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和创新概述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其演变趋势。分析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认识评价其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掌握汉代内外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归纳汉至唐中枢机构变化的因素,认识其变化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概括汉至唐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内容及特点。理解汉至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分析其变化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曹魏时,创立_九品中正制_,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
2、世。(2)随着士族的没落,这一制度无法继续。概念阐释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的制度。东汉末年,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者为“中正”,负责对当地士人进行考察并评定为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选用,依品授官。后来,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士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2科举制(1)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_进士_科,科举制度形成。(2)唐朝: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_明经_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
3、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文化素质_,加强了中央集权。(4)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尚书省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时期(1)形成_隋文帝_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职能:_中书省_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_审核_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影响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提醒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相权三分,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
4、提高了行政效率;职掌分明;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实行_租调_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均田令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概念阐释均田制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时约三百年。3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庸_。(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为充分的_生产时间_,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概念阐释均田制和租庸调
5、制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2)联系:租庸调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取代。4唐中后期:两税法(1)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杨炎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_资产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为_夏季_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两税法简化
6、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_财政收入_。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人丁_为主的赋役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汉书记载:“元光元年(前134)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故选B项。2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推动这种风气盛行的制度性因素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为维护家族血统,帝王将相、世家大族重视编写家谱,所以九品中正制是这一现象的制
7、度性因素,故选B;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西周时期确立了分封制,排除D项。3孙中山曾指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好的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开始于魏晋时期 B以门第作为标准C扩大了选官来源 D实现了绝对公平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使平民阶层可以通过考试入朝为官,扩大了选官来源,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故C项正确;科举制开始于隋朝,而非魏晋,排除A项;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官标准,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排除B项;科举制实现了相对公平,“绝对公平”说法错误,排除D项。4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
8、体现了()A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制令,门下省负责审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这体现了对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故选A项;三省六部制只是削弱了相权,并没有剥夺相权,排除B项;设立三省主要是为了分割削弱丞相的权力,强化君主的权力,它并不能体现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D项错误。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最后得以实施要通过众多机构。按照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9、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其中工部负责大型工程建设,B项正确。6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庸”是指民户()A交纳粮食 B服徭役 C服兵役 D纳绢或布代役解析:D。庸是指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史料三
10、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思考】(1)依据史料一分析汉朝是如何选拔官吏的。(2)史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3)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有何变化?意义如何?提示(1)汉代通过察举制来选拔人才,以品行和才学为标准。(2)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3)变化:统一的选官标准、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以才学
11、为主。(2)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3)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4)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1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个人声望 B家庭背景 C品行、才学 D考试成绩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孝廉才学出众孝父母,爱兄弟”等可以得出,察举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个人的品德和学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个人声望的标准,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当时的察举制并未以家庭背景为主要标准,故B项错误;科举
12、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选官,不是察举制,故D项错误。2据记载,科举制在唐初有进士(诗赋)、明经(儒家经典)、明算(数学)、明法(法令)等科并行同考,而到后来,仅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此变化()A反映了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B说明科举较注重行政能力C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 D体现了科举制的日益完善解析:C。儒学的统治地位确立于汉代,A项错误。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为以诗赋和儒家经典为主,不能说明科举注重行政能力,B项错误。题意主要反映了科举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科举制的日益完善,D项错误。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删除了数学和法令,这个变化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C项正确。汉至唐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史料一(汉)武帝以雄
13、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史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工作流程图【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2)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提示(1)演变:汉
14、武帝设中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2)中书省草拟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汉唐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1)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两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汉朝又创立了中外朝制度。魏晋至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健全,对后世影响深远。3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抑制宰相权力 D平衡三省关系解析:C。唐代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分散了相权,对宰相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的民主,更不是为了平衡三省关系,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愉快的国庆假期话题作文范文
- 银行账户管理实施细则
- 青鸟读书心得万能10篇
- 物流发货回执单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思路2 川教版
- 2000个论坛华东网络营销基地(已经详细分好类)
- 转正自我工作总结(15篇)
- 黑暗效应-详解
- 9《声音的产生》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1 小数乘法第2课时 小数乘整数(2)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红楼梦》作品简介名著导读 国学经典 PPT模板
- 动物营养学(讲义)
- 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生产企业)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第一册 素食
- 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中国电信-员工手册(共20页)
- 京东五力模型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驱动桥毕业设计
- 宜都市产业集群基本情况及产业链
- SF_T 0119-2021 声像资料鉴定通用规范_(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