₂——加固区底面以下下卧层的沉降,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相关规定计算。对于残积土和砂土地基等非饱和土时,建议采用变形模量计算。10.3.1桩的施工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广东省标10.3.2预制桩可采用打入法或静压法沉桩。桩锤能力不宜小于设计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1.2倍。10.3.4混凝土灌注桩可采用长螺旋钻或旋挖成孔。桩身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0mm~150mm。混凝土灌注桩超灌高度不宜小于1倍桩径。10.3.5钢管注浆桩可用钻机成孔,钢管可采用螺纹接头或机械接头。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45~0.60,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10.3.6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5倍桩径,条形基础不应大于0.25倍桩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10.3.7褥垫层施工宜用平板振动法压实,夯填度宜为0.8,对1完整性检测可采用高应变法或低应变法,检测数量应符检测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量宜为基桩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要求.11组合桩复合地基11.1.1组合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正常固结的淤泥和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可液化土等土层。11.1.2组合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增强体由长桩和短桩组成,其中长桩应采用刚性桩;短桩可采用刚性桩、柔性桩或散体材料桩,刚性桩应布置在基础范围内。11.1.3组合桩复合地基中长桩宜支承在较好的土层上,短桩宜穿过浅层软弱土层。11.1.4长桩刚性桩的桩距应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以及施工工艺确定,宜取4~6倍桩径。短桩的平面布置应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11.1.5组合桩复合地基宜按沉降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11.2.1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确定。11.2.2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A——长桩的单桩截面积(m²);A₁₂—短桩的单桩截面积(m²);fx—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可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η₁——长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当地经验或试验结果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8~1.0,褥垫层较厚时取η₂——短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当按当地经验或试验结果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7~0.9,褥垫层较厚时n₃——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当地经验或试验结果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5~0.8,褥垫层较厚时11.2.3短桩采用柔性桩时,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量可按长桩及E——垫层变形模量,砂垫层可取20MPa~40MPa;过30%时,可取max{S,Sp}作为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p₂=(0.8~1.0)(1-m₁)fgE,——短桩的压缩模量,按本规范同类型桩有关规定式中n——短桩桩端以下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的土层数,po——桩间土的基底附加压应力,可取po=(0.8~1.0)其余参数见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1.2.6短桩采用刚性桩时,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量可按长桩、式中po——桩间土的基底附加压应力,可取po=(0.8~1.0)(1-m₁-m₂)fk,其余见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长桩的变形量S,按本规范式(11.2.3-2)~式(11.2.3-4)式中Sp——按本规范式(11.2.3-2)~式(11.2.3-4)计算,S₂—短桩桩端以下土层的压缩变形量(mm),按式(11.2.6-1)计算,式中po=(0.8~1.0)(1-m₁-m₂)fk。的变形计算值S相差均不超过30%时,可取max{S,Sp,S}5当S、S,、S之间相差大于30%时,可参考现场载荷试验结果调整计算参数。有可靠经验时,也可11.2.7组合桩复合地基与基础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可度宜取刚性桩直径的1/2,宜为150mm~300mm。褥垫层设置范围宜大于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边缘的宽度宜为200mm~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11.3.1组合桩的施工顺序应根据所采用桩型的施工工艺、加固11.3.2组合桩复合地基桩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同桩型桩施11.3.3桩施工垂直度允许偏差及桩位允许偏差应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11.3.4褥垫层材料应通过级配实验进行试配。褥垫层厚度、铺11.3.5褥垫层施工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当地下水位较高11.3.6铺设褥垫层前应预留约200mm厚的土层,并应待铺设褥垫层时再人工开挖到设计标高。褥垫层底面应在同一标高上,深度不同时,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11.4.1组合桩复合地基中长桩和短桩施工11.4.2组合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应按下1组合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10章有关规定进行检验。2短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时,水泥土搅拌桩与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应满足本规范第8章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3短桩采用旋喷桩时,旋喷桩与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应满足本规范第9章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宜为长桩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12.1.1桩网复合地基适用于填筑高度较大形控制严格的路堤、柔性面层堆场、建筑场坪等的地基加固与12.1.2桩网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淤泥和填土等地基。对于硬壳层较薄的流塑状深厚软弱地基,河、沟、12.1.3桩网复合地基由刚性桩、托板、加筋层和垫层12.1.4设计前应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小学生暑假计划
- 社团编辑工作计划
- 2024年保密培训计划表
- 安全部门下半年工作计划
- 会计文员工作计划书范文
- 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员工在职培训细则
- 2024社区双拥工作计划怎么写
- 新目标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样本
- 2024大班班级工作计划范文
- 企业工会工作计划范例例文大全
- 慕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 因特智能锁说明书使用方法
- (新版)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数据可视化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亚朵酒店-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中高端酒店领军成长加速正当时
- TSGD-(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 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历险记》课件(修改版)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供应链公司运营方案
- 成套电气公司全员岗位职责及级别评定标准与月度绩效考核方案附全套绩效表
- 舆情监测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