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战争开头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政府仓皇迎战,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战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阔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2、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熬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
3、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熟悉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 法 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好玩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
4、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牵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 (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 (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由此导入 新课。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 。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不仅要熟悉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头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熟悉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
5、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熟悉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最后,让学生在逐一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运用归纳法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显示两条阅读资料:(l)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6、(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可提问学生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适当地补充史料,目的是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以上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反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行推卸的责任。 为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再在屏幕上打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诗:“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样,将对联、诗句精心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利于把教材讲深、讲透、讲活。 叙述完战争经过后,
7、老师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较全面的结论。然后在屏幕上打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如此腐败的清王朝,此战岂能不失败?失败了就要“玉帛相将”。两副对联前后呼应,为教学内容增添了颜色。 战争的起因 首先老师概述:日本原是封建落后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头大力进展资本主义,建立起近代化国家,具有极强烈的对外扩张欲望(出示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说明它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接着提问:“大陆政策”中日本政府曾做过哪次尝试?学生回答: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老师进一步阐述:特殊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
8、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到1892年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根据以上叙述,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熟悉?学生自然就能得出结论,即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只是利用朝鲜爆发农夫起义这一事件找到借口挑起战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战争影响 老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衰朽可欺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
9、为导向,乐观思考,开阔思路,多角度、更深层地熟悉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1)甲午战争的惨败,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普遍熟悉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反而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中华民族必定将战争失败带来的耻辱转化成奋进的动力,中国人民决不会长期沉默下去!(2)对日原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日本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3)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中国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屏幕上出示瓜分狂潮表)。 甲午中日战争 一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
10、中法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继续下启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直接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维新运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广阔爱国官兵在战争中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壮烈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这正是培育初中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素材。 瓜分狂潮 瓜分狂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扩大侵略中国的表现。这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半殖民地化程度空前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空前严重。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方法:叙述
11、法。 教具:视频、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中法战争的结局如何? 导入 新课: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请同学们回忆:在19世纪70年月,日本侵略我国什么地方?结果怎么样?指出: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头。侵台碰壁后,日本接着把魔爪伸向了与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使朝鲜开头沦为半殖民地。18年后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入侵中国又挑起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演示PPT课件 1.1894年7月25日,日本借口朝鲜农夫起义进兵朝鲜。 2.1894年9月15日,平壤战
12、役 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狂逃 3.黄海战役 详述战斗经过 9月17日 邓世昌 林永升 刘步蟾 4.旅顺陷落 徐邦道 日军暴行 让学生看相关资料 5.威海卫溃败 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的一项主要成就,是大清帝国海防的重要力气,由于李鸿?避战保船的消极战略而可耻的覆灭了,至此洋务运动也彻底失败了。 二、中日马关条约 1、条约的签订 1895年,李鸿章同伊滕博文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近代的卖国条约多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所以人们骂李鸿章为大卖国贼,殊不知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也是无可奈何。) 2、内容 影响 (播放马关条约签定的视频资料)
13、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请思考: 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过去的不公平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 3.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日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熟悉,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熟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三、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1.经济侵略的加剧。 形式:开设银行、 政治性贷款、争夺铁路权、投资权、投资开矿、投资设厂。(资本输出)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时
14、让学生看教材中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让学生说出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分析门户开放政策的两层含义。 板书设计 一、日本占朝鲜、侵中国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及结果 1、战争的爆发 1894.8 2、四次主要战役 1)平壤战役 2)黄海海战 3)辽东半岛之战(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 3、战争结果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及危害 主要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商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1、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1)开设银行 2)强迫贷款 3)投资铁路 4)设厂开矿 2、帝国主义划分势力
15、范围、强占租借地的竞争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原因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台湾行省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大连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的教学,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历史
16、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培育学生从历史材料中限度在猎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问题、炼达观点的能力。 (3)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从而培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育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育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6)通过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育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原因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熟悉,培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献身精神。 (2)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3)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熟悉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联想思维方法,加深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熟悉与理解。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关于中法战争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把握运用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8、,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4)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帮助学生把握比较、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教材中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和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回答相关问题,训练学生从表格中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及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3)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2.难点 (1)中法战争,中国以胜求和的原因 (2)马关条约大
19、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甲午中日战争 导入:观看影片剪辑,说出这是哪场战争的场景,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观看一组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生:讨论。 师:进行一些提示,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解题方向。 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多媒体演示。主要从日本、中国、欧美和朝鲜四个方面来分析。 师:(辩论) 有人说:没有朝鲜东学党起义就不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分析辩论。 师:总结战争的背景。 二、战争经
20、过 师:演示战争的经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生:分析战争的经过并完成表格。 师:播放一段影像资料,让学生谈谈想法。 生:观看后,谈谈感想。 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三、战争结果及影响 生:说出战争结果及影响。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制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师:在这里大家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战败的原因? 生:讨论。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归纳。证明清政府的腐败。 师: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分析其影响。 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 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师:演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师:从甲午战争的失败
21、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日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思考并作答。 师:(探讨) 马关条约对日本、 对远东是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生:课下探究。 小结:四张图片一段音乐。 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3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乐观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乐观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奇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动身,他们对新鲜的、好玩的事物有强烈的奇怪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爱好的材料,从
22、而激发学生的乐观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熟悉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23、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育: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育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熬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
24、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仰慕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动身,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洁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现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
25、生参加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制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劝说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熟悉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乐观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现一副富好玩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
26、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熟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把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
27、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现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老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乐观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熟悉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日有什么借鉴意义?这
28、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熟悉,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熟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4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乐观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乐观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奇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动身,他们对新鲜的、好玩的事物有强烈的奇怪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爱好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乐观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
29、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熟悉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
30、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育: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育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熬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仰
31、慕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动身,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洁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现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加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
32、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制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劝说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熟悉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乐观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现一副富好玩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
33、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熟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把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
34、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现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老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乐观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熟悉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日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熟悉,得出“落后
35、就要挨打”的熟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八班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老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详细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
36、,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的重点是黄海大战。叙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叙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欲、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教法建议 .在导入新时,老
37、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阅历和教训。今日,我们学习第4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头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进展而进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前打算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殊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留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掌握,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叙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